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自动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娄久 李秀坤 王春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6,110,共4页
利用Microsoft.net作为开发平台,完成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自动成像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该系统可以通过USB接口控制相控阵电路硬件系统阵元发射,完成数据实时采集和数据实时成像任务。系统同时支持A扫、B扫和S扫等多种超声相控阵扫查方式,... 利用Microsoft.net作为开发平台,完成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自动成像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该系统可以通过USB接口控制相控阵电路硬件系统阵元发射,完成数据实时采集和数据实时成像任务。系统同时支持A扫、B扫和S扫等多种超声相控阵扫查方式,同时成像参数、成像方式可以通过界面参数进行选择,并能实现图像放大缩小、光标定位、图像标尺标定和实时系统参数校正,采集到的数据可根据不同的扫查方式,实现3种格式的文件存储。通过自主开发超声线控阵无损检测自动成像系统节约了成本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该系统方便灵活,加深了对超声相控阵信号成像的直观理解,有助于推动相控超声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该系统也可以植入便携式设备,方便检测人员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相控阵 无损检测 自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肿瘤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系统图像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宏桥 魏志敏 +1 位作者 吕启凤 王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评价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系统(ABV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8个乳腺恶性肿瘤的ABV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成像特点,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8个乳腺癌肿中,实性肿瘤38个,囊实性肿瘤4... 目的评价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系统(ABV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8个乳腺恶性肿瘤的ABV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成像特点,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8个乳腺癌肿中,实性肿瘤38个,囊实性肿瘤4个,弥漫性病变6个。ABVS可探测到所有病变。病灶类型与病理分型有关;36个实性肿瘤在冠状切面上有"火山口"征,占实性肿瘤的94.74%(36/38);43例有钙化,占89.58%(43/48)。结论 ABVS在诊断乳腺癌方面有优势;冠状切面上"火山口"征和钙化是乳腺癌的特征性ABVS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容积成像 乳腺肿瘤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功能成像评价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贺声 沈燕华 +4 位作者 李馨 高连茹 朱智明 张云山 任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3-906,共4页
目的应用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AMI患者2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MBMC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的安全性,临床状况,心肌缺血区域的改变及细胞移... 目的应用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AMI患者2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MBMC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的安全性,临床状况,心肌缺血区域的改变及细胞移植术前、后左心室心功能变化。结果移植后3例于MBMC细胞注入后出现发冷反应,予以地塞米松治疗后好转;3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期前收缩,术后24h持续ECG监测未再出现心律失常;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移植3个月后心肌显像示11例原梗死区缩小、活性区增大;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发现,MBMC移植后3~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7.73%,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增加10.81%,AFI显示患者左心室室壁纵向应变术后有明显改善,牛眼图可见缺血节段减小,与PET的靶心图改变一致。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安全有效;AF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可为观察其疗效提供影像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自动功能成像 心肌梗死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功能成像预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严重狭窄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银花 陈勇 +4 位作者 马勇 袁静 于海迪 杨菲 吴秀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的自动功能成像(AFI)纵向应变预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严重狭窄的价值。方法将9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2组,A组(LAD...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的自动功能成像(AFI)纵向应变预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严重狭窄的价值。方法将9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2组,A组(LAD狭窄<70%)49例,B组(LAD狭窄≥70%)43例。采集心尖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和心尖两腔心切面二维灰阶动态图像。采用AFI软件自动测量左心室18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LS)、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前降支支配区域纵向应变(TLS)。比较2组间各常规超声参数和二维纵向应变参数差异,绘制各参数预测LAD严重狭窄的ROC曲线。结果 2组常规超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GLS及TLS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01),TLS和GLS预测LAD严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分别为0.715和0.705,TLS和GLS预测LAD严重狭窄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9.58%、63.3%、67.4%和-20.85%、74.4%、61.2%。