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本体论世界观的超越──兼论《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历史地位
1
作者 谢龙 《现代哲学》 1997年第3期8-11,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 本体论 哲学世界 旧哲学 《实践论》 《矛盾论》 现实世界 自在世界 普遍理性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概念的论争
2
作者 彭志恩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6,共9页
纵观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世界"是"整个世界"还是"人化世界"的论争,各方论者常常基于一种直观唯物主义的前提性共识,即:永远存在一个未被人类认识、与实践绝无联系的"自在世界"。由... 纵观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世界"是"整个世界"还是"人化世界"的论争,各方论者常常基于一种直观唯物主义的前提性共识,即:永远存在一个未被人类认识、与实践绝无联系的"自在世界"。由此导致"人化世界"与"自在世界"、对世界的无限认识与有限认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观察世界的客体视角与主体视角、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实践)唯物主义之间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其实在实践的视阈中,并不存在绝对独立于人化世界之外的"自在世界"、绝对独立于已知世界以外的"未知世界"、绝对独立于改变世界以外的"解释世界"、绝对独立于实践辩证法以外的"客观辩证法"以及绝对独立于历史(实践)唯物主义以外的"辩证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化世界 自在世界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思想意识“创造世界”问题的哲学辨正
3
作者 崔永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1-5,共5页
思想意识创造世界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它不仅关系着对于以往旧哲学的改造和继承,同时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趋向。本文从马... 思想意识创造世界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它不仅关系着对于以往旧哲学的改造和继承,同时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趋向。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了思想意识创造世界的含义、作用及其实践导向,意在进一步强调不断提高主体的思想理论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在世界 自为世界 科学实践观 实践中介 双重创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本体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黎山峣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5期106-113,共8页
一切创作论都有其本体论的根据,因此对于创作论的研究必须同时转向本体论的研究。艺术本体世界是由艺术家的内外世界构成的一体化世界。如果排除了艺术家的内部世界及其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所谓的外部世界就成了陌生的自在世界。艺术本体... 一切创作论都有其本体论的根据,因此对于创作论的研究必须同时转向本体论的研究。艺术本体世界是由艺术家的内外世界构成的一体化世界。如果排除了艺术家的内部世界及其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所谓的外部世界就成了陌生的自在世界。艺术本体可以界定为:以实践为基础,趋向审美自由的人的感性整体的生命活动。这一界定标明艺术本体是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系统结构。人的审美精神活动在这一系统结构中处于制约和支配其他层次的中心地位。作者对此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论述。研究艺术本体是为了促进创作。要摆好创作与艺术本体的关系,一是应该很好地把握艺术本体世界的特性;二是应该注意内外世界的同时开掘;三是创作应是整个生命的运动,整个心灵的燃烧;四是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应是美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世界 艺术本体论 精神活动 艺术家 本体世界 自在世界 生命活动 审美自由 艺术创造 审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玉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由日本名导演中岛哲也于2006年完成的作品。故事以倒叙的方式呈现了女主人公松子波澜起伏的悲剧一生,影片在松子的侄子阿笙的视角下,铺展开了松子波澜起伏的一生:松子的父亲自小就把所有的关爱加之在妹妹身上...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由日本名导演中岛哲也于2006年完成的作品。故事以倒叙的方式呈现了女主人公松子波澜起伏的悲剧一生,影片在松子的侄子阿笙的视角下,铺展开了松子波澜起伏的一生:松子的父亲自小就把所有的关爱加之在妹妹身上,因此,松子从小就异常地渴望关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名 阿龙 人生旅途 离家出走 自在世界 后现代社会 生存意义 生存状态 活着 本然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验直觉的理性认同──超验直觉思维机制探
6
作者 张绍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8-14,共7页
文章分析了超验直觉思维的两种内部运行机制,即超验直觉的实证认同和超验直觉的自我意识认同。指出,超验直觉正是通过这些理性方式,使得其思维成果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超验直觉应当作为一种理性思维而予以肯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直觉思维 自在之物 哲学思维 理性认同 经验世界 自在世界 实证科学 伊壁鸠鲁 笛卡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