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竞技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项明强 张力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8,共12页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认为,自我控制行为是一个过程,且自我控制的能量有限,先前的自我控制任务所消耗的能量未得到及时恢复,就会出现自我损耗状态,进而导致后续自我控制任务的操作成绩下降。研究介绍了近年来该模型在竞技领域中的研究与应...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认为,自我控制行为是一个过程,且自我控制的能量有限,先前的自我控制任务所消耗的能量未得到及时恢复,就会出现自我损耗状态,进而导致后续自我控制任务的操作成绩下降。研究介绍了近年来该模型在竞技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包括知觉动作、起跑反应时、运动决策、训练坚持性、运动攻击行为以及服用兴奋剂等。讨论了研究者在自我损耗机制方面提出的能量有限、能量分配、意志力信念和转移重心模型等观点,总结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与注意控制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整合研究思路。研究认为,未来竞技领域中的自我控制研究,应构建自动化和控制加工的双重加工理论框架,发展更具生态学效度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脑机制的研究方法,拓展自我损耗应对方式和提高自我控制训练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自我损耗 运动表现 双重加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检验: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程浩 张连成 孙立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2-378,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进而检验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方法:预实验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损耗状态,包括损耗组和非损耗组,协变量为前测血糖值,因变量为损耗后的血糖值。正式实验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 目的:探讨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进而检验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方法:预实验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损耗状态,包括损耗组和非损耗组,协变量为前测血糖值,因变量为损耗后的血糖值。正式实验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葡萄糖补给量,包括0 g、10 g、25 g和40 g四个水平,因变量为Visual-CCPT任务虚报数、漏报数和反应时。结果:多元检验结果显示,葡萄糖补给量主效应显著,P=0.001,η2=0.133。葡萄糖补给量在漏报数上主效应不显著,P=0.903;在反应时上主效应不显著,P=0.313;在虚报数上主效应显著,P<0.001,η2=0.324。事后检验发现,补给水组与补给1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302;与补给25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05;与补给4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不显著,P=0.718。补给10 g葡萄糖组与补给25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不显著,P=0.647;与补给4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11。补给25g葡萄糖组与补给4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23。结论:自我控制导致运动员血糖下降,补给10 g和25 g葡萄糖均可提升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过量补给则不能缓解自我损耗效应,这提示自我控制资源的储备是有限且保持相对平衡的,佐证并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自我损耗 葡萄糖 补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环境改善认知和运动任务中的抑制性与坚持性自我控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丹阳 张力为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4,共14页
以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和注意恢复理论为基础,通过4项实验,探讨个体在完成认知性和运动性任务时,自然环境对抑制性和坚持性自我控制的恢复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Stroop任务和“神经激活逆反应”任务,探究自然环境对认知和运动任务... 以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和注意恢复理论为基础,通过4项实验,探讨个体在完成认知性和运动性任务时,自然环境对抑制性和坚持性自我控制的恢复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Stroop任务和“神经激活逆反应”任务,探究自然环境对认知和运动任务中抑制性自我控制的影响;实验3和实验4分别使用不可解迷宫任务和wall-sit任务,探索自然环境对认知和运动任务中坚持性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控制组,自然环境可以有效改善认知和运动任务中的抑制性与坚持性自我控制,具有中到大的效果量。这一发现表明,安全温和的自然环境具有强健的复愈能力,可以为恢复自我控制和改善操作表现提供便捷省力的干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恢复理论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自然环境 抑制性自我控制 坚持性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损耗对运动表现影响的元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项明强 张力为 +1 位作者 张阿佩 杨红英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0-585,共16页
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自我损耗对运动表现影响及其调节变量。通过中英文文献搜索,共纳入31篇文献和37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13。结果:(1)总体效应量检验发现,运动任务中的自我损耗为中等效应量,d=0.55,95%CI为[0.39,0.71];由于存在发表偏... 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自我损耗对运动表现影响及其调节变量。通过中英文文献搜索,共纳入31篇文献和37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13。结果:(1)总体效应量检验发现,运动任务中的自我损耗为中等效应量,d=0.55,95%CI为[0.39,0.71];由于存在发表偏倚性,该中等效应量可能会被高估。(2)调节变量检验发现,自我损耗效应量较少受研究对象来源、研究对象类型和运动任务类型的影响;但受损耗任务类型和技能型任务中压力情境的影响。(3)执行运动任务时,主观体力感、心率和肌电等指标不存在自我损耗效应。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自我控制资源的领域普遍性以及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与注意控制理论整合的观点。未来研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拓展运动任务中自我损耗应对和自我控制训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损耗 运动表现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赛压力、注意控制与运动表现关系的理论演进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国晓 张力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2-1130,共9页
竞赛压力及其引发的紧张焦虑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重要影响。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control theory,ACT)从注意控制角度解释焦虑如何影响操作表现。阐述了ACT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基本假设,梳理了ACT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性检验和基于ACT的... 竞赛压力及其引发的紧张焦虑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重要影响。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control theory,ACT)从注意控制角度解释焦虑如何影响操作表现。阐述了ACT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基本假设,梳理了ACT在运动领域的适用性检验和基于ACT的拓展研究,引出了ACT的发展理论——运动注意控制理论,进而分析了其与挑战-威胁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和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的整合链接点,提出了"压力-资源-注意控制整合模型",以更好地理解竞赛压力、注意控制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控制理论 挑战-威胁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竞赛压力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