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刑法中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的不科学性 被引量:8
1
作者 何立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97,共5页
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试图通过采用不同的标准去判定被害人为"正犯",再通过共犯从属性原理否定作为"共犯"的被告人的归责;另外,学者们也尝试根据客观归责理论判断被害人是否满足客观归责的三大基本条件而实现对被害... 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试图通过采用不同的标准去判定被害人为"正犯",再通过共犯从属性原理否定作为"共犯"的被告人的归责;另外,学者们也尝试根据客观归责理论判断被害人是否满足客观归责的三大基本条件而实现对被害人的归责。但是,从被害人的角度直接利用为被告人"量身定制"的传统刑法理论并不能科学的解释被害人自我答责案件中应当由被害人答责而阻却被告人犯罪的原因。同时,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的不科学性还体现在司法案件的裁判应用中,不同的被害人自我答责判断标准对于同一案件进行裁判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而即使是同一种被害人自我答责判断标准也可能得出相反的两个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自我答责理论 不科学性 共犯从属 自我决定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