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是叙事的“反模仿性”?——布莱恩·理查森的非自然叙事学论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尚必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7,共9页
作为非自然叙事学的首倡者和领军人物,布莱恩·理查森在当代西方叙事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概念层面上,理查森将"非自然"等同于"反模仿",把非自然叙事界定为"包含重要的反模仿事件、人物、场景或框... 作为非自然叙事学的首倡者和领军人物,布莱恩·理查森在当代西方叙事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概念层面上,理查森将"非自然"等同于"反模仿",把非自然叙事界定为"包含重要的反模仿事件、人物、场景或框架的叙事";在特征描述上,他主要聚焦于故事、话语或叙事再现层面的反模仿性;在功能层面上,他着重辨析了非自然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自建构以来,理查森倡导的非自然叙事学在引起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招致了诸多批评争议,如非自然叙事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非自然叙事学的适用性等。就其未来研究而言,非自然叙事学既需要在微观层面上区分辨析非自然叙事学概念与其他相邻概念之间的差异,也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建构可操作的阐释模式,并在批评实践中对之不断修正和完善,以便真正发展成为"一门非自然叙事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恩·理查森 自然叙事学 反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的“非自然性”辨微:再论非自然叙事学 被引量:14
2
作者 尚必武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5,共10页
进入新世纪之后,"非自然叙事学"以异常迅猛的火热态势向前发展,在叙事诗学与叙事批评实践层面皆取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叙事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四个层面考察这一新兴后经典叙事学派的核心命题和主要特征:... 进入新世纪之后,"非自然叙事学"以异常迅猛的火热态势向前发展,在叙事诗学与叙事批评实践层面皆取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叙事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四个层面考察这一新兴后经典叙事学派的核心命题和主要特征:第一,在概念层面上辨析"非自然叙事"、"后现代叙事"、"非自然叙事学";第二,在理论框架层面上讨论非自然叙事研究之于当代叙事理论的丰富和拓展;第三,在研究对象层面上审视跨文类和跨媒介的非自然叙事;第四,在方法论层面上探究非自然叙事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叙事 后现代叙事 自然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然叙事学及当代叙事诗学:布莱恩·理查森教授访谈录(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尚必武 布莱恩·理查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0-114,共5页
本访谈主要涉及叙事理论,尤其是非自然叙事及非自然叙事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在阐述了非自然叙事学这一概念之后,本访谈进而梳理了非自然叙事学与其他叙事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访谈对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颇具问题的区分加... 本访谈主要涉及叙事理论,尤其是非自然叙事及非自然叙事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在阐述了非自然叙事学这一概念之后,本访谈进而梳理了非自然叙事学与其他叙事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接着,访谈对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颇具问题的区分加以说明。最后,访谈谈到了当代叙事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对未来的叙事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诗学 自然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诗学、非自然叙事学和模仿、主题、综合的叙事 被引量:4
4
作者 舒凌鸿(译)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1,共6页
为了解释为什么修辞理论并没模仿的偏见,本文将对修辞诗学进行更新,主要集中于修辞理论的读者模式以及模仿、主题和综合的原则(MTS)。通过运用MTS模型及读者研究的方法,本文将讨论在鬼怪类小说文本中,如何运用修辞诗学中四类读者:真实... 为了解释为什么修辞理论并没模仿的偏见,本文将对修辞诗学进行更新,主要集中于修辞理论的读者模式以及模仿、主题和综合的原则(MTS)。通过运用MTS模型及读者研究的方法,本文将讨论在鬼怪类小说文本中,如何运用修辞诗学中四类读者:真实的读者、作者的读者、叙事的读者和受述者的分类模型进行叙事学分析。非自然叙事学的见解是可以融入到修辞诗学总体方法之中的,并以此辩驳非自然叙事学家认为修辞诗学受到模仿偏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诗学 自然叙事学 MT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叙事学中的“反本质主义”——以非自然叙事学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亚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27-133,共7页
作为对“本质主义”叙事研究范式的反拨,当代西方叙事学界正在兴起一股“反本质主义”叙事探究的潮流。“反本质主义”叙事研究质疑结构主义叙事理论的高度概括性和普遍实用性,在研究过程中关注个别、特殊、边缘的叙事实践,并强调隐匿... 作为对“本质主义”叙事研究范式的反拨,当代西方叙事学界正在兴起一股“反本质主义”叙事探究的潮流。“反本质主义”叙事研究质疑结构主义叙事理论的高度概括性和普遍实用性,在研究过程中关注个别、特殊、边缘的叙事实践,并强调隐匿或依附于叙事文本内外的历史主义、意识形态和伦理内涵,极大地拓展了叙事研究的范畴和视野,构成叙事学在新世纪以来能够再次繁荣的一大动能。“反本质主义”叙事研究范式在西方叙事学界的兴起和发展反映出西方叙事学自新世纪以来呈现出的一大动向,即希图以演绎的方式探寻本质主义叙事模式的热望已经让位于同时关注叙事诗学建构和文本特殊性的理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结构主义叙事学 自然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然的故事,非自然的序列:非自然叙事学简论
6
作者 布莱恩·理查森 尚必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传统的现实主义叙事不仅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故事相对直接,轨迹容易辨识。与之相左,非自然叙事挑战、跨越或拒斥现实主义叙事的诸多规约甚至全部规约。实际上,判别非自然叙事的一个根本标准就是其对模仿规约的违背,此类规约支配口头自... 传统的现实主义叙事不仅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故事相对直接,轨迹容易辨识。与之相左,非自然叙事挑战、跨越或拒斥现实主义叙事的诸多规约甚至全部规约。实际上,判别非自然叙事的一个根本标准就是其对模仿规约的违背,此类规约支配口头自然叙事、非虚构文本、并试图模仿非虚构叙事规约的现实主义作品。叙事理论若要发展成为一种综合全面的理论,就需要将非自然叙事的独特实践纳入考量范畴。通过扩展故事/话语的概念,我们既可以公正地对待那些偏离传统叙事实践的非自然叙事文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非自然叙事的虚构性本质。与现实主义文学力图掩盖其人为性的本质不同,非自然叙事文本极力彰显反模仿性,凸显文学的虚构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叙事学 故事 话语 叙事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叙事中的非自然情感:基本类型与阐释选择 被引量:17
