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薛洲海 叶燕华 +1 位作者 孙锐 孙含笑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8,共4页
基于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受弯试验,探讨混凝土强度和配筋率对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开裂弯矩和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及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受弯试验,探讨混凝土强度和配筋率对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开裂弯矩和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以及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密实混凝土梁正截面极限承载力高于普通混凝土梁;自密实混凝土开裂弯矩比普通混凝土稍低;随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和配筋率的提高,梁极限承载力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 受弯性能 试验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受弯性能与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宁喜亮 丁一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49,共8页
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得到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荷载-纵筋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对梁式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及纤维与钢筋的混杂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使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抗... 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得到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荷载-纵筋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对梁式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及纤维与钢筋的混杂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使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提高了10%~42%。考虑钢纤维跨越裂缝的传力机理及分布情况提出了钢筋-纤维混凝土梁式构件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ACI 544和CECS 38:2004的公式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文中建议公式计算的受弯承载力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可用于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受弯分析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钢纤维 自密实混凝土 钢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密实混凝土梁长期变形的灰色动态拓广模型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小洁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0,共5页
采用灰色系统模型以及灰色动态拓广模型考虑荷载持续时间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对6根自密实混凝土梁的长期变形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灰色动态拓广模型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该法具有计算简单、预测精度高且不需要大量的试验数... 采用灰色系统模型以及灰色动态拓广模型考虑荷载持续时间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对6根自密实混凝土梁的长期变形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灰色动态拓广模型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该法具有计算简单、预测精度高且不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等特点,能方便地用于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梁 变形 灰色动态拓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聚乙烯醇混杂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庆文 曹行 +2 位作者 杨露 王学志 刘华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27,共7页
通过设置不同的纤维体积掺量、混杂比和箍筋间距,对钢(SF)-聚乙烯醇(PVA)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梁中掺加SF或PVA纤维能有效抑制梁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并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箍筋间距为15... 通过设置不同的纤维体积掺量、混杂比和箍筋间距,对钢(SF)-聚乙烯醇(PVA)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梁中掺加SF或PVA纤维能有效抑制梁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并提高梁的抗剪承载力;箍筋间距为150 mm、体积掺加率为1%且SF-PVA纤维的混杂比为1∶1的试件开裂荷载值和抗剪承载力最大;在纤维混杂比和体积掺量相同的情况下,减小箍筋间距能明显提升梁的极限荷载值,但对梁开裂荷载值影响不大。并以SF体积掺量、PVA纤维体积掺量以及箍筋间距为输入层,极限剪力为输出层,建立了BP神经网络强度预测模型,并对极限剪力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梁 钢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 混杂比 抗剪承载力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掺量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抗弯性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俊敏 吴禹 薛瑞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5,共7页
通过不断试配,获得体积掺量为3.0%的高掺量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置方法,并在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中得到相应配合比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所设计的试验梁以实测材料参数为依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体... 通过不断试配,获得体积掺量为3.0%的高掺量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置方法,并在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中得到相应配合比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所设计的试验梁以实测材料参数为依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体积掺量为3.0%的钢纤维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相比,其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弯曲韧性及结构刚度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对3.0%的高掺钢纤维自密实钢筋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自密实混凝土梁在裂缝宽度随荷载的变化规律及同一截面不同高度处混凝土应变的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钢纤维具有良好的阻裂作用,并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掺量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 抗弯性能 ANSYS 黏结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缝高比自密实混凝土梁断裂及疲劳特征
6
作者 冯璐 孙承祥 +3 位作者 陈徐东 张锦华 袁佳怡 董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56,共5页
为探究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梁的断裂特性与疲劳断裂行为,针对3种初始缝高比(0.1、0.2和0.3)的SCC梁开展准静态断裂试验。结果表明,SCC梁的临界缝高比和失稳韧度均随初始缝高比的增大而增大。与普通混凝土相比,SC... 为探究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梁的断裂特性与疲劳断裂行为,针对3种初始缝高比(0.1、0.2和0.3)的SCC梁开展准静态断裂试验。结果表明,SCC梁的临界缝高比和失稳韧度均随初始缝高比的增大而增大。与普通混凝土相比,SCC的阻裂能力较弱,且SCC梁的失稳韧度比普通混凝土有所下降。同时,对初始缝高比为0.2的SCC梁开展循环荷载与激增荷载交替作用的变幅疲劳断裂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增荷载作用下,SCC梁的疲劳行为受加载速率的影响。当激增荷载超过SCC梁的静态承载力时,裂缝增长速率加快,导致SCC梁破坏。低荷载比的循环荷载有助于提高SCC抵抗激增荷载的能力。当荷载比小于0.5时,SCC破坏前能承受更多次激增荷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梁 断裂特性 缝高比 变幅疲劳断裂 激增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淑云 刘建波 +2 位作者 杨旭龙 李强 白苗苗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为探究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5根机制砂掺量分别为0%、30%、60%、80%、10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不同机制砂掺量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曲线、跨中挠... 为探究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5根机制砂掺量分别为0%、30%、60%、80%、10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不同机制砂掺量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曲线、跨中挠度和裂缝分布形态,探究机制砂掺量对其开裂弯矩和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试验梁截面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荷载-挠度曲线基本相似。随着机制砂掺量的增加,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产生次裂缝更多、裂缝分布更加均匀,在屈服前的同级荷载作用下,最大裂缝宽度减小;而跨中挠度和极限承载力在机制砂掺量为80%时达到最大,相较于全河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分别提高了16.13%和6.62%。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挠度计算公式得到的各试验梁挠度计算值与试验值有所差异。试验梁开裂弯矩采用规范公式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差异较大。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和受弯承载力计算,得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机制砂最优掺量为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 机制砂 受弯性能 破坏形态 开裂弯矩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荷载和冻融耦合作用下SCCL抗弯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徐欢 刘清 张萌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8,12,共4页
设计制作荷载-冻融耦合装置,以应力比、冻融次数为主要变量,以应力应变曲线、裂缝特征、极限荷载、挠度变形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对5组10根自密实混凝土梁(SCCL)实际服役条件的模拟(荷载冻融耦合作用),研究其荷载冻融耦合作用后的抗弯力... 设计制作荷载-冻融耦合装置,以应力比、冻融次数为主要变量,以应力应变曲线、裂缝特征、极限荷载、挠度变形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对5组10根自密实混凝土梁(SCCL)实际服役条件的模拟(荷载冻融耦合作用),研究其荷载冻融耦合作用后的抗弯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耦合作用下,自密实混凝土梁表面劣化程度明显增加,最大裂缝宽度与应力比值大小成正比;(2)当保持冻融次数为100时,混凝土拉应变与应力之间成正比关系,由此可知耦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善了SCCL的延性;(3)极限荷载值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当应力比为0.65时,混凝土梁发生脆性破坏,说明较高的应力比可能会改变自密实混凝土梁的破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冻法 荷载冻融耦合 自密实混凝土梁 抗弯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