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M的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禹建丽 黄鸿琦 陈洪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7,共5页
目的为提高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的生产品质,研究一种改进的响应曲面模型,对电铸工艺的多响应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方法以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沉积工艺参数为研究对象。在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构建因子与响应间回... 目的为提高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的生产品质,研究一种改进的响应曲面模型,对电铸工艺的多响应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方法以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沉积工艺参数为研究对象。在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构建因子与响应间回归模型,通过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解释、分析、检验模型的优劣。以响应预测能力指数为权重,加权得到综合回归模型,将多响应参数优化转换为单响应参数优化,使参数优化结果优先优化预测能力强的响应,改善工艺参数整体优化效果。最后,以综合回归模型为目标函数,利用有约束最小化函数法在区间范围内搜索最优参数组合,并给出参数改进的方向。结果利用有约束最小化函数法搜索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为:金刚石含量16 g/L、阴极电流密度0.6 A/dm2、沉积时间1.5 h。通过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给出参数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在金刚石含量大于16 g/L、阴极电流密度小于0.6A/dm2、沉积时间小于1.5 h的区域内增加试验设计,以得到更优参数组合。结论将质量工具、质量改进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等运用到材料制备工艺中,能够提高最优工艺参数选择的有效性,减少试验设计的盲目性,以及达到参数全局最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响应参数优化 响应曲面法 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 电铸 试验设计 有约束最小化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的制备(英文)
2
作者 方莉俐 张兵临 姚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制备出了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电镀液PH值3.84.2,温度40~60℃,阳极与阴极间距100~150mm。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检测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晶体显微结构和复合膜中金刚石颗粒...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制备出了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电镀液PH值3.84.2,温度40~60℃,阳极与阴极间距100~150mm。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检测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晶体显微结构和复合膜中金刚石颗粒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阴极电流密度对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的品质影响很大,当阴极电流密度从1.3A/dm^2增加到3.3A/dm^3时,复合膜的显微应变从0.36%减小到0.28%;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复合膜中金刚石颗粒的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复合 电铸 电流密度 显微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电源参数对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洋 方莉俐 刘士国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采用电铸法制备了金刚石-镍复合膜,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正向脉冲频率、正向脉冲占空比、反向脉冲占空比等双脉冲电源参数对镀层厚度的均匀性、沉积速率、硬度、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加,沉积速率增大并趋于稳... 采用电铸法制备了金刚石-镍复合膜,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正向脉冲频率、正向脉冲占空比、反向脉冲占空比等双脉冲电源参数对镀层厚度的均匀性、沉积速率、硬度、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加,沉积速率增大并趋于稳定,复合膜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厚度的均匀性变差;随着正向脉冲频率的增加,沉积速率和硬度都增大,厚度的均匀性变化不大;随着正向占空比的增加,复合膜的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变小,硬度减小,厚度的均匀性变差;随着反向占空比增大,复合膜沉积速率变化不大,硬度增加,厚度均匀性变得更好;平均电流密度对复合膜表面形貌影响很大,大的电流密度使复合膜产生针孔、镍瘤等,而反向脉冲可以消除针孔、镍瘤,改善复合膜表面形貌,提高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电镀 金刚石-复合 脉冲参数 复合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微观应力分析
4
作者 方莉俐 张兵临 +1 位作者 姚宁 邓记才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研制出了金刚石-金属复合膜。该复合膜的厚度为20-45μm,可用于制作超薄切割刀具。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量多晶体微观应力的基本原理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镍多晶体显微应变的程序。用单波法计算了电...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研制出了金刚石-金属复合膜。该复合膜的厚度为20-45μm,可用于制作超薄切割刀具。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量多晶体微观应力的基本原理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镍多晶体显微应变的程序。用单波法计算了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的显微应变,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结果发现:阴极电流密度严重影响复合膜的显微应变,在实验所用电流密度范围内(0.6-3.5 A/dm2),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显微应变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复合 显微应变 XRD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的神经网络分析
5
作者 禹建丽 方莉俐 +1 位作者 江世璟 张兵临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0,46,共3页
