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铜微粒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韦建军 李朝阳 +2 位作者 唐永建 吴卫东 杨向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9-362,共4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金属铜纳米微粒,并用TEM,XRD和A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铜纳米微粒的形貌、粒度、结构及其表面氧化层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可制备出单晶纳米铜微粒,并且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控可达到...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金属铜纳米微粒,并用TEM,XRD和A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铜纳米微粒的形貌、粒度、结构及其表面氧化层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可制备出单晶纳米铜微粒,并且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控可达到对微粒粒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悬浮定向流 纳米铜微粒 结构表征 制备方 工艺参数 ICF 惯性约束聚变 靶材料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Cu粉的微结构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楚广 熊志群 +1 位作者 刘伟 韦建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3-628,共6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Cu粉;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对纳米Cu微晶的形貌、粒度、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10%He和90%Ar混合气流中和在Ar气...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Cu粉;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对纳米Cu微晶的形貌、粒度、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10%He和90%Ar混合气流中和在Ar气流中制备的纳米Cu粒子形貌呈球形,平均粒度分别约为45和60 nm;在590 nm左右有1个很强的吸收峰;纳米Cu粒子表面Cu和O元素的摩尔比为94.88:5.12,有少量氧化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存在,但在其表面未发现Ar和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粉 微结构 自悬浮定向流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Fe微粒的粒度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涛 吴栋 唐永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6-639,共4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金属Fe纳米微粒,对样品平均粒度进行TEM等测试分析,研究了主要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可用以制备出不同粒度的金属Fe纳米微粒,其平均粒径随熔球温度的降低和冷却气体流速...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金属Fe纳米微粒,对样品平均粒度进行TEM等测试分析,研究了主要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可用以制备出不同粒度的金属Fe纳米微粒,其平均粒径随熔球温度的降低和冷却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1 500℃左右时,微粒平均粒径随冷却惰性气体Ar压强的增大而减小,而在1 600℃时,气体压强对微粒平均粒径的影响不再具有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粉 自悬浮定向流 粒度控制 ICF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Ti纳米颗粒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吉晓春 罗江山 +2 位作者 李喜波 吴小强 唐永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22-1526,共5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钛纳米颗粒,并使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钛纳米颗粒的形貌、粒度、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钛纳米颗粒呈球形,随着冷却气体Ar流速的增加,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在流速为0.6、0.8和1.0...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钛纳米颗粒,并使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钛纳米颗粒的形貌、粒度、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钛纳米颗粒呈球形,随着冷却气体Ar流速的增加,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在流速为0.6、0.8和1.0m3/h条件下,分别得到平均粒径为59、50和41nm的钛纳米颗粒;在空气中,钛纳米颗粒极易氧化生成二氧化钛,同时能够与空气中的N2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少量的氮化物及羟基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纳米颗粒 自悬浮定向流 粒径控制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悬浮自搅拌体系中聚丙烯接枝双单体丙烯酸和苯乙烯 被引量:5
5
作者 祝宝东 王鉴 +1 位作者 秦占占 董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25,共5页
以水为分散介质,二甲苯、甲苯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水悬浮自搅拌体系中制备双单体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接枝聚丙烯共聚物(PP-g-AA/St)。重点研究了加料方式、界面剂、分散介质、引发剂、溶胀时间、反应时间、水相阻... 以水为分散介质,二甲苯、甲苯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水悬浮自搅拌体系中制备双单体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接枝聚丙烯共聚物(PP-g-AA/St)。重点研究了加料方式、界面剂、分散介质、引发剂、溶胀时间、反应时间、水相阻聚剂、单体组成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反应物料一次加入,投料质量比为二甲苯/水/聚丙烯/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二氯化锡=2.6/15/10/2/0.015/0.005%,室温溶胀4h,102℃反应6h,此条件下双单体接枝率达11.95%,接枝效率高达59.75%。AA与St在物质的量之比为0.846处进行接枝反应时无序共聚副反应严重,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A和St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悬浮法 接枝共聚 聚丙烯 丙烯酸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悬浮定向流技术中铜纳米微粒的粒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韦建军 唐永建 +3 位作者 吴卫东 魏胜 李朝阳 杨向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69-872,共4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金属铜纳米微粒,根据TEM的行貌像对样品平均粒度进行标定,并结合样品制备的条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可以方便地制备出不同粒度的金属铜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随熔球温度的降...