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魅力国土空间视角下的自然人文资源活化利用路径研究——以江口县为例
1
作者 张莹 崔冰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33-135,共3页
在规划改革新时期,魅力国土空间格局构建是实现本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针对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突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欠发达地区,通过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价值分析,浅析自然人文资源对于全域要素... 在规划改革新时期,魅力国土空间格局构建是实现本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针对自然人文资源禀赋突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欠发达地区,通过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价值分析,浅析自然人文资源对于全域要素整合、区域联动、空间重构、魅力塑造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保护为本、多维度联动”“文化为核,全方位激活”“系统为纲、全要素融合”的活化利用原则,并以江口县的规划实践为例,试图从魅力国土空间视角探索自然人文资源活化利用的规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魅力国土空间 自然人文资源 活化利用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和特点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由水、气候、地貌、土壤、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构成,人文环境由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学术等人文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均是发展变化的,并且两大环境类型之间,两大环境类型包含的子环境类型之间,交互作...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由水、气候、地貌、土壤、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构成,人文环境由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学术等人文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均是发展变化的,并且两大环境类型之间,两大环境类型包含的子环境类型之间,交互作用,彼此融合。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是历史文化资源孕育、形成和积淀的摇篮,不仅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历史文化资源特点亦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淮河流域 自然人文环境 历史文化资源 内涵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51,共8页
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变迁、传承和内涵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自然人文环境对各种类型地名的语言和实体内涵的影响。作者认为自然人文环境... 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变迁、传承和内涵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自然人文环境对各种类型地名的语言和实体内涵的影响。作者认为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带有普遍意义,因此在全国地名普查、规划、管理和保护等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淮河流域 自然人文环境 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人文地理与中华法律传统之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忠信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7,共8页
我作了一些考察 ,发现构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气候土壤的不外是三种东西 :一是东亚大陆特殊的地域气候或自然环境 ,二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三是宗法社会组织。
关键词 自然人文地理 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 小农经济 宗法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国航海文献看南沙自然人文景观的变迁及解析——兼论“南海仲裁案”中的不确之说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渊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年第4期58-71,124,共14页
近代以来英国南海航海文献有对南沙岛礁自然人文景观的记载,而且每隔若干年因勘测或观察不同,记载内容也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群岛景观的整体变迁,并体现出群岛主体人群的生息状况,以及南海局势的变化在群岛留下的痕迹。冷... 近代以来英国南海航海文献有对南沙岛礁自然人文景观的记载,而且每隔若干年因勘测或观察不同,记载内容也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群岛景观的整体变迁,并体现出群岛主体人群的生息状况,以及南海局势的变化在群岛留下的痕迹。冷战初期英国政府在研究南沙争议、解读该国航海文献之时,有对中国政府拥有两群岛的某种承认。然而在"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片面地理解和运用英国航海文献,认为南沙主要岛屿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本身经济生活,进而否认其为岛屿。鉴于此,深入剖析这些文献对南沙群岛自然人文景观变迁的记载,不仅有利于充实我历史性权利的资料基础,而且能够有力地批驳仲裁庭的诸多不实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海文献 南沙群岛 自然人文景观 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自然人文情怀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亚 《电影评介》 2010年第7期12-12,14,共2页
宫崎骏是日本动漫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在他的动漫电影作品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文化回归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是通过电影中到处可见的对大自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他的动漫作品,既有对自然简约风格的不懈追求,又有对万物有灵神道思想的虔... 宫崎骏是日本动漫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在他的动漫电影作品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文化回归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是通过电影中到处可见的对大自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他的动漫作品,既有对自然简约风格的不懈追求,又有对万物有灵神道思想的虔诚信仰,更深层次则对人与自然关系、人性的迷失与回归进行深深的反思和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崎骏 动漫电影 自然人文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人文因素对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养生思想的影响
7
作者 陶欣冉 朱雅伦 郑玮锋 《山东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124-129,共6页
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与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作为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载体,园林具有陶冶情操,寄托情感,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功能。私家园林的兴建为园林养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与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作为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载体,园林具有陶冶情操,寄托情感,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功能。私家园林的兴建为园林养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古典园林的典范,发掘其所包含的园林养生思想,可对促进现代城市营造健康自然的居住环境提供有利帮助。在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传统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空间布局、山水和建筑、植物等自然人文因素中所体现的养生思想,总结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在改善居住环境和园林养生方面的运用,对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在现代人居环境中的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 自然人文因素 养生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人文融合视角下绿地空间营造策略——以金山大道E3地块绿地工程为例
8
