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长生 简玉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31,共9页
本文针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构建了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利用优化控制理论推导出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性,通过相应政策调节,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可以达到总体或局部最优水平,政... 本文针对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构建了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利用优化控制理论推导出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性,通过相应政策调节,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可以达到总体或局部最优水平,政府收取的排污费对旅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旅游业资本积累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对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区进行实证检验显示:旅游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同时存在正、负相关关系,低排污费率反而对环境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排污费率虽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却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投资与利率呈负相关,但治理污染的公共支出却缺乏利率弹性,这些研究结论为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旅游经济 协调发展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建寨 张红凤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力 实证研究 协调发展 经济 运动规律 社会问题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实践探索——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庄志民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45,共15页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顺理成章提上议事日程。融合发展的最大难点在于系统整合。从产业融合的视角上看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需要逐步改变原来产业的边界和形态,最终融合为新的产业业态和产业群。本文乞援于复合...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顺理成章提上议事日程。融合发展的最大难点在于系统整合。从产业融合的视角上看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需要逐步改变原来产业的边界和形态,最终融合为新的产业业态和产业群。本文乞援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阐发和运用,以上海为例,将自然、社会和经济融为一体进行通观生态研究,从系统整体协调上对在地的文旅融合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同时,按照复合生态系统的科学调控法则,设想以“自生”(个性活力)为基础,以“共生”(协同绩效)为常态,以“再生”(品牌意象)为愿景,在“自生-共生-再生”三级跳远中,推进上海文旅融合得到科学而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融合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持续自生 协同共生 循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平衡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侯彦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47-2152,共6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 (能量、货币 )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 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 ,结果表明...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 (能量、货币 )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 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衡模型具有通用性 ,它对于研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和货币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有效物质(能量、货币) 平衡模型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生态旅游背景下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郑秋琴 王超 +1 位作者 修新田 陈秋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论文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中国武平县为案例地,研究发现:(1)武平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 论文以全域生态旅游为研究背景,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以中国武平县为案例地,研究发现:(1)武平县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逐年上升,总体向更好状态转变;(2)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9—2013年为资源导向型、2014—2015年为经济发展型、2016—2017年为生态引领型和2018—2020年为经济发展型;(3)从均值看,武平县复合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初级协调,相较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更为稳定,武平县全域生态旅游三个系统彼此之间还存在某种程度牵制;(4)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能力是阻碍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生态旅游 耦合协调度 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经济-文化协同运作及其运行模式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季玉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68-72,共5页
旅游业是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典型产物,其管理目标不应只是单一的经济目标,它必须同时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进文化交流、传播区域形象和提升社会文明等多重内容。可将旅游业视为一个开放的经济-文化系统,系统的原生变量由"... 旅游业是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典型产物,其管理目标不应只是单一的经济目标,它必须同时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进文化交流、传播区域形象和提升社会文明等多重内容。可将旅游业视为一个开放的经济-文化系统,系统的原生变量由"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旅游需求"三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外生变量包括"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旅游者行为",中间变量是旅游活动中的"交通"、"设施"、"形象"和"服务"。在这三组变量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中,都体现着旅游业的经济特性、文化特性以及经济-文化协同与互动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系统 原生变量 外生变量 经济-文化系统 协同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内蒙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魏婷 李铁录 +1 位作者 马士龙 殷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98,共5页
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对内蒙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虑其数量、空间布局、易开发原则等,提出其旅游开发的4种模式: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竞赛开发模式;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 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对内蒙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虑其数量、空间布局、易开发原则等,提出其旅游开发的4种模式: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竞赛开发模式;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演出开发模式;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体育产业开发模式;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赤峰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旅游村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旅游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轴系统理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遗产地社区居民适应性驱动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为例
