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摆式客车倾摆机构研究及自导向转向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曾京 刘宏友 邬平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4-608,共5页
首先详细研究了摆式客车倾摆机构的运动学关系和动力学关系 ,提出了车体的倾摆运动规律 ,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倾摆作动器的参数。然后建立了摆式客车自导向转向架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
关键词 摆式车体 执行器 倾摆机构 自导向转向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导向转向架曲线运行轴间抗剪系统受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骏宇 周张义 +1 位作者 杨欣 黄运华 《铁道机车车辆》 2016年第2期8-15,共8页
为显著提升曲线通过性能,自导向转向架采用低轴箱纵向定位刚度和大锥度踏面轮对成为必然,从而需要额外附加轴间抗剪系统以确保足够的直线蛇行稳定性。首先,基于线性稳态解析并以最佳曲线通过为目标,论述了Scheffel提出的轴箱纵向定位刚... 为显著提升曲线通过性能,自导向转向架采用低轴箱纵向定位刚度和大锥度踏面轮对成为必然,从而需要额外附加轴间抗剪系统以确保足够的直线蛇行稳定性。首先,基于线性稳态解析并以最佳曲线通过为目标,论述了Scheffel提出的轴箱纵向定位刚度匹配设计原理;其次,进行非线性动态曲线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参数匹配条件下轴间抗剪系统处于不承载的理想工作状态;最后,组合不同轴箱纵向定位刚度和轴间抗剪系统剪切刚度参数取值,仿真分析了参数不匹配条件下轴间抗剪系统的受力变化规律,提出自导向转向架要实现最佳曲线通过,则必须采用匹配设计的轴箱纵向定位刚度,此时轴间抗剪系统仅在直线运行时承受较大载荷;若转向架其他运行性能要求采用更大的轴箱纵向定位刚度,则为确保曲线通过较大程度接近最佳性能,实际应用的参数应取匹配值的2~4倍为宜,轴间抗剪系统的剪切刚度尽量取低值,此时其在曲线运行时承受较小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导向转向架 曲线通过 轴间抗剪系统 受力分析 剪切刚度 轴箱纵向定位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导向转向架轴箱纵向定位刚度设计研究
3
作者 梁骏宇 周张义 +1 位作者 黄运华 杨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9-786,共8页
相比于常规转向架,采用低轴箱纵向定位刚度,大锥度踏面轮对及附加轴间抗剪系统是自导向转向架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最佳曲线通过为目标,基于线性稳态解析详细论述Scheffel提出的轮对轴箱纵向定位刚度与其重力刚度间的匹配设计原理。结合我... 相比于常规转向架,采用低轴箱纵向定位刚度,大锥度踏面轮对及附加轴间抗剪系统是自导向转向架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最佳曲线通过为目标,基于线性稳态解析详细论述Scheffel提出的轮对轴箱纵向定位刚度与其重力刚度间的匹配设计原理。结合我国25 t轴重转向架和轮轨参数,通过进行自导向转向架及其整车的非线性动态曲线通过数值分析,着重对比仿真和解析得到的轮对横移量、摇头角及轴间抗剪系统受力等结果,验证该轴箱纵向定位刚度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考虑车辆其他运行性能要求,针对工程实践提出具体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导向转向架 轴箱纵向定位刚度 轮对重力刚度 匹配设计 曲线通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式客车曲线通过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宏友 曾京 邬平波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26,共5页
采用摆式客车 ,可使列车以较高的速度通过曲线且不降低旅客的乘坐舒适度 ,这是既有线路提速、增加铁路客运能力、提高铁路与其它交通工具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摆式客车曲线通过速度的增加必然引起车辆过曲线时的轮轨横向力、整车磨... 采用摆式客车 ,可使列车以较高的速度通过曲线且不降低旅客的乘坐舒适度 ,这是既有线路提速、增加铁路客运能力、提高铁路与其它交通工具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摆式客车曲线通过速度的增加必然引起车辆过曲线时的轮轨横向力、整车磨耗功指数的增大 ,径向转向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建立了装有自导向转向架的摆式客车系统的动力学计算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导向转向架 摆式客车 曲线通过动力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Rail的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万传风 张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87-92,共6页
阐述了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技术特点,并就其安全评价体系做了介绍,应用ADAMS/Rail软件分别建立了轮对、构架、悬挂系统、止挡、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直线电机以及车体的模型,并考虑轮轨关系组合为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整... 阐述了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技术特点,并就其安全评价体系做了介绍,应用ADAMS/Rail软件分别建立了轮对、构架、悬挂系统、止挡、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直线电机以及车体的模型,并考虑轮轨关系组合为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整体模型,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仿真。笔者主要以脱轨系数为例进行了动力响应分析,给出考虑了径向转向架和直线电机后的安全评判指标,比较了与径向转向架和未安装直线电机的区别,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研究直线电机轨道交通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可以进一步从安全性角度研究线路设计参数。为我国今后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建设就线路参数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研究方面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轮轨模块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 直线电机 轨道交通 安全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