结论基于2D-STI技术的AFI测量心肌纵向应变参数可用于预测可疑冠心病患者LAD严重狭窄,GLS较TLS敏感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功能成像 冠状血管 狭窄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成像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朱隽 陈悦 +4 位作者 朱绫琳 庞芸 陈林 詹嘉 柴启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成像系统(AVSS)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2例患者、45条下肢曲张静脉进行传统矢状面横切、纵切扫查和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扫描,获得容积成像信息,观察并重点对表皮冠状面图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自...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成像系统(AVSS)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2例患者、45条下肢曲张静脉进行传统矢状面横切、纵切扫查和超声自动容积断层扫描,获得容积成像信息,观察并重点对表皮冠状面图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自动容积断层扫描显示45条曲张下肢静脉中,35条为单纯静脉曲张,7条合并瘤样扩张,5条伴有节段性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条同时伴瘤样扩张和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均在AVSS表皮冠状面成像上清晰显示。AVSS纡曲静脉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灰阶超声(P<0.001)。结论超声AVSS可以整体直观评估下肢静脉的发病情况,结合传统彩色超声判断静脉瓣功能可为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 自动容积断层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心肌自动功能成像技术应变参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宇 邢钰 +2 位作者 邢军辉 秦石成 李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左室心肌自动功能成像(AFI)技术应变参数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100例。应用AFI获得左心室壁17个节段应变牛眼图,测量各冠状动脉分支对应节段的局部峰值纵向应变(LLPS)和左心室... 目的:探讨左室心肌自动功能成像(AFI)技术应变参数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100例。应用AFI获得左心室壁17个节段应变牛眼图,测量各冠状动脉分支对应节段的局部峰值纵向应变(LLPS)和左心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结果:各支冠脉的LLPS和GLPS均有随狭窄程度增高而下降的趋势。前降支、回旋支中或重度狭窄组LLPS和GLPS均小于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组(P <0. 05);右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GLPS小于无狭窄组(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LPS可判定前降支和回旋支中度以上狭窄,AUC(95%CI)分别为0. 719(0. 619~0. 818)和0. 755(0. 678~0. 873);对右冠状动脉狭窄的判定无统计学意义; GLPS可用于中度以上冠脉狭窄的判定,AUC(95%CI)为0. 823(0. 738~0. 907),截断值为20. 2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 5%和74. 6%。结论:AFI能够反映患者狭窄冠状动脉对应心肌的应变参数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功能成像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应变 斑点追踪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的冠状面特征对改良BI-RADS分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淼 陈铃 +2 位作者 张建兴 黄文苑 赖允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7-800,共4页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特征对改良BI-RADS分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个BI-RADS分类为3~5类的乳腺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肿块术前均行常规彩超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检查,用BI-RADS分类的标准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特征对改良BI-RADS分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个BI-RADS分类为3~5类的乳腺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肿块术前均行常规彩超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检查,用BI-RADS分类的标准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的各种信息,并记录ABVS冠状面图像上肿块的完整界面回声、"汇聚征"、成角、毛刺,最后进行BI-RADS分类。结果:ABVS冠状面的汇聚征、完整界面回声、成角、毛刺在良恶性肿块鉴别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 1)。ABVS的汇聚征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93.4%,准确性为82.0%。常规超声联合ABVS冠状面特征改良BI-RADS分类后显示:3类的恶性率由8.5%降为3.2%,4a类的恶性率由25.2%降低为12.1%,5类的恶性率由94.2%升为98.0%。结论:ABVS的汇聚征可作为预测乳腺恶性肿块的有意义的独立指标;彩超联合ABVS有助于提高超声BI-RADS分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冠状面 乳腺肿块 BI-RADS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结合彩超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孙建娜 骆瑞珍 +4 位作者 孔令军 高峰 许华 宋红雨 黄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ABVS与CDFI对42例乳癌患者NCT前后的病灶成像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42例乳癌患者接受NCT后,其中完全缓解的患者ABVS从...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ABVS与CDFI对42例乳癌患者NCT前后的病灶成像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42例乳癌患者接受NCT后,其中完全缓解的患者ABVS从冠状面显示原发肿瘤分布范围及声像改变,CDFI图像显示原发灶内血流变化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无变化及部分缓解的病灶中的ABVS从冠状面显示原发肿瘤分布范围及声像改变,CDFI显示病灶内血流变化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ABVS与CDFI对乳癌NCT前后疗效评价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功能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心室缺血心肌节段 被引量:1
9
