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子点接触中的自旋过滤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占锋 邵慧彬 +3 位作者 忻学嘉 孙志刚 王亚东 李秀玲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5-500,共6页
利用可调节自旋过滤器模型,计算并讨论了磁场和电子跃迁能量间隔变化对量子点接触结构中自旋电子过滤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磁场和电子跃迁能量间隔的变化引起了自旋电子隧穿概率和隧穿电导都呈现出量子台阶效应,磁场的增加使电子的回... 利用可调节自旋过滤器模型,计算并讨论了磁场和电子跃迁能量间隔变化对量子点接触结构中自旋电子过滤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磁场和电子跃迁能量间隔的变化引起了自旋电子隧穿概率和隧穿电导都呈现出量子台阶效应,磁场的增加使电子的回旋频率和Zeeman能级分裂同时加强,从而导致量子点接触结构中的横向约束加强,而自旋过滤效应明显减弱;当磁场一定时,电子跃迁能量间隔越小,电子的自旋过滤效应越明显。电子跃迁能量间隔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鞍形势的势垒形状和自旋过滤的灵敏度。对于不同的材料,同时考虑磁场和电子跃迁能量间隔的作用可以找到自旋过滤器的最佳过滤效果。尤为重要的是过滤器的结构用标准的电子束技术很容易得到,所以研究结论为设计新型自旋过滤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商业价值。此外,使用朗道因子值较高的材料作自旋过滤器的衬底,可以进一步提高过滤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点接触 自旋过滤 鞍形势 量子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串配合物[CoMCo(dpa)_4(NCS)_2](M=Co,Ni,Pd,Pt)结构和自旋过滤性质研究
2
作者 吴子文 周沃华 +4 位作者 丁丹丹 陈蓉 许旋 罗一帆 徐志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6,共9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金属串配合物[Co MCo(dpa)4(NCS)2](1:M=Co,2:M=Ni,3:M=Pd,4:M=Pt;dpa=二吡啶胺)的成键性质和自旋过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基态为二重态,Co6+3金属链形成三中心三电子σ键(σ2σ1nbσ*0);而...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金属串配合物[Co MCo(dpa)4(NCS)2](1:M=Co,2:M=Ni,3:M=Pd,4:M=Pt;dpa=二吡啶胺)的成键性质和自旋过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基态为二重态,Co6+3金属链形成三中心三电子σ键(σ2σ1nbσ*0);而配合物2~4的基态均为反铁磁耦合单重态(AF态),对应的最低能量高自旋态(HS态)分别为三重态、七重态和七重态,单电子分布在两端Co原子上,[Co MCo]6+链具有三中心四电子σ键(σ2σ1nbσ*1).配合物1~4均具有自旋过滤效应,电子传输通道主要为β-自旋σnb轨道,与费米能级的距离大小为1<2<3≈4.电场作用下,1~4的高电势端Co2—N4键增长而低电势端Co3—N7键缩短,Co—M平均键长略为缩短,Co—M键增强;电场作用下金属原子的自旋密度和电荷密度变化很小,电磁性质稳定;电场作用下σnb轨道分布仍保持沿金属轴方向离域,LUMO-HOMO能隙减小,有利于电子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串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自旋过滤 电场作用 对称破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链体系中自旋过滤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周艳红 周丽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3-616,共4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平行放置的双碳原子链体系中的自旋输运情况.将双碳原子链置于12个宽度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组成的双电极中,研究发现:双碳原子链体系中的自旋过滤效果优于单条碳原子链体系中的自旋过滤效果;更重要...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平行放置的双碳原子链体系中的自旋输运情况.将双碳原子链置于12个宽度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组成的双电极中,研究发现:双碳原子链体系中的自旋过滤效果优于单条碳原子链体系中的自旋过滤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单条碳原子链体系中,当左右电极磁性反平行时,没有自旋过滤效果,双碳链结构彻底改变了单碳链体系中这种情况,即在双碳链体系中,不管2个电极的磁性是平行结构还是反平行结构,自旋过滤效果都近100%,是非常好的自旋过滤电子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过滤 密度泛函理论 双碳原子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电极TCNQ分子结热/电输运性质理论研究
4