8
作者 张琳 李富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8,共7页
研究古城在旅游影响下居民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聚焦文化遗产型古城——平遥古城的在地群体,解析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空间博弈过程,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下的感知、态度及其响应行为,重点揭示社区群体在旅游开发下的适应... 研究古城在旅游影响下居民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聚焦文化遗产型古城——平遥古城的在地群体,解析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空间博弈过程,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下的感知、态度及其响应行为,重点揭示社区群体在旅游开发下的适应策略选择及其驱动要素。结果表明:古城社区居民正负面感知均强烈,但总体持支持态度,且参与意愿决定其参与行为;“旅游经营+常年务工”这种复合型生计模式成为古城居民在旅游经济发展下的主要适应性策略;物质资本、区位因素、劳动力和认知能力是影响居民适应的关键因素;适应能力决定适应选择,决定社区居民的适应效果,居民参与意愿是不同适应模型形成的内在动因,政府、社区的发展政策是外在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世界文化遗产地 人地关系 社会—生态系统 旅游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激活乡村文化游
9
作者 冯华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0期109-111,共3页
在乡村文化旅游中应用生态旅游理念,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资源利用,增强游客的生态体验与文化认知,同时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与文化资源和谐共存。对此,文章阐述了在乡村文化旅游中应用生态旅游理... 在乡村文化旅游中应用生态旅游理念,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资源利用,增强游客的生态体验与文化认知,同时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与文化资源和谐共存。对此,文章阐述了在乡村文化旅游中应用生态旅游理念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了生态旅游理念在乡村文化旅游中的应用策略,如乡村地区运用生态旅游理念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中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在乡村文化旅游中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教育、运用生态旅游理念保护乡村文化旅游中的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以及鼓励乡村社区参与并推动文化与生态的双向发展,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旅游 旅游理念 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 自然环境保护 生态体验 自然生态系统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复合系统支撑沟域经济发展
10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北京市的山区面积占到市域总面积的62%,被定位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近年来,在北京市山区出现了“沟域经济”、“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绵延十几公里的沟域被森林覆盖,依托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了集观光采摘、新型民俗、... 北京市的山区面积占到市域总面积的62%,被定位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近年来,在北京市山区出现了“沟域经济”、“林下经济”等发展模式,绵延十几公里的沟域被森林覆盖,依托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了集观光采摘、新型民俗、健身疗养等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的沟域经济产业带。目前,多个区县进行了成功探索和实践,为京郊山区发展增添了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林农复合系统 山区发展 支撑 北京市 森林覆盖 自然资源 产业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如何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 被引量:70
11
作者 白中科 师学义 +3 位作者 周伟 王金满 赵中秋 曹银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研究人工如何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美丽国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趋势外...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研究人工如何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美丽国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系统回顾法、实证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等。研究结果:(1)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国际语境分析为基础,科学诠释中国新时期人工支持引导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内涵与外延;(2)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分析与科学论证为基础,在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等各阶段均植入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能有效提升人工支持引导自然修复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3)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角度,提出了根据现状调查、生态问题识别与诊断结果、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及标准等,确定"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单元类型,以及可选取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模式;(4)从国情与国土空间地理格局、生活与土地利用方式、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角度,提出了通过土地整治和生物措施提高自然修复速率与效果的人工支持引导路径和关键方法。研究结论:人工支持引导可以提高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速率和效果,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因此,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应考虑人工支持引导措施并验证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自然修复 人工协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复合系统基本特征的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梅亚东 冯尚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1-36,共6页
水资源复合系统是以水事活动为主体,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一类专业复合系统。本文围绕水资源复合系统基本特征这个中心论题,论述了水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水事活动在自然与社会发展协调中的作用;提出水事... 水资源复合系统是以水事活动为主体,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一类专业复合系统。本文围绕水资源复合系统基本特征这个中心论题,论述了水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水事活动在自然与社会发展协调中的作用;提出水事活动是自然和社会诸多过程的统一体;最后概括了水资源复合系统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事活动 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旅游产业整合及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哲英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66,42,共4页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 循环经济 产业整合 经济理论 竞争力 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系统 流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评估——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秀花 吕光辉 +1 位作者 潘晓玲 师庆东 《农业科学研究》 2005年第2期31-34,共4页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达到与自然环境互利共生、和谐相处的目标.就在能值分析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乌鲁木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能值特征,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初步探讨了乌鲁木齐1995—2...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达到与自然环境互利共生、和谐相处的目标.就在能值分析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乌鲁木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能值特征,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初步探讨了乌鲁木齐1995—2002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实现乌鲁木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乌鲁木齐市 城市可持续发展 评估 2002年 社会福利 经济发展 互利共生 自然环境 系统研究 和谐相处 能值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变迁