本文综合考虑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沉积工艺参数与复合膜品质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复合膜品质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精确刻画电镀工艺参数与沉积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具有泛化能力。用所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复合膜沉积... 本文综合考虑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沉积工艺参数与复合膜品质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复合膜品质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精确刻画电镀工艺参数与沉积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具有泛化能力。用所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复合膜沉积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其预测值与实际样品测量值吻合,表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金刚石-复合 电铸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DC Arc Plasma JetCVD方法沉积微/纳米复合自支撑金刚石膜 被引量:3
6
作者 戴风伟 陈广超 +7 位作者 兰昊 J.Askari 宋建华 李成明 佟玉梅 李彬 黑立富 吕反修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0-1202,1208,共4页
在30kW级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DC Arc P lasm a Jet CVD)设备上,采用Ar-H2-CH4混合气体,通过调节甲烷浓度以及控制其他沉积参数,在Mo衬底上沉积出微/纳米复合自支撑金刚石膜。实验表明,当微米金刚石膜层沉积结束后,在随后... 在30kW级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DC Arc P lasm a Jet CVD)设备上,采用Ar-H2-CH4混合气体,通过调节甲烷浓度以及控制其他沉积参数,在Mo衬底上沉积出微/纳米复合自支撑金刚石膜。实验表明,当微米金刚石膜层沉积结束后,在随后的沉积中,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金刚石膜表面的晶粒大小是逐渐减小的。当甲烷浓度达到20%以上时,金刚石膜生长面晶粒呈现菜花状的小晶团,膜体侧面已经没有了粗大的柱状晶,而是呈现出光滑的断口,对该层进行拉曼谱分析显示,位于1145 cm-1附近有一定强度的散射峰出现。这说明所沉积的晶粒全部变为纳米级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 微/纳米复合自支撑金刚石 二次形核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复合镀镍-磷-金刚石工艺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廖强 杜楠 +1 位作者 赵晴 周海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34-337,共4页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镍-磷-金刚石镀层操作条件对复合镀层镀速、复合量及硬度的影响,并对复合镀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刚石颗粒在镀液中部分会被活化,进入复合镀层过程中其表面沉积有镍层。实验得到了镀速20μm/h以上、均...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镍-磷-金刚石镀层操作条件对复合镀层镀速、复合量及硬度的影响,并对复合镀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刚石颗粒在镀液中部分会被活化,进入复合镀层过程中其表面沉积有镍层。实验得到了镀速20μm/h以上、均匀的Ni-P-金刚石镀层,金刚石的加入对镀速的影响不大。金刚石在镀层中的质量分数主要与金刚石在溶液中含量有关,当金刚石在溶液中含量为20g/L时,其在镀层中质量分数可达15%,硬度可达HV(0.5)500以上,为Ni-P化学镀层硬度的2.5倍左右,且镀层硬度随镀层中金刚石含量增加而增大。复合镀层的耐蚀倾向与Ni-P化学镀层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化学镀 --金刚石 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沙春生 李荣斌 +4 位作者 宋晓航 张珩 张如林 王馨 郭立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为了改善类金刚石(DLC)膜在真空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以满足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通过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制备了显微硬度高于20 GPa、膜基附着力大于200 mN的掺钨DLC膜,并探讨了该薄膜与几种常用的真空润滑油脂:聚α-烯烃(PAO,... 为了改善类金刚石(DLC)膜在真空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以满足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通过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制备了显微硬度高于20 GPa、膜基附着力大于200 mN的掺钨DLC膜,并探讨了该薄膜与几种常用的真空润滑油脂:聚α-烯烃(PAO,201润滑油)、全氟聚醚(Z25)、LH201、Braycote 601EF、Braycote 602EF复合润滑体系的真空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DLC基固-液复合润滑体系能够有效改善DLC膜在高真空条件下的快速失效问题,是DLC膜在高真空环境下的一种有效延寿途径。相较于601EF、602EF,DLC-LH201复合润滑体系具有更好的真空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润滑 摩擦磨损 真空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头镍-金刚石复合镀层电镀工艺及设备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金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8,共6页
在电动组合开孔和研磨用钻头表面电镀镍-金刚石复合镀层。介绍了镍-金刚石复合电镀工艺流程、溶液配方及电镀方法;阐述了磨头电镀镍-金刚石复合镀层生产线特点,设备组成,性能要求以及设备特殊配置的制造和应用;重点阐述旋转镀和挂具的... 在电动组合开孔和研磨用钻头表面电镀镍-金刚石复合镀层。介绍了镍-金刚石复合电镀工艺流程、溶液配方及电镀方法;阐述了磨头电镀镍-金刚石复合镀层生产线特点,设备组成,性能要求以及设备特殊配置的制造和应用;重点阐述旋转镀和挂具的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头 -金刚石复合镀层 旋转镀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镀有钛过渡层的钼衬底制备无裂纹自支撑金刚石膜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浩 李成明 +4 位作者 吕反修 唐伟忠 陈广超 鲍学进 刘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4-169,共6页
