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0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土化人格特征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探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价值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小山 徐宁 +1 位作者 张建新 周明洁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知识分享有利于组织任务的完成,而人的因素是影响知识分享的核心和难点。该研究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第二版(简称CPAI-2),探讨中国背景下与文化相关的人格特质(人情、面子)如何影响个体知识分享行为(包括知识收集... 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知识分享有利于组织任务的完成,而人的因素是影响知识分享的核心和难点。该研究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第二版(简称CPAI-2),探讨中国背景下与文化相关的人格特质(人情、面子)如何影响个体知识分享行为(包括知识收集和知识贡献)。研究结果发现:(1)人情和面子可以显著预测知识分享行为,并通过自我效能和社会价值间接的影响知识分享行为;(2)上述中介作用在知识收集和知识贡献两个维度上表现为不一致的特点。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促进知识分享行为,需要考虑人情、面子等传统人格特质;同时,促进组织成员的知识收集行为与知识贡献行为应该使用不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享行为 人情 面子 自我效能 感知到的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课堂行为与大学生亲社会意愿: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田奔奔 孙焱 +3 位作者 柯敏 张致铜 王靖江 白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体育课堂行为与大学生亲社会意愿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抽取1496名大一至大三学生并以之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育课堂行为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亲社会意愿量表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体育课堂行为借助自我... 目的:探讨体育课堂行为与大学生亲社会意愿的关系,以及自我价值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抽取1496名大一至大三学生并以之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育课堂行为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亲社会意愿量表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体育课堂行为借助自我价值感的中介效应对大学生亲社会意愿产生影响,其中,间接路径效应量为0.053(95%CI[0.034,0.069]),直接路径效应量为0.113(95%CI[0.071,0.146])。将自我价值感纳入前后,直接效应由0.26降至0.17。结论:体育课堂行为与大学生亲社会意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自我价值感在其中存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行为 体育课堂行为 社会意愿 自我价值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刺猬》看当代社会中“异类”的生存状态与自我救赎
3
作者 张曦 曹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75,共5页
电影《刺猬》通过描绘癔症患者王战团和因口吃被孤立的少年周正,展现他们在社会中的挣扎与自我救赎。王战团执着于追求自由象征的“太平洋”,周正因口吃问题被排斥。两人互相支持,形成深厚友谊,并在对抗外界压迫中找到自我认同。影片以... 电影《刺猬》通过描绘癔症患者王战团和因口吃被孤立的少年周正,展现他们在社会中的挣扎与自我救赎。王战团执着于追求自由象征的“太平洋”,周正因口吃问题被排斥。两人互相支持,形成深厚友谊,并在对抗外界压迫中找到自我认同。影片以荒诞和黑色幽默的手法批判社会对“异类”的排斥,探讨个体与时代背景的冲突。通过两人的故事,影片质疑了“正常”标准,以此呼吁群体对个体的包容与理解,强调个体独特性与自由追求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猬》 自我救赎 个人价值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社会的自我价值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谭臻 胡寿鹤 《现代哲学》 1988年第3期22-25,28,共5页
在各种价值关系中,不仅存在着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即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也存在着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即人对其自身的效用关系。在人与物的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的主体,物是价值的客体。而在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则聚于一体... 在各种价值关系中,不仅存在着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即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也存在着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即人对其自身的效用关系。在人与物的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的主体,物是价值的客体。而在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则聚于一体,人既是价值的主体,也是价值的客体。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 社会活动 价值 效用 被统治阶级 价值关系 价值 社会主体 资本主义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慧 陈连庆 +1 位作者 郝习君 陈长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209-4213,共5页
目的:探讨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老年人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老年人社会适应量表,对689名城市社区年轻退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城市年轻退休老人自我效能得分为(23.36... 目的:探讨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老年人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老年人社会适应量表,对689名城市社区年轻退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城市年轻退休老人自我效能得分为(23.36±5.37)分,自我价值感得分为(77.38±13.69)分,社会适应得分为(84.27±12.03)分;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9%;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起调节效应(回归系数=-0.147,ΔR^(2)=0.021,P<0.001)。结论:城市年轻退休老人社会适应性差,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与社会适应间起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鼓励退休年轻老年人提升自我效能,积极认识自我价值,有助于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老人 自我效能 自我价值 社会适应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的自我建构、顾客价值与沉浸体验 被引量:9
6
作者 焦勇兵 高静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101,共13页
社会化媒体使消费者体验到独特的顾客价值,所以有必要对社会化媒体中顾客价值的前因后果进行研究。针对532名社会化媒体消费者为样本的网络问卷调查发现,消费者的自我建构对其顾客价值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顾客价值对消费者的沉浸体验具有... 社会化媒体使消费者体验到独特的顾客价值,所以有必要对社会化媒体中顾客价值的前因后果进行研究。针对532名社会化媒体消费者为样本的网络问卷调查发现,消费者的自我建构对其顾客价值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顾客价值对消费者的沉浸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即当拥有较高的相依型自我建构时,消费者会体验到更多的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而更多的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体验会提高他们的沉浸体验;当拥有较高的独立型自我建构时,消费者则会体验到更多的内容价值,而更多的内容价值体验也会提高他们的沉浸体验。这些发现全新诠释了社会化媒体中的顾客价值及其前因后果,不仅丰富了顾客价值理论,而且还对职业经理从事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相依型自我建构 独立型自我建构 社交价值 内容价值 沉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生求职行为与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贾虹 黄颖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采用量表法对420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行为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求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且职业价值观对学生求职行为的预测作... 采用量表法对420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和求职行为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求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且职业价值观对学生求职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求职行为 职业价值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关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8
