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优势效应对远近空间中空间参照框架的影响
1
作者 王爱君 黄杰 张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7-303,共7页
联合颜色−标签匹配任务和空间参照框架判断任务,考察自我优势效应对远近空间中空间参照框架表征的影响。颜色−标签匹配任务要求被试对颜色(黑色/白色叉子)与标签词(自我/他人)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结,被试随机分为自我联结组和他人联结组,... 联合颜色−标签匹配任务和空间参照框架判断任务,考察自我优势效应对远近空间中空间参照框架表征的影响。颜色−标签匹配任务要求被试对颜色(黑色/白色叉子)与标签词(自我/他人)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结,被试随机分为自我联结组和他人联结组,两组被试均需在远近空间中完成空间参照表征任务。结果发现:(1)与他人联结组相比,自我联结组表现出显著的自我优势效应;(2)自我优势效应对空间参照表征的影响仅体现在近处空间且对自我中心表征任务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自我优势效应优先影响近处空间表征,表现出近处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参照框架 自我优势效应 远近空间 近处优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关丽丽 张庆林 +2 位作者 齐铭铭 侯燕 杨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9-796,共8页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IPA)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因此通过自我概念威胁可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implicit positive association,IPA)认为自我面孔识别以及与之伴随的自我意识激发了自我概念的积极属性,促进了对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因此通过自我概念威胁可以削弱自我面孔识别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共同影响。实验一为自我-朋友对比实验,10对同性好友(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朋友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结果发现非威胁性启动后,自我面孔的优势效应依然存在,而在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后,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消失。实验二为自我-陌生人对比实验,另外20名被试在接受完自我概念威胁启动或者非威胁性启动后,对自我面孔和陌生人面孔进行朝向的判断,结果发现,无论是自我概念威胁启动还是非威胁性启动后,自我面孔识别优势效应都依然存在。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主要体现在用左手进行反应的时候。结果表明:自我概念威胁以及与重要他人的比较共同削弱自我面孔优势效应;而左手效应的发生似乎表明了大脑右半球对自我面孔识别的主导和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积极联想理论 自我面孔优势效应 自我概念威胁 对比效应 半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信息的无意识整合优势:来自阈下同异任务范式的证据
3
作者 王继贤 刘明慧 《心理学报》 2025年第9期1609-1621,共13页
以往研究已证明自我信息存在整合优势,但这种自我优势能否在无意识情境下发生尚不清楚。研究结合近来发展的阈下同异任务范式与知觉匹配任务范式,通过3个实验系统考察自我信息的无意识整合优势及其受空间整合窗口(spatial integration w... 以往研究已证明自我信息存在整合优势,但这种自我优势能否在无意识情境下发生尚不清楚。研究结合近来发展的阈下同异任务范式与知觉匹配任务范式,通过3个实验系统考察自我信息的无意识整合优势及其受空间整合窗口(spatial integration window,SIW)和整合水平的调控情况。实验1通过操纵SIW,发现中性几何图形只能在1.53°SIW上发生无意识整合。实验2利用知觉匹配任务将中性图形与社会信息连接后发现,相比于其他信息,自我信息仅在4.02°SIW上出现无意识整合优势。相较之下,1.53°SIW上所有条件均发生无意识整合但彼此之间无差异,而6.51°SIW上均未发生。实验3进一步发现这种自我优势并不依赖于感知特征的相似性,能够同时在知觉表征水平和语义表征水平上发生。上述结果支持整合窗口假说,提示自我信息的无意识整合优势受到SIW的限制,并且能够同时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感知阶段和晚期概念阶段,这为进一步探索自我优势效应的意识边界提供了新的依据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优势效应 无意识整合 阈下同异任务 知觉匹配任务 空间整合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