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城市:历史进程中人居环境营建的自然愿景
1
作者 王向荣 张晋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2,共11页
【目的】厘清“自然城市”概念的理论根基与实践价值,探讨其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范式的可行路径。【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结合自然观的发展阶段,通过系统梳理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领域出现的经典理论和代表性模型,总结其... 【目的】厘清“自然城市”概念的理论根基与实践价值,探讨其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范式的可行路径。【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分析法,结合自然观的发展阶段,通过系统梳理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领域出现的经典理论和代表性模型,总结其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当代意义的认知视角。【结果】研究表明,自然是人居环境营建和理想城市模型的内在属性和永续内涵,自然城市的核心特征可以从空间布局、城市文化、环境健康、发展模式、社会公平和城市美学6个方面加以构建。【结论】自然城市可以作为一种融合历史营城经验与前瞻性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为推动城市的可持续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城市 紧凑 地域 生态 有机 共享 诗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化的新路径——自然城市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建平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0,共3页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结构性矛盾的关节点。在市场化推进下实现中国的城市化,是中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市场化不仅是城市化的第一推动力,而且也是我们研究现代...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结构性矛盾的关节点。在市场化推进下实现中国的城市化,是中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市场化不仅是城市化的第一推动力,而且也是我们研究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城市化的新路径——自然城市化,具有必然性,实施自然城市化的重点在于改变政府职能并消除各种制度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自然城市 必然性 实施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北京远郊平原地区近自然城市森林景观营造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梦倩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6期175-178,共4页
阐述以自然保护林为基底,以水系为骨架廊道,以不同大小、形状和不同营造方式的地块为斑块构建不同类型生境,营造近自然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以北京市远郊平原地区为例,分别自然保护林生境、密林生境、疏林生境、灌草丛生境、水系廊道生... 阐述以自然保护林为基底,以水系为骨架廊道,以不同大小、形状和不同营造方式的地块为斑块构建不同类型生境,营造近自然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以北京市远郊平原地区为例,分别自然保护林生境、密林生境、疏林生境、灌草丛生境、水系廊道生境、湖泊生境及季节性雨水湿地生境,分析其生境特征,论述其近自然的营林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城市森林 景观格局 生境营造 生境特征 营林手法 群落模式 主要建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块联动与松散耦合: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协作网络的动态演变——来自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杰 陈渝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上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部委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介入指导,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优势,但对于中央部委如何在介入过程中重启条块关系并推动协作网络演变的研究很少。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河南郑州“7·2... 上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部委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介入指导,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优势,但对于中央部委如何在介入过程中重启条块关系并推动协作网络演变的研究很少。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应急协作网络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网络需要相时相机而动,保持条块联动与松散耦合;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部委的介入,对于推动应急网络的条块联动和重新耦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地方政府在应急网络中的参与不足是应急处置出现问题的关键原因。据此,应建立健全均衡的应急管理全过程机制,在应急过程中充分发挥条块上部门的各自优势,同时应加强地方政府的应急防范意识和机制,大力推动“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以整体性治理塑造新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突发自然灾害 条块联动 应急协作网络 动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本哈根最具革命性的气候适应型城市自然公园——格伦宁根-比斯佩公园
5
作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哥本哈根最新且最具革命性的气候公园——格伦宁根-比斯佩公园(Gr?nningen Bispeparken),从一片荒芜的草地转变为一个完整的、面积达2万m^(2)的繁茂、有趣、生物多样且充满艺术性的城市自然公园,面向所有人开放。格伦宁根-比斯佩公园并... 哥本哈根最新且最具革命性的气候公园——格伦宁根-比斯佩公园(Gr?nningen Bispeparken),从一片荒芜的草地转变为一个完整的、面积达2万m^(2)的繁茂、有趣、生物多样且充满艺术性的城市自然公园,面向所有人开放。格伦宁根-比斯佩公园并非仅是一个浪漫的林荫步道公园,而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变革性范式转变,其形式遵循自然,景观的首要任务是为所有生命创造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伦宁根-比斯佩公园 气候适应型城市自然公园 哥本哈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城市自然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雨凡 陈美爱 徐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391-6404,共14页
