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防雷常见问题与防护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戴琳贵 戴云山 张丽凡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5期193-194,共2页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在户外条件下存在不耐电涌性和防护设计不合理性2大问题,这也导致雷击侵害仍频发不断。通过采用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和严格设计的雷电防护工程体系,以及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的全面检测分析数据,提出了一套自动气象...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在户外条件下存在不耐电涌性和防护设计不合理性2大问题,这也导致雷击侵害仍频发不断。通过采用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和严格设计的雷电防护工程体系,以及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的全面检测分析数据,提出了一套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观测 雷电防护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应用保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胜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136-137,共2页
本文根据全盟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的日常使用及维护保障情况,介绍了自动气象观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在日常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给出了自动观测设备的维护保障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观测 采集器 维修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兴荣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6期184-184,186,共2页
近年来各省市加深了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方面的探讨,这一研究领域逐步要求自动气象站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细化了统一的气象观测质量控制指标,对气象观测要素进行分时段质量控制处理,准确、可靠并及时的提供观... 近年来各省市加深了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方面的探讨,这一研究领域逐步要求自动气象站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细化了统一的气象观测质量控制指标,对气象观测要素进行分时段质量控制处理,准确、可靠并及时的提供观测资料数据,从而提升气象测报水平。本文从南京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方法上进行解析,指出了影响气象观测资料质量的3要素,点明了加强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重要性和对气象观测结果的改进效果。结合南京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处理工作的实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减少了工作中的缺失现象,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数据文件 质量控制和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插值方法分析的中国区域地面观测与卫星反演逐时降水融合试验 被引量:143
4
作者 潘旸 沈艳 +1 位作者 宇婧婧 赵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81-1389,共9页
为了发展一套适用于中国区域的高分辨率(0.1°×0.1°)逐时降水产品,以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为背景场,以基于3万个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时降水量分析的中国降水格点分析产品(Chinese Precipitation Analyses,CPA)作为地面观测场... 为了发展一套适用于中国区域的高分辨率(0.1°×0.1°)逐时降水产品,以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为背景场,以基于3万个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逐时降水量分析的中国降水格点分析产品(Chinese Precipitation Analyses,CPA)作为地面观测场,采用最优插值方法对二者进行了融合试验。用2009年6—8月的样本统计分析了卫星反演与地面观测降水的误差及其协相关形式,按照误差结构来分配权重。融合试验的个例检验表明,该方案在有站点的地区能较好地引入地面观测信息,在没有站点观测的地区则保留CMORPH的原始信息,最终形成一套覆盖中国区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场。2009年6—8月独立样本检验的统计结果也表明,该融合产品的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分别为-0.004mm/h、1.271mm/h和15.964%,平均空间相关系数达到0.778,与融合前CMORPH的各统计值相比,改进幅度基本都超过了50%,且与风云系列卫星的同类型产品相比精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插值 自动气象站观测 卫星与地面观测融合 高时空分辨率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DA中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方案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鑫宇 陈敏 +3 位作者 孙娟珍 范水勇 仲跻芹 张舒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8,共15页
为了改善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在WRF-DA(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Data Assimilation)系统中的同化应用效果,提高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对WRF-DA地面资料同化方案中温度和风速订正方案进行改进,形成地面资料同化更... 为了改善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在WRF-DA(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Data Assimilation)系统中的同化应用效果,提高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对WRF-DA地面资料同化方案中温度和风速订正方案进行改进,形成地面资料同化更新方案。通过考虑地形高度差异对同化效果的影响,调整同化方案中地面要素由实际地形高度订正到模式高度的同化订正方案,提升地面观测温度及风速订正值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分析了2017年7月5日个例试验结果及2017年7月整月的批量试验,发现相比于使用原方案同化后的预报效果,选取更新方案同化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模式预报效果在前9 h温度和风速的预报误差明显降低,且在24 h预报时效内更新方案对于模式预报均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 资料同化 更新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QCS启动策略及其与资源消耗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一鸣 周自江 +4 位作者 远芳 阮宇智 何文春 孙超 刘媛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512,共8页
利用2012年4月1日—9月30日IBM P570高性能计算环境Oracle 11g数据库平台对全国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实时质量控制系统(ARQCS)的运行监控数据,探讨了ARQCS的启动策略及其与资料解析入库率、ARQCS的CPU耗时、服务时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利用2012年4月1日—9月30日IBM P570高性能计算环境Oracle 11g数据库平台对全国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实时质量控制系统(ARQCS)的运行监控数据,探讨了ARQCS的启动策略及其与资料解析入库率、ARQCS的CPU耗时、服务时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资料的解析入库效率呈"几"字型分布,每个观测时次的第5—20分钟入库率方差较大,是制约ARQCS质量控制时效的主要时间段。设置观测资料入库率不低于95%为首次启动条件,不仅比传统的第15分钟定时启动提前了20.6 s,而且首次启动时观测资料入库率不低于95%的概率从66.38%提升至95.83%。第20分钟后入库率仅增加1.36%,在此设置首次质量控制的强制启动点,可保证局部异常延时的资料服务时效。动态启动策略使ARQCS的启动次数由5次降为2次,平均每日节约CPU时间391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 实时质量控制 启动策略 计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