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光束实现微粒的旋转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秋娟 朱艳英 +1 位作者 史锦珊 李亚林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326,共3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偏振光束与双折射晶体粒子的相互作用过程,讨论了由于光束自旋角动量向晶体粒子的传递所导致的光致旋转效应的原理。研究了粒子的旋转频率随激光功率的变化关系,讨论了粒子自身的性质,如厚度、半径和晶体粒子的光轴取向... 从理论上分析了偏振光束与双折射晶体粒子的相互作用过程,讨论了由于光束自旋角动量向晶体粒子的传递所导致的光致旋转效应的原理。研究了粒子的旋转频率随激光功率的变化关系,讨论了粒子自身的性质,如厚度、半径和晶体粒子的光轴取向等因素对粒子光致旋转转动速度与激光功率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折射 光致 自旋角动量 偏振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旋角动量转移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勇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35,共21页
近几年来,自旋角动量转移效应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效应会带来所谓的新一代电流驱动磁性存储或逻辑器件,例如运用自旋角动量转移效应进行数据写入的磁随机存储器、磁纳米线跑道存储器以及电流驱动的微波发生器等等。本文简单... 近几年来,自旋角动量转移效应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效应会带来所谓的新一代电流驱动磁性存储或逻辑器件,例如运用自旋角动量转移效应进行数据写入的磁随机存储器、磁纳米线跑道存储器以及电流驱动的微波发生器等等。本文简单介绍了近几年国际上在自旋角动量转移效应实验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角动量转移 电流驱动 巨磁电阻 隧穿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自旋角动量和背景角动量之间的相关性
3
作者 郑水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本文通过引进背景角动量LB,并且根据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自旋角动量LS和相对应背景角动量LB数值的分布特点,得到行星的自旋角动量的对数值lgLS和对应的背景角动量的对数值lgLB,在不包括水星和金星的条件下,具有线性回归特点.在此基础上,... 本文通过引进背景角动量LB,并且根据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自旋角动量LS和相对应背景角动量LB数值的分布特点,得到行星的自旋角动量的对数值lgLS和对应的背景角动量的对数值lgLB,在不包括水星和金星的条件下,具有线性回归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到lgLB和lgLS之间具有线性相关特点的经验公式.本文还对九大行星中的水星和金星的自旋角动量偏离lgLB和lgLS线性关系的原因、在卫星一层次星球的自旋角动量的lgLS和lgLB之间线性回归方程的合理性和为什么体积越大的行星其自转越快都作为初步的探讨,并利用线性相关关系预测了银河系的质量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 自旋角动量 背景角动量 线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螺旋凹槽结构检测光子自旋角动量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文 刘爱萍 王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6,共7页
建立螺旋凹槽结构模型,具有不同自旋角动量的光束入射到该结构后激发表面等离激元,螺旋凹槽结构的螺旋性与光子自旋角动量耦合,使得不同自旋偏振光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具有不同的强度分布.通过螺旋凹槽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的强度分布获得... 建立螺旋凹槽结构模型,具有不同自旋角动量的光束入射到该结构后激发表面等离激元,螺旋凹槽结构的螺旋性与光子自旋角动量耦合,使得不同自旋偏振光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具有不同的强度分布.通过螺旋凹槽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的强度分布获得入射光的自旋角动量.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左旋偏振光与右旋偏振光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在螺旋凹槽中心的光场强度比,最大消光比达到168,实现对光子的自旋角动量的检测.在数值仿真中,分析了不同入射光波长的消光比,入射光波长在600~740nm范围内消光比高于50,其中入射光波长为670nm时的检测效果最佳;此外,研究螺旋凹槽结构参量对消光比的影响,当凹槽宽度为200nm,凹槽深度为70nm,匝数为2时,消光比最大,螺旋凹槽结构检测光子自旋角动量的能力最强.该研究可为集成光学中光子自旋角动量的检测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自旋角动量 有限元方法 凹槽结构 偏振 消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场自旋-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一京 余盼盼 +3 位作者 刘易凡 王自强 李银妹 龚雷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95,共15页