7
作者 尚必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2,共12页
进入21世纪后,西方叙事学界迎来一轮显著的"情感转向"。就情感研究而言,叙事学家们普遍聚焦于模仿性情感而忽略了反模仿性情感。事实上,当代先锋实验作品中存在大量的物理上、逻辑上、人类属性上不可能的、反模仿的非自然情... 进入21世纪后,西方叙事学界迎来一轮显著的"情感转向"。就情感研究而言,叙事学家们普遍聚焦于模仿性情感而忽略了反模仿性情感。事实上,当代先锋实验作品中存在大量的物理上、逻辑上、人类属性上不可能的、反模仿的非自然情感。通过植入非自然情感,当代先锋实验作品进一步凸现了文学叙事的虚构性本质,达到产生陌生化效果之目的。在非自然情感的阐释选择上,文章以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既仙即死》为例,通过运用"自然化解读"与"非自然化解读"两种相互对立的阐释策略,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交叉性和互补性,提倡在提高非自然叙事文本可读性的同时保留其内在的非自然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非自然情感的未来研究提出了若干任务与方向,以供学界在这一话题上的深入研究提供建设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情感 自然叙事 自然叙事学 自然化解读 自然化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然的事件,非自然的序列--非自然叙事的另一维度 被引量:8
8
作者 尚必武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6期73-82,共10页
就叙事的定义而言,无论是学界普遍采用的"事件再现"视角,还是戴维·鲁德姆的"语用"立场,抑或玛丽-劳勒·瑞安的"语义"立场,似乎都默认了"事件"及其"序列"的自然性与合理性,... 就叙事的定义而言,无论是学界普遍采用的"事件再现"视角,还是戴维·鲁德姆的"语用"立场,抑或玛丽-劳勒·瑞安的"语义"立场,似乎都默认了"事件"及其"序列"的自然性与合理性,而忽略了文学史上具有先锋实验性质的不可能的"非自然事件"与"非自然序列"。本文在讨论事件、事件再现与叙事的定义的基础上,将扬·阿尔贝所论及的不可能事件具体化为不可能的状态变化与不可能的序列。文章在非自然叙事诗学层面上重点探讨事件及其序列的两个维度——单个事件(状态变化)/多个事件(序列),以及故事(事件自身)/话语(对事件的再现),试图由此辨析叙事序列的因果律和时间律被打破的反常情况,即单个事件状态的不可能变换,以及多个事件之间缺乏因果关系或违背线型时间顺序的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叙事学 自然事件 自然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理论的新发展:2006-2015 被引量:9
9
作者 詹姆斯.费伦 林玉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0,共13页
文章是《叙事本质》(2006)一书第八章"叙事理论40年(1966-2006):一种叙事"的续篇。文章无意对所有叙事理论的最新发展都做面面俱到的考察,而是重点撷取其中五个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与研究话题加以讨论,并以对伊恩·麦克... 文章是《叙事本质》(2006)一书第八章"叙事理论40年(1966-2006):一种叙事"的续篇。文章无意对所有叙事理论的最新发展都做面面俱到的考察,而是重点撷取其中五个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与研究话题加以讨论,并以对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的解读为例,试图展示每种叙事学的最新理论发展所具有的阐释效果。其中,前两种发展趋势与2006年文章中所指出的叙事研究领域日益强调的"不稳定性"有关,即非自然叙事和虚构性理论;其他三种发展趋势则与研究方法有关,即认知理论视阈中的思维理论(或称思维阅读术)、女性主义理论视阈中的交叉性概念以及修辞理论视阈中的叙述交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叙事学 女性主义叙事学 修辞叙事学 自然叙事学 虚构性 《赎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时代电影叙事的经验转向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婧婷 范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8-25,共8页
在机械复制时代,基德勒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技艺的实践,而进入数字媒体时代,随着“媒介终结”,马诺维奇提出,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界面。相应地,电影叙事也随之进入“后叙事”状态,后叙事是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转向自然叙事学,叙事性从... 在机械复制时代,基德勒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技艺的实践,而进入数字媒体时代,随着“媒介终结”,马诺维奇提出,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界面。相应地,电影叙事也随之进入“后叙事”状态,后叙事是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转向自然叙事学,叙事性从创作者的叙事话语转向观众的经验,理论根基从结构主义转向建构主义。后叙事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当代影像的观看之道应运而生,为新兴电影类型与叙事形式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经验转向 文化技艺 文化界面 自然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述“我们”的故事:第一人称复数叙述的存在样态、指称范畴与意识再现 被引量:9
11
作者 尚必武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大多关注于第一人称单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而忽略了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这一重要领地。随着"非自然叙事学"的兴起,第一人称复数叙述在西方叙事学界迅速升温,成为当下叙事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大多关注于第一人称单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而忽略了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这一重要领地。随着"非自然叙事学"的兴起,第一人称复数叙述在西方叙事学界迅速升温,成为当下叙事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从存在样态、指称范畴和意识再现等三个维度对第一人称复数叙述作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论题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复数叙述 存在样态 指称范畴 意识再现 自然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