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学安
-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
文摘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
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
学习劳动的时间
-
Keywords
value of labor force
natural reproduction time of labor
social reproduction time of labor
time of learning
-
分类号
F0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以劳动效益为中心实施按劳分配原则
- 2
-
-
作者
王科
-
机构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8-61,共4页
-
文摘
以劳动效益为中心实施按劳分配原则王科一我国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如何贯彻实施按劳分配原则,做过曲折而努力的探索,明确提出了按劳分配就是要按照劳动者给全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来决定劳动者个人的报酬。按这样的尺度,又相应实行了计时工资制...
-
关键词
劳动效益
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自然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
劳动质量
劳动者
为中心
生产经营单位
社会主义
-
分类号
F046.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试论产业部门按劳分配的劳动计量
- 3
-
-
作者
戴述初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
文摘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平均主义思想是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彻底破除平均主义。
-
关键词
劳动计量
社会平均劳动
按劳分配
级差收益
个别劳动
劳动量
自然劳动时间
劳动者
产业部门
计量尺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按劳分配理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 4
-
-
作者
张宝通
-
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8年第4期45-48,共4页
-
文摘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在许多方面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因而使按劳分配理论遇到了不少问题。 第一,马克思设想的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没有货币流通,按劳分配是直接以劳动的自然时间为尺度,通过发劳动券实现的。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还是商品经济,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货币来实现,而货币并不象劳动券那样是自然劳动时间的直接凭证。
-
关键词
按劳分配理论
社会主义
马克思
商品经济
自然劳动时间
劳动券
自然时间
货币流通
资本主义
劳动力市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按劳分配的“劳”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克忠
-
出处
《思想战线》
1981年第1期91-96,共6页
-
文摘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实践一再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只能按“劳”这个标准分配,而不能按别的什么标准分配。那么这个“劳”指什么,怎么计量呢?这是关系到制定正确的工资制度,进一步克服平均主义,实现按劳分配规律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就工业系统范围内按劳分配的“劳”的含义、劳动计量、形态及其与报酬形式的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指什么?是指劳动者提供的具体劳动吗?不是。具体劳动千差万别,各有自己特殊的有用性质,它们之间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当然不能作为消费品分配的统一尺度。是指劳动者提供的自然劳动时间长短吗?也不是。
-
关键词
按劳分配规律
劳动者
社会主义社会
自然劳动时间
劳动量
简单劳动力
理论问题
流动形态
熟练程度
劳动形态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