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的政策特征与实践逻辑
1
作者 焦晶 杜鸣溪 +2 位作者 韩煜 刘秋雨 赵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4期257-268,共12页
自然保护地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其治理效能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系统分析237份自然保护地政策文本,从阶段、主体、形式、内容四个维度揭示治理体系政策特征,并构建“政策动力-政策之... 自然保护地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其治理效能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系统分析237份自然保护地政策文本,从阶段、主体、形式、内容四个维度揭示治理体系政策特征,并构建“政策动力-政策之窗-政策网络-政策工具”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中国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历经起步探索(1994年前)、稳步提升(1994—2012年)和高质量发展(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深度耦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部等承担主导职能,但跨部门协同机制存在制度性障碍。治理动力源自生态压力、纵向传导和横向竞争三重维度,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形成机会之窗,促成央地生态治理联盟。政策网络呈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多元协同互动模式,通过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政策工具组合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治理 治理体系 政策特征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景观治理的实践模式:以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鹏 何友均 +1 位作者 高楠 陈亚 《风景园林》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景观治理是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保护地景观治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治理,引入列斐伏尔“三元空间理论”。以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局部景观为案例,探讨了保护地景观治理与景观空间相互关联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设... 景观治理是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保护地景观治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治理,引入列斐伏尔“三元空间理论”。以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局部景观为案例,探讨了保护地景观治理与景观空间相互关联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设计介入景观治理的4种实践模式。总结实践得出,设计是实现保护地景观治理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行为手段和价值方式,虽非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的根本,但却能以自身优势,调节政策制定、规划设计、体制管理与监测评估等多方矛盾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景观治理 空间治理 治理模式 设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