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金属铜纳米微粒,根据TEM的行貌像对样品平均粒度进行标定,并结合样品制备的条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可以方便地制备出不同粒度的金属铜纳米微粒,微粒平均粒径随熔球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冷却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在1200℃下微粒平均粒径随惰性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减小,而在1300℃时惰性气体压强对微粒平均粒径的影响不再具有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微粒 粒度控制 自悬浮定向流 ICF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粉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楚广 唐永建 +3 位作者 楚士晋 韦建军 李朝阳 刘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金属纳米A l粉。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 is)和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法(DSC-TG)对纳米微晶形貌、粒度、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 l粉的平...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金属纳米A l粉。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 is)和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法(DSC-TG)对纳米微晶形貌、粒度、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A l粉的平均粒径为50 nm,颗粒基本为球形,放置半年后含氧量为8.2%,最大的吸收峰出现在波长为253 nm处。在Ar气流中,在780℃时纳米铝粉增重约20%,熔化峰位置为654.8℃,熔化吸热为136 J.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纳米铝粉 性能 热分析 自悬浮定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F物理实验用纳米Cu块体靶材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楚广 唐永建 +4 位作者 罗江山 刘伟 杨天足 黎军 洪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29-1834,共6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了金属纳米粉体并采用真空手套箱专利技术和冷压法在高压(1.5GPa)作用下保压40 min后,成功制备出了相对密度达97%和显微硬度达1.85 GPa的金属Cu纳米晶材料。经XRD分析,其晶粒大小为20 nm。正电子湮没(PAS)实验结...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了金属纳米粉体并采用真空手套箱专利技术和冷压法在高压(1.5GPa)作用下保压40 min后,成功制备出了相对密度达97%和显微硬度达1.85 GPa的金属Cu纳米晶材料。经XRD分析,其晶粒大小为20 nm。正电子湮没(PAS)实验结果表明,其空隙大小和数量与采用惰性气体冷凝法原位压制(IGC)的样品相比,空位簇数量较多,微空隙的大小和数量基本相当。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模拟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Cu块体材料靶的激光转换效率比常规Cu材料靶高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晶体 纳米Cu块体 惯性约束聚变靶材料 自悬浮定向流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掺杂用纳米Fe粉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栋 韦建军 +3 位作者 唐永建 吴卫东 罗江山 孙卫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46,共3页
根据惯性约束聚变靶材料研究的需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金属纳米Fe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颗粒的形貌、粒度和相组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e粉为规则的球状颗粒,其粒径分布在30~70nm之间,在空... 根据惯性约束聚变靶材料研究的需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金属纳米Fe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了颗粒的形貌、粒度和相组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e粉为规则的球状颗粒,其粒径分布在30~70nm之间,在空气中颗粒表面有氧化膜生成,其氧化产物为Fe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粉 物理掺杂 自悬浮定向流 相结构 ICF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纳米金属间化合物AlNi的制备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韦建军 吴栋 +2 位作者 唐永建 吴卫东 雷海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单相金属间化合物AlNi的纳米微粉,通过TEM、XRD和元素化学分析等检测手段对微粒材料的显微结构、相组成和成分构成进行研究。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10~40nm之间,样品中的Al、Ni原子比为49:5...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单相金属间化合物AlNi的纳米微粉,通过TEM、XRD和元素化学分析等检测手段对微粒材料的显微结构、相组成和成分构成进行研究。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10~40nm之间,样品中的Al、Ni原子比为49:51,颗粒基本由单相A1Ni组成。实验证实,通过控制气相反应的工艺条件可有效避免单质Al和Ni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i 金属间化合物 纳米材料 自悬浮定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Cu纳米晶体的显微硬度及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伟 唐永建 +4 位作者 楚广 罗江山 杨世源 黎军 吴卫东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为了研究自悬浮一模压法制备的纳米金属晶体材料的有关性能及微观结构特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出纳米Cu粉,经过常温模压得到金属Cu纳米晶体材料,测试了样品的室温显微硬度。并探讨了不同的压制工艺对金属Cu纳米晶体材料显微硬... 为了研究自悬浮一模压法制备的纳米金属晶体材料的有关性能及微观结构特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出纳米Cu粉,经过常温模压得到金属Cu纳米晶体材料,测试了样品的室温显微硬度。并探讨了不同的压制工艺对金属Cu纳米晶体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谱和正电子湮没技术分别分析了纳米Cu晶体的平均晶粒尺寸和其内部的孔隙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金属Cu纳米晶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5nm,显微硬度随压制工艺而变化。