为了解决金刚石膜脱膜开裂的问题,尝试了一种复合衬底,即镀有钛过渡层的钼衬底。利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法在复合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无裂纹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用扫描电镜(SEM)、拉曼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金刚石膜的特征,并检测了其断裂强... 为了解决金刚石膜脱膜开裂的问题,尝试了一种复合衬底,即镀有钛过渡层的钼衬底。利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法在复合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无裂纹的自支撑金刚石膜。用扫描电镜(SEM)、拉曼谱和X射线衍射表征金刚石膜的特征,并检测了其断裂强度。结果表明,用复合衬底制备的金刚石膜在950℃具有最小半高宽,在实验温度下所获得的金刚石自支撑膜的断裂强度均超过了50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衬底 钛过渡层 直流等离子体喷射法 自支撑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磺酸盐体系镍基金刚石复合电镀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尧敏 李英华 +2 位作者 李慧 王红芳 王坤 《工具技术》 2020年第8期50-55,共6页
研究了在氨基磺酸盐体系中搅拌速度、电流密度、镀液中金刚石的浓度对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层中的上砂量以及复合镀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为250r/min、电流密度为1.5A/dm^2、镀液中金刚石含量控制在15g/L时,... 研究了在氨基磺酸盐体系中搅拌速度、电流密度、镀液中金刚石的浓度对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层中的上砂量以及复合镀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为250r/min、电流密度为1.5A/dm^2、镀液中金刚石含量控制在15g/L时,所得复合镀层中金刚石含量为12.61%,且复合镀层均匀一致,自腐蚀电流为3.677μ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电镀 上砂量 抗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金刚石复合镀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国钦 王重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52-158,共7页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镀层 电镀 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玻璃碳基底的超薄自支撑多晶金刚石膜制备
13
作者 熊枭 王兵 +1 位作者 熊鹰 吴国栋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1-536,F0003,共7页
选取Ti、Si、玻璃碳3种基底,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CH_(4)/H_(2)为反应源制备超薄多晶金刚石膜。通过SEM、Raman、台阶仪表征并分析所制备的金刚石薄膜整体形态、表面(断面)形貌、组成、应力状态等。结果表明:仅以玻璃碳... 选取Ti、Si、玻璃碳3种基底,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CH_(4)/H_(2)为反应源制备超薄多晶金刚石膜。通过SEM、Raman、台阶仪表征并分析所制备的金刚石薄膜整体形态、表面(断面)形貌、组成、应力状态等。结果表明:仅以玻璃碳为基体生长的金刚石膜能自动剥离形成完整自支撑体,且薄膜表面晶粒的晶面显形清晰,膜厚仅为10μm;Raman光谱表征表明薄膜呈强的尖锐金刚石特征峰,且计算的残余应力最低,仅有−0.2161 GPa。可为超薄自支撑CVD金刚石膜的一步法生长-剥离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金刚石 自支撑 玻璃碳基底 -基分离 生长机理 MP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层对PDMS渗透汽化复合膜分离乙酸-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厚胜 由涛 +1 位作者 陈龙祥 张庆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4-996,1000,共4页
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砜(PES)和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支撑层材料的3种PDMS复合膜,研究了支撑层对复合膜分离水中乙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分离性能不仅取决于活性层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与支撑层的结构及制备方法有关。... 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砜(PES)和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支撑层材料的3种PDMS复合膜,研究了支撑层对复合膜分离水中乙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分离性能不仅取决于活性层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与支撑层的结构及制备方法有关。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大,3种复合膜的渗透通量均增加,但分离因子却因不同支撑层材料而不同;随着料液温度的升高,3种复合膜的通量均大幅度增加,分离因子则随之下降;随着料液流速的增加,3种复合膜的渗透通量均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稳,分离因子则先降低而后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支撑 PDMS复合 乙酸-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层对硅橡胶复合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磊 谭淑娟 +3 位作者 蒋冬华 武法文 徐志红 张志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5,共5页
Three types of composite PDMS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PAN, CA, and PVDF as support materials and used to separate etha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pervapor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evidently demonstrated... Three types of composite PDMS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PAN, CA, and PVDF as support materials and used to separate etha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pervapor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evident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pport layer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lux and selectivity of composite PDMS membranes. The effect of the average pore size of suppor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PDMS membranes was complex, and depended on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kin layers or supports 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composite membranes. The total flux of