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ro/E的斜导柱自动化程序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同根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5-197,共3页
斜导柱是型腔模具中典型的结构零件,对其实现自动化设计很有必要。被广泛应用于模具行业的Pro/E软件,其Program模块可以实现简便、实用的自动化程序设计。在分析了斜导柱有关设计计算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Pro/Program的斜导柱自动化... 斜导柱是型腔模具中典型的结构零件,对其实现自动化设计很有必要。被广泛应用于模具行业的Pro/E软件,其Program模块可以实现简便、实用的自动化程序设计。在分析了斜导柱有关设计计算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Pro/Program的斜导柱自动化程序设计方法,为斜导柱模具结构零件的快速设计提供了实用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导柱 PRO/E 自动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复杂光学系统自动设计程序开发与应用
2
作者 剡颜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13年第2期65-71,共7页
介绍了自行开发的一种光学系统自动设计软件,突破传统计算方法,在应用高像差理论,多物距自动变焦距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复杂的处理思路,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设计效果。特别是在光学微细加工领域,解决了许多特殊问题。着重介绍软件的鲜明应用... 介绍了自行开发的一种光学系统自动设计软件,突破传统计算方法,在应用高像差理论,多物距自动变焦距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复杂的处理思路,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设计效果。特别是在光学微细加工领域,解决了许多特殊问题。着重介绍软件的鲜明应用优势、计算方法、关键技术难点的处理、程序结构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自动设计程序 高级像差 多物距 变焦距 综合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器稳压筒内的压力调节系统优化设计
3
作者 窦彦超 李维 +1 位作者 曾雪瑞 罗谦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10期99-101,共3页
涡流器流量试验过程中需要对稳压筒内的压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涡流器稳压筒内的压力调节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进气调节阀和排气调节阀的开关自动控制,动态地、自动地调节涡流器稳压筒内的压力,从而保证涡流器流量试验过程中稳压筒... 涡流器流量试验过程中需要对稳压筒内的压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涡流器稳压筒内的压力调节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进气调节阀和排气调节阀的开关自动控制,动态地、自动地调节涡流器稳压筒内的压力,从而保证涡流器流量试验过程中稳压筒内的压力稳定可靠地输出。介绍了优化前涡流器稳压筒内的压力调节系统和优化后的涡流器稳压筒内的压力调节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结合涡流器流量试验的需求,开发了试验主机程序和控制程序。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了压力自动调节控制系统的良好效果以及试验主机程序的自动化,为后续自动调节控制系统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器流量试验 压力调节系统优化 试验主机程序设计 自动控制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三维药柱燃面自动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波 叶定友 +2 位作者 侯晓 孙利清 蹇泽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26,共3页
提出了一种三维药柱燃面自动化设计的新方法:根据设计者输入的设计指标和全局参数值,自动确定一系列药柱结构可选方案,自动对每一个结构方案进行药形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自动对结构方案进行优选,并确定出可行的药柱设计方案,输出... 提出了一种三维药柱燃面自动化设计的新方法:根据设计者输入的设计指标和全局参数值,自动确定一系列药柱结构可选方案,自动对每一个结构方案进行药形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自动对结构方案进行优选,并确定出可行的药柱设计方案,输出燃面设计结果。经实例设计,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推进剂 药柱 燃面 自动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型月牙肋岔管的参数化与自动化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晓慎 王卫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6,共3页
对Y型月牙肋岔管参数化与自动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利用C++编制了程序,用AutoLisp作为接口,实现了Y型月牙肋岔管的参数化与自动化设计。实验表明,该程序可以大大缩短Y型月牙肋岔管的设计周期,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参数化与自动设计程序 月牙肋岔管 设计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风洞及循环水槽设计系统程序开发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望梁 陈作钢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8,共7页
[目的]风洞和循环水槽是很重要的流体力学试验设备。为高效地形成风洞或循环水槽的气动力学/水动力学设计方案,开发了基于CFD的风洞循环水槽设计系统程序。[方法]该程序集实体三维建模、网格自动生成、黏性流场求解及CFD计算后处理结果... [目的]风洞和循环水槽是很重要的流体力学试验设备。为高效地形成风洞或循环水槽的气动力学/水动力学设计方案,开发了基于CFD的风洞循环水槽设计系统程序。[方法]该程序集实体三维建模、网格自动生成、黏性流场求解及CFD计算后处理结果输出等功能于一身,在操作流程上实现从初始参数录入到优化目标参数输出一键操作的设想,用自动化的程序节省修改模型和网格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通过参考上海交通大学风洞循环水槽对程序进行校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软件在风洞的设计及性能预报方面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和便捷性。[结论]该程序具有一定的理论方法创新和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循环水槽 自动设计程序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D/1平台开发的路基挡墙设计程序
7
作者 林春水 《福建建设科技》 2011年第3期68-70,共3页
利用CARD/1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开发的路基挡墙自动设计程序,可与CARD/1中的程序实现数据共享,自动进行路基挡墙平面图、立面图、挡墙工程数量表生成,在横断面图中绘出挡墙,并在横断面面积自动扣除挡墙砌体的面积,实现最优设计。
关键词 CARD/1 二次开发平台 挡墙自动设计程序 最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计算的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井海明 赵宁 兰海波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9年第6期7-9,共3页
研究智能演化技术问题和数据分析问题,结合程序设计自动化和离散性数据,运用GEP算法的知识编程,处理太阳黑子,降水量等数据。通过遗传程序设计描绘数据规律并预测数据发展趋势,实现数据的准确拟合。
关键词 智能演化 程序设计自动 离散性数据 GE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的业务端编程方法
9
作者 邢少敏 周伯生 陈天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1-774,共4页
针对现有的业务端编程方法缺乏对于没有软件开发背景的最终用户的指导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的业务端编程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的最终用户编程基本框架,然后基于贝叶斯网结构学习方法和过程日志建立了用来支撑业务端... 针对现有的业务端编程方法缺乏对于没有软件开发背景的最终用户的指导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的业务端编程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的最终用户编程基本框架,然后基于贝叶斯网结构学习方法和过程日志建立了用来支撑业务端编程的领域专家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领域专家系统为核心的启发式业务端编程方法.该方法在编程过程中依赖领域专家系统对最终用户推荐业务活动,提供实时指导,帮助最终用户逐步完成应用系统的构造.最后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定性的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网的业务端编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最终用户编程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端编程 自动程序设计 贝叶斯网络 学习系统 领域专家系统 过程日志 WEB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一阶B型Cooper变换
