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维度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崔红 王登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人格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91名被试施测人格量表(QZP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人格维度和小因素都至少与自我和谐量表的一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 目的:探讨人格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91名被试施测人格量表(QZP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的人格维度和小因素都至少与自我和谐量表的一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或自我刻板性)存在显著相关(r=-0.11~0.64),而且行事风格、才干及淡泊与自我不和谐呈正相关(r=0.11~0.54),其它人格因素与自我不和谐负相关(r=-0.11~0.58)。控制人格因素间的相关之后,进入每个预测自我和谐回归方程的人格因素分别为6-9个(β值-0.08~0.32),其中绝大多数都与相关关系一致。结论:人格维度对自我和谐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外向、善良和人际关系等人格维度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和谐,而行事风格和才干以及淡泊因素上的高分者则既表现较高的自我不和谐,又表现较高的自我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维度 相关研究 自我和谐量表 人格因素 分析探讨 回归方程 相关关系 预测能力 人际关系 灵活性 正相关 负相关 风格 淡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护士角色适应中的自我和谐状况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梅 荆亚茹 +1 位作者 李贞 唐俐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0-1141,1144,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角色适应中的自我和谐状况,为我省社区护理人才管理、培养、促进社区护士角色适应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参与我省社区岗位培训中有1年以上社区护理工作体验的185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社区护士角色适应群体...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角色适应中的自我和谐状况,为我省社区护理人才管理、培养、促进社区护士角色适应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参与我省社区岗位培训中有1年以上社区护理工作体验的185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社区护士角色适应群体中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均分为(97.84±14.42)分,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为(48.61±9.09)分,与大学生、军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刻板性得分为(19.01±3.67)分,与大学生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灵活性得分为(46.32±4.07)分,与大学生、军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士群体自我和谐程度偏低,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社区护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待遇,以促使尽快适应社区护士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护理 自我和谐量表 自我灵活性 自我刻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0名高师学生自我和谐调查 被引量:18
3
作者 左银舫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5,共1页
本文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680名一至四年级湛江师范学院学生(男生360人,女生320人)进行评定.
关键词 高师学生 自我和谐 调查 自我和谐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类大学生与中师生自我和谐状况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光法 许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了解师范类大学生与中师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352名师范类大学生和183名中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样本中25.8%的师范类大学生和27.9%的中师生处在高分组... 目的:了解师范类大学生与中师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352名师范类大学生和183名中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样本中25.8%的师范类大学生和27.9%的中师生处在高分组;师范类大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因子和自我灵活性因子上的得分略低于全国常模,在自我刻板性因子上几乎没有差别;中师生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常模;师范类大学生与中师生在自我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三个维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自我和谐总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师范类大学生与中师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师范类大学生和中师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和谐 自我和谐量表 师范类大学生 中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合并人格障碍患者临床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宁 张翅 +4 位作者 张波 吴赛 谢聪 李伯姗 赵丽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对强迫症临床表现、人际态度、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DQC(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SCICP(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对11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即共病组(OCD+P...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对强迫症临床表现、人际态度、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DQC(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SCICP(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对11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即共病组(OCD+PD);非共病组(OCD)。对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GAF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STAI(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CS(自我和谐量表)、LSRS(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9例(58.5%)至少符合一个类别人格障碍诊断;共病组的在婚率、全日制工作比率、GAFS总均分、LSRS总均分较非共病组低。共病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更长,受教育年限更短。病前突发生活事件发生率、STAI焦虑特质分量表得分、SDS、SCL-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各分量表得分、自我和谐量表得分均高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结果显示,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高达50%以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临床表现、心理健康状况、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临床 强迫症 患者 自我和谐量表 大体评定 症状自评 人际关系敏感 SCL-90 心理健康状况 状态-特质 满意度 受教育年限 人际态度 社会功能 发病年龄 生活事件 STAI 检测结果 临床治疗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