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他人表征:共享表征还是特异表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孔繁昌 张妍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3-1268,共6页
自我-他人表征是自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所形成的自我概念,为深入研究自我和他人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自我-他人表征有共享表征和特异表征两种主要观点。前者认为主体将对有关他人信息的表征融入到自我概念之中,成为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我-他人表征是自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所形成的自我概念,为深入研究自我和他人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自我-他人表征有共享表征和特异表征两种主要观点。前者认为主体将对有关他人信息的表征融入到自我概念之中,成为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我和他人信息的加工共享着某些激活脑区。后者则认为主体对自我表征和他人表征是相对独立的,两者都有各自特定的表征方式和结构。自我和他人相关信息加工的脑区是特定的。此外,自我-他人共享表征和特异表征的关系、情绪与情感在自我-他人表征的作用和关系类型与程度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响等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表征 共享表征 特异表征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距离调节自我-他人的神经表征:来自oFRN的证据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帅 黄希庭 +2 位作者 陈有国 傅于玲 刘孟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76,共11页
为考察人际距离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响,采用金钱博弈任务检测了在自己操作、观察朋友操作和观察陌生同学操作时的脑电成分反馈相关负波(FRN)。结果发现,观察任务产生了类似于自我操作时输钱反馈的负偏向,即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在观察... 为考察人际距离对自我-他人表征的影响,采用金钱博弈任务检测了在自己操作、观察朋友操作和观察陌生同学操作时的脑电成分反馈相关负波(FRN)。结果发现,观察任务产生了类似于自我操作时输钱反馈的负偏向,即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在观察条件下,被试自评与朋友的亲近程度高于同学(p<0.001),两者引起的oFRN达到边缘显著性水平(p=0.062),亲近程度与oFRN呈显著相关(p=0.041)。前者说明自我和他人具有相似表征,后者则反映了自我对他人信息表征的替代性体验可能受人际距离所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者反馈负波(oFRN) 人际距离 自我-他人表征 金钱博弈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他人表征的发展特征与研究范式
3
作者 孔繁昌 张妍 周宗奎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48-54,共7页
自我—他人表征为自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它不仅关注自我经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更重视对自我—他人经验的组织方式。自我—他人表征是从早期的婴儿—主要抚养人表征发展而来的,逐渐地扩展到各种人际关系中。内化的自我—他人表... 自我—他人表征为自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它不仅关注自我经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更重视对自我—他人经验的组织方式。自我—他人表征是从早期的婴儿—主要抚养人表征发展而来的,逐渐地扩展到各种人际关系中。内化的自我—他人表征由低级水平逐渐发展到较高水平。自我—他人表征的主要研究范式包括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范式、心理理论研究范式、MIO(Mommy and I are one)典型程序和IOS(Including Others in the Self)问卷法等。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自我—他人表征的发展特征,重视研究范式综合运用,扩大研究对象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表征 发展特征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同步对合作行为的促进机制及解释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昕玥 崔丽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7-1326,共10页
同步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对群体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际同步是一种特殊的协调行为,具有锁时锁相的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步能够促进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具体的促进机制包括神经生理的激活、社会联结感的增强、认知灵敏度的提... 同步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对群体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际同步是一种特殊的协调行为,具有锁时锁相的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步能够促进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具体的促进机制包括神经生理的激活、社会联结感的增强、认知灵敏度的提高和积极情绪的唤起,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模型:自我-他人重叠模型、合作加强模型和集体沸腾模型。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剖析同步行为的亲社会功能,厘清同步效应的调节机制、特异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同步 合作 社会联结感 群体身份认同 自我-他人表征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得失对朋友博弈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岳童 黄希庭 +2 位作者 岳彩镇 薛黎明 傅安国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1-666,共16页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金钱博弈任务,以FRN和P300为反应指标,探讨了自身获益或损失对朋友结果评价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模式是如何受到个体自我建构方式调节的。结果发现,在自身获益条件下,观看朋友损益之间的FRN和P300差异不再存... 本研究通过经典的金钱博弈任务,以FRN和P300为反应指标,探讨了自身获益或损失对朋友结果评价分别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模式是如何受到个体自我建构方式调节的。结果发现,在自身获益条件下,观看朋友损益之间的FRN和P300差异不再存在;在自身损失条件下,虽然观看朋友输赢之间的P300差异消失了,但FRN差异依然显著。不仅如此,无论自身得失,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观看朋友损益上的FRN差异均不再显著,但在自身获益后看到朋友损失能激发更强的P300波幅。本研究结果表明:(1)对朋友的结果评价模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个体自身所处得失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相对于互依型自我建构启动组,独立型自我建构启动组在面对朋友的得失时表现得更为冷漠并更具竞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他人表征 金钱博弈任务 自我建构 FRN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