作者 刘亚政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0年第5期12-14,共3页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有着丰富的、辩证的、具体的内容。 首先,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和客体,这种双重化的身份决定了人的活动的两重性,一是人的活动在实现着人的社会价值,二是...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有着丰富的、辩证的、具体的内容。 首先,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和客体,这种双重化的身份决定了人的活动的两重性,一是人的活动在实现着人的社会价值,二是人的活动又在实现着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 人的活动 社会关系 实践活动 两重性 互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振亚 陈丽华 +1 位作者 姜德文 余新晓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26,共9页
【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初步探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重心概念及相关公式,采用分县区的土地利用、城乡... 【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初步探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重心概念及相关公式,采用分县区的土地利用、城乡人口、三大产业数据计算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城乡人口和三大产业增加值重心及其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构建重心偏移的重叠性和变动的一致性公式,研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经济因子重心的动态演化及耦合关系。【结果】1)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价值重心偏移的方向类似,文化服务价值重心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的方向类似,而城镇人口、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方向各具特点。2)20年来,调节服务价值、总生态服务价值和三大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的距离较大,而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价值和人口重心偏移的距离相对较小。3)总服务价值重心与城镇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耦合性较高,与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耦合性较低。4)以2000年为界,总服务价值重心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口重心变动的一致性有所转变。【结论】地区发展不平衡造就重心偏移的复杂性,工业化进程的异步导致社会经济重心偏移的异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错位致使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偏移错位;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未来地区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和社会经济重心将进一步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生态服务价值 社会经济因子 重心演变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价值取向对自我社会奖赏加工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琎 孙宇 +1 位作者 杨子鹿 钟毅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6-800,共15页
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SVO)是相互依存情境下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分配结果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偏好,按SVO不同可以将个体分为"亲社会取向"和"亲自我取向"个体。已有研究表明SVO影响个体对涉及自我金钱... 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SVO)是相互依存情境下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分配结果的一种稳定的社会偏好,按SVO不同可以将个体分为"亲社会取向"和"亲自我取向"个体。已有研究表明SVO影响个体对涉及自我金钱奖赏的结果评价加工,而它如何影响自我社会奖赏加工过程尚不明确。本研究让亲社会取向和亲自我取向被试完成涉及自我社会奖赏(包含社会接纳和自我成就感)的猜牌建议给予任务,同时记录其加工他人对建议的反馈(接受vs.拒绝)和他人最终结果(收益vs.损失)时诱发的脑电成分。结果发现,在建议反馈加工阶段,相比亲自我取向个体,亲社会取向个体在反馈相关负波(FRN)波幅(峰-峰值)和P3平均波幅上,建议被对方接受和被对方拒绝所诱发的波幅差异均显著;在他人最终结果加工阶段,建议被对方拒绝后,对于亲社会取向个体,对方损失诱发的反馈相关负FRN波幅比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更负,而对方损失诱发的P3波幅小于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对于亲自我取向个体,对方损失与收益诱发的FRN波幅无差异,对方损失诱发的P3波幅显著大于对方收益诱发的波幅。这些结果表明社会价值取向调节个体对自我社会奖赏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取向 结果评价 建议给予 自我社会奖赏 事件相关电位(ER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是负载于客体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精髓 被引量:6
11
作者 鲁品越 王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3,共6页
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价值哲学,认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相一致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价值哲学,其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必... 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价值哲学,认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相一致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价值哲学,其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必然陷入旧唯物主义的重重困境。这种价值只是哲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的"事实性价值"(worth),而不是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value)。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发端于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寻,而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于是,人的存在意义在不同层次上的社会关系中生成了三层价值:体现于经济关系的经济价值(其基础是劳动价值)、体现于人伦关系的人伦价值(包括伦理、法律和政治价值),体现于人的情感共鸣关系的审美价值。所有这些价值必须以物为载体,即通过物对人的关系来实现。由此形成了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形成了以物为载体的作为"人对人的价值"与"物对人的价值"的统一的客观价值世界。这才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事实 社会关系 物质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中自我建构对顾客价值和自我概念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焦勇兵 高静 杨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3,共7页
社会化媒体中的顾客价值及其前因后果的研究在学术界显得颇为滞后。鉴于此,文章构建了一个以自尊和社会认同作为因变量,以相依自我建构和独立自我建构作为自变量,以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当消费者拥... 社会化媒体中的顾客价值及其前因后果的研究在学术界显得颇为滞后。鉴于此,文章构建了一个以自尊和社会认同作为因变量,以相依自我建构和独立自我建构作为自变量,以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当消费者拥有高度的相依自我建构时,其会体验到高度的社交价值,进而会感知到高度的社会认同;而当消费者拥有高度的独立自我建构时,其会体验到高度的内容价值,进而感知到高度的自尊。本研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管理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自我建构 顾客价值 自我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关系绩效与组织政治知觉——国有企业员工团结、奉献与利益的博弈 被引量:9