作者 贺声 沈燕华 +6 位作者 赵文锐 李馨 刘秋颖 刘英明 张云山 任贺 薛海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观察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估左心室缺血心肌节段的能力。方法收集经CAG确诊的10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CAG结果分为3组:Ⅰ组单支冠状动脉受累,53例;Ⅱ组,2支冠状动脉受累,28例;Ⅲ组≥3支冠状动脉受累,28例。采用AFI技术获取牛眼图,以CAG... 目的观察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估左心室缺血心肌节段的能力。方法收集经CAG确诊的10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CAG结果分为3组:Ⅰ组单支冠状动脉受累,53例;Ⅱ组,2支冠状动脉受累,28例;Ⅲ组≥3支冠状动脉受累,28例。采用AFI技术获取牛眼图,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AFI检出缺血心肌节段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AFI检出缺血心肌节段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Ⅰ组62.80%(206/328)、93.79%(438/467)、81.01%(644/795),Ⅱ组72.06%(196/272)、91.38%(212/232)、80.95%(408/504),Ⅲ组50.79%(256/504)、100%(0/0)、50.79%(256/504),总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59.60%(658/1104)、92.99%(650/699)和72.55%(1308/1803)。结论AFI检出左心室缺血心肌节段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较低,且随病变冠状动脉数目增多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功能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容积成像与手动超声及钼靶诊断乳腺疾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贺梅婷 勇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V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并与手动超声和钼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155例患者共165个乳腺结节接受钼靶、手动超声及ABVS检查,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计算ABVS、手动超声和钼靶检查对乳腺病变...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V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并与手动超声和钼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155例患者共165个乳腺结节接受钼靶、手动超声及ABVS检查,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计算ABVS、手动超声和钼靶检查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手动超声、ABVS及钼靶检查对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95.8%、97.6%、87.9%,手动超声和ABVS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检查(χ2=6.356,P<0.05)。手动超声、ABVS、钼靶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5%、93.2%、88.7%,94.5%、96.1%、91.9%,86.1%、83.5%、90.3%,96.4%、97.1%、95.2%。手动超声及ABVS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均显著高于钼靶检查(χ2=4.368、3.569,P<0.05),手动超声与ABVS间无显著差异(χ2=1.313、0.893,P>0.05);三者联合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钼靶检查(χ2=6.525、4.816、3.868,P<0.05)。ABVS的冠状切面上,毛刺状及卫星状边界诊断恶性病变的特异度为98.4%。结论 ABVS在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可以提供补充信息,ABVS的诊断敏感度与手动超声相似,但高于钼靶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自动乳腺容积成像 超声检查 乳房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铭 朱庆莉 +3 位作者 姜玉新 戴晴 王红燕 游珊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213例患者,共239个乳腺病变,均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ABVS...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213例患者,共239个乳腺病变,均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ABVS和常规超声对IDP的诊断效力。结果 239个病变中,病理证实良性154个,恶性85个,其中IDP病变26个。ABVS共发现41个(17.2%)病灶符合IDP诊断标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5%、91.5%、56.1%、98.5%、91.2%。常规超声共发现32个(13.4%)可疑IDP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3.1%、93.9%、59.4%、96.6%、91.6%。结论 ABVS冠状面成像可以更好地显示乳腺导管结构,提高对IDP的诊断敏感性,为ID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 三维成像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肋软骨耳廓成形术术前肋软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显像 被引量:3
12
作者 俞理 申锷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3-777,共5页
目的分析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在成人右侧第6~9肋软骨以及6、7及7、8肋软骨联合部位的成像特点,评估其在自体肋软骨耳廓成形术术前肋软骨影像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40名志愿者右侧胸廓行超声AB-VS检查,观察右胸肋软骨及肋软... 目的分析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在成人右侧第6~9肋软骨以及6、7及7、8肋软骨联合部位的成像特点,评估其在自体肋软骨耳廓成形术术前肋软骨影像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40名志愿者右侧胸廓行超声AB-VS检查,观察右胸肋软骨及肋软骨联合部位的冠状面超声声像图特点,并测量第6~9肋软骨及6、7与7、8肋软骨联合的长、宽、厚径;同时观察并分析肋软骨的钙化显示率。结果 ABVS可清晰显示成人肋软骨及肋软骨联合部位的内部细节及空间形态特征,冠状面图像可显示2~4个肋软骨联合及相邻肋软骨。6、7及7、8两组肋软骨联合的显示率均为100%;男性第6~9肋软骨及6、7及7、8肋软骨联合的长径及宽径大于女性(P<0.05),男、女性各厚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性别间第6~9肋软骨钙化灶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0,P>0.05)。