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强 段俊国 +3 位作者 王红义 马鹏飞 程琳 刘立夏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只28周龄的SPF级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6组: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芪灯明目胶囊... 目的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只28周龄的SPF级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6组: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芪灯明目胶囊混悬液150、300、600 mg/kg),递法明组(递法明混悬液50 mg/kg)和导升明组(200 mg/kg),阴性对照组(与芪灯明目胶囊中剂量组等容的蒸馏水)各13只;10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变化(包括体重、血糖等),酶联免疫法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GK大鼠玻璃体VEGF的影响。结果灌胃3个月后治疗组大鼠体毛较洁净且有光泽,饮水量减少,活泼好动。6组大鼠玻璃体中VEGF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0,P=0.001)。低、中、高剂量芪灯明目胶囊组GK大鼠玻璃体内VEGF质量浓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灯明目胶囊有改善GK大鼠生存状态的作用,其可以降低GK大鼠玻璃体VEGF的水平,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灯明目胶囊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强 段俊国 +1 位作者 王红义 陶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从形态学等方面对GK大鼠模型进行评价。选取GK大鼠模型78只,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 目的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从形态学等方面对GK大鼠模型进行评价。选取GK大鼠模型78只,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递法明组及导升明组,每组各13只;另设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并于灌胃3个月后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芪灯明目胶囊对GK大鼠视网膜PK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芪灯明目胶囊治疗3个月的大鼠体毛较以前洁净有光泽,活泼好动。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芪灯明目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递法明组和导升明组大鼠视网膜PKC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49.28±2.80、85.86±8.55、62.84±2.50、63.76±2.67、62.13±2.28、61.14±2.94、63.16±3.18。芪灯明目胶囊各剂量组、递法明组和导升明组大鼠视网膜PKC蛋白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芪灯明目胶囊可抑制GK大鼠视网膜PKC蛋白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对糖尿病视网膜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灯明目胶囊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清VEGF水平及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亓鲁光 龚光明 +1 位作者 姚卓 张彦忠 《中医药学刊》 CAS 2006年第11期1979-1980,共2页
目的:观察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按设计方案处理,观测血糖、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病理切片。结果:分组处理3个月后,血糖模型组和西药组均显著高于中... 目的:观察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按设计方案处理,观测血糖、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病理切片。结果:分组处理3个月后,血糖模型组和西药组均显著高于中药高、低剂量组(P<0.05或0.01);血清胰岛素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药两个组均与模型、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切片内皮细胞平均脱落面积中药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高剂量脉通方明显降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血清VEGF水平降低,具有明显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织形态学 脉通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艳艳 王宁 +4 位作者 刘妍妍 于微 刘涛 郝丽萍 王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缺乏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发病的影响。方法雄性5~6周龄Zucker对照鼠及模型鼠(ZDF)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ZL)、VD缺乏对照组(ZL+VD.Def)、模型组(ZDF)及VD缺乏模型组(ZDF+VD.Def)。各组大鼠喂养至12周龄,...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缺乏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发病的影响。方法雄性5~6周龄Zucker对照鼠及模型鼠(ZDF)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ZL)、VD缺乏对照组(ZL+VD.Def)、模型组(ZDF)及VD缺乏模型组(ZDF+VD.Def)。各组大鼠喂养至12周龄,喂养过程中监测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尿量、尿糖、血糖,并于11周龄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胰岛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 VD缺乏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饮水量及尿量增加的出现均早于模型组;VD缺乏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明显早于模型组,并且各个阶段VD缺乏模型组血糖均显著高于模型组,12周龄时约为模型组的2.0倍;较模型组,VD缺乏模型组大鼠糖耐量受损、胰岛细胞损伤更为严重。结论 VD缺乏加快并加重ZDF大鼠糖尿病发病,VD缺乏是肥胖型T 2DM发病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ZDF)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评价心肌基膜厚度的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 姜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9-139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大鼠)及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细胞及微血管基膜厚度及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程度的变化,探索一种操作简单、能够评价心肌基膜厚度的方法。方法取4、5、6、7monGK大鼠,5mon病程的链脲佐菌素糖...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自发性糖尿病大鼠(GK大鼠)及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细胞及微血管基膜厚度及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程度的变化,探索一种操作简单、能够评价心肌基膜厚度的方法。方法取4、5、6、7monGK大鼠,5mon病程的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STZ),正常7monWister大鼠各8只,对心肌切片进行六胺银染色和Ⅳ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选取左心室内膜作为检测视野,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在相同背底倍体下计算基膜阳性染色面密度、Ⅳ型胶原阳性染色面密度在所有心肌组织中的比值,作为评价心肌基膜厚度和Ⅳ型胶原表达程度的指标。结果两种糖尿病大鼠血糖、基膜阳性面密度比值(BMPSD)、Ⅳ型胶原阳性面密度比值(CPSD)均比正常大鼠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GK大鼠基膜阳性面密度比值在7mon,Ⅳ型胶原阳性面密度比值在第5月,均比4mon明显增强(P<0.01),其余各组之间有增高趋势(P>0.05)。结论对心肌切片进行六胺银染色,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基膜阳性面密度比值,可以作为评价心肌基膜厚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膜 Ⅳ型胶原蛋白 自发性糖尿病大鼠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 六胺银染色 糖尿病心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解剖学
6
《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 CSCD 1991年第1期43-47,共5页
自发性糖尿病BB大鼠是一种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与人类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病变十分相似,作者于1986年从加拿大引进纯系BB/Wistar种鼠,在国内首次从繁殖的子代鼠中建立起自发性糖尿病BB鼠模型(BB/SM)。表现型正常的纯... 自发性糖尿病BB大鼠是一种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与人类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病变十分相似,作者于1986年从加拿大引进纯系BB/Wistar种鼠,在国内首次从繁殖的子代鼠中建立起自发性糖尿病BB鼠模型(BB/SM)。表现型正常的纯系BB亲代种鼠随机配对,繁殖2批共265只,子代鼠出生后10~20W(糖尿病发病期)定期测血糖,每日查尿糖,凡血糖>10mmol/L,尿糖>++,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的BB鼠,诊断为显性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解剖学 自发性糖尿病BB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