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自动识别方法
1
作者 李秋义 罗伟 +2 位作者 杨建近 朱彬 朱胜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于准确计算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评价指标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数据以及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典型的监测数据样本为具体分析对象,研究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 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于准确计算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评价指标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数据以及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典型的监测数据样本为具体分析对象,研究轨道交通车致环境振动源强监测中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消除此类影响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列车通过时段的判定对车致环境振动的评价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导致峰值保持法计算得到的源强样本分频振级最大差异达5.5 dB;W计权和Wk计权得到的车致环境振动源强加速度Z振级有明显差异,两种计权下源强样本的Z振级最大差值达3.5 dB,且在列车通过时这种差异明显变大,利用这一特点能够提出自动识别列车通过时段的方法,提高车致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自动识别方法 列车通过时段 车致环境振动 振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跑步着地方式自动识别方法
2
作者 盛佳 潘嘉慧 +3 位作者 王冬梅 李上校 吴莹 郝卫亚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1-531,共1页
目的跑步存在后足着地和非后足着地两种着地方式,着地方式对下肢负荷以及跑步损伤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基于惯性传感器(IMU)数据的着地方式自动识别方法。方法招募16名优秀跑步志愿者(男10人,女6人)在左胫骨佩戴IMU进... 目的跑步存在后足着地和非后足着地两种着地方式,着地方式对下肢负荷以及跑步损伤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基于惯性传感器(IMU)数据的着地方式自动识别方法。方法招募16名优秀跑步志愿者(男10人,女6人)在左胫骨佩戴IMU进行测力台跑步测试。利用摄像机拍摄辅助确定受试者着地方式。利用IMU采集的不同跑步周期的线性加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磁力计和四元组数据,分别通过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SVM)和决策树方法进行训练和测试,评估不同速度下着地方式识别的准确率。结果对于SVM(高斯核函数,C=10),用线性加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磁力计和四元组分别作为特征数据训练时,不同速度下(10、12、14、16 km/h)着地方式划分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8.87%、98.11%、98.98%、98.86%、97.97%;对于决策树,使用线性加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磁力计和四元组分别作为特征数据训练时,不同速度下着地方式划分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0.95%、89.81%、91.37%、94.55%、97.88%。结论对于跑步运动中测得的IMU数据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数据,可以利用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模型对着地方式进行识别和预测。其中磁力计作为输入数据在预测着地方式上表现最佳,可以有效地反映跑者的足部着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高斯核函数 支持向量机 决策树模型 惯性传感器 线性加速度 特征数据 自动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精米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尚艳芬 侯彩云 +1 位作者 常国华 周小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6-468,共3页
开发了一个整精米识别系统 ,可以自动识别整精米和碎米。在对大米粒型进行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从群体米样中分割整精米的计算模型。
关键词 整精米 自动识别方法 稻米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检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阶互累积量的小断层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熊晓军 尹成 +1 位作者 张白林 廖细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158-164,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四阶互累积量函数的小断层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地震记录的四阶互累积量函数得到地层反射同相轴的时间延迟剖面,并且通过自动拾取四阶互累积量函数的最大时间延迟曲线来得到该地震记录的反射波时差特征,...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四阶互累积量函数的小断层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地震记录的四阶互累积量函数得到地层反射同相轴的时间延迟剖面,并且通过自动拾取四阶互累积量函数的最大时间延迟曲线来得到该地震记录的反射波时差特征,从而达到了自动识别小断层以及定量解释小断层落差的目的。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抑制高斯噪声、计算速度和检测小断层能力方面均优于双相干相关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自动识别方法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勘探工作 地震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峰 刘泽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7期3-6,共4页
角联风路的识别与稳定性分析是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对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通路法的局限性,简化了角联风路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快速、准确、灵活的角联风路自动识别的新方法—... 角联风路的识别与稳定性分析是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对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通路法的局限性,简化了角联风路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快速、准确、灵活的角联风路自动识别的新方法——节点位置法;编写了角联风路自动识别软件,并应用现场数据进行测试,将其结果与通路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节点位置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矿井 通风系统 角联风路 自动识别方法 稳定性 可靠性 数学模型 节点位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卫星台风云图的自动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俊 周凤仙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2-409,共8页
利用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静止气象卫星的 VISSR 台风图像作定量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对台风云图进行分析后,台风的范围、形状、结构、强度等均能得到清晰地识别和度量。
关键词 自动识别方法 图像边缘 灰度共生矩阵 图像处理 二值图像 可见光图像 红外图像 纹理分析 噪声处理 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模拟驾驶系统障碍物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44-147,共4页