13
作者 秦晓蕾 杨东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159,176,共10页
以团结、奉献为核心的社会型工作价值观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主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让员工产生自律、乐于助人等利于企业和谐发展的行为。然而,改革使得国有企业利益重新整合,员工运用正当或灰色的手段获取利益,政治行为无... 以团结、奉献为核心的社会型工作价值观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主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让员工产生自律、乐于助人等利于企业和谐发展的行为。然而,改革使得国有企业利益重新整合,员工运用正当或灰色的手段获取利益,政治行为无法规避,员工对政治行为的知觉会使职业信念产生偏离,并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发扬员工的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在我国历经多年改革的国有企业显得尤为珍贵。本文以416名国有企业员工为样本,对组织政治知觉对社会型工作价值观与关系绩效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对社会型工作价值观与工作奉献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当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处于高位时,社会型工作价值观对工作奉献影响比薪酬与晋升政治知觉处于低位时明显减弱。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弘扬社会型工作价值观、遏制政治行为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政治知觉 社会型工作价值 关系绩效 国有企业员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环境信任度调节效应的中西方企业价值观念、推崇策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皖苏 杨善林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8,共10页
基于中国情境下116家中国企业和80家西方企业的调查样本数据,探讨了中西方企业价值观念-推崇策略-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环境信任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价值观念上更偏向于人本观,西方企业在价值观念... 基于中国情境下116家中国企业和80家西方企业的调查样本数据,探讨了中西方企业价值观念-推崇策略-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环境信任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价值观念上更偏向于人本观,西方企业在价值观念上更偏向于物本观;人本观念下的企业在推崇策略上更偏重于关系策略,物本观念下的企业则更偏重于品牌策略;推崇关系策略的企业往往更重视短期绩效,推崇品牌策略的企业则倾向于长期绩效的提升;社会环境信任度在企业价值观念-推崇策略-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中国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且企业的平均寿命要低于西方企业这一基本现实问题,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价值观念 品牌策略 关系策略 企业绩效 社会环境信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关系物化视域下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德生 胡在珊 高志刚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它通过片面的享乐主义、过度的消费主义、激进的功利主义等形式体现,它的蔓延会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价值观培养等方面造成危害... 物质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它通过片面的享乐主义、过度的消费主义、激进的功利主义等形式体现,它的蔓延会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价值观培养等方面造成危害和影响。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化批判理论表明,物质主义价值观根源于社会关系的物化。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加强合理的物质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建立合理的物质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物化 物质主义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基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视角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清玲 程美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4,共4页
立足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着二... 立足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着二者的差异性,文化这一双重基本属性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沃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资源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生活实践中对两者关系的科学把握,还需结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四对矛盾关系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在关系 民族性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心理和社会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守锤 吴华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3期1-2,共2页
关键词 同伴关系 儿童社会 自我概念 同伴群体 社会认知发展 社会技能 社会比较 心理需要 社会角色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牟世晶 张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8-153,共6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于对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于对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任务来说,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说,民族精神又具有超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说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具有更为重要与深远的意义。鉴于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与具体差异,在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应该具体任务具体分析、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价值体系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8
19
作者 耿步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4,共4页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认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认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灵魂与肉体的关系;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概括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价值导向在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中的价值研究——基于“基础”课中“创造有价值人生”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晓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160,共6页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问题的途径是在自我价值实现系统中引入以社会价值评价为表现手段的社会价值导向。人的社会存在是社会价值导向引入的理论依据,社会价值导向引入带来的人生自我实现系统的转变是引入的现实依据。引入社会价值导向后,...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问题的途径是在自我价值实现系统中引入以社会价值评价为表现手段的社会价值导向。人的社会存在是社会价值导向引入的理论依据,社会价值导向引入带来的人生自我实现系统的转变是引入的现实依据。引入社会价值导向后,自我价值实现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社会价值导向引领下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有了抵制和消解错误人生观和错误人生问题的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导向 人生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