光同时具有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属性,它们分别与光的偏振和相位分布相关。在傍轴条件下,光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在自由空间传输过程中是相互独立且各自守恒的。而在非傍轴条件下,如紧聚焦或者散射光场中,光的自旋与轨道角动量之间会发生相互... 光同时具有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属性,它们分别与光的偏振和相位分布相关。在傍轴条件下,光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在自由空间传输过程中是相互独立且各自守恒的。而在非傍轴条件下,如紧聚焦或者散射光场中,光的自旋与轨道角动量之间会发生相互耦合和转化。其中,紧聚焦场中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相互作用由于广泛涉及光学捕获、显微和探测等应用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紧聚焦场中自旋、轨道角动量理论计算方法,自旋-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与入射结构光场的关系以及最新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光学 紧聚焦 自旋角动量 轨道角动量 自旋-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 光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的耦合簇理论研究Zn_2和Cd_2二聚物的结构和光谱常数(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涂喆研 王文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4-1058,共5页
在二分量相对论有效势和与之匹配的基组aug-cc-pvnz-pp(n=Q,5)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相关能的完备基组外推和四阶多项式拟合,我们用含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的耦合簇方法研究了Zn2和Cd2的结构和光谱常数.尽管Zn2和Cd2的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效应... 在二分量相对论有效势和与之匹配的基组aug-cc-pvnz-pp(n=Q,5)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相关能的完备基组外推和四阶多项式拟合,我们用含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的耦合簇方法研究了Zn2和Cd2的结构和光谱常数.尽管Zn2和Cd2的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效应不及Hg2的明显,但还是把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放在耦合簇迭代计算中,以获得更加合理的理论结果.通过比较,理论结果与最新发表的实验结果或其他课题组的理论结果吻合得较好,因此我们的理论计算将有助于丰富对Zn2和Cd2光谱性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常数 自旋轨道角动量耦合 二聚物 耦合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偏振cosh-Pearcey-Gauss光束的远场坡印廷矢量,自旋与轨道角动量
7
作者 廖赛 程科 +3 位作者 黄宏伟 杨嶒浩 梁梦婷 孙望轩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5-1205,共11页
本文提出了均匀偏振cosh-Pearcey-Gauss光束,其主要由双曲余弦函数(n,Ω)和偏振相关角度(α,δ)所调制。基于矢量角谱法和稳相法,研究了该光束的远场坡印廷矢量、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双曲余弦函数值能将远场坡... 本文提出了均匀偏振cosh-Pearcey-Gauss光束,其主要由双曲余弦函数(n,Ω)和偏振相关角度(α,δ)所调制。基于矢量角谱法和稳相法,研究了该光束的远场坡印廷矢量、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双曲余弦函数值能将远场坡印廷矢量、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分割成多瓣抛物线结构。虽然左旋和右旋椭圆偏振不能影响整个光束结构,但却可通过调节TE和TM项的左半边和右半边的分布权重,进而分辨出光束的远场坡印廷矢量和角动量分布。本文结果对信息存储与偏振成像技术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h-Pearcey-Gauss光束 自旋角动量 轨道角动量 坡印廷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角动量:从经典光学到量子信息”专辑前言
8
作者 史保森 贾晓军 陈理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共1页
光子既是经典信息也是量子信息的理想载体。单个光子不仅可以携带自旋角动量,还可以携带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早在1909年, Poynting就将宏观上光波的圆偏振态和微观上单个光子的自旋角动量联系起来。但直到1992年... 光子既是经典信息也是量子信息的理想载体。单个光子不仅可以携带自旋角动量,还可以携带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早在1909年, Poynting就将宏观上光波的圆偏振态和微观上单个光子的自旋角动量联系起来。但直到1992年,荷兰Leidon大学的Allen等才在理论上确认光子也可以携带另外一种形式的角动量――轨道角动量,它来源于光波的螺旋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角动量 轨道角动量 量子信息 经典信息 相位 偏振态 经典光学 光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太阳系中星球自转角动量的探讨