10
作者 潘晓玲 罗旭东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8-22,共5页
提出一种扩展一阶B型Cooper变换模式,用结构归纳法证明了其正确性,并给出应用示例。
关键词 程序变换 递归变换 自动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若干问题初探
11
作者 丁占鳌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一)引言 目前,科学的发展是处在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前夕。科学的结构和探索科学的方法,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对个别现象的观察,从而发现重大科学成果的时期已经过去。客观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律,蕴涵在大量的信息之中。在科学发展的现... (一)引言 目前,科学的发展是处在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前夕。科学的结构和探索科学的方法,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对个别现象的观察,从而发现重大科学成果的时期已经过去。客观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律,蕴涵在大量的信息之中。在科学发展的现今阶段上,信息获取的信息处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人类自然智能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系统 产生式系统 智能信息检索系统 自动程序设计 人类智能 若干问题 智能机器人 产生式规则 问题求解 体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PF智能系统生成器的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邹宽城 郑山红 侯秀萍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B08期35-38,共4页
采用了基于构件理论的软件开发方法,运用ActiveX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XML语言,对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应用平台HISPF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生成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程序设计自动化领域做了有益的尝试、探索与应用。
关键词 HISPE 智能系统生成器 人工智能 构件理论 系统集成 ACTIVEX技术 XML语言 程序设计自动 医院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daptive Feedback Queue Algorithm over Open Flow Networks 被引量:5
13
作者 Jiawei Wu Xiuquan Qiao Junliang Che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8年第7期168-179,共12页
The concurrent pres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affic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might aggravate a burden on the underlying data network, which is bound to affect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of the specified traffic. Rec... The concurrent prese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affic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might aggravate a burden on the underlying data network, which is bound to affect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of the specified traffic. Recently, several proposals for fulfill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QoS) guarantees have been presented. However, they can only support coarse-grained QoS with no guarantee of throughput, jitter, delay or loss rate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To address these more challenging problems, an adaptive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Parallel data Processing with Multiple Feedback(PPMF) queues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SD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high priority traffic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PPMF combines the queue bandwidth feedback mechanism to realise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 queue bandwidth according to the priority of the packet and network conditions,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network congestion that has been experienced by some queues for a long tim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PPMF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s other existing scheduling approaches in achieving 35--80% improvement on average time delay by adjusting the bandwidth adaptively, thus ensuring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of the specified traffic and avoiding effectively network conge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edia streams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quality of service priority-based adaptive feedback que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ion in detection of recirculation in a booster fan ventilation network 被引量:1
14
作者 Mahesh Shriwas Felipe Calizay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3期513-517,共5页
Recirculation is prohibited in many coal mining countries because of the fear that the re-use of return air would allow the build-up of air contaminants at the workings. The incorrect design and location of a booster ... Recirculation is prohibited in many coal mining countries because of the fear that the re-use of return air would allow the build-up of air contaminants at the workings. The incorrect design and location of a booster fan in any ventilation network can create unsafe condition due to recirculation. The current approach to investigating recirculation using simulation software requires manual effort which becomes tedious in a complex and a large network. An algorithm-based C++ program was designed to detect the recirculation in a booster fan ventilation networks. This program needed an input file prepared from output file generated by any ventilation simulator. This program created an output file for recirculation. This program demonstrated the strong capability to detect the recirculation in a sample network and a coal mine ventilation network. The outcomes of this program were documen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irculation Ventilation BOOSTER F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编程系统
15
作者 李亚平 李融鑫 员惠芳 《河南科技》 2000年第1期20-20,23,共2页
关键词 软件 程序设计自动 计算机辅助编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