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3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化、层圈相互作用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
1
作者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精准解析和预测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动态演变及相应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效应,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的深层机制、准确评估地球系统突变风险和设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专辑聚焦全球变化与圈层相互作用前沿科学问题,从地球系统观测、模拟和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地球系统关键界面过程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互馈关系,概述了当前全球变化和圈层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进展,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全球变化科学应对、人类-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 圈层相互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丁雪 栾胜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3450-3452,共3页
通过阐述自然规律性法则和农民的知识水平结构两部分内容,分析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揭示出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尊重自然、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对于当今农业向着良性、和谐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 通过阐述自然规律性法则和农民的知识水平结构两部分内容,分析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揭示出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尊重自然、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对于当今农业向着良性、和谐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自然规律 农村教育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三氯生与人类肿瘤相关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莉 鲁嘉 +2 位作者 刘雪梅 李卉卉 杨小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1-956,共6页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多种光谱方法研究了三氯生与人类肿瘤相关DNA(抑癌基因p53 DNA和癌基因C-myc DNA)的相互作用,以期为从分子水平上评价三氯生与人类肿瘤发生的危害性提供科学依据。紫外减色效应、KI猝灭受到抑制及圆...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多种光谱方法研究了三氯生与人类肿瘤相关DNA(抑癌基因p53 DNA和癌基因C-myc DNA)的相互作用,以期为从分子水平上评价三氯生与人类肿瘤发生的危害性提供科学依据。紫外减色效应、KI猝灭受到抑制及圆二色谱正负峰强度减弱等结果表明三氯生以弱嵌插模式与两种DNA发生作用,三氯生与DNA的结合位点数均小于1,以及DNA解链温度小幅升高等结果证实三氯生部分嵌插入DNA的沟区,影响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DNA 人类肿瘤 光谱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冀芳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5-938,共4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影响。本文从环境污染物对基因的影响、环境应答基因对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三方面对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人类疾病 环境基因组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硫酯自然化学连接反应中的轨道相互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琪 于海珠 石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21-2331,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M06//B3LYP)对脯氨酸硫酯在自然化学连接(NCL)反应中低反应活性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通过对脯氨酸和丙氨酸硫酯NCL反应的具体反应路径(Path-Pro和Path-Ala)分别进行计算发现,两个分子的反应路径均先...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M06//B3LYP)对脯氨酸硫酯在自然化学连接(NCL)反应中低反应活性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通过对脯氨酸和丙氨酸硫酯NCL反应的具体反应路径(Path-Pro和Path-Ala)分别进行计算发现,两个分子的反应路径均先后经历外源硫醇-硫酯交换、硫酯-硫酯交换、分子内S→N酰基化重排三个主要步骤.两者的决速步骤均为第一步骤.其中Path-Pro的总能垒较高,即脯氨酸硫酯的反应活性较低,这与实验结果一致.对两路径的决速步骤进一步考察,发现脯氨酸中αN上的羰基对反应中心羰基的n→π*相互作用使得脯氨酸硫酯的LUMO轨道能量升高,相应羰基C与S(芳基硫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从而使得反应能垒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化学连接反应 脯氨酸 n→π*相互作用 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茜 袁青 汪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1-854,共4页
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机制,但两者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两类非常重要的细胞,其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建立和调节过程... 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机制,但两者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两类非常重要的细胞,其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建立和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相互作用 获得性免疫 固有免疫 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留科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3期87-91,共5页
本文以旱涝灾害与农业发展为主线,对人类与旱涝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由两部分组成:①探讨了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旱涝灾害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作用形式;②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和空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人类 旱灾 水灾 农业生产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童玉芬 《西北人口》 2006年第3期50-52,57,共4页