结论 ABVS对肋软骨及肋软骨联合成像有效可行,对自体肋软骨耳廓成形术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 肋软骨联合 超声检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自动全容积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猛 周如海 +2 位作者 王海燕 周微霞 宋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280-328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全容积成像(ABVS)与常规二维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于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门诊检查发现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98例,同时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ABVS扫查,对检查发现的病灶进行组织病...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全容积成像(ABVS)与常规二维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于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门诊检查发现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98例,同时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ABVS扫查,对检查发现的病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比较两种超声诊断方法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价值。分别计算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98例患者共119个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得到75个肿块为良性(63.03%),44个肿块为恶性(36.97%)。ABVS恶性肿块检出率〔86.36%(38/44)〕高于常规二维超声〔68.18%(3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常规二维超声与ABVS检测恶性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和0.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2,P=0.019)。常规二维超声及ABVS检出恶性肿块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5,P=0.235)。ABVS"火山口征"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65.91%,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87.39%。ABVS"火山口征"诊断浸润性导管癌的灵敏度为100.00%,诊断浸润性小叶癌的灵敏度为70.00%,诊断导管原位癌的灵敏度为50.00%。结论 ABVS能够为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临床评估提供更多线索,"火山口征"能够提高超声检测方法对乳腺恶性肿块的检出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自动全容积成像 灵敏度 特异度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裂缝自动识别元胞自动机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群会 师玉璞 陈有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72-775,共4页
针对成像测井裂缝自动识别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图像识别算法。以成像测井图像中裂缝的灰度值较大并且裂缝基本连续为依据,通过制定免疫规则建立了一个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成像测井裂缝自动识别模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 针对成像测井裂缝自动识别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图像识别算法。以成像测井图像中裂缝的灰度值较大并且裂缝基本连续为依据,通过制定免疫规则建立了一个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成像测井裂缝自动识别模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局部规则以及其并行计算的机制,进行成像测井裂缝的自动识别。该模型原理简单,并且易于实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指定的免疫规则,能够达到很好的裂缝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 成像测井 裂缝识别 演化规则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丹霞 陈斌 +4 位作者 胡元平 熊炳 颜姣燕 朱晓娟 刘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862,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价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0例(尿毒症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2名,患者均于初次透析前、透析后1个月和3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价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0例(尿毒症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2名,患者均于初次透析前、透析后1个月和3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实时三平面AFI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和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比较尿毒症组与对照组AFI各指标差异,分析GLS与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组透析前、透析后1个月GLS和所有节段RLS,透析后3个月GLS及部分节段RLS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尿毒症组透析后1个月和3个月GLS增高,部分节段RLS增高(P均<0.05);与透析后1个月比较,透析后3个月GLS进一步增高,部分节段RLS进一步增高(P均<0.05)。GLS与LVMI呈负相关(r=-0.547,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252,P<0.01)。结论实时三平面AFI可早期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心室功能 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结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诊断常规超声征象不典型的乳腺癌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可基 龚业琼 +3 位作者 申俊玲 吴晓莉 戴兴 赖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常规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BI-RADS分类3类及4A类)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BI-RADS分类3类及4A类的832例患者共876个乳腺肿块行ABVS。结合ABVS冠状...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常规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BI-RADS分类3类及4A类)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BI-RADS分类3类及4A类的832例患者共876个乳腺肿块行ABVS。结合ABVS冠状位图像特点对乳腺肿块重新进行BI-RADS分类。