1
|
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关系——评《宁静无价:英美自然文学散论》 |
颜然然
钟永军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2
|
大自然文学的文化“空间” |
王雅琴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3
|
英国自然文学发展——从自然书写到新自然文学 |
崔丽芳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8 |
2
|
|
4
|
美国自然文学“荒漠情结”刍议 |
唐伟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5
|
中国式自然文学构建:美的极致是自洽的孤立——以刘诗伟散文集《人间树》为中心的思考 |
刘艳
|
《百家评论》
|
2023 |
0 |
|
6
|
自然文学中的自然之“象”--一种生态符号学阅读 |
岳国法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1 |
1
|
|
7
|
生机勃勃的一片精神沃土——浅谈美国自然文学 |
姜波
|
《艺术广角》
|
2009 |
0 |
|
8
|
符号现实化:自然文学的意义论 |
贾丹丹
岳国法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9
|
自然文学中符号的生态性——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符号学批评 |
贾丹丹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0
|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从大自然文学到呼唤生态道德 |
云德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1 |
0 |
|
11
|
自然文学语篇的态度意义及历史语境解读——以《沙乡年鉴》中《土地伦理》一文为例 |
黄芳
曾蕾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2
|
美国自然文学中的水世界——溪流与海的生命书写 |
赵晓霞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8 |
0 |
|
13
|
回归森林与草原之路--试论周蓬桦散文创作的自然文学特质 |
王虹
|
《百家评论》
|
2022 |
0 |
|
14
|
中西方不同视域下自然文学对园林艺术影响比较研究 |
岑雅婷
李雪艳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1 |
0 |
|
15
|
生态:作为文学的方法——“生态文学与自然诗歌论坛”发言选编 |
李敬泽
阿来
沈苇
何平
陈应松
李元胜
刘华杰
陈先发
廉毅锐
刘大先
谷禾
李少君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6
|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私小说再探讨——近代东西文化交融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孟庆枢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9 |
4
|
|
17
|
自然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卢卡契情结” |
张冠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7 |
1
|
|
18
|
近年来文学中自然描写的强化及其因由 |
周国清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0 |
0 |
|
19
|
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代的自然主义文学旗手——“岛崎藤村” |
张蕾
|
《日语知识》
|
2007 |
0 |
|
20
|
从斯蒂芬·克莱恩到杰克·伦敦──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早期自然主义文学 |
邹智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5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