城市自然通过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探究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为全面了解城市自然与人群健康的研究现状,以We... 城市自然通过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探究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为全面了解城市自然与人群健康的研究现状,以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和CNKI为数据源,依托CiteSpace对2003—2023年间国内外城市自然与人群健康效应及其相关概念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呈以下特点:(1)国内外相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国外该领域研究机构分布较为紧密,合作强度也较高,我国科研机构和学科间的研究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3)对主要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研究重点集中在城市自然与心理健康、城市热岛、生态系统服务以及自然可达性等方面;(4)近三年突现词统计分析表明未来我国的研究重点将从以往探讨城市自然的健康影响结果转至城市绿地等自然空间对健康的促进机理上。在此基础上根据健康受益方式,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将城市自然促进人群健康效应的路径分为直接路径(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支持服务)和间接路径(生态文化服务),并从使用机会、使用动机和易用性三方面分析自然使用这一中介因素的调节机制。城市自然在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等方面作用显著,其健康促进功能的相关成果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多学科视角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 健康 生态系统服务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潜在自然通风廊道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雅 廖秋林 +2 位作者 肖澎 廖菁芃 王薇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对城市群的环境气候调节有着重要作用,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通风廊道研究仍不充分。为进一步发挥绿心地区的通风调节功能,改善城市群的环境气候和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以长株潭绿心地区2020年遥感影...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对城市群的环境气候调节有着重要作用,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通风廊道研究仍不充分。为进一步发挥绿心地区的通风调节功能,改善城市群的环境气候和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以长株潭绿心地区202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运用地表粗糙长度、无量纲通风指数、风热场进行叠加分析并识别潜在通风廊道,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发现,该地区潜在的自然通风廊道共有11条,其中一级2条、二级3条、三级6条;显著影响因子主要有下垫面粗糙长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密度,温度场、高程及路网密度对通风潜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通风廊道对城市环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有利于形成基于自然的城市群通风方案,需要进一步进行景观保护与恢复。所运用的识别方法可以精细地捕捉到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过程,反映了城市热源、冷源及其局地环流的变化状况,能更充分利用城市热岛环流设置通风廊道。另外,利用MODIS数据中的植被指数产品MCD12Q1类型输出的Z0数据,结合地形高程等数据估算地表粗糙长度,可以较好地校准绿地的粗糙长度和无量纲通风指数,为基于绿地的城市自然通风解决方案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城市环境气候 城市自然通风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估研究
8
作者 彭琳 陈烨 《园林》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亟需科学的土地冲突评估方法作为精准介入的技术支撑。构建由制度性冲突、保护利用冲突、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三类构成的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分类和评估框架,采用矩阵分析法、MaxEnt生境模拟法、土地多宜性分析法等方法,以位于重庆主城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运用。识别结果表明,从冲突规模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大,制度性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小;从冲突类型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与保护利用冲突的分布重叠度较高;从冲突强度来看,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大部分位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从空间规划和冲突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的规划调控建议,为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的规划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地 土地利用冲突 边缘区 土地多宜性分析法 MaxEnt生境模拟法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路径研究
9
作者 郑坤 罗婷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58-62,69,共6页
监测能有效了解自然保护地保护现状和趋势,助力保护地管理决策。在梳理自然保护地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特征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面临的空间结构复杂、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监测内容繁杂、数据集成... 监测能有效了解自然保护地保护现状和趋势,助力保护地管理决策。在梳理自然保护地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特征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面临的空间结构复杂、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监测内容繁杂、数据集成存在短板等监测困境。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源清查、时空大数据、分类分区、公众参与等视角提出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地 监测路径 资源清查 城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双重视角:融合实地测量与遥感数据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婧慧 王云琦 +5 位作者 袁雨 刘玉芳 傅开 李丹青 焦鹏 李俊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437-6453,共17页
生态系统价值服务评估的关键难点在于量化困难和评估精度不足及生态系统内复杂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准确评估其服务价值尤为困难,这进一步阻碍了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 生态系统价值服务评估的关键难点在于量化困难和评估精度不足及生态系统内复杂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准确评估其服务价值尤为困难,这进一步阻碍了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在生态补偿与交易中的应用。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了系统化的实地核算指标体系以精准计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通过InVEST模型处理遥感数据,量化生态系统服务指数(ESI),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及驱动因子。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与随机森林(RF)模型对初始计算的GEP与ESI进行偏差校正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GEP核算总值为28.41亿元,1984—2024年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水平较高且稳定,81%的森林生态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2)空间聚类分析将保护区划为四类服务簇与三类功能分区,道路和人口密度对生态服务质量有负面影响;(3)初始高偏差区域占保护区面积的48.79%,RF优化精度优于GWR,优化偏差61.56%。提出了一种从实地数据获取到模型校准的系统方法,为量化山体—城市(KMCs)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能力提供新视角,以应对生态服务评估的复杂性,并为“实地-模型”结果校准和生态服务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生态系统服务指数(ESI) 生态系统服务 山体-城市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C理论的城市自然公园游憩承载力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陈千山 朱晋立 +3 位作者 王琬青 吴舒扬 郑燊玥 郑宇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1-57,64,共8页