本文研究船舶模拟驾驶系统障碍物自动识别方法,满足船舶模拟驾驶系统在未知环境下的避障需求。船舶模拟驾驶系统的电子导航雷达单元,利用激光雷达传感器采集船舶环境信息的激光点云数据;控制中心依据所采集激光点云数据,通过自适应距离... 本文研究船舶模拟驾驶系统障碍物自动识别方法,满足船舶模拟驾驶系统在未知环境下的避障需求。船舶模拟驾驶系统的电子导航雷达单元,利用激光雷达传感器采集船舶环境信息的激光点云数据;控制中心依据所采集激光点云数据,通过自适应距离阈值聚类法聚类激光点云数据,提取障碍物特征向量。将提取障碍物特征向量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支持向量机的最优核参数,利用设置最优核参数的支持向量机,输出船舶模拟驾驶系统障碍物自动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船舶模拟驾驶系统采用该方法,自动识别模拟驾驶时的静态障碍物以及动态障碍物,满足船舶安全航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模拟驾驶系统 障碍物 自动识别方法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的自动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段玉顺 李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研究地震相的目的在于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地震相分析是指根据地震属性对地震相单元进行识别和作图。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对地震道波形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 ,获得地震相图 ,进而与已知的钻井资料及区... 研究地震相的目的在于重塑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地震相分析是指根据地震属性对地震相单元进行识别和作图。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技术对地震道波形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 ,获得地震相图 ,进而与已知的钻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 ,得到与地震相相对应的沉积相 ,识别出特定的目标地质体。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地震相自动识别方法在三角洲、浊积砂体、古侵蚀地貌等地质体的描述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自动识别方法 地震勘探 人工神经网络 地震属性 地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的运动姿态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先武 秦菲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5期89-93,共5页
受到运动姿态初始视频图像质量的影响,导致传统的运动姿态自动识别方法存在明显的识别误差问题,为此利用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实现对运动姿态自动识别方法的优化设计。首先设置运动姿态的识别标准,分别定义不同运动姿态的运动特征向量。... 受到运动姿态初始视频图像质量的影响,导致传统的运动姿态自动识别方法存在明显的识别误差问题,为此利用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实现对运动姿态自动识别方法的优化设计。首先设置运动姿态的识别标准,分别定义不同运动姿态的运动特征向量。通过安装的摄像机设备,捕获运动姿态视频数据;利用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通过运动视频图像提取、视频变换以及补偿运动残差等步骤,实现对初始视频数据的预处理;在此基础上检测运动目标,并从轮廓、运动周期等方面提取运动姿态特征,并得出融合特征向量。通过与设置的识别标准比对,得出最终的运动姿态自动识别结果,经过与传统识别方法的对比发现,设计方法的平均正确识别率提升了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姿态识别 视频处理技术 自动识别方法 视频数据预处理 运动目标检测 姿态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薇 田中元 +2 位作者 闫伟林 刘峥君 尹海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盛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盛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咸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机理 微孔隙系统 测井响应特征 自动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梅雨锋上中尺度涡旋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梦娟 杨引明 储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0,共10页
中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对梅雨锋暴雨常具有直接作用,客观准确地识别中尺度涡旋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本研究提出一种从格点风场中自动识别中尺度涡旋中心的客观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全球模式分析资料,选... 中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对梅雨锋暴雨常具有直接作用,客观准确地识别中尺度涡旋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本研究提出一种从格点风场中自动识别中尺度涡旋中心的客观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全球模式分析资料,选取2013—2014年梅雨期间两次暴雨个例,考察新方法识别中尺度涡旋的能力,并与现有的两种识别方法(分别基于相对涡度场与基于高度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较小尺度的系统不遵守地转风规则,梅雨锋上许多涡旋的风场环流中心、涡度中心与低压中心位置不重合,影响通过涡度识别或气压识别方法的准确性。新方法从风场出发,可准确识别出大多数涡旋中心,误判率低,定位精度高于无人工辅助下的另外两种方法。接着利用新方法分析了两次暴雨个例中不同中尺度涡旋的垂直结构与时间演变。分析表明,新方法无需人工辅助,无特定层高和时间限制,可在短时间内识别出区域内所有中尺度涡旋的位置、三维结构与时间演变,可用于梅雨期间静止锋上中尺度涡旋的识别和路径的追踪,有助于预报员实时分析与预报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旋 梅雨锋 自动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贺我刊推荐论文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12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学术论文 中国科协 期刊 自动识别方法 计算机 学报 纺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e-domain compressive dictionary of attributed scattering center model for sparse representation
13
作者 钟金荣 文贡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604-622,共19页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the attributed scattering center(ASC) model is significant for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ATR). Sparse representation based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Construction o...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the attributed scattering center(ASC) model is significant for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ATR). Sparse representation based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Construction of the separable dictionary is a key issue for sparse representation technology. A compressive time-domain dictionary(TD) for ASC model is presented. Two-dimensional frequency domain responses of the ASC are produced and transformed into the time domain. Then these time domain responses are cutoff and stacked into vectors. These vectored time-domain responses are amalgamated to form the T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requency-domain dictionary(FD), the TD is a matrix that is quite spare and can markedly reduce the data size of the dictionary. Based on the basic TD construction method, we present four extended TD construction methods, which are available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D, including the basic model and the extended models, has been firstly analyz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D. Secondly, an example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from 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measurements of a target collected in an anechoic room is exhibited. Finally, a sparse image reconstruction example is from two apart apertures.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ributed scattering center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DICTIONARY time dom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