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公园与自然保护体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魏遐 祁黄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创建具独特地质特征区域的特别动议,并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面对目前众多的保护地类型,首先从地质公园建立的时代背景分析开始,对世界自然保护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地质公园与自然保护体系的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创建具独特地质特征区域的特别动议,并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面对目前众多的保护地类型,首先从地质公园建立的时代背景分析开始,对世界自然保护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地质公园与自然保护体系的关系,认为地质公园是世界自然保护理念在地质遗迹保护领域的扩展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 自然保护体系 世界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韦晓娟 刘国维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建立自然保护地的必要性。文章分析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状况,分析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研和法律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保护地的顶层设计、管理模式,以及建立国家公...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建立自然保护地的必要性。文章分析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状况,分析自然保护地管理、科研和法律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保护地的顶层设计、管理模式,以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自然保护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国家公园 顶层设计 管理模式 法律体系 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员萍 黄萌 +1 位作者 罗毅 柯美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1-16,共6页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设置的大背景下,对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进行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的任务刻不容缓。文章借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区管理分类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特点,深入剖析自然...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设置的大背景下,对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进行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的任务刻不容缓。文章借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区管理分类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特点,深入剖析自然保护地的资源品质和管理目标,归纳与其对应的资源保护优先等级和管理目标等级,从而衍生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并提出人类干扰区域、人口密度、人类允许活动和开发建设活动 4 个基本指标参数,增强管理分类的操作性和执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体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自然保护体系 管理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方法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霄宇 葛静茹 +2 位作者 白庆红 邢韶华 崔国发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113,共5页
如何构建合理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一直是自然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对国内外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文献进行综述的前提下,具体介绍了生物地理区划法、热点地区分析法、保护空缺分析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法4种自然保护区构建的方法和途径,讨... 如何构建合理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一直是自然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对国内外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文献进行综述的前提下,具体介绍了生物地理区划法、热点地区分析法、保护空缺分析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法4种自然保护区构建的方法和途径,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前景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构建 生物地理区划法 热点地区分析法 保护空缺分析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路径与构建导向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亚军 林雨珍 郁珊珊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76-79,共4页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保护空缺、空间重叠且连通性不足、保护力度、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历史脉络、建设现状,解读其类型、数... 福建省自然保护地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生态安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保护空缺、空间重叠且连通性不足、保护力度、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文章梳理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地历史脉络、建设现状,解读其类型、数量、自然地理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规划发展目标和生态安全格局两个导向,提出优化空间、研判指标、构建保护体系网络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发展路径 空间格局 构建导向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P理论的山地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述评
6
作者 彭琳 陈烨 +2 位作者 赵智聪 张引 杜春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山地作为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区域,目前普遍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不够合理、保护效率不高的问题。2000年提出的系统性保护规划(SCP)理论是应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效率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在厘清SCP理论产生发展及核心... 山地作为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区域,目前普遍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不够合理、保护效率不高的问题。2000年提出的系统性保护规划(SCP)理论是应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效率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在厘清SCP理论产生发展及核心特点的基础上,对山地区域SCP相关研究的时间及地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热点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的梳理和评析。目前基于SCP理论的山地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总体呈现出研究对象越来越注重大型、跨境山脉,研究内容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程序上更为关注系统性科学研究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生物多样性 系统性保护规划 自然保护体系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森林公园规划范围调整思考——以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7
作者 王琴 万众 +3 位作者 田立斌 郑春颖 陶一舟 张宏亮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3期61-66,共6页
随着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也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原规划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红线存在交叉与重叠,亟需进行优化整合。文章从优化整合空间、确定发展定位、明确保护重点、提升资源价值4个... 随着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也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原规划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红线存在交叉与重叠,亟需进行优化整合。文章从优化整合空间、确定发展定位、明确保护重点、提升资源价值4个方面论述了竹乡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策略,分析了调整森林公园经营范围的意义和必要性。文章认为,调整后的竹乡国家森林公园经营范围符合安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同时能够带动新增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规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国家森林公园 规划范围 浙江安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方案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金路 陈耀华 +5 位作者 吴承照 张同升 刘英 史丽秀 唐晓岚 孙铁颋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8,共9页