研究以城市自然公园游憩资源过量使用问题与新发展理念下公园建设、管理、运营为出发点,选取福州市鹤林生态公园为样地,基于LAC理论九步骤,借助对描述性、评价性两个类型承载力影响因子的可度量的集合与标度来反应公园游憩承载力现状,... 研究以城市自然公园游憩资源过量使用问题与新发展理念下公园建设、管理、运营为出发点,选取福州市鹤林生态公园为样地,基于LAC理论九步骤,借助对描述性、评价性两个类型承载力影响因子的可度量的集合与标度来反应公园游憩承载力现状,提出包括客容量评估、游憩管理及景观优化等方面的公园承载力研究新思路,并总结出一套城市自然公园游憩使用管理框架,以期成为解决容量过载、环境破坏、游憩满意度低等问题的新视角。研究结果表明:(1)鹤林生态公园瞬时游憩承载力为6460人次,日游憩承载力为25850人次;(2)公园设施、景观、自然三类ROS分区的游憩承载力有效率为0.644、0.545、0.580,设施型空间整体处于弱载状态,景观型、自然型空间处于适载状态,鹤林生态公园整体承载量适中,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尚有进一步游憩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承载力 城市自然公园 LAC理论 游憩使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胭脂国家城市公园管理和规划特征分析及启示
12
作者 林凯宇 林雅莉 廖凌云 《广东园林》 2025年第2期20-28,共9页
加拿大是新兴探索建立国家城市公园网络的国家之一,其国家城市公园是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补充。胭脂国家城市公园作为加拿大首个国家城市公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基于对其法规、规划文本和文献的系统分析,解析其管理模式和规划框... 加拿大是新兴探索建立国家城市公园网络的国家之一,其国家城市公园是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补充。胭脂国家城市公园作为加拿大首个国家城市公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基于对其法规、规划文本和文献的系统分析,解析其管理模式和规划框架。结果显示,胭脂国家城市公园建立了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和多元资金保障机制以应对跨区域协调和运营成本过高的挑战;其规划关键策略包括自然资源保护、自然与人联结、农业社区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最后从治理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游憩网络构建和社区发展等4个方面总结胭脂国家城市公园对我国城市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城市公园 城市自然保护地 管理规划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4种常见兽类生境适宜性研究
13
作者 刘薛杰 谢纯 +3 位作者 林一焕 张姣 廖吉祥 赵晴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62-67,74,共7页
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到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常见兽类,分别为野猪、豹猫、花面狸和鼬獾,使用MaxEnt模型对其生境适宜性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野猪、豹猫、花面狸的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对鼬獾的预测可信度尚可。海... 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到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常见兽类,分别为野猪、豹猫、花面狸和鼬獾,使用MaxEnt模型对其生境适宜性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野猪、豹猫、花面狸的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对鼬獾的预测可信度尚可。海拔是影响野猪、豹猫、花面狸分布的最关键因子,其次是距居民区距离;距河流距离是影响鼬獾分布最主要关键因子,其次是海拔。野猪、豹猫、花面狸和鼬獾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位于坪山区坪葵路东侧偏南的高海拔区域,面积分别为11.81、11.75、12.73、19.26 km^(2)。建议构建基于城市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城市自然保护地 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s的城市自然健康效益研究:服务功效、级联逻辑与评估框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春 谭少华 +1 位作者 陈璐瑶 胡瑶瑶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2,共6页
城市自然有益人体健康,并成为风景园林领域参与公共健康事务的一种有效干预途径。系统梳理MA《千禧年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和IPBES《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中有关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的理论联系,并区分与归纳... 城市自然有益人体健康,并成为风景园林领域参与公共健康事务的一种有效干预途径。系统梳理MA《千禧年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和IPBES《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中有关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的理论联系,并区分与归纳城市自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服务功能和实际服务功能,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提出自然-健康效益实现的“自然属性-自然潜能-自然暴露-自然使用-健康效益”级联转化逻辑与关联过程。最后提出自然健康效益研究的集成评估框架、评估环节与模型方法,以期为自然健康效益研究提供系统性分析理论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自然 ESS 健康效益 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中的城市”到“城市中的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城市设计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建国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3,共8页
我国已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显得愈发重要。论文回溯了城市发展经历从"自然中的城市"逐渐走向"城市中的自然"的全过程,分析了国际相关学者对于城市发展与自然系统相关性的专业理解,... 我国已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显得愈发重要。论文回溯了城市发展经历从"自然中的城市"逐渐走向"城市中的自然"的全过程,分析了国际相关学者对于城市发展与自然系统相关性的专业理解,重点论述了当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即需把握好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论文提出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遵循"适建性"的核心原则,指出未来城市发展需厘清不同的城市类型、规模及现状特点,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创造兼具"生态性"及"在地性"的中国有机城镇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中的自然 自然中的城市 适建性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自然保护的内涵、历程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承照 张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8,共8页
