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柏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晋 杨忠兴 +6 位作者 徐吉洪 华朝朗 陶晶 晁增华 罗怀秀 俞瑶 龚纯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92-97,共6页
分析云南省双柏县自然保护地存在的历史遗留矛盾冲突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调整自然保护地保护范围,大幅减少了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矛盾冲突涉及的土地及人口等问题,完善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自然保护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矛盾冲突面积 双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玉堂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2期77-82,共6页
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以调代改”,破碎化程度增加,相邻保护地整合随意,不实事求是地分析保护空缺,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随意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禁止借机洗白原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保护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规范... 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以调代改”,破碎化程度增加,相邻保护地整合随意,不实事求是地分析保护空缺,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随意等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禁止借机洗白原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保护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规范整合,科学如实地分析保护空缺,合理地评估保护地边界区划等有关自然保护地整合的对策、方法、措施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保护空缺 功能区划 边界区划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GIS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好 杨育林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43-46,共4页
2021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界定范围和管控分区,组织勘界立标”。GIS技术是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边界范围调整、功能分区优化和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工具,... 2021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界定范围和管控分区,组织勘界立标”。GIS技术是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边界范围调整、功能分区优化和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工具,科学利用GIS技术可以提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效率,快速进行图表交互式统计,并提供动态及三维立体可视化表达。为此,探讨了GIS技术在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中的具体应用,为自然保护地边界的精确划定、功能区合理区划、小班精准抠出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优化对自然保护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温州市为例
4
作者 朱敏 徐晓薇 +3 位作者 徐乾斌 汪旭婷 俞佳骏 方国景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4-69,共6页
为研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温州市自然保护地格局变化情况,优化保护地规范管理,推动生态修复提供扎实基础,更好地发挥自然保护地在提升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和异质性进行研究,选取景观斑块... 为研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后温州市自然保护地格局变化情况,优化保护地规范管理,推动生态修复提供扎实基础,更好地发挥自然保护地在提升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和异质性进行研究,选取景观斑块类型总面积(CA)、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等指数对温州市整合优化前后的自然保护地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呈现出明显的不规则化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整体有所改善,景观丰富度有下降趋势,景观格局较整合优化前分布更为不均匀。综上,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改善了温州市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景观破碎化,但景观的丰富度和均匀性等多样性指数降低,后期需进一步提升区域景观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景观格局 温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概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永兴 沈新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76-79,192,共5页
云南省出台《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实施方案》作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的总纲,提出严守底线约束、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收集资料等工作规则,要求做到统一数据、统一底图、统一机制、统一流程,并制定了生态保护极重区要做到应... 云南省出台《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实施方案》作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的总纲,提出严守底线约束、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收集资料等工作规则,要求做到统一数据、统一底图、统一机制、统一流程,并制定了生态保护极重区要做到应划尽划,加强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衔接,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等调整规则。统筹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永久基本农田核实调整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三项工作同时推进,质量上做到层层把关,评估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严守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格局,提升生态功能,有效解决了各类矛盾冲突。但仍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重项目轻保护以及统筹协调不足,部分项目调出理由不充分等问题。藉此,提出政治站位要高,转变思想观念,横向对接要到位,处理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关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评估调整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功能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建松嫩平原国家公园边界划定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乔昀 鲍梦涵 +1 位作者 黄晗雯 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目的】松嫩平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从20世纪中期至今,由于人为干扰加剧,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功能退化、水质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此外,已设立的各级、各类型自然保护地在管理体制上的局限以及在地理... 【目的】松嫩平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从20世纪中期至今,由于人为干扰加剧,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功能退化、水质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此外,已设立的各级、各类型自然保护地在管理体制上的局限以及在地理空间上的割裂,也产生了生境孤岛化、破碎化等问题。因此,松嫩平原亟需设立国家公园来整合优化区域内各类自然保护地空间,统筹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缓解生境孤岛化、破碎化,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区域生态文明的建设。【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综合拟定国家公园适宜范围的方法。首先,通过分别计算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本底原真性、管理可行性3个方面的指数。然后,进行归一化叠加分析指标,并使用自然断点法划分分析结果,拟定国家公园适宜范围。最后,根据适宜面积、片区之间的连通性以及结合实地调研确定拟建松嫩平原国家公园边界。【结果】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最高;自然本底原真性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的原真性整体偏低;管理可行性评价结果显示原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空间内的可行性指数较高。【结论】拟设立松嫩平原国家公园以原有扎龙、乌裕尔河、向海、莫莫格、图牧吉和科尔沁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组成部分,嫩江及两岸湿地连通扎龙和莫莫格两地,分成4个片区的边界划定方案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适宜范围 边界划定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