作者 刘仪伟 邱乙峰 张蓓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格林平衡函数,对基于石墨烯电极的7,7,8,8-四氰基苯醌二甲烷(Tetracyanoquinodimethane,TCNQ)分子结热/电输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心TCNQ分子个数的增加,声子透射系数明显降低,即声子透射行...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格林平衡函数,对基于石墨烯电极的7,7,8,8-四氰基苯醌二甲烷(Tetracyanoquinodimethane,TCNQ)分子结热/电输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心TCNQ分子个数的增加,声子透射系数明显降低,即声子透射行为受到极大抑制.与此同时,电子透射系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在热/电参数的协同作用下,伴随分子数量的增加分子结热电转换性能呈上升趋势,1TCNQ热电优值(ZT)为0.016,而2TCNQ则上升了1个数量级,ZT值达到0.11.最后,我们对分子结依赖于分子结构个数的自旋输运性质进行研究,发现TCNQ分子结具有显著的自旋过滤效应,其过滤能力随着TCNQ分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该工作可为实验制备分子热电器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石墨烯纳米带 TCNQ分子 自旋输运性质 自旋过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带异质结的热自旋输运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汤晓琴 叶雪梅 +1 位作者 谭兴毅 任达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2-648,共7页
石墨烯纳米带及其异质结因其丰富而优异的物理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不同宽度碳链N(N=6、8、10)的单氢钝化和双氢钝化的石墨烯纳米带所构成的异质结的热自旋输运特征,在N=6体系中... 石墨烯纳米带及其异质结因其丰富而优异的物理性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不同宽度碳链N(N=6、8、10)的单氢钝化和双氢钝化的石墨烯纳米带所构成的异质结的热自旋输运特征,在N=6体系中发现了热自旋过滤效应;N=8体系中发现了自旋塞贝克效应;N=10体系中发现了自旋塞贝克效应、负微分自旋塞贝克效应以及热负微分电阻效应,为热自旋纳米电子学器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带 异质结 自旋电子学 自旋过滤效应 热负微分电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自旋极化电子器件TiCl3/RhCl3/TiCl3的量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珍 黄强 +1 位作者 胜献雷 郑庆荣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8-464,共7页
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量子输运方法,预言一种完全自旋极化的电子器件。该器件是由半金属TiCl3做电极,半导体RhCl3做中心区搭建的磁性隧道结。分别计算小偏压范围(0~20 mV)和大偏压范围(0~0.6 V)下的自旋极化... 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量子输运方法,预言一种完全自旋极化的电子器件。该器件是由半金属TiCl3做电极,半导体RhCl3做中心区搭建的磁性隧道结。分别计算小偏压范围(0~20 mV)和大偏压范围(0~0.6 V)下的自旋极化电流曲线。发现在小偏压范围内,器件的隧穿磁电阻(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TMR)高达100%,并在这一偏压范围内维持稳定;在电极极化方向平行构型(parallel configuration,PC)下的自旋注入效率也高达100%,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大偏压范围内,随着偏压的增加TMR逐渐减小,PC构型下的自旋注入效率一直保持100%不变。最后,通过对器件投影态密度图的分析,解释上述物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穿磁电阻 自旋过滤 I-V曲线 自旋注入效率(SI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铒单离子磁体(C_(18)H_(23)Er)器件的自旋极化输运
7
作者 周洁 王正川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研究单分子磁体的自旋极化输运性质。搭建由扫描隧道显微镜钴针尖、铒单离子磁体以及金(111)衬底所构成的分子器件模型。在小偏压下,计算铒单离子磁体在正立和倒立2种构型下的自旋极化电流曲线,发现此单分子磁体器件的隧穿磁电阻最高达1... 研究单分子磁体的自旋极化输运性质。搭建由扫描隧道显微镜钴针尖、铒单离子磁体以及金(111)衬底所构成的分子器件模型。在小偏压下,计算铒单离子磁体在正立和倒立2种构型下的自旋极化电流曲线,发现此单分子磁体器件的隧穿磁电阻最高达120%,自旋过滤效率在70%~100%。对比2种构型下的整流比,发现倒立构型有较大的整流比。通过分析体系的透射谱、分子投影哈密顿量、器件投影态密度等,对上述物理效应的根源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离子磁体 自旋过滤 自旋整流 隧穿磁电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ect thermal spin filtering effect and excellent spin caloritronic properties in strain-modulated Janus VSTe monolayer
8
作者 LIU Ye XU Jin-tao +1 位作者 PENG Xiao-ge LONG Meng-qi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613-4624,共12页
