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群落调查
1
作者 李柯 李萍 +1 位作者 王龙飞 沙俊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66-69,共4页
为明确研究区煤矿废弃地的优势植物物种,筛选适合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物种类,采用野外实地勘察和样方法等生态学手段,调查了该煤矿废弃地自然定居的植物种类及原生植被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植物共有19种,其中菊科... 为明确研究区煤矿废弃地的优势植物物种,筛选适合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物种类,采用野外实地勘察和样方法等生态学手段,调查了该煤矿废弃地自然定居的植物种类及原生植被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植物共有19种,其中菊科和藜科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1.05%;生活型方面,灌木植物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52.63%。红花多枝柽柳和黑果枸杞的相对密度和盖度较高,这两种植物在该区域分布较广,在地表覆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红花多枝柽柳和花花柴分别在灌木和草本样方中的重要值最高,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研究区煤矿废弃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时可优先选用上述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 自然定居植物 植物种类 优势物种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音华煤矿区自然定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春风 赵萌莉 +1 位作者 张继权 包玉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1216,共6页
为探明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变化规律,采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将巴音华矿区的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化,同时也运用SPDIVERS.BAS物种多样性分析软件分析巴音华采矿干扰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 为探明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变化规律,采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将巴音华矿区的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化,同时也运用SPDIVERS.BAS物种多样性分析软件分析巴音华采矿干扰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和Patrick丰富度分析了物种综合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离矿中心距离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采矿干扰影响的减弱,物种丰富度显著升高,均匀性显著降低,综合多样性显著升高。巴音华矿干扰比较大的110 m处,主要以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等杂草为主;220m处以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为主;300-500 m处以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主;离矿中心的660-1 100 m处,植被开始恢复,主要以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与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自然定居植物 巴音华矿区 TWINS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武废弃煤矿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熙 贾宁凤 +1 位作者 李素清 赵烨誉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61-64,70,共5页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山西宁武县废弃煤矿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将该矸石山植物群落划分为7个群丛,其中5个群丛位于阳坡,分别以铁杆蒿、披碱草、小红菊、黄香草木樨等旱生植物...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山西宁武县废弃煤矿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将该矸石山植物群落划分为7个群丛,其中5个群丛位于阳坡,分别以铁杆蒿、披碱草、小红菊、黄香草木樨等旱生植物为优势种;2个群丛位于阴坡,分别以老鹳草、苦荬菜、节节草等中生植物为优势种。样方和优势种的D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矸石山自然定居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水分条件和坡向,其是对植物种的分布起关键作用的环境因子,群丛的分布与优势种的分布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自然定居植物 废弃煤矿 矸石山 山西宁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铜尾矿坝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力蓉 张鸾 李素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1,共9页
为筛选适合铜尾矿生态修复的植物种类,采用TWINSPAN等级分类、DCA排序、M. Godron稳定性、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山西中条山铜矿区十八河尾矿坝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中54个样方... 为筛选适合铜尾矿生态修复的植物种类,采用TWINSPAN等级分类、DCA排序、M. Godron稳定性、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山西中条山铜矿区十八河尾矿坝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中54个样方共记录43种,隶属15科37属;2)TWINSPAN等级分类将研究区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54个样方划分为10个群丛,用Ⅰ~Ⅹ表示。位于尾矿坝最高处的群丛Ⅹ恢复年限最短,位于尾矿坝底部的群丛Ⅰ、Ⅱ恢复年限最长;3)10个群丛群落稳定性排序为:Ⅳ>Ⅷ>Ⅶ>Ⅴ>Ⅰ>Ⅲ>Ⅵ>Ⅹ>Ⅸ>Ⅱ,均处于较不稳定状态;4)DCA排序第1轴反映恢复年限和尾矿坝海拔的变化,DCA第2轴反映植物生态类型的变化;5)恢复年限是影响中条山铜矿区尾矿坝自然定居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主要限制因子;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10个群丛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优势种狼尾草和白羊草可用于未来该尾矿坝生态修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自然定居草本植物 群落 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思谷尾矿8种定居植物对重金属吸收及富集特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会敏 袁艺 +3 位作者 焦慧 刘雪艳 苏闪闪 田胜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6-891,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探讨铜陵市相思谷铜尾矿自然定居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羊蹄(Rumex japonicus)、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1年蓬(Erigeron annuus)、小飞...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探讨铜陵市相思谷铜尾矿自然定居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羊蹄(Rumex japonicus)、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荩草(Arthraxon hispidus)、1年蓬(Erigeron annuu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8种植物对重金属Cu、Pb、Zn和Cd吸收与富集特性,为铜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铜陵相思谷铜尾矿中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的土壤(P<0.01);铜尾矿中的重金属铜质量分数高达2 224.167 mg·kg-1,锌、镉等重金属极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的含量(P<0.01),铅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的含量(P<0.05)。相思谷铜尾矿营养成份低,重金属Cu含量过高是抑制植物定居的主要因子。通过对8种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分析发现,8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根部。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植物为芒,其Cu、Pb、Zn和Cd质量分数分别为314.487、85.710、199.681、2.650 mg·kg-1。通过对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分析发现,芒对Cu、Pb和Cd的转移能力最强,分别为0.701、1.797和1.432,羊蹄对Zn的转移能力最强,为1.743。芒的地上部分对重金属Cu、Pb、Zn、Cd的富集系数均最高,分别为0.141、0.408、0.239、0.240;芒的地下部分对重金属Cu、Cd的富集系数最高,分别为0.202、0.168。因此,芒不仅可作为铜尾矿植被恢复的植物,同时也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自然定居植物 重金属 富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煤矸石山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斐 杨再超 +2 位作者 李芳 田华松 匡其羽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煤矸石山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组成情况,采用经典样方法对六盘水五个煤矿区煤矸石山自然恢复定居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经野外记录、标本采集、拍照和分类鉴定。结果发现:六盘水煤矸石山自然恢复定居植物有26科46属50种,其中...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煤矸石山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组成情况,采用经典样方法对六盘水五个煤矿区煤矸石山自然恢复定居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经野外记录、标本采集、拍照和分类鉴定。结果发现:六盘水煤矸石山自然恢复定居植物有26科46属50种,其中优势种为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优势群落是戟叶酸模群落(Rumex hastatus Com.),亮叶桦+戟叶酸模群落(Betula luminifera+Rumex hastatus Com.)和五节芒群落+斑茅(Miscanthus floridulus+Saccharum arundinaceum Com.)。研究表明以上三类自然恢复定居的植物群落能较好地适应喀斯特煤矸石山恶劣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定居植物 煤矸石山 戟叶酸模 五节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综合利用 工业废物处理 环图 环境工程 煤矿矿井水 转炉污泥 产酸潜力 煤气洗涤水 矿业废物 自然定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