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和人口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西部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的形式和后果,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西部地区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人口 自然资源 中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新探——兼论教育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明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9-93,共5页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简称人 -地关系 )问题 ,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 ,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 -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 ,人 -...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简称人 -地关系 )问题 ,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 ,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 -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 ,人 -地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双向同构关系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机制特征。人类活动可划分为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和人口生产活动 ,这三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 ,由于三类活动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机制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介入下保护地社区自然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证
10
作者 殷程强 杨兴柱 +1 位作者 吕嘉顺 李文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90-5709,共20页
自然价值是认知并解构自然资源与人类福祉关系的核心概念,旅游如何更好生产自然价值是管理体系转型背景下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和社区人类福祉实现的内在诉求。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IPBES理论和自然关系价值理论,构建旅游介入下保护地社... 自然价值是认知并解构自然资源与人类福祉关系的核心概念,旅游如何更好生产自然价值是管理体系转型背景下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和社区人类福祉实现的内在诉求。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IPBES理论和自然关系价值理论,构建旅游介入下保护地社区自然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理论框架,以国家公园候选区黄山周边农业主导型、农旅兼顾型和旅游主导型三种典型保护地社区进行实证。(1)特征分析表明:在农业主导型社区中自然工具价值生产水平较低,关系价值塑造衰减,导致福祉欠缺问题;农旅兼顾型社区中自然工具与关系价值生产较高水平集聚,福祉相对均衡;旅游主导型社区中工具价值生产空间差异显著,且经济关系价值分布悬殊,导致福祉两极分化。(2)机制分析发现:农业为主导的自然价值传统生产方式有助于维持人类福祉所需的基本物质保障和社会关系基础,但生产效率有限,无法满足人类福祉的提升需求。旅游介入应融合传统自然价值利用基础,维持自然状态和社会氛围;通过业态丰富工具价值生产,通过休闲机会强化非经济关系价值塑造,实现人类福祉均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价值 人类福祉 旅游 自然保护地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视角下自然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进展和启示
11
作者 殷程强 杨兴柱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9,共16页
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实现福祉的基础,人类与自然间的认知和生产关系构成了自然价值。旅游地自然资源破坏和引致的人类福祉受损本质上是旅游对自然价值的错误利用问题,空间与经济视角下的研究相对成熟,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探索尚显不足。... 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实现福祉的基础,人类与自然间的认知和生产关系构成了自然价值。旅游地自然资源破坏和引致的人类福祉受损本质上是旅游对自然价值的错误利用问题,空间与经济视角下的研究相对成熟,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探索尚显不足。文章基于国内外文献,通过CiteSpace 6.0软件进行主题词与共被引分析,有以下研究发现。1)从时间演进上呈现出2000年以前初步探索、2000—2015年理论拓展、2015年以来共同实现3个阶段。2)从研究内容上总结出3个核心聚类:旅游推动更全面的自然价值认知进而指导科学化的开发和保护;旅游主导高效的经济和全面的非经济自然价值生产;旅游建立人际关系重塑自然价值社会建构影响人类福祉。最后,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本土化研究启示:以中国语境下的人类福祉为目标,旅游融入生活,丰富福祉内涵;旅游传承地方文化,建立价值认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实施高效自然价值经济生产和技术更迭,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旅游重塑社会关系价值,实现全民共享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价值 人类福祉 旅游 进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诉诸自然”论证的分析——以人类基因增强技术为例
12
作者 景铄超 李伦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8-475,共8页
自古希腊时代起,技术就被看作是自然的对立面,哲学家常诉诸道德性的自然概念来批判“不自然”的技术。近年来,“诉诸自然”论证逐渐成了否定新兴科技正当性的论证之一。此类论证以某项技术或行为突破了原有自然限制为由,认为该技术或行... 自古希腊时代起,技术就被看作是自然的对立面,哲学家常诉诸道德性的自然概念来批判“不自然”的技术。近年来,“诉诸自然”论证逐渐成了否定新兴科技正当性的论证之一。此类论证以某项技术或行为突破了原有自然限制为由,认为该技术或行为不具有伦理正当性。人类基因增强技术通过改造人类遗传结构打破了自然对人类自身的限制,这种变革使其成为“诉诸自然”论证关注的重点。然而,“诉诸自然”论证是否可靠却未得到应有的澄明。分析并重塑关于人类基因增强技术的“诉诸自然”论证,对“诉诸自然”论证的论证结构有效性与论证前提可靠性进行检验,证明“诉诸自然”论证的有限性,使新兴技术的发展摆脱不可靠的“诉诸自然”论证的指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诸自然 人类基因增强 伦理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内容与特性
13
作者 佘正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人和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地球 宇宙中 历史制约性 生物圈 改造自然 综合效应 生物遗传 自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图的编制
14
作者 胡海涛 孟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1-14,共4页
该图通过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来反映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圈划出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强烈的地区,它们是沪宁杭地区、湘中南桂东地区、攀西—六盘水... 该图通过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来反映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圈划出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强烈的地区,它们是沪宁杭地区、湘中南桂东地区、攀西—六盘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人类工程活动 人为地质灾害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与光电材料相互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获自然科学奖