The spin calori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Janus VSTe monolay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and the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NEGF)method,implemented in the Atomistix Toolkit(ATK)package... The spin calori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Janus VSTe monolaye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and the 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NEGF)method,implemented in the Atomistix Toolkit(ATK)package.Our study revealed significant spin-splitting within the Janus VSTe monolayer,which induced spin currents under a temperature gradient across the device.By applying a 1%tensile strain,the Janus VSTe monolayer exhibited a perfect thermal spin filtering effect(SFE),with the spin-up current nearly suppressed to zero.Both the unstrained and strained Janus VSTe monolayers demonstrated excellent spin caloritronic properties,with spin figures of merit of 10.915 and 8.432 at an average temperature of 100 K,respectively.Notably,these properties were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performing optimally at lower temperatures.These results suggest a promising avenue for designing spin caloritronic devices aimed at efficient waste heat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 VSTe monolaye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hermal spin filtering effect spin caloritronic properties strain-modulat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串配合物[MM'M″(dpa)_4(Cl)_2](M=Co,Ni;M',M″=Co,Rh)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郅莎莎 班颖 +1 位作者 徐志广 许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0-987,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P86方法研究金属串配合物[MM'M″(dpa)_4(Cl)_2][MM'M″=CoCoCo(1),CoCoRh(2),CoRhRh(3),Ni CoRh(4)]的结构和电子输运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和4的最稳定自旋态均存在1个(MM'M″)6+的离域σ33键(σ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P86方法研究金属串配合物[MM'M″(dpa)_4(Cl)_2][MM'M″=CoCoCo(1),CoCoRh(2),CoRhRh(3),Ni CoRh(4)]的结构和电子输运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1,2和4的最稳定自旋态均存在1个(MM'M″)6+的离域σ33键(σ2σnb1σ*0);但配合物3具有1个(MM'M″)6+的离域σ34键(σ2σnb2σ*0)和2个π35键(π4πnb4π*2),故Rh—Rh键和Co—Rh键较强; Rh的引入使M—M键增强,Ni的引入则使M—M键减弱,键强次序为Rh—Rh>Co—Rh>Co—Co>Ni—Co.配合物1~4的传输通道均含有π和σ型轨道.正偏压下,配合物2和3的电流大于配合物1和4的.负偏压下,配合物4中出现负微分电阻效应.配合物3中形成传输通道的σnbα/β和π*α/β轨道能级分裂明显,(MM'M″)6+对β自旋的π*轨道的贡献(88%)比α自旋(74%)的大,使β自旋的电子更易传输,具有较好的自旋过滤效应(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串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传输 自旋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Ni(111)/石墨烯薄膜制备及其磁阻传感器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瑞楠 潘孟春 +3 位作者 胡悦国 陈棣湘 胡佳飞 邱伟成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7,27,共4页
Ni(111)/石墨烯异质外延结构具有完美的自旋过滤效应,可应用于高性能微纳磁阻传感器的研制。然而,高质量Ni(111)/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其磁阻传感器研究还不够完善。基于铁磁衬底上石墨烯生长机理,通过调控石墨烯的成核、晶畴取向、碳偏... Ni(111)/石墨烯异质外延结构具有完美的自旋过滤效应,可应用于高性能微纳磁阻传感器的研制。然而,高质量Ni(111)/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其磁阻传感器研究还不够完善。基于铁磁衬底上石墨烯生长机理,通过调控石墨烯的成核、晶畴取向、碳偏析等基元过程,实现了高质量Ni(111)/石墨烯薄膜的制备,石墨烯样品层数均匀、表面平整,无明显缺陷。同时,通过第一性原理仿真,分析了不同材料体系对石墨烯磁传感器敏感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Ni(111)/石墨烯/Ni(111)材料体系具有较高的磁阻变化率,适用于后续磁传感器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自旋过滤 磁阻传感器 第一性原理 磁阻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