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流天气系统自动站雨量资料同化对降雨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伟钰 万齐林 +2 位作者 闫敬华 蒙伟光 陈子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利用GRAPE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针对对流天气系统特点,用改进的郭晓岚对流参数化方案作为观测算子,同化广东省自动站记录的对流天气系统的雨量... 利用GRAPE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针对对流天气系统特点,用改进的郭晓岚对流参数化方案作为观测算子,同化广东省自动站记录的对流天气系统的雨量资料,并且与同化探空资料进行了比较。在雨带有明显改进的区域,分别同化这两种资料都可以调整大气低层水汽辐合增加(或辐散),对流层中下层增暖增湿(或变冷变干),从而增加(或减少)降水,表明降水的同化方案对初始场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探空观测。进一步讨论同时同化这两种资料对暴雨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自动站降水资料对暴雨系统短时预报有正面影响,同时同化这两种资料,可以弥补资料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 自动站雨量 对流天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日常维护及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
2
作者 花艳春 吴超 花彦明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11期133-133,共1页
众所周知,自动站的雨量传感器属于一种能够连续地观测雨量数值以及雨量强度的仪器,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雨量传感器日常维护及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于雨量传感器的使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自动站的雨量传感器的日常... 众所周知,自动站的雨量传感器属于一种能够连续地观测雨量数值以及雨量强度的仪器,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雨量传感器日常维护及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于雨量传感器的使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自动站的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以及针对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叙述,为使用雨量传感器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 日常维护 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
3
作者 郭守生 贺连炳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6期196-196,共1页
区域自动站采用自动观测技术为气象部门提供了雨量资料,掌控高时空分辨率的雨情信息,为区域气象测报和人们生活提供了有利参考。因此雨量资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青海省互助县气象局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质量... 区域自动站采用自动观测技术为气象部门提供了雨量资料,掌控高时空分辨率的雨情信息,为区域气象测报和人们生活提供了有利参考。因此雨量资料质量的控制方法及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青海省互助县气象局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流程,及时发现资料数据错误,探讨了区域自动站资料在区域气象服务中的多元化应用。指出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能极大的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可用性,是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雨量资料 质量控制方法 数据控制方法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翻斗雨量器的校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玉红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20期236-236,共1页
为能及时发现及纠正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测量误差,须对雨量传感器进行精度检查,本文详细介绍在日常工作中如何用JJS1型翻斗雨量传感器校准仪进行精度检查。
关键词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 校准 精度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广西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国忠 黄嘉宏 +2 位作者 曾小团 农孟松 黄海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02-1412,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以及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对2010年6月27—28日和2012年5月20—22日桂西北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发生在桂西北暴雨区,最大过程雨量>350 mm,过程最大中尺度...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以及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对2010年6月27—28日和2012年5月20—22日桂西北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发生在桂西北暴雨区,最大过程雨量>350 mm,过程最大中尺度雨团和致灾区最大中尺度雨团值分别>100 mm·h^(-1)和>70 mm·h^(-1),集中降雨时段为02—06时。灾害开始于后半夜,发生在最大过程雨量和地质条件脆弱区,不同的地质状况对应不同的灾害;灾害性天气具有区域小、降雨时段集中、过程雨量大、强度强及引发灾害重等特征。(2)暴雨发乍在欧亚地区500 hPa呈两脊一槽型、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贯穿广西上空及季风云系活跃的背景下。高空为槽或低涡、地面为干线或锋面,属低涡暴雨型。(3)高空要素变化为雨前降压升温、后降温。不稳定能量及层结、低层辐合、中低层涡旋、整层大气的上升运动、高温高湿及水汽强烈辐合是物理量特征。(4)云图上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对强降雨有指示意义.聚雨发生在云团合并发展阶段;TBB值<200 K可以作为强降雨的指标。低质心强雷达回波产生的列乍效应或回波停滞和地形作用是造成强降雨的重要因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条件 卫星云图 雷达资料 自动站雨量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