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距离对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的影响
1
作者 石骏晖 蔡祎 +3 位作者 陶婷 高文斌 樊春雷 王利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9-635,共7页
目的:探究自我距离对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的影响。方法:研究1根据自发性自我距离测量结果将175名大学生分为自发性自我沉浸组(n=108)和自发性自我抽离组(n=67),将两组随机分配到有/无负性情绪词条件下,... 目的:探究自我距离对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的影响。方法:研究1根据自发性自我距离测量结果将175名大学生分为自发性自我沉浸组(n=108)和自发性自我抽离组(n=67),将两组随机分配到有/无负性情绪词条件下,让其阅读关于COVID-19疫情变异毒株的新闻材料并测量其疫情担忧和风险感知水平;研究2将123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操纵性自我沉浸组(n=43)、操纵性自我抽离组(n=39)和对照组(n=41),通过不同的指导语引导被试的思考角度来操纵自我距离,并测量其疫情担忧和风险感知水平。结果:研究1中自发性自我抽离组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水平均低于自发性自我沉浸组(均P<0.001);研究2中操纵性自我抽离组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01),而操纵性自我沉浸组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01)。结论:研究提示,自发性自我距离或操纵性自我距离更远的个体在阅读疫情相关信息时都会表现出更少的担忧,有更低水平的风险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距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担忧 风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再现行为的VR空间认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泽宇 吕健 +2 位作者 潘伟杰 侯宇康 付倩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了研究虚拟环境下人对空间大小和空间距离的认知机理,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再现行为的知觉匹配法。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空间对真实空间的再现性角度出发,构建VR空间与真实空间的知觉匹配模型,设计并开展VR空间认知系列实验,分... 为了研究虚拟环境下人对空间大小和空间距离的认知机理,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再现行为的知觉匹配法。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空间对真实空间的再现性角度出发,构建VR空间与真实空间的知觉匹配模型,设计并开展VR空间认知系列实验,分析虚拟环境下人对空间大小和空间距离的认知倾向与认知偏差等。通过VR空间大小认知实验发现:在高度感和宽度感的认知上,分别以±1.9%和±1.4%的标准认知偏差度基本再现了与在真实空间中相同的认知;在深度感的认知上,存在距离被低估与判断力下降的现象,其标准认知偏差度约为±3.4%。通过自我中心距离认知实验发现:在VR空间中,自我中心距离的标准认知偏差度为±(0%~2.5%);人对侧方向区域的距离认知明显优于正方向,同时对正前方和侧下方区域表现出更加稳定的距离认知,波动幅度小于0.5%,但对上方区域的距离认知具有不稳定性。通过尺寸-距离关系认知实验发现:添加尺寸参照可优化对正方向区域约1%的认知偏差;同时,可将标准认知偏差度缩小为±(0.5%~1.5%),有效提升了人在VR空间中对空间距离的判断能力。研究结果可为VR空间制作与虚拟人机交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用户交互体验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知觉匹配法 空间认知 自我中心距离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