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岩性油藏自源闭式注水技术矿场实践 被引量:13
1
作者 邹信波 杨光 +5 位作者 程心平 段铮 匡腊梅 田立强 刘佳 王海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针对珠江口盆地海上岩性油藏因地层能量不足、平台空间受限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备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近源配伍性良好的天然含水砂层在地下完成人工注水补充油藏压力的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开展了自源水层筛选、自源水配伍性及注水... 针对珠江口盆地海上岩性油藏因地层能量不足、平台空间受限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备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近源配伍性良好的天然含水砂层在地下完成人工注水补充油藏压力的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开展了自源水层筛选、自源水配伍性及注水水质指标、自源注水注采能力、多功能注水管柱、转向分流技术、注入水前缘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现场井组注水试验,结果表明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可有效实现海上岩性油藏地层能量补充,可为类似海上油田人工注水开发调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源闭式注水 层筛选 自源水配伍 转向分流技术 自源注水注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自源闭式强化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成林 任杨 +4 位作者 孙林 刘伟新 匡腊梅 张强 马喜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受海上平台空间、作业成本、注水水源、施工工艺等条件限制,如何高效注水开发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面临挑战。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试验井为例,开展了注水可行性分析,优选了合适的水源层位和注入层;采用了同井自源类水层补充... 受海上平台空间、作业成本、注水水源、施工工艺等条件限制,如何高效注水开发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面临挑战。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试验井为例,开展了注水可行性分析,优选了合适的水源层位和注入层;采用了同井自源类水层补充地层能量的自源闭式注水工艺,研发的配套配水器可满足调节扭矩≤5 N·m、耐压差35 MPa,测调仪器可满足耐温175℃、耐压60 MPa的性能要求,实现了海上平台深层一井多用、无须地面设备的注水新方式;采用了电缆传输的爆燃压裂工艺,实现快速、高效作业,措施的时间控制在14 h以内,时效提高10倍以上,火药密度超过6 kg/m;通过强溶缓速酸酸化复合增效。自源闭式强化注水技术已在陆丰油田试验井M10井取得成功应用,注水高效,受效井增产降水效果明显。本文研究成果有效拓展了注水技术在低渗、深层、高温储层中的应用,可为类似储层规模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油田 自源闭式注水 古近系储层 深层 爆燃压裂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地热水驱提高采收率矿场实践--以珠江口盆地EP油田HJ油藏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锋 邹信波 +6 位作者 王中华 杨光 程心平 匡腊梅 段铮 王海宁 李勇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南海EP油田为低品位稠油油田,开采过程中面临地层天然能量不足、原油流动性差、平台有限空间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施困难等问题。为有效开发EP油田,提出了一种利用深部高温含水砂层在井下人工注水的闭式地热水驱技术。从深部巨厚水层加热... 南海EP油田为低品位稠油油田,开采过程中面临地层天然能量不足、原油流动性差、平台有限空间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施困难等问题。为有效开发EP油田,提出了一种利用深部高温含水砂层在井下人工注水的闭式地热水驱技术。从深部巨厚水层加热效应、自源闭式注水方式适应性、井筒流动性改善的“拐点”效应、井筒再造技术释放油井产能等4个方面,分析了EP油田地热驱油的可行性。运用油藏工程方法、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法,评价和预测了该油田地热水驱采收率。物模结果表明,地热驱油可以使地层温度提高40℃,最终驱油效率提高14.72个百分点;数模方法预测地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13.09个百分点。选取EP油田A14井组进行了现场试验,实施地热水驱后,井区压力得到恢复,水井对应的3口油井产量上升,首口见效井日产油由30 m 3提高到102 m 3,地热水驱效果显著;目前已实施2口地热注水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自源闭式注水 地热水驱 驱油效率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