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增稠核壳型丙烯酸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庄振宇 许飞 +4 位作者 胡中 陈卫东 张汉青 祝宝英 朱柯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1,28,共6页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自增稠效果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在所制备的乳液的壳层中引入羧基,中和后具有自增稠效果;在壳层中引入交联基团羟基,可与配漆时加入的氨基树脂反应,加入水性铝粉等组分就能得到烘烤...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自增稠效果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在所制备的乳液的壳层中引入羧基,中和后具有自增稠效果;在壳层中引入交联基团羟基,可与配漆时加入的氨基树脂反应,加入水性铝粉等组分就能得到烘烤型水性金属闪光涂料。分别研究了乳化剂的组成和用量、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的加料方式和添加量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体系p H对乳液增稠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金属闪光涂料 自增稠 核壳结构 乳液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增稠型羟基丙烯酸乳液的水性珠光涂料的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胡中 许飞 +6 位作者 庄振宇 张汉青 朱柯 祝宝英 刘汉功 刘明 王艳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6,共6页
在水性珠光涂料中,通常需要加入增稠剂来达到珠光颜料定向的效果,但增稠剂的使用会影响涂膜的耐水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一种具有自增稠效果的核壳型羟基丙烯酸乳液作为成膜树脂,配合水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在水性珠光涂料中,通常需要加入增稠剂来达到珠光颜料定向的效果,但增稠剂的使用会影响涂膜的耐水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一种具有自增稠效果的核壳型羟基丙烯酸乳液作为成膜树脂,配合水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制备得到一种自增稠型水性珠光涂料。分别对珠光涂料中3种功能成膜树脂的选择、增稠剂以及珠光颜料中所使用的分散介质的选择和用量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所制备珠光涂料的涂层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选用自制的自增稠型羟基丙烯酸乳液作为主体成膜树脂,并以水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作为辅助成膜树脂,可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水性珠光涂料。相较于常规的水性珠光涂料,本研究制备的涂料光泽更高,耐水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颜料 自增稠 羟基丙烯酸乳液 水性聚氨酯 耐水性 光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H响应性酸化用自增稠聚合物 被引量:6
3
作者 全红平 蒋思龙 +3 位作者 马英 聂坤 焦金生 李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3-1099,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N-(3-二甲氨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与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pH响应的聚合物自增稠剂(ADD)。优化了ADD的合成条件,利用FTIR分析了ADD的结构,同时对ADD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 以丙烯酰胺(AM)、N-(3-二甲氨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与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pH响应的聚合物自增稠剂(ADD)。优化了ADD的合成条件,利用FTIR分析了ADD的结构,同时对ADD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DD的最优合成条件为:n(AM)∶n(DMAPMA)∶n(DMAAC-18)=94∶5∶1、总单体用量25%(w)、引发剂加量0.5%(w)(基于单体总质量)、50℃、6 h,该条件下制得的ADD溶液最大黏度为532 mPa·s。当ADD含量为1.2%(w)、盐酸含量为5%(w)时,ADD酸液黏度最大,在25℃、170 s^-1剪切下黏度为427 mPa·s。在140℃、170 s^-1下剪切60 min后,ADD残酸液黏度仍可保持100 mPa·s以上,ADD残酸具有良好的黏弹性与抗剪切能力,能够实现地层中酸液转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自增稠 PH响应性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与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自增稠体系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袁旻嘉 董超 +4 位作者 沈珮琳 卢海伟 王进爽 方波 郭奕光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通过调节质量比和p H,获得了由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和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复配的黏弹性胶束体系(自增稠体系)。通过低温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表征,确认了蠕虫状胶束结构。分析了Na Cl含... 通过调节质量比和p H,获得了由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PB)和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肌氨酸钠(LS)复配的黏弹性胶束体系(自增稠体系)。通过低温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表征,确认了蠕虫状胶束结构。分析了Na Cl含量对体系黏度的影响;着重考察了黏弹性体系的黏温性和发泡性。结果表明,Na Cl含量(w<0.5%时)对该体系黏度影响较小,体系黏度的建立主要来自于质量比和体系p H;该体系在高温(40℃)时黏度降低,在低温(5℃)时黏度升高;当p H降低时,体系发泡性能变差。利用调节质量比和p H的方法,同时也能获得一系列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的自增稠体系,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 自增稠 蠕虫状胶束 黏温性 发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型自增稠清洁压裂液流变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熊家培 卢拥军 +6 位作者 邱晓惠 方波 明华 翟文 王梁元 刘玉婷 王丽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3,74,共5页