李金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学术对话学术召集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都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就是要重建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关系。就中... 李金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学术对话学术召集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都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就是要重建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关系。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面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条件下,诞生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五岳四渎和名山风景区体系,这里面蕴含了古老的中国智慧。我们只有借鉴古人的智慧,借鉴其他国家的保护理念,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自然保护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 文明之路 保护理念 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关系 名山风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构建路径 被引量:7
9
作者 雷会霞 王建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3-18,共6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色空间已成为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最优化发挥绿色空间的功能与价值,已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色空间已成为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最优化发挥绿色空间的功能与价值,已成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关注的关键内容。文章系统论述和梳理了城市绿色空间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概念及内涵,明晰二者在逻辑关系上的传导、在研究尺度上的关联、在供给需求上的转换及在空间承载上的层次等关系。在此基础上,融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视野下城市绿色空间构建的思路与策略,并在秦巴腹地汉中市予以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 绿色空间系统 汉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廖凌云 傅田琪 +1 位作者 吴涌平 兰思仁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80-85,共6页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背景下,保护地优化整合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自然保护地设立的保护目标多侧重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较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保护目标有利于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综合效益。以位于闽江流域下游...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背景下,保护地优化整合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自然保护地设立的保护目标多侧重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较少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保护目标有利于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综合效益。以位于闽江流域下游的福州市为例,基于当量因子法与价值聚类工具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空缺分析,并从分类体系、空间格局和管理体制3方面对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2018年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值为542.7亿元,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结果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2)福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格局;3)福州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3处保护空缺。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护空缺区域提出差异性优化策略,为市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快速评估与优化提供案例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体系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当量因子法 保护空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萍萍 林太志 +1 位作者 周剑云 胡珊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4,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正进入一个全面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阶段,因此对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文章以广东省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理论基础,总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正进入一个全面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阶段,因此对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文章以广东省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理论基础,总结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特征和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自然保护地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省域规划中的相关管理内容,并分析广东省自然保护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导向,针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地建设与规划管理,提出统一省域规划中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要求和内容等建议,并提出重构广东省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体系 管理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智雨 王娟 +1 位作者 刘鑫 郭琳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0-14,共5页
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妥善处理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是平衡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研究深入剖析自然保护地内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揭示了其存在的复杂性特征。这种复杂性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补偿范... 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中,妥善处理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是平衡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研究深入剖析自然保护地内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揭示了其存在的复杂性特征。这种复杂性归因于三方面,一是补偿范围模糊笼统,直接损失范围不统一,间接损失常被忽略;二是补偿标准设定粗略,未体现分类管理原则,缺乏科学评估方法,且补偿结果的可接受性低,影响了补偿标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三是补偿手段平面单一,资金补偿受限于财政压力与评估难题,而非资金补偿方式面临操作复杂和难以落地执行。鉴于此,有必要完善目前的补偿方式,具体而言:在补偿范围上,应公平合理地认定直接损失,基于权益限制的区别划分具体赔偿内容,且扣除公平负担,同时全面考虑间接损失。在补偿标准上,应根据自然保护地的类型和功能分区制定三类补偿标准,并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与可比销售法等科学方法来确定补偿金额,同时确保补偿的公正性。在补偿手段上,应优化资金补偿的筹措机制,并强化非现金补偿方式的制度化衔接。最终,在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形成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的制度合力,以最严密的法治思维促进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管理 采矿权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体系 采矿权退出补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风景名胜区整合策略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瑞红 梁锐 潘卫涛 《山西建筑》 2020年第14期152-154,共3页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的背景下探讨了风景名胜区的定位转变,认为其由于自然、文化资源的综合性特征成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特色内容,并结合政策要求提出了具体整合策略。以山西省晋祠—天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其边界的划定和...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的背景下探讨了风景名胜区的定位转变,认为其由于自然、文化资源的综合性特征成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特色内容,并结合政策要求提出了具体整合策略。以山西省晋祠—天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其边界的划定和区域的整合,解决了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别保护区重叠的问题,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难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风景名胜区 整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猛 孙世群 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08-7410,共3页