达1.55-1.90GPa,为粗晶Cu的3—4倍;材料内部缺陷大部分为单空位和空位簇,微孔隙的数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 自悬浮-模压 显微硬度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粉的显微结构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楚广 唐永建 刘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1-275,共5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Ag粉。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纳米微晶形貌、粒度、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He气和Ar气流中制备的纳米Ag...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纳米Ag粉。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AX)、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纳米微晶形貌、粒度、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He气和Ar气流中制备的纳米Ag粉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5 nm和80 nm;颗粒基本为球形,贮存在未密封的广口瓶中1 a后含氧量为1.04%,最大的吸收峰出现在波长为283 nm处,熔化焓为93.55 J/g,熔点为959.70℃,比粗晶银的熔点(961.93℃)低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粉 自悬浮定向流 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系纳米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建军 唐永建 吴卫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08,125,共5页
根据ICF靶材料研究的需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Cu9Al4、CuAl2和Cu4Al等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微粒,通过TEM和XRD研究颗粒的形貌、粒度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颗粒为球形结构,粒径尺寸在20~60 nm之间。颗粒主要为IMC-Al的双相复合结构,在... 根据ICF靶材料研究的需要,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技术制备了Cu9Al4、CuAl2和Cu4Al等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微粒,通过TEM和XRD研究颗粒的形貌、粒度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颗粒为球形结构,粒径尺寸在20~60 nm之间。颗粒主要为IMC-Al的双相复合结构,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蒸发源金属与所制备IMC相的原子比例有对应关系,可根据需要通过调配蒸气中金属原子比例得到所期望的IMC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粉 金属间化合物 ICF靶材料 自悬浮定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固体材料的X射线衍射与正电子湮没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楚广 罗江山 +3 位作者 刘伟 唐永建 雷海乐 杨世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采用自悬浮-冷压法,在不同压力下制得纳米Cu固体材料并对其在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退火,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S)分析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缺陷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压制而得的样品晶粒度为20 nm,低于300℃退火... 采用自悬浮-冷压法,在不同压力下制得纳米Cu固体材料并对其在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退火,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S)分析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缺陷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压制而得的样品晶粒度为20 nm,低于300℃退火3 h后并未发现晶粒显著长大;PAS分析表明,压制后的样品缺陷主要为单空位和空位团,大空隙很少,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单空位通过扩散结合成空位团,大空隙也在温度较高时分解为空位团,导致空位团的含量增加,而单空位和大空隙的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悬浮-冷压 纳米Cu X射线衍射(XRD) 正电子湮没谱(PAS)ICF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米金属间化合物Ag_2Al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15
作者 陈善俊 别业旺 +5 位作者 李佳 陈艳 易早 罗江山 孙卫国 唐永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出Ag2Al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的纳米微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能谱仪对纳米微粉的显微结构、粒度、相组成和成分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出Ag2Al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的纳米微粉,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能谱仪对纳米微粉的显微结构、粒度、相组成和成分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20~110 nm之间;纳米合金颗粒的主要组成相为Ag2Al,并伴有少量的Al;样品中的Ag,Al原子数比约为66.5∶33.5,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中Ag2Al晶粒尺寸约为33 nm,Al的约为2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Al金属间化合物 纳米材料 自悬浮定向流 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粉的制备表征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小强 唐永建 +4 位作者 陈善俊 李喜波 罗炳池 吉小春 孙卫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722-1725,共4页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高纯度镍粉,并采用TEM和XRD分别对粉体的粒径分布和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镍粉纯度较高,其形貌呈圆球型。负载电压、冷却介质及循环气流均对纳米颗粒的形貌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使用Ar气为冷却... 采用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高纯度镍粉,并采用TEM和XRD分别对粉体的粒径分布和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镍粉纯度较高,其形貌呈圆球型。负载电压、冷却介质及循环气流均对纳米颗粒的形貌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使用Ar气为冷却介质,气流1.4m3/h,电压K=5.5kV时制备的纳米粉颗粒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其产量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悬浮定向流 镍粉 纳米颗粒 冷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