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36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0.3μg/ml(A组)、0.4μg/ml(B组)和0.5μg/ml(...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36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0.3μg/ml(A组)、0.4μg/ml(B组)和0.5μg/ml(C组)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比卡因。镇痛泵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 ml/h,PCA量每次3 ml,锁定时间3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逐渐下降,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h 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或0.01),术后20 h A组的VAS评分高于C组(P<0.01)。术后4 h A组的镇痛药用量及PCA按压次数高于C组(P<0.05)。A组术后镇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PCEA中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4μg/ml舒芬太尼与0.125%罗比卡因相配伍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引起相对少的不良反应,更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单用0.15%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60例A 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0.15%罗哌卡因(R)组,0.15%罗哌卡因+1μg/m L芬太尼(R F)组。术毕前半小时...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单用0.15%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60例A 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0.15%罗哌卡因(R)组,0.15%罗哌卡因+1μg/m L芬太尼(R F)组。术毕前半小时接入镇痛泵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3、6、12、24h V A 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两组间各时段V A 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用0.15%罗哌卡因在上腹部术后硬膜外镇痛是可行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36例择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人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使用0.3μg/ml(A组)、0.4μg/ml(B组)和0.5μg/ml(C组)的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比卡因。镇痛泵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 ml/h,PCA量每次3 ml,锁定时间3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病人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逐渐下降,PCA按压次数比逐渐上升,术后48、h 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或0.01),术后20 h A组的VAS评分高于C组(P<0.01)。术后4 h A组的镇痛药用量及PCA按压次数高于C组(P<0.05)。A组术后镇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罗比卡因复合应用于术后病人PCEA中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4μg/ml舒芬太尼与0.125%罗比卡因相配伍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引起相对少的不良反应,更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文摘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单用0.15%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60例A 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0.15%罗哌卡因(R)组,0.15%罗哌卡因+1μg/m L芬太尼(R F)组。术毕前半小时接入镇痛泵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3、6、12、24h V A 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两组间各时段V A 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用0.15%罗哌卡因在上腹部术后硬膜外镇痛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