15
作者 汪道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9-329,共1页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奖 应用基础研究 相互作用 光电材料 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粒子 离子注入 课题研究 原创性 光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在阿拉善盟荒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磊 马文瑛 赵传燕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50,共7页
使用MODIS和TRMM遥感资料定量研究荒漠化两大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得到以下结果:近些年荒漠化加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零星地分布在阿拉善右旗,荒漠化加重区域占阿拉善盟土地总面积的22.6%;在荒漠化加重区域,人类活动... 使用MODIS和TRMM遥感资料定量研究荒漠化两大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得到以下结果:近些年荒漠化加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零星地分布在阿拉善右旗,荒漠化加重区域占阿拉善盟土地总面积的22.6%;在荒漠化加重区域,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负面的,即人类活动促进了该区域荒漠化加重.将2000-2012年分为3个时段:第1时段(2000-2004年)、第2时段(2005-2008年)和第3时段(2009-2012年),第1-2时段和第2-3时段,人类活动是引起阿拉善荒漠化加重的主导诱因,相对作用达到60.6%-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 阿拉善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蚁活动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德成 李忠佩 +1 位作者 张桃林 Bruce Velde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2,共5页
白蚁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物种,白蚁活动与其环境土壤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本文是对有关研究报道的初步总结,内容包括蚁穴及其环境特征、白蚁活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环境对白蚁活动的影响以及研究展望4个部分。
关键词 白蚁 白蚁活动 蚁穴 土壤性质 相互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热点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安林 张国伟 +2 位作者 董云鹏 郭泱泱 姚安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2-934,共13页
在总结造山带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选择4个有关秦岭多圈层相互作用例子:秦岭与新生代隆升与气候效应;秦岭与生物天然营养库;秦岭与碳中和的基地;秦岭与早期人类和中华文明的摇篮,进行讨论,从不同侧面展现多圈层作用的特征,并探讨其... 在总结造山带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选择4个有关秦岭多圈层相互作用例子:秦岭与新生代隆升与气候效应;秦岭与生物天然营养库;秦岭与碳中和的基地;秦岭与早期人类和中华文明的摇篮,进行讨论,从不同侧面展现多圈层作用的特征,并探讨其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造山过程或者造山作用结束形成地理意义上的山脉,秦岭始终都是大陆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竞技场和热点,而且造山作用结束后,多圈层作用正是在前期造山过程提供的物质和形成的构造基础上展开的。研究认为,围绕秦岭展开构造环境生命相关联的宜居地球成因研究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造山带 多圈层相互作用 新生代隆升与气候效应 营养元素 碳中和 早期人类与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与天冬酰胺阴离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阳 张甜甜 于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89-1696,共8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与天冬酰胺阴离子[Asn]-形成的氨基酸离子液体气态阴阳离子对([Emim][Asn])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势能面上的五个稳定构型.[Em...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与天冬酰胺阴离子[Asn]-形成的氨基酸离子液体气态阴阳离子对([Emim][Asn])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几何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势能面上的五个稳定构型.[Emim]+和[Asn]-之间能够形成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零点能校正后的能量在-373.96至-326.28kJ·mol-1之间.其稳定化能主要来源于[Asn]-中羰基O的孤对电子lp(O)与[Emim]+中C—H反键轨道σ*(C—H)之间的相互作用:lp(O)→σ*(C—H).红外光谱特征和自然布居分析(NPA)计算表明咪唑阳离子中参与形成氢键的C—H键振动的红移值、阴阳离子间的电荷转移与氢键相互作用能成正比关系.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得到[Emim]+和[Asn]-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以静电作用为主.通过计算结果初步探讨影响氨基酸离子液体玻璃化温度Tg的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布居分析 氨基酸离子液体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间氢键 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 分子中的原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卟啉与氮、氧杂环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惠英 王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65-2570,共6页
以镁卟啉为主体化合物,模拟了生物体内常见的氮、氧杂环客体与主体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镁卟啉与氮、氧杂环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引起了镁卟啉中的镁原子与卟吩环不共面,且二面角越小不共面程度越大.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 以镁卟啉为主体化合物,模拟了生物体内常见的氮、氧杂环客体与主体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镁卟啉与氮、氧杂环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引起了镁卟啉中的镁原子与卟吩环不共面,且二面角越小不共面程度越大.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表明氮、氧孤对电子和金属镁的空孤对轨道的相互作用对复合物的稳定性贡献很大.使用约化密度梯度(RDG)函数等值面图和散点图可视化分析了配位相互作用和周边氢键作用的位置及强度.概念密度泛函(DFT)理论参数表明所形成的复合物比主体化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小而反应活性高.芳香性计算表明含氧杂环客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使复合物中的卟吩环具有反芳香性,而含氮杂环客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使复合物中卟吩环呈现区域性芳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卟啉 约化密度梯度函数等值面图 配位相互作用 自然键轨道理论 芳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