作者 沈仙阳 《花卉》 2025年第7期67-69,共3页
在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下,城市公共绿地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展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强调在城市公共绿地规划中考虑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并融入地方历史文化,使公共绿地成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场所。公共绿地... 在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下,城市公共绿地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展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强调在城市公共绿地规划中考虑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并融入地方历史文化,使公共绿地成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场所。公共绿地的优化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景观,进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自然与人文融合视角下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营造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文融合 城市 公共绿地空间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与人文耦合视域的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评价及阻滞因子诊断——以青海省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殷悦 周侃 +1 位作者 湛东升 陈妤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8,共17页
宜居性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厘清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及其阻滞因子,是精准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内宜居水平并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基于城乡宜居性评价基本范式、顾及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独特性,... 宜居性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体,厘清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及其阻滞因子,是精准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内宜居水平并促进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基于城乡宜居性评价基本范式、顾及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独特性,从自然与人文耦合视域构建由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4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及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寒生态功能区宜居性指标体系,以青海省45个县域单元为例定量评价其宜居性及阻滞因子,并探讨宜居性与生态重要性、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交互关系。结果显示:(1)青海省总体宜居水平偏低,并呈现由河湟谷地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生态区、环青海湖生态区、三江源生态区依次递减的地域分异;(2)宜居水平和生态重要性的空间耦合不协调,三江源生态区等生态重要区的宜居水平低,宜居水平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均成正比;(3)青海省宜居性主要受到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阻滞,生态地理分区层面,在自然因子的主要制约下,三江源生态区、环青海湖生态区、柴达木盆地生态区分别受设施、居住、社会环境的强约束;(4)针对不同生态地理分区宜居性特征提出未来人口引导及宜居性优化模式,即按宜居性及社会经济生态引力明确人口集聚型、疏散型和稳定型3种空间集疏类型,通过人口城镇化、就业移民、教育移民等跨区域移民及就近生态移民增强宜居性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配性,以三江源生态区等弱势区域以及饮水设施、道路设施、物流配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阻滞因子为重点,提升高寒生态功能区人居系统的设施配置与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性 阻滞因子 自然人文耦合 生态地理分区 高寒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中国欠发达地区类型划分和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晓光 王传胜 盛科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7-104,共8页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新世纪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本文在界定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基础上,根据热量不足、水源缺乏、交通不畅、食物短缺、资金匮...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新世纪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本文在界定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基础上,根据热量不足、水源缺乏、交通不畅、食物短缺、资金匮乏、生态脆弱等6大因子的地区差异,应用GIS分析等科学方法对欠发达地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提出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4种主要模式,并对各模式的发展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自然人文因素 类型划分 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原畜牧业的危机及其人文-自然系统耦合的解决途径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世魁 朱晓霞 +4 位作者 刘世梁 王学霞 苏旭坤 李媛媛 温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应用"农牧系统-牧民生计-体制机制"三维模型,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政策变革等全球变化因素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草原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变化已经给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且在未来将... 应用"农牧系统-牧民生计-体制机制"三维模型,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政策变革等全球变化因素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草原畜牧业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变化已经给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且在未来将会带来更大的压力。气候变化因素使原本脆弱的草原畜牧业向更脆弱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因素使全球多数地区的牧业系统更加边缘化。这一现状迫切需要专家学者、管理者和经营者密切合作,从草地畜牧业的人文—自然耦合系统出发,共同研究、制定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适应对策,促进牧业系统的稳定性、牧民生计的多样性和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保障这种适应对策能从中央到地方等多个尺度上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草原畜牧业 人文自然耦合系统 适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业文明与草地健康:认识草地畜牧业自然生态——人文社会耦合系统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世魁 任继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现象严重威胁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了草地退化、牧民贫困、文化断代等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危及全球草地畜牧业的存续。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地畜牧业危机,需要自然科学...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全球变化现象严重威胁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了草地退化、牧民贫困、文化断代等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危及全球草地畜牧业的存续。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地畜牧业危机,需要自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多方位、多尺度、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和管理实践,构建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牧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一人文耦合系统模式,促进草地畜牧业的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业文明 草地畜牧业 草地健康 全球变化 自然生态—人文社会耦合系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自然的逍遥游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雪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8-181,共4页
