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自治型软法的司法治理——基于司法审查制度试验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徐亚文 徐钝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27,共6页
自治型软法作为典型意义上的软法存在,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实践中亦有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之虞,致使自治型软法纠缠于社会功能强化与社会权力滥用之间。自治型软法的司法审查有助于软法之治的合法性共识,将之视作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建... 自治型软法作为典型意义上的软法存在,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实践中亦有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之虞,致使自治型软法纠缠于社会功能强化与社会权力滥用之间。自治型软法的司法审查有助于软法之治的合法性共识,将之视作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建立的先行制度试验,可谓法治意义重大,而审查的策略与方法则攸关制度试验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审查 制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回应型法:转型社会与中国观点 被引量:17
2
作者 于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如何建立能包容更多社会需求和因素的法律范式,是法律体系乃至转型社会不断追问的话题。作为能动司法的学术回应,回应型法是开放、参与、更具张力、更能反映社会变革所需的法律范式,是法之"应然"与"实然"结合的产物... 如何建立能包容更多社会需求和因素的法律范式,是法律体系乃至转型社会不断追问的话题。作为能动司法的学术回应,回应型法是开放、参与、更具张力、更能反映社会变革所需的法律范式,是法之"应然"与"实然"结合的产物,并促使新型的普遍服从的文明秩序的建立,契合了中国法律范式的发展要求。只是,中国仍处于从压制型法向自治型法过渡的阶段。尽管存在人为导入回应型法因素和直接从压制型法过渡到回应型法的契机,但这却不利于整体法律建构。因此,中国欲迈向回应型法,需要切实的法治秩序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压制 自治型法 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刑事诉讼法改革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踏上了以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为象征的现代化转型中。随着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中国进入大规模立法和修法阶段。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改革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本文从法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将2012年... 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踏上了以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为象征的现代化转型中。随着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中国进入大规模立法和修法阶段。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改革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本文从法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将2012年刑事诉讼法改革放置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分析了此次立法中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包括社会有效参与而影响了立法进程与内容,立法改革重心前移,以及在多样化的表象下凸显的自治型程序的立法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社会转 自治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经济法是一种回应型法”——基于现实中国的语境 被引量:1
4
作者 蒙连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7,共4页
有学者认为经济法是一种回应型法。但文章认为,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的回应型法有其自身的语境和内涵。基于经济法产生及其目的的我国现实语境,经济法不是回应型法,也不能是回应型法。经济法应该是自治型法。将经济法定位于回应型法,可能... 有学者认为经济法是一种回应型法。但文章认为,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的回应型法有其自身的语境和内涵。基于经济法产生及其目的的我国现实语境,经济法不是回应型法,也不能是回应型法。经济法应该是自治型法。将经济法定位于回应型法,可能不利于经济法的独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回应 自治型法 质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典化模式与规范制定权的分配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明哲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54,共18页
在部门法法典化的过程中,体系型法典和汇编型法典是两种常见的模式。从社会理论的视角看,两种法典在司法论证中的作用可以揭示不同法治类型下规范制定权的不同分配方式。在自治型法治中,法官诉诸立法文本为司法中的政治决定寻找权威的... 在部门法法典化的过程中,体系型法典和汇编型法典是两种常见的模式。从社会理论的视角看,两种法典在司法论证中的作用可以揭示不同法治类型下规范制定权的不同分配方式。在自治型法治中,法官诉诸立法文本为司法中的政治决定寻找权威的合法性基础。法学对法律体系在横纵两方面的构造:一方面为体系型法典创造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把新的、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创造的法律规则整合进入既有体系,从而确保法学家对规范制定权的主导。回应型法治的理想则允许法官依据法律规范,在充分考虑政治和道德原则、科学论证、实践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规则。回应型法治的司法也是多中心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让规范制定的过程向不同的社会群体开放,以牺牲稳定性的代价追求制度变革中的实质公平。法学的作用则是为行动者提供策略建议,不再是规范制定权的主要掌握者。两种法治和法典模式的实践效果取决于治理领域和法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制定权 体系 汇编 自治型法 回应 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