9
作者 郑水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122-125,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太阳系中行星自转角动量的统计分析,作者引进了“背景角动量”这一概念,并发现该背景角动量与行星的自转角动量满足正相关关系.作者还提出自转角动量除了其旋转行为外还具有其它的原始行为,这种原始行为有可能告诉我们为什么... 本文通过对太阳系中行星自转角动量的统计分析,作者引进了“背景角动量”这一概念,并发现该背景角动量与行星的自转角动量满足正相关关系.作者还提出自转角动量除了其旋转行为外还具有其它的原始行为,这种原始行为有可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自转角速度的数值为7.29×10^(-5)r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转角动量 太阳系 自旋角动量 九大行星 正相关关系 地球自转角速度 天体自转 自转运动 天体的自转 万有引力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折射晶体微粒光致旋转受其半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景超 朱艳英 +3 位作者 窦红星 魏勇 沈军峰 姚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59,共5页
利用双折射晶体微粒在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光束作用下可产生围绕自身光轴旋转的特性,在光镊实验平台上实现了双折射晶体微粒的光致旋转。为了提高晶体微粒的旋转频率,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双折射晶体微粒的旋转频率受其半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利用双折射晶体微粒在具有自旋角动量的光束作用下可产生围绕自身光轴旋转的特性,在光镊实验平台上实现了双折射晶体微粒的光致旋转。为了提高晶体微粒的旋转频率,从理论和实验上对双折射晶体微粒的旋转频率受其半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MATLAB模拟出CaCO3晶体微粒和SiO2晶体微粒的旋转频率与其半径的三次方成反比的关系曲线,并测得相应的实验关系曲线,其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在相同的激光功率下,CaCO3晶体微粒的最高旋转频率可达15.1 Hz,SiO2晶体微粒的最高旋转频率可达11.4 Hz。该结论可用于光致旋转在实际应用中晶体微粒大小的选择和其旋转频率的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 双折射晶体 自旋角动量 转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光椭圆度对晶体微粒旋转角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艳英 魏勇 +3 位作者 窦红星 沈军峰 靳李丽 李云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406-3409,共4页
光致旋转技术在微机械和微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光束自旋角动量可以导致晶体微粒光致旋转的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入射光椭圆度对晶体微粒旋转角速度的影响。通过MATLAB对不同激光功率下,光束的椭圆度与晶体微粒旋转角速度的... 光致旋转技术在微机械和微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光束自旋角动量可以导致晶体微粒光致旋转的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入射光椭圆度对晶体微粒旋转角速度的影响。通过MATLAB对不同激光功率下,光束的椭圆度与晶体微粒旋转角速度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际对晶体微粒光致旋转操作中,晶体微粒能否旋转起来取决于光束椭圆度与微粒厚度之间的关系;在同一激光功率下,光束椭圆度与晶体微粒旋转角速度呈正旋曲线变化。因此,通过调节光束的椭圆度和较高的激光功率可以提高晶体微粒的旋转角速度。该结论对光驱动微机械马达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 自旋角动量 光束椭圆度 晶体微粒 转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旋转中晶体微粒厚度对旋转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勇 朱艳英 肖长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95-1099,共5页
从理论上讨论了双折射晶体微粒与圆偏振光束作用的基本过程,建立了由于光束自旋角动量向双折射晶体微粒的转移所引起的旋转现象的物理模型。为提高晶体微粒的旋转频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CaCO3和SiO2晶体微粒的厚度与其旋转频率的关... 从理论上讨论了双折射晶体微粒与圆偏振光束作用的基本过程,建立了由于光束自旋角动量向双折射晶体微粒的转移所引起的旋转现象的物理模型。为提高晶体微粒的旋转频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CaCO3和SiO2晶体微粒的厚度与其旋转频率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MATLAB软件分别模拟出双折射晶体微粒的厚度与其旋转频率的正弦关系曲线,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应的晶体旋转频率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有效激光功率为10 mW的条件下CaCO3和SiO2双折射晶体微粒的最大旋转频率分别为1.7 Hz和1.5 Hz。该结果可用于光致旋转在微机械设计中转子厚度的选择和其旋转频率的最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光致 自旋角动量 转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Friese光致旋转理论的模拟及实验分析