15
作者 刘源 葛碧妍 +1 位作者 李昂 余露 《生态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10001-10019,共19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放牧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发生了复杂、深刻且剧烈的变化。青藏高原放牧地复合生态系统面积约占全国此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它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要聚居区。因此,该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功能性,对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对建国以来该复合生态系统的水热条件、植被质量、土壤状况、大气氧含量等自然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与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自然及社会-经济成因。结果发现,草地制度变迁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生态恶化趋势,但草地退化并未得到全面解决,且全球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增加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此外,未来还应就如何应对草原鼠害;如何权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家畜放牧的矛盾;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牧业现代化需求间的潜在冲突;如何应对缺氧环境对高原人畜影响等生态系统管理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人-草-畜和谐共生,实现牧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牧区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兴乡村背景下农业休闲体育的发展——以“2023中国(温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峰论坛”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4-I0005,共2页
在振兴乡村的大背景下,农业休闲体育作为连接乡村经济与文化的重要纽带,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动力。农业休闲体育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提升乡村社会凝聚力。农业休闲体育是... 在振兴乡村的大背景下,农业休闲体育作为连接乡村经济与文化的重要纽带,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动力。农业休闲体育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提升乡村社会凝聚力。农业休闲体育是依托农村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传统文化,以体育运动的形式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新型产业。在振兴乡村的背景下,农业休闲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文化 休闲体育 振兴乡村 乡村旅游 社会凝聚力 休闲需求 农村自然资源 新型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旅游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慧 《学术论坛》 1987年第3期55-57,共3页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或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随着旅游活动的大力开展,旅游业已迅速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旅游 旅游文化 旅游活动 旅游文学 旅游美学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地学 旅游心理学 国民经济 人文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景观营造路径探索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嘉 郑睿楠 +2 位作者 段诗璇 王雯飞 李雄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0-1189,共10页
乡村作为以农林渔牧经营为主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的活动为主导,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制约与补偿,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乡村社会-经济-自然... 乡村作为以农林渔牧经营为主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的活动为主导,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制约与补偿,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乡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探讨生态景观作为乡村生态基础设施的营造路径。通过梳理复合生态系统视角下乡村生态景观的自然性、经济性、社会性等基本属性,辨析其空间范畴、要素与功能、权属与生态权益等基本框架,厘清乡村生态景观营造的基本脉络和影响因素。以张家口市崇礼区石窑子乡为例,构建涵盖韧性评估、保育修复、价值转化、管控能力的乡村生态景观营造路径,针对林草交错地区的乡村生态条件和村庄发展特点,进行生态景观的韧性评估,划分林草植被恢复、农林机制重塑、村庄聚落人居3个区域,并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和生态管控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优化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方法,为乡村生态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系统 生态景观 景观营造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文化应有自己的学科地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毛桃青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9-51,63,共4页
旅游文化应有自己的学科地位毛桃青南京东南大学中国文化系TourismCultureShouldHaveItsScientificPosition¥byMaoTaoqingAbstract:InChina,thepos... 旅游文化应有自己的学科地位毛桃青南京东南大学中国文化系TourismCultureShouldHaveItsScientificPosition¥byMaoTaoqingAbstract:InChina,thepositionoccupiedby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文化 旅游经济 旅游 旅游资源开发 中国文化 自然地理学 旅游产品 旅游环境保护 专业方向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开公路交通运输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盛泽中 《经济问题》 1988年第11期43-44,共2页
山西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其文化历史悠久,古代经济较发达,因此形成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许多旅游资源古老独特,名胜古迹星罗旗布,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山西省旅游点多达60余处,但这样一个有相当潜力的旅游资源,却... 山西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其文化历史悠久,古代经济较发达,因此形成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许多旅游资源古老独特,名胜古迹星罗旗布,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山西省旅游点多达60余处,但这样一个有相当潜力的旅游资源,却未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一、山西省旅游业的主要问题是公路交通问题。就全国来看,旅游业的类型可分为两种:一是旅游消费城市,二是风景区和名胜古迹。前一种大多集中于沿海,而后一种大多处于内地,特别是山区。就经济效益来看,前一种经济效益好,后一种则不太景气。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 经济效益 自然旅游资源 名胜古迹 公路交通 交通运输 旅游消费 古代经济 文化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