ethanol-water mixture through each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contrast, the relation between selectivity and temperature was different due to various supports. With increasing feed concentration, the flux through each composite PDMS membrane increased quickly while the selectivity decreased.All these observation would be helpful to provide a guideline for the selection of an optimum support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复合 渗透汽化 支撑 乙醇-水溶液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超薄金刚石刀具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莉俐 张洋 刘士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615,623,共7页
分析了超薄金刚石刀具的研究现状,用电铸工艺制备出金刚石-镍复合膜,探讨了阴极电流密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桨位置、阴极悬挂倾角、镀液温度等电镀工艺参数对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膜的后续加工工艺,指出电火花加工可... 分析了超薄金刚石刀具的研究现状,用电铸工艺制备出金刚石-镍复合膜,探讨了阴极电流密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桨位置、阴极悬挂倾角、镀液温度等电镀工艺参数对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膜的后续加工工艺,指出电火花加工可以有效除去复合膜的毛边和毛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后续加工方法;研制出了超薄金刚石-镍复合膜切割片,并对其切割性能进行了初步试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 超薄金刚石刀具 金刚石-复合 电火花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P合金/TiO_2复合膜的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来洲 李健 王福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在改进常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化学镀/溶胶-凝胶复合法在碳钢表面制备TiO2复合膜的新技术.用X衍射研究了复合膜的组织形态,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表征了复合膜的表观和断面形貌,用极化电阻、阳极极化曲线测量等方法研究TiO2复合膜在... 在改进常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化学镀/溶胶-凝胶复合法在碳钢表面制备TiO2复合膜的新技术.用X衍射研究了复合膜的组织形态,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表征了复合膜的表观和断面形貌,用极化电阻、阳极极化曲线测量等方法研究TiO2复合膜在0.5mol/L硫酸和0.5mol/L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A3钢表面的TiO2复合膜耐蚀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合金 化学镀 溶胶-凝胶复合 TiO2复合 耐蚀性 磷合金 二氧化钛 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陶瓷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花 陈日志 +1 位作者 邢卫红 范益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2,共4页
采用镍盐浸渍-液相化学还原法对氧化铝支撑体进行镍活化,再采用化学镀制备得到镍/陶瓷复合膜.采用XRD,SEM-EDS及气体渗透等方法表征镍/陶瓷复合膜的表面微结构、形貌及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镍活化-化学镀过程可成功制备厚度较均匀的镍... 采用镍盐浸渍-液相化学还原法对氧化铝支撑体进行镍活化,再采用化学镀制备得到镍/陶瓷复合膜.采用XRD,SEM-EDS及气体渗透等方法表征镍/陶瓷复合膜的表面微结构、形貌及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镍活化-化学镀过程可成功制备厚度较均匀的镍/陶瓷复合膜,在渗透压差0.08 MPa、室温的条件下,H2/N2分离因子为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浸渍-还原法 陶瓷 /陶瓷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PVDF复合膜渗透汽化分离乙酸/水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洪厚胜 由涛 +1 位作者 陈龙祥 张庆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33,128,共4页
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渗透汽化复合膜,用于分离乙酸/水体系。研究了料液中乙酸浓度、料液温度、料液流速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孔径PVDF支撑层的PDMS/PVDF复合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料液浓度增大... 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渗透汽化复合膜,用于分离乙酸/水体系。研究了料液中乙酸浓度、料液温度、料液流速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孔径PVDF支撑层的PDMS/PVDF复合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料液浓度增大、温度升高、流速加快有利于复合膜的传质,使渗透通量增加,但分离因子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渗透通量的大小按复合膜支撑层孔径的排列顺序为0.2μm>0.45μm>0.1μm>1.0μm>2.0μm,分离因子则为0.1μm>2.0μm>0.2μm>0.45μm>1.0μm,说明支撑层的结构对复合膜的分离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PVDF复合 渗透汽化 支撑 孔径 乙酸-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离子液膜体系中Ni(Ⅱ)的传输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晓皎 吕伟桃 +3 位作者 王娜 姚秉华 孟瑞军 李新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体系中Ni(Ⅱ)的传输;考察了影响Ni(Ⅱ)传输的各种因素,并对该体系富集、传输Ni(Ⅱ)的最佳条件进行...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体,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载体,疏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膜溶剂的支撑液膜体系中Ni(Ⅱ)的传输;考察了影响Ni(Ⅱ)传输的各种因素,并对该体系富集、传输Ni(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料液相pH值为5.50~6.00,膜相载体浓度为6.50%~7.50%,反萃相H2SO4浓度为3.0 mol/L,迁移时间为150 min时,Ni(Ⅱ)的迁移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 离子液体 2-乙基己基膦酸--2-乙基己基酯 (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