城市自然保护对城市生态安全、城市居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城市自然保护是对城市自然景观及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维持与重建,以投入少、自维持、按自然规律演替、保育生物、保护再生自然资源为特点,其实质是通过人的思想、行为、意... 城市自然保护对城市生态安全、城市居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城市自然保护是对城市自然景观及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维持与重建,以投入少、自维持、按自然规律演替、保育生物、保护再生自然资源为特点,其实质是通过人的思想、行为、意志,调节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的栖息地、城市自然景色、城市自然空间连贯性、绿文化遗产是城市自然保护的4项主要内容,城市绿色空间的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是城市自然保护的三个主要阶段,世界主要国家在城市自然保护的策略上各有特点,我国城市自然保护是以绿地系统建设促进城市自然保护,与城市自然保护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加强城市自然保护规划与管理是目前最迫切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 内涵 历程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21市州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孙洋 卢毅 +1 位作者 熊先明 吴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对自然灾害脆弱性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结合四川区域特色,构建出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逼近理想...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对自然灾害脆弱性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结合四川区域特色,构建出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逼近理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比分析了四川省21市州的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结果表明,川西北经济区城市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为严重,成都经济区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低,大部分经济区下辖市州的灾害脆弱性状况参差不齐。四川省各地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城市灾害脆弱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灾害 脆弱性评估 PCA-TOPSIS法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研究--心理物理学方法的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55
18
作者 毛炯玮 朱飞捷 车生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心理物理学方法对评价纯自然景观有较好的适应性。城市自然遗留地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规划区内遗留下来的用地,根据城市自然遗留地城市性、自然性和遗留性的特点,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运用目前最严格、可靠性最好的心理物理学方法,... 心理物理学方法对评价纯自然景观有较好的适应性。城市自然遗留地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规划区内遗留下来的用地,根据城市自然遗留地城市性、自然性和遗留性的特点,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运用目前最严格、可靠性最好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以相片为测试材料,采用SBE法获得美景度量值,SD法测定各景观要素量值,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2者的关系模型,最终提出了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美学评价完整的方法体系,并修正和完善了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城市自然遗留地领域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自然遗留地 景观美学评价 心理物理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被群落类型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南伟疆 昝勤 +3 位作者 姜逢清 王蕾 严成 尹林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67-72,93,共7页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典型样地调查,对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植物生长型谱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类型可划分为4个植被类33个植被型38个群丛组,其中,阔叶...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结合典型样地调查,对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植物生长型谱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类型可划分为4个植被类33个植被型38个群丛组,其中,阔叶林植被类包含8个植被型11个群丛组;灌丛植被类包含12个植被型12个群丛组;草本植被类包含10个植被型11个群丛组;伴人植被类包含3个植被型4个群丛组。属于灌丛植被类的植被型和群丛组均最多,而属于伴人植被类的植被型和群丛组则最少。在该城市半自然植被群落中,阔叶林植被类为二层和三层层片结构,灌丛植被类以二层层片结构为主,草本植被类和伴人植被类为一层层片结构;层片结构类型主要为单一草本型、乔木-灌木型和灌木-草本型。该城市半自然植被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24科74属88种,优势科为禾本科(Gramineae)、藜科(Chenopodi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共包含47属57种,分别占该群落中种子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3.51%和64.77%。该群落中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以及多年生半灌木种类居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9.55%、34.10%和17.0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对乌鲁木齐城市半自然植被与该区域自然植被及人工绿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城市自然植被 植被类型 群落特征 生长型谱 层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明媛 袁永博 周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6-711,共6页
从风险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入手,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看做是基于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不确定系统.通过判断风险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基于集对分析思想,建立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客观的降维方法——投影寻踪确定了因素的权... 从风险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入手,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看做是基于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不确定系统.通过判断风险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基于集对分析思想,建立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客观的降维方法——投影寻踪确定了因素的权重,降低了风险分析问题的复杂性.重点研究了集对联系度中差异性系数的客观量化方法,将其偏向性和偏向程度加入风险不确定性的计算中,得到了风险阈值的范围,进而得出了风险不确定性的大小.利用该方法对某市做了动态风险分析评价和趋势预测,并得出该市处于中度风险的可能性为52%的结论.该方法解决了以往灾害风险分析中多需要历史灾害数据或大样本数据的问题,为更多的目标物风险分析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 不确定性 集对分析 投影寻踪 风险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