为提高清洁压裂液的耐温性能、降低压裂液成本,以长碳链烷基酰胺丙基二甲胺、环氧氯丙烷、盐酸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Gemini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X22,研究了GX22自增稠形成的清洁压裂液体系的流变性和耐温性。结果表明,在不加反离子盐的条件... 为提高清洁压裂液的耐温性能、降低压裂液成本,以长碳链烷基酰胺丙基二甲胺、环氧氯丙烷、盐酸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Gemini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X22,研究了GX22自增稠形成的清洁压裂液体系的流变性和耐温性。结果表明,在不加反离子盐的条件下,GX22溶于水即可形成胶束体系。GX22清洁压裂液具有明显的剪切变稀性,流动曲线可用Cross模型模拟;其触变性随GX2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体系结构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强;随角频率的增加,压裂液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均增加,且G'大于G'',体系以弹性为主;GX22清洁压裂液耐温性良好,含3%GX22清洁压裂液在110℃、170 s^(-1)下剪切90 min后的黏度为33.53 mPa·s。GX22合成步骤少、原料易得、产物无需后处理,压裂液配制简单,与同类型清洁压裂液相比,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自增稠 清洁压裂液 耐温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胶自增稠支撑剂性能及其储层伤害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郐婧文 卢祥国 +2 位作者 曹伟佳 陈清 鲍文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为大幅减少现有压裂液工艺配制和运输费用,实现在线配制携砂液,本文采用将胍胶细粉黏附在支撑剂颗粒外表面的方法制作了新型自增稠支撑剂,并以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环境为实验条件,开展了该自增稠支撑剂性能评价及储层伤害性实验。研究表明... 为大幅减少现有压裂液工艺配制和运输费用,实现在线配制携砂液,本文采用将胍胶细粉黏附在支撑剂颗粒外表面的方法制作了新型自增稠支撑剂,并以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环境为实验条件,开展了该自增稠支撑剂性能评价及储层伤害性实验。研究表明,在温度高于80℃的情况下,与SZ36-1油田注入水、长庆油田注入水、大庆油田污水和大庆油田清水相比,由矿化度最高的大港油田注入水配制的胍胶增稠剂溶液增黏性最好,视黏度最高,储能模量最大,携砂能力最强。当砂比大于30%后,用大港油田注入水配制自增稠支撑剂悬浮时间小于20s,沉降时间大于4h。当自增稠支撑剂破胶剂加量为0.03%数5.0%时,破胶时间为14数2.5h。恒速实验中,随着岩心渗透率增大,滤失量逐渐升高,伤害率逐渐降低。恒压实验中,随着滤失压差的增大,滤失量逐渐增加,伤害率逐渐增加。该胍胶自增稠支撑剂可满足高温油藏压裂施工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 胍胶 自增稠支撑剂 悬浮时间 沉降时间 伤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酸化自增稠聚合物ADD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全红平 李欢 +3 位作者 黄志宇 蒋思龙 甄学乐 吴艳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85-2288,2294,共5页
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酸液自增稠聚合物溶液性能,提升酸液增稠能力,以丙烯酰胺(AM)、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和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酸化自增稠剂(ADD),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自增稠聚... 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酸液自增稠聚合物溶液性能,提升酸液增稠能力,以丙烯酰胺(AM)、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和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酸化自增稠剂(ADD),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自增稠聚合物增稠性能及残酸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30℃,5%(以自增稠聚合物质量计)的加量下,当CaCO_(3)加量为32.85 g时,可将自增稠酸液峰值粘度从429 mPa·s提高到513 mPa·s。ADD-SDS残酸在600 s^(-1)剪切速率下,其粘度由99 mPa·s提升到182 mPa·s,同时具有更大的动力学模量。并且ADD-SDS残酸液在加入2.94倍水后,粘度降低至10 mPa·s以下,具有更好的返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液自增稠聚合物 转向酸 能力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酰肌氨酸钠自增稠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宽 孙吉龙 李泽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80-683,共4页
研究了月桂酰肌氨酸钠(LS)与非离子型、阴离子型以及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用量、配比等参数,发现对于二元复配体系,少量烷基糖苷(APG)即可实现协同增稠;而在三元复配体系中,配比对体系黏度影响极大,其中L... 研究了月桂酰肌氨酸钠(LS)与非离子型、阴离子型以及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用量、配比等参数,发现对于二元复配体系,少量烷基糖苷(APG)即可实现协同增稠;而在三元复配体系中,配比对体系黏度影响极大,其中LS、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和APG复配能实现较好的自增稠效果。当在复配体系中CAB质量不低于LS时,复配体系黏度≥3 000 mPa·s,市场上流行的无硅油无硫酸盐类洗发产品可以借鉴此类自增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月桂酰肌氨酸钠 自增稠 无硅油无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波及控制智能响应流体特征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熊春明 魏发林 +5 位作者 杨海洋 张松 丁彬 雷征东 张德平 周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8-656,共9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致密油CO_(2)驱面临的气体窜流控制难题,以叔胺基为响应单元,设计合成具有双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属性的CO_(2)驱波及控制智能响应流体,研究了该流体遇CO_(2)/遇原油智能响应特征及作用机理、遇CO_(2)自增稠聚集体的剪切... 针对低渗透油藏—致密油CO_(2)驱面临的气体窜流控制难题,以叔胺基为响应单元,设计合成具有双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属性的CO_(2)驱波及控制智能响应流体,研究了该流体遇CO_(2)/遇原油智能响应特征及作用机理、遇CO_(2)自增稠聚集体的剪切特征,评价了该流体与增稠聚集体耐温抗盐特性,验证了实现CO_(2)驱均衡波及控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1)智能流体遇CO_(2)响应组装为高黏聚集体,流体质量分数为0.05%~2.50%时,增稠倍数9~246,黏度13~3100 mPa·s,实验条件下低渗透岩心波及体积大幅提高;(2)智能流体遇模拟油,流体质量分数为0.5%~1.0%时界面张力降至1×10^(-2)mN/m数量级,模拟油饱和度大于10%时,囊泡状胶束增溶油相全部转化为球状胶束,流体具有遇原油响应不增稠、降低界面张力特征;(3)智能流体遇CO_(2)自增稠聚集体可剪切变稀、静止增稠,经剪切—静止多次循环后仍保持初始结构状态,具备自修复特性,可实现储集层深部放置;(4)智能流体与增稠聚集体耐温抗盐性能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致密油 CO_(2)驱 波及控制 智能响应流体 流体特征 双子表面活性剂 自增稠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