人文自然这个集合名词,既肯定了庄子思想中自然主义的成分,也充分意识到庄子思想中强烈的人文精神,是人与自然的真正融合体。揆其要端,主要包括解疆近道、出神入化、流而不派等思想。
关键词 庄子 人文自然 逍遥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综合体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功欧 《农业考古》 1997年第2期41-44,共4页
茶文化: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综合体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赖功欧在实体性的文化形态中,茶文化最好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茶本自然之物,它来自于大自然。人们在品饮茶的同时,也在品评着山水之灵,自然之美。当茶超越实用层面而进入... 茶文化: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综合体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赖功欧在实体性的文化形态中,茶文化最好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茶本自然之物,它来自于大自然。人们在品饮茶的同时,也在品评着山水之灵,自然之美。当茶超越实用层面而进入到艺术层面,进入到精神层面,体现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自然人文 人文精神 农业考古 自然精神 文化形态 人文主义精神 《茶经》 中国茶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京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与北宋大臣的致仕卒葬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本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5-98,共4页
北宋诸多大臣皆有任职东京开封、西京洛阳的经历 ,熟悉、习惯两京生活 ;物质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两京地区 ,最宜于文士出身的官员居住 ;宋廷重儒右文 ,文臣经济优裕 ,在两京添置园宅以备退居 ;就近关注国事 ,亦见系心朝政的情怀。由于... 北宋诸多大臣皆有任职东京开封、西京洛阳的经历 ,熟悉、习惯两京生活 ;物质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两京地区 ,最宜于文士出身的官员居住 ;宋廷重儒右文 ,文臣经济优裕 ,在两京添置园宅以备退居 ;就近关注国事 ,亦见系心朝政的情怀。由于退老而定居两京一带 ,故不少大臣卒葬于此 ,并未归葬故乡。洛阳为九朝故都 ,北邙山上有历代王侯公卿的陵墓。这一带土质亦宜于安葬。巩县为北宋皇陵所在地 ,大臣死后陪葬是莫大荣幸。就恋恋君父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 洛阳 人文自然环境 北宋大臣 致仕卒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文传统视域中的道家“自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光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7-153,239,共8页
基于中国人文传统审视道家哲学,核心范畴"自然"蕴含着深沉的人文关怀,其思想实质是"人文自然"。道家"人文自然"既缘于对"礼乐"人文传统弊端的批判性反思,更是出于对"自然"人文环境... 基于中国人文传统审视道家哲学,核心范畴"自然"蕴含着深沉的人文关怀,其思想实质是"人文自然"。道家"人文自然"既缘于对"礼乐"人文传统弊端的批判性反思,更是出于对"自然"人文环境的执着追求,其要义在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价值诉求主要体现为对于人的生存环境的强烈关注,并经由强调人的"自主性""自为性"与"自由性"而得以彰显。这一诉求在老庄哲学中各具特色,老子"人文自然"侧重在建构"自然"的社会政治环境,庄子"人文自然"偏重于塑造"自然"的个体心灵环境。"人文自然"是中国人文传统的道家式表达,在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定会展现其独特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文传统 老庄道家 自然”范畴 人文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诚信 常茂德 +2 位作者 李建牢 王正果 吴明山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6-74,共9页
系统地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区域特征;在土地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水平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粮食一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C_F·C_E/P ̄2]作为判别人口承载力的标准,对各类型区粮食、经济人口承载力进... 系统地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区域特征;在土地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水平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粮食一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C_F·C_E/P ̄2]作为判别人口承载力的标准,对各类型区粮食、经济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该研究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及区域经济开发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文环境 土地生产力 人口承载力 黄土高原 气候 植被 地质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若羌县农业发展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娟 徐华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6期10788-10789,10806,共3页
以干旱半干旱区乃至全国面积最大的若羌县为例,从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两大系统出发,选取干旱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法(AHP)和人居质量综合发展指数对农业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几十年若羌县年平均气温和... 以干旱半干旱区乃至全国面积最大的若羌县为例,从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两大系统出发,选取干旱区具有代表意义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法(AHP)和人居质量综合发展指数对农业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几十年若羌县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该县属于农业发展较适宜区;2006 ~2011年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其综合指数由2006年的0.399升至2011年的1.146,农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文因子 农业 若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养”字看儒家“化自然过程为德性培养”的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根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在孔子的思想中,"养"基本上是一种对待动物的方法,而只有"敬"才是对待人的方法。孟子从道家思想中吸取了重视自然性的合理因素,提出了养浩然之气、养才、养中等方法,改变了孔子对"养"字的用法。荀子则更... 在孔子的思想中,"养"基本上是一种对待动物的方法,而只有"敬"才是对待人的方法。孟子从道家思想中吸取了重视自然性的合理因素,提出了养浩然之气、养才、养中等方法,改变了孔子对"养"字的用法。荀子则更加突出了礼制与教化对养育人性的重要意义。戴震综合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将自然与必然二者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提出了饮食可以养体,道德知识可以养心,而其要旨在于充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将"养"字所具有的重视自然与重视人文的二者关系内在的统一起来了。王夫之还提出了养与教、养与敬的区别。简言之,通过对"养"字意义的演变历程的简明勾勒,可以看出儒家是如何吸取了道家重视自然性的合理因素,将其转为一种和缓的培养人才、培养人的德性与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的方法。儒道之间不只是互补,在某些方面还有一种合流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敬 儒家 道家 人文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自然 融于环境 营造特色——杭州“都市水乡”居住区规划设计构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顾浩 《规划师》 2003年第11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居住区 规划设计 都市水乡 地域文化 自然人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