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曝气量对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中试工艺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程洁红 张善发 +4 位作者 陈华 冯磊 汪靓 马鲁铭 朱南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1,共3页
设计了由两个圆罐串联的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中试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采用批式试验,测试氧化还原电位(ORP),探讨曝气量对污泥稳定化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曝气量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起到散热作用,使反应器自升温的温度下降,过低... 设计了由两个圆罐串联的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中试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污泥。采用批式试验,测试氧化还原电位(ORP),探讨曝气量对污泥稳定化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曝气量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起到散热作用,使反应器自升温的温度下降,过低则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反应器的温度也低,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降低。对于VSS浓度为46.6g/L的污泥,曝气量取0.6~1.0m3/h较好,VSS的去除率可达到39.2%,趋于稳定化。通过测试ORP发现微氧环境有利于VSS的降解,提高VSS的去除率。在消化过程中反应器内ORP最低为-360mV,反应器中不仅有好氧菌,还存在厌氧菌和兼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稳定化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 VSS去除 ORP 曝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工艺的氧化还原电位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洁红 周全法 朱南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89,共6页
采用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中试工艺系统,通过间歇式运行,改变进泥初始ρ(VSS)和曝气强度,考察了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情况.对进泥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曝气强度恒定在1.0 m3/h,搅拌转速为95 r/min,停留时间为25 d... 采用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中试工艺系统,通过间歇式运行,改变进泥初始ρ(VSS)和曝气强度,考察了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情况.对进泥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曝气强度恒定在1.0 m3/h,搅拌转速为95 r/min,停留时间为25 d;初始ρ(VSS)为40.7 g/L污泥的曝气强度在0.4~1.0 m3/h间由大到小进行调节,搅拌转速为95 r/min,停留时间为44 d.结果表明,初始ρ(VSS)与曝气强度对ORP有影响,当曝气强度充足时,ORP呈先下降再回升趋势,最终ORP能达到0mV以上.对于pH的变化,初始ρ(VSS)为45.4和34.2 g/L的污泥规律相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ρ(VSS)为34.2 g/L的污泥pH从开始的6.01上升到8.11,然后下降到5.60~6.03.但初始ρ(VSS)为40.7 g/L的污泥pH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pH一直呈上升趋势,从开始的7.33到最终的9.16.表明由于溶胞作用,系统中ρ(总氮),ρ(氨氮),ρ(总磷)较高,pH上升,若曝气强度充足,pH随后下降,ORP回升;若曝气强度较低,pH则一直呈上升趋势,ORP则处于较低值.因此ORP与进泥初始ρ(VSS),曝气强度,反应温度,ρ(氨氮)和pH等因素有关.从ORP的测试结果看,ATAD系统处于厌氧到微好氧之间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 化还原电位(ORP) 曝气强度 ρ(V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量对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污泥减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洵 刘景明 +2 位作者 周颖 孟磊 何明思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采用批式自热高温好氧消化(ATAD)工艺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对TSS、VSS、温度、脱氢酶、细菌总数、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停留时间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了不同曝气量对悬浮固体浓度去除率、反应器自升温、污泥减量及稳定化处理效果的... 采用批式自热高温好氧消化(ATAD)工艺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对TSS、VSS、温度、脱氢酶、细菌总数、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停留时间等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了不同曝气量对悬浮固体浓度去除率、反应器自升温、污泥减量及稳定化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发现,曝气量过高会引起散热作用,使反应器温度下降;过低会影响微生物活性,反应器升温慢,停留时间长,两种情况都会引起TSS、VSS去除率降低。在搅拌强度为450r/min条件下,对VSS为49g/L的混合污泥(生活污泥与剩余污泥体积比为1∶8)的最佳曝气量为45mL/s,此时VSS的去除率可达到53.98%,结果达到了污泥稳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稳定化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 脱氢酶活性 曝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高温好氧消化工艺的溶氧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程洁红 戴雅 孔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9-1524,共6页
为探索ATAD(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污泥系统中ρ(DO)及其对污泥稳定化的影响,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消化温度下不同成分污泥(初沉泥、二沉泥和混合泥)的Eh(氧化还原电位)、污泥溶胞效果和污泥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消化的24 d中,尽管曝气充足... 为探索ATAD(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污泥系统中ρ(DO)及其对污泥稳定化的影响,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消化温度下不同成分污泥(初沉泥、二沉泥和混合泥)的Eh(氧化还原电位)、污泥溶胞效果和污泥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消化的24 d中,尽管曝气充足,但消化前期Eh仍处于0 m V以下,并且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Eh逐渐升至0 m V以上,说明ATAD工艺系统并不是全程好氧状态,消化前期处于兼氧或厌氧状态,后期才呈好氧状态.65℃下容易使细胞破裂发生分解,污泥上清液中ρ(SCOD)(SCOD为可溶性化学需氧量)和ρ(TP)维持较高值,至消化结束时,ρ(SCOD)仍高达13 708 mg/L,ρ(TP)为126.4 mg/L,ρ(PO43+-P)为106 mg/L.尽管消化前期Eh较低,但在15 d时VSS去除率仍超过38%,满足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A级污泥VSS去除率的标准.消化初期的兼氧和厌氧状态没有减缓污泥达到稳定化,因此在合适范围内减少曝气量有利于ATAD工艺的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 城市污泥 化还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污泥含固率的高温微好氧-中温厌氧消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戴雅 程洁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探讨城市污泥高温微好氧-厌氧两级消化耦合工艺(TAD-MAD)中CH_4产气情况,考察了不同污泥含固率条件下TADMAD工艺中的p H、总碱度、VSS去除率、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沼气产量以及沼气中CH_4含量,并与中温厌氧消化工艺(MAD)进行对... 为探讨城市污泥高温微好氧-厌氧两级消化耦合工艺(TAD-MAD)中CH_4产气情况,考察了不同污泥含固率条件下TADMAD工艺中的p H、总碱度、VSS去除率、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沼气产量以及沼气中CH_4含量,并与中温厌氧消化工艺(MAD)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未调节污泥初始p H的条件下,在消化过程中污泥p H能维持在6.5~7.8之间,适宜甲烷菌生长。TAD-MAD工艺中高温微好氧消化2 d,VFA含量大幅度增加,最高为8 524.70 mg/L,有利于后续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TAD-MAD工艺系统中累积单位VSS甲烷产气量和CH_4含量均高于MAD工艺。TAD-MAD工艺最佳进泥TSS为7.12%,污泥经过24 d的消化,VSS去除率能达到40%,而MAD的VSS去除率仅为35.12%。TAD-MAD工艺累积单位VSS甲烷产气量为116.56 m L/g VSS,超过MAD的85.72 m L/g VSS。且TAD-MAD工艺产甲烷持续时间较MAD工艺长,CH_4含量总体高于MAD工艺,表明TAD-MAD工艺在VSS去除、甲烷产气量和甲烷含量方面均优于MAD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甲烷 自热高温好氧消化 中温厌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