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貂多巴胺受体D1基因多态性及与自咬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宁 宁方勇 +1 位作者 王光圣 白秀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以多巴胺受体D1基因(DRD1)作为候选基因,分析该基因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首次从美洲黑貂脚部肌肉组织扩增出多巴胺受体D1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并测序,现已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得到序列号为EU249297。... 以多巴胺受体D1基因(DRD1)作为候选基因,分析该基因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首次从美洲黑貂脚部肌肉组织扩增出多巴胺受体D1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并测序,现已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得到序列号为EU249297。通过序列比较,在179位点处发生了(T→C)转换,但并没有导致氨基酸的变化。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在不同个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自咬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RD1多态性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该群体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B等位基因,AA型的基因型频率均高于BB型的基因型频率;自咬行为组AA基因型的频率远低于健康组,BB和AB基因型个体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貂 多巴胺受体D1基因 自咬行为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自咬症SCAR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宗岳 杜智恒 +2 位作者 杨春山 李秋芳 白秀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66,102,共3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健康和自咬水貂群体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RAPD向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标记的转化。从10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重复性好的引物。通过对引物(A1)的扩增能够在两群体中找到差异标记(HA-400)和...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健康和自咬水貂群体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RAPD向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标记的转化。从10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重复性好的引物。通过对引物(A1)的扩增能够在两群体中找到差异标记(HA-400)和共有标记(SA-500),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两对SCAR引物(SHA-400和SSA-500)。SHA-400和SSA-500在健康和自咬群体中均有扩增。其中,SHA-400在两个群体扩增频率分别为82.5%和22.5%,差异极显著(P<0.001);SSA-500在两群体的扩增频率为87.5%和97.5%,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HA-400可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自咬行为 RAPD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