13
作者 魏勇 朱艳英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1-1224,共4页
为验证改进Friese光致旋转理论的合理性和可靠度,搭建了实时、快速测量单轴双折射样品粒子转动情况的光镊实验平台。捕获激光微束首先被聚光镜收集,经二向色镜和成像透镜后被四象限探测器接受,四象限探测器的信号变化反映了微观物体在... 为验证改进Friese光致旋转理论的合理性和可靠度,搭建了实时、快速测量单轴双折射样品粒子转动情况的光镊实验平台。捕获激光微束首先被聚光镜收集,经二向色镜和成像透镜后被四象限探测器接受,四象限探测器的信号变化反映了微观物体在囚禁光阱的运动情况,然后使用数据采集卡采集四象限探测器的信号,最后通过信号和图像处理分析得到样品粒子的运动情况,并把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改进Friese理论的模拟曲线与测得的实验数据更相符。该激光光镊系统可用于驱动微纳机械装置、测量微纳系统的力学参数以及组装生物器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光镊 光致 自旋角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微粒光致旋转的角速度受其厚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管晓微 朱艳英 +3 位作者 魏勇 吕威 荆敏娟 李解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8-360,共3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光束自旋角动量使晶体微粒光致旋转的原理。基于MATLAB模拟了不同激光功率下晶体微粒的厚度与其旋转角速度的变化关系,并给出了同一激光功率下不同厚度的晶体微粒获得最大旋转角速度时的理论数据。该结果对实验中如何有... 从理论上分析了光束自旋角动量使晶体微粒光致旋转的原理。基于MATLAB模拟了不同激光功率下晶体微粒的厚度与其旋转角速度的变化关系,并给出了同一激光功率下不同厚度的晶体微粒获得最大旋转角速度时的理论数据。该结果对实验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晶体微粒的旋转角速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 自旋角动量 微粒厚度 转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偏振涡旋光致非轴向自旋和轨道运动研究
15
作者 蔡亚楠 严绍辉 +4 位作者 张亚楠 柳牧龙 张锐 任文艺 姚保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112,共8页
为了实现粒子的非轴向旋转操控,对圆偏振涡旋光的光致旋转特性进行了研究。理论上,利用T矩阵理论,计算光场作用于微粒的光力和力矩,分析圆偏振涡旋光场中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的取向对非轴向旋转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轨道角动... 为了实现粒子的非轴向旋转操控,对圆偏振涡旋光的光致旋转特性进行了研究。理论上,利用T矩阵理论,计算光场作用于微粒的光力和力矩,分析圆偏振涡旋光场中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的取向对非轴向旋转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方向相同时,粒子除受轨道矩和轴向自旋矩作用外,还受一个可观的横向自旋矩作用,可以诱导粒子同时做轨道和非轴向自旋运动;当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方向相反,则粒子受到的横向自旋矩难以驱动其做非轴向自旋运动。实验上,利用全息光镊系统捕获微米尺度的粒子,观察到粒子做轨道运动时的非轴向自旋现象,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光镊 光束 光致 非轴向自旋 横向自旋角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表面涡旋光束的局域动力学特性分析
16
作者 马万琦 崔志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0-278,共9页
结合角谱展开方法和矢量势方法,推导了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在石墨烯表面反射后的电磁场分量显式表达式。分析了光束的入射角和拓扑荷数,以及石墨烯-衬底系统的费米能量和磁场对涡旋光束在石墨烯表面反射后局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数值结... 结合角谱展开方法和矢量势方法,推导了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在石墨烯表面反射后的电磁场分量显式表达式。分析了光束的入射角和拓扑荷数,以及石墨烯-衬底系统的费米能量和磁场对涡旋光束在石墨烯表面反射后局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石墨烯表面反射涡旋光束的能量、动量、自旋/轨道角动量密度分布随着光束入射角和拓扑荷数的变化发生显著变化。同时,改变石墨烯-衬底系统的费米能量和磁场可以有效调节反射涡旋光束的局域动力学特性。为基于涡旋光束局域动力学特性对石墨烯的表征以及基于石墨烯对涡旋光束的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 石墨烯 能量 动量 自旋角动量 轨道角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下X型涡旋光束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维维 张晗 +2 位作者 赵馨颖 马洋 庞晓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4-248,共15页