以50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它们的面积、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掌握了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基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的不足,在分析了GAP分析法、GIS理论、景观生态学这些理论之后,提出把GAP分析法应用到湿地生态类型... 以50处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它们的面积、保护区类型和保护对象,掌握了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基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的不足,在分析了GAP分析法、GIS理论、景观生态学这些理论之后,提出把GAP分析法应用到湿地生态类型中、管理和设计策略和建立监测站与监测点策略,根据这些优化设想,完善了网络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GAP分析法 GIS理论 景观生态学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定位与发展--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下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鑫 宋松松 金贇涵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4-40,90,共8页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新形势下,风景名胜区的定位与发展需要重新思考。鉴于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分析了浙江省59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相关信息,总结出其“面积占比大,空间分布散,资源特征融,功能发展... 在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新形势下,风景名胜区的定位与发展需要重新思考。鉴于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分析了浙江省59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相关信息,总结出其“面积占比大,空间分布散,资源特征融,功能发展合”的特点,认为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其他自然公园的差异化定位。针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风景名胜区可能面临的资源价值割裂.生态空间破碎、管理依据不足等问题,对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提出了坚持“特色”定位。细化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中的划定原则、统筹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深化研究风景名胜区的分区管理与动态管控四方面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体系 定位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与重构路径 被引量:31
16
作者 林凯旋 周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10,共6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了全面革新的发展阶段。文章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三阶段探索历程,从体系格局、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 3个层面深入剖...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了全面革新的发展阶段。文章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三阶段探索历程,从体系格局、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 3个层面深入剖析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产生原因,以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从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重塑自然资源治理逻辑、创新全民共享机制和加快保障体系建设 4 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重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体系 国家公园体制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中矿业权分类处置的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星涤 李伟 +5 位作者 王峰 冯聪 樊笑英 杜雪明 姜杉钰 刘皓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从规划、体制、职能三方面进行重构的重要时间窗口,深入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指导思想、管制规...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从规划、体制、职能三方面进行重构的重要时间窗口,深入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指导思想、管制规则、工作进程,主动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协调,共同推动生态环境友好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则制定,对于统筹生态安全与资源安全,妥善处理保护地涉及的矿业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保护区范围调整、规划衔接、资源安全影响评估、分层分类差别化处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矿业权 勘查开发 分类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下近郊型风景区景城协调路径探讨——以崂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占思思 叶攀 朱清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随着机构改革,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处于重构之中,既需借鉴国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魅力景观体系,也需传承我国历时千年的风景名胜区体系。崂山风景区是我国首批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之一,随着城区空间用地不断向景区空... 随着机构改革,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处于重构之中,既需借鉴国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魅力景观体系,也需传承我国历时千年的风景名胜区体系。崂山风景区是我国首批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之一,随着城区空间用地不断向景区空间拓展,逐渐由景城各自独立发展转向景城融合渗透发展。以崂山风景区为例,从景城动态演变、景区多线矛盾、景区业态制约、景村历史遗留矛盾等方面,对景区保护、景城协调、景村协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优化景区功能分区、转变景区管理方式、创新景区村庄模式提出景城协调发展的策略建议。提出三区变两区、打开崂山景区、打破门票经济、盘活特色村庄等建议。坚守底线提高生态管控质量,并激活景区活化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风景名胜区 景城协调 崂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疏良仁 黄利 昝丽娟 《城乡规划》 2020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风景名胜区归并整合工作,本文从遗产属性、国民认同、法律地位、管理制度、规划体系等方面论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风景名胜区归并整合工作,本文从遗产属性、国民认同、法律地位、管理制度、规划体系等方面论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地位与基础作用,同时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和构成角度,通过对比分析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建议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保留风景名胜区,确保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体系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自然保护地经验对于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启示
20
作者 陈胤徽 邱悦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281-283,共3页
文章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世界各国关于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相关文献和政策法规,提炼了各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工作体系,并回顾和反思了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文章旨在探讨世界自然保护地工作经验对我国自然保护... 文章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世界各国关于自然保护地建设的相关文献和政策法规,提炼了各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工作体系,并回顾和反思了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文章旨在探讨世界自然保护地工作经验对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制度改革的参考价值,为当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最终形成“自然保护观念整合”“自然保护地体系接轨”和“全域自然保护”的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体系 国家公园 国土空间规划 制度建设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