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诚斋自然山水诗综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守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6-109,134,共5页
诚斋自然山水诗综论王守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诗史上,诚斋是一个有着丰硕实绩和独特贡献的重要诗人。系统了解山水诗的发展轨迹,不能不注意诚斋的山水诗;全面认识诚斋诗的艺术风貌,也不能不对其山水诗进行深... 诚斋自然山水诗综论王守国(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诗史上,诚斋是一个有着丰硕实绩和独特贡献的重要诗人。系统了解山水诗的发展轨迹,不能不注意诚斋的山水诗;全面认识诚斋诗的艺术风貌,也不能不对其山水诗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山水诗 诚斋 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意象 谢灵运 意象组合 自然万物 自然景物 历史贡献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人与大自然的新型关系──新时期自然山水诗解读
2
作者 姜振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7-111,共5页
追求人与大自然的新型关系──新时期自然山水诗解读姜振昌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所教授19世纪最初几十年的英国诗人们曾经对表现大自然热衷到一种痴醉状态,以致于勃兰兑斯说它"创造出一种支配着整个文学界的自然主义"①。20世纪... 追求人与大自然的新型关系──新时期自然山水诗解读姜振昌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所教授19世纪最初几十年的英国诗人们曾经对表现大自然热衷到一种痴醉状态,以致于勃兰兑斯说它"创造出一种支配着整个文学界的自然主义"①。20世纪初,美国则出现以杰克·伦敦为代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山水诗 人与大自然 新时期 自然崇拜 新型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 精神家园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们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功正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4期55-63,共9页
山水诗以比较完整的形态和独立意义的审美现象和文学品种出现,为时较晚。它作为审美环境中的特定现象,需要有审美理想、经验的凝结和积淀,需要有诸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条件的赋予。早在《诗经·崧高》中就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山水诗以比较完整的形态和独立意义的审美现象和文学品种出现,为时较晚。它作为审美环境中的特定现象,需要有审美理想、经验的凝结和积淀,需要有诸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条件的赋予。早在《诗经·崧高》中就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硕人》中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描绘,但它无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是作比兴之用,成为本体的外在工具。《楚辞》中有《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涉江》的“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无论是对象领域抑或是主体情思,较之于《诗》,深广了许多。如恽敬在《大云山房文稿》中说的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山水诗 古代山水 审美特征 审美意识 人们 审美理想 刘勰 盛唐之音 天地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念传统与现世精神——从中英写潮诗看中英山水诗的美感差异及原因
4
作者 傅守祥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8年第5期69-71,共3页
山水诗在诗歌王国中出现较晚,中国发轫于六朝时期,西方则起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初期。 在英国与美国的自然山水诗中,写潮的名篇不少。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写过不少优美的并有影响的自然山水诗,其中有一首《在海边》:
关键词 自然山水诗 现世精神 “彼岸世界” 现世观 “以变应变” 中英 外来成份 弗洛斯特 《圣经》 朱光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自然 两种文化──陶渊明与华滋华斯自然观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60-63,共4页
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作为东西方自然诗人的宗师几乎走了同一条人生之路:社会──自然,以摆脱社会生活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脱。尽管两人都走进同一自然,怀着同一目的,但由于各自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表现出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一... 陶渊明与华滋华斯作为东西方自然诗人的宗师几乎走了同一条人生之路:社会──自然,以摆脱社会生活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脱。尽管两人都走进同一自然,怀着同一目的,但由于各自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表现出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一个想把主体融入自然客体之中,消灭主客体界限,以缓和内心的痛苦;一个想把主体置入自然之中,去确认,去张扬,以渲泄内心的痛苦。这种不同的态度既取决于不同的文化,也决定了他们各自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自然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两种文化 理想人格 《归园田居·其一》 美学特征 自然山水诗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英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罗钢 白艳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3-69,共7页
海外学者在中英自然诗比较研究中主要提出两种观点:一种观声、认为,二者的区别源于不同传统的山水美感意识,中国古代诗人采取的是“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而英美诗人则将美感的主位放在诗人的智心中;另一种观点认为中英自然诗的区... 海外学者在中英自然诗比较研究中主要提出两种观点:一种观声、认为,二者的区别源于不同传统的山水美感意识,中国古代诗人采取的是“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而英美诗人则将美感的主位放在诗人的智心中;另一种观点认为中英自然诗的区别不在于所谓“有我”“无我”,而在于自然景物在诗歌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不同。在史诗方面观点更为歧异:有的学者试图从历史与文学关系来探讨中国史诗不发达的原因;有的学者提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英雄主义”,也有的学者从英雄诗内部来区分中英两种不同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自然 中英 英雄主义 英雄 中国文学 中国历史学 王国维 自然山水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