研究了X型涡旋光束在左旋/右旋圆偏振状态下在紧聚焦系统中的传播特性,讨论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下焦平面光强的横向焦移和传播方向旋转现象的特点及其调控方法。研究发现:相位分布因子c是X型涡旋光束产生横向焦移和光强旋转的主要原因,... 研究了X型涡旋光束在左旋/右旋圆偏振状态下在紧聚焦系统中的传播特性,讨论了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下焦平面光强的横向焦移和传播方向旋转现象的特点及其调控方法。研究发现:相位分布因子c是X型涡旋光束产生横向焦移和光强旋转的主要原因,而半孔径角α、偏振态和拓扑荷数对光强分布均有调控作用;由于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入射光为左旋圆偏振态与右旋圆偏振态时,聚焦场光强分布差异明显,相同点是焦平面上光强的轴向转折点均为csw=1,这与入射光为线偏振态时轴向转折点不同;在二阶情况下,虽然入射光为左旋和右旋圆偏振时,两者的横向焦移与光强旋转不同,但是两者的主要涡旋点的分布及其旋转行为是一致的。本文研究可为结构光场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典涡 自旋角动量 轨道角动量 紧聚焦 光场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光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18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8-1038,1129,共2页
与电子类似,光子同样具有自旋角动量(SAM)和轨道角动量(OAM)。OAM光束在传统光学和量子光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例如光通信、粒子操控、超分辨成像以及量子通信等。产生OAM光束的传统光学器件体积大、笨重,且不存在光子自旋轨道相互... 与电子类似,光子同样具有自旋角动量(SAM)和轨道角动量(OAM)。OAM光束在传统光学和量子光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例如光通信、粒子操控、超分辨成像以及量子通信等。产生OAM光束的传统光学器件体积大、笨重,且不存在光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SOIs)。几何相位型超构表面存在对称的SOIs,但其对称性限制了SOIs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 非对称 自旋角动量 量子光学 超分辨 光束 传统光学 量子通信 光学器件 光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论涡旋高次谐波的产生与调控理论研究
19
作者 王剑 吴家鑫 +2 位作者 谢端 蔡达锋 李东霞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共7页
目前,具有螺旋相位波前和环状光强分布的涡旋光束已在光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产生与调控自然成了研究的热点。利用三维粒子模拟程序对双色拉盖尔高斯激光驱动固体等离子激发同时携带自旋角动量与轨道角动量的高次谐波的物理过程进行... 目前,具有螺旋相位波前和环状光强分布的涡旋光束已在光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产生与调控自然成了研究的热点。利用三维粒子模拟程序对双色拉盖尔高斯激光驱动固体等离子激发同时携带自旋角动量与轨道角动量的高次谐波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中的光子能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对其内在物理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讨论了对谐波阶次、偏振态(自旋角动量)以及拓扑荷数(轨道角动量)进行调控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开发高亮度、超短超快、短波长、自旋与轨道角动量可调控的涡旋光束辐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光学微操控、超分辨成像、光通信以及离子加速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 拉盖尔高斯激光 自旋角动量 轨道角动量 高次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驱动马达技术中晶体转子厚度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勇 朱艳英 肖长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为了提高碳酸钙晶体转子的转动频率,采用了激光微束驱动单轴双折射晶体使其产生旋转的方法,并改进了光致旋转的实验系统。对给定实验参量下的碳酸钙晶体转子的转动频率与其厚度和激光有效功率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测得了... 为了提高碳酸钙晶体转子的转动频率,采用了激光微束驱动单轴双折射晶体使其产生旋转的方法,并改进了光致旋转的实验系统。对给定实验参量下的碳酸钙晶体转子的转动频率与其厚度和激光有效功率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测得了不同厚度碳酸钙晶体转子的转动频率值,并对影响转子转动频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碳酸钙晶体转子的转动频率与其厚度呈现余弦变化关系,当入射有效激光功率为10mW时,测得其最大转动频率值为8.9Hz,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基本吻合。该结论为微观范围内生物活细胞的颗粒分类、微纳机械转子的性能研究等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光致 自旋角动量 转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