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然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卢卡契情结” |
张冠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7 |
1
|
|
2
|
冲击与分野——科技因素对自然主义文学在中、日两国传播的影响 |
高永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3
|
关于鲁迅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问题——从成仿吾《〈呐喊〉的评论》谈起 |
潘世圣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4
|
面对历史留下的问号——自然主义文学批判探源 |
张冠华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8 |
0 |
|
5
|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叙事的感受性与象征化 |
傅军
刘艳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从斯蒂芬·克莱恩到杰克·伦敦──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早期自然主义文学 |
邹智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5 |
8
|
|
7
|
张资平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
靳明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4
|
|
8
|
“五四”时期自然主义文学接受热潮中的龚古尔兄弟 |
辛苒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发生异化的社会生态研究 |
刘莉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0
|
茅盾与文学上的自然主义 |
朱德发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2 |
0 |
|
11
|
对自然主义需要再认识 |
张合珍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4
|
|
12
|
印象主义文学理论与新文学教育 |
郑园园
刘正伟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文学价值取向合力解 |
戴茂堂
赵红梅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4
|
试论法国文学与雷诺阿电影 |
信宁宁
|
《电影评介》
|
2009 |
2
|
|
15
|
洋为中用正确借鉴外国文学 |
吴富恒
王誉公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6
|
茅盾前期现实主义理论初探 |
张永延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1
|
|
17
|
关于李劼人的文学 |
海谷宽
程文新
|
《当代文坛》
|
1983 |
1
|
|
18
|
二十世纪初的一次文学大交融——早期创造社受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
朱曦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9
|
拉法格批评思想新论 |
李益荪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20
|
“经典重估”与“理论重构” |
蒋承勇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