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32/R134a自复叠热泵变组分浓度实验分析
1
作者 司成功 郭健翔 +3 位作者 孙晋飞 贺龙彬 王俊鸿 刘占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7,共10页
为缓解热泵大温度跨度运行时容积制热量衰减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变组分浓度调控自复叠热泵实验装置,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32/R134a为工作介质,通过动态监测系统组分浓度分布、制热量、性能系数(COP)等关键性能参数,探究混合工质浓... 为缓解热泵大温度跨度运行时容积制热量衰减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变组分浓度调控自复叠热泵实验装置,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32/R134a为工作介质,通过动态监测系统组分浓度分布、制热量、性能系数(COP)等关键性能参数,探究混合工质浓度变化对自复叠热泵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凝器出水温度或第一级节流阀开度增加,主路低沸点组分质量分数降低2.5%~8.1%。而随着充注量增加,主路低沸点组分质量分数逐渐增加,排气温度逐渐降低;当充注量增至2.8 kg,出水温度为65℃时,COP达2.22,压缩机排气温度仅为80℃。当低沸点组分质量分数从0.3增加至0.5,排气温度最高可降低25.4%。与单级蒸气压缩系统(SVC)相比,自复叠热泵系统排气温度降低31.2%,以上自复叠热泵组分浓度分布及性能变化规律表明该热泵系统在大温度跨度时具有较明显的性能优势,对于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以及节能效应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热泵 非共沸工质 变组分浓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叠热泵冷凝器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芮胜军 卢向华 +1 位作者 梁坤峰 李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3,4,共4页
与传统单级压缩式热泵相比较,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热泵具有工作温差大的优点,可以扩大单级热泵的工作温度范围,适合于中国北方比较寒冷地区以及需要高温热泵的情况。以自复叠热泵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 与传统单级压缩式热泵相比较,非共沸混合工质自复叠热泵具有工作温差大的优点,可以扩大单级热泵的工作温度范围,适合于中国北方比较寒冷地区以及需要高温热泵的情况。以自复叠热泵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和结构尺寸。分析了混合制冷工质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以及气液相平衡关系,计算了套管式冷凝器的冷凝负荷。根据混合工质和冷却水的换热系数,对套管式冷凝器进行了结构尺寸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热泵 套管式冷凝器 混合制冷工质 冷凝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低GWP制冷剂的级联加热自复叠高温热泵循环热力学分析
3
作者 杨语晴 李银龙 晏刚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3-53,共11页
针对大温差加热时高温热泵能效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级联加热式自复叠高温热泵循环,采用级联加热策略来实现水的大温升加热。采用低GWP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介质,低沸点组分选用了碳氢化合物自然工质。改进循环的配置优化了流体... 针对大温差加热时高温热泵能效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级联加热式自复叠高温热泵循环,采用级联加热策略来实现水的大温升加热。采用低GWP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介质,低沸点组分选用了碳氢化合物自然工质。改进循环的配置优化了流体的换热过程,减少了不可逆损失。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级联加热式自复叠高温热泵循环在出水温度变化的范围内制热COP和制热能力分别平均提高了49.36%和44.30%,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平均减少了50.53%,㶲效率增加了3.47倍。因此,级联加热式自复叠高温热泵循环在大温升条件下相比于基本循环具有显著提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热泵循环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能量分析 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