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常规超声BI-RADS分类与ABVS结合BI-RADS分类为3类、4A类肿块中恶性率的差异;并以BI-RADS分类≥4B类为恶性肿块诊断标准,评价ABVS结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效能。结果常规超声BI-RADS分类为3类肿块558个,恶性率4.30%(24/558),4A类肿块318个,恶性率11.01%(35/318)。结合ABVS冠状位图像特点重新分类后,3类肿块455个,恶性率0.66%(3/455);4A类肿块176个,恶性率4.55%(8/176);4B类肿块218个,恶性率14.22%(31/218);4C类肿块27个,恶性率62.96%(17/27)。ABVS结合BI-RADS分类为3类、4A类肿块的恶性率明显低于常规超声分类为3类、4A类肿块(χ~2=11.447、5.951,P=0.001、0.015)。ABVS结合BI-RADS分类对恶性肿块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36%(48/59)、75.89%(620/817)及76.26%(668/876)。结论 ABVS结合BI-RADS分类对常规超声恶性征象不典型的乳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自动全容积成像特征及其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乙君 陈灿斌 +1 位作者 李晓娟 李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自动全容积成像(ABVS)特征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160例IDC患者术前的ABVS特征并分析其与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6个...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自动全容积成像(ABVS)特征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经病理证实的160例IDC患者术前的ABVS特征并分析其与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6个病灶的ABVS特征如下:肿块大小≥2cm 61个(34.65%)、肿块大小<2cm 115个(65.34%),边界清楚23个(13.07%)、边界不清楚153个(86.93%),低回声161个(91.48%)、混合回声15个(8.52%),纵横比<1共136个(77.27%)、纵横比≥1共40个(22.73%),毛刺征153个(86.93%),汇聚征149个(84.66%)、导管征127个(68.18%)、内部钙化灶138个(78.41%)、恶性晕147个(83.52%),Cooper韧带改变138个(78.41%)、乳房后间隙及筋膜改变132个(75.00%)。IDC在ABVS上显示的肿块边界、回声、毛刺征、汇聚征、导管征、内部钙化灶、恶性晕、Cooper韧带改变和乳房后间隙及筋膜改变与其不同分子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与ABVS上显示的肿块大小及纵横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US对IDC病灶的检出具有一定的优势,ABVS所显示的图像特征与IDC的分子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 自动全容积成像特征 分子分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与钼靶在BI-RADS-US 4类小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文欢 肖际东 +2 位作者 周元全 贺芳 毛玉瑶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技术与X线钼靶(mammography,MG)对超声乳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ultrasound,BI-DS-US)4类乳腺小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应用价...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技术与X线钼靶(mammography,MG)对超声乳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ultrasound,BI-DS-US)4类乳腺小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ABVS及MG对常规超声(ultrasound,US)诊断为BI-DS-US 4类的103例患者共109枚小肿块进行扫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与US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US,US联合MG,US联合ABVS,US与ABVS及MG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5.5%,86.8%,94.7%,96.0%;特异性分别为66.7%,69.7%,81.8%,84.9%;准确率分别为79.8%,81.6%,90.8%,92.7%;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6,0.78,0.88,0.90。US联合ABVS诊断准确率及AUC均高于US及US联合MG(P<0.05),特异性及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联合ABVS,US与ABVS及MG三者联合组间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I-DS-US 4类乳腺小肿块,ABVS联合US能提高其诊断效能,且优于US联合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钼靶 乳腺肿块 超声乳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特点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静敏 邵玉红 +1 位作者 孙秀明 石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7-640,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单发IC-NST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非三阴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及ABVS...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单发IC-NST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非三阴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及ABVS表现。结果156例中,病变位于左乳76例、右乳80例,三阴性30例(30/156,19.23%)、非三阴性126例(126/156,80.77%)。组间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灶ABVS冠状面“汇聚征”及后方回声衰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微钙化、边缘、形态、方位及Adler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三阴性IC-NST的ABVS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乳腺冠状面“汇聚征”及后方回声衰减相比非三阴性IC-NST较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 非特殊型浸润性癌 三阴性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晶晶 郭芳琪 +4 位作者 殷隽 郜雅 严春 杨静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乳腺导管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60例)和良性病...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乳腺导管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60例)和良性病变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进行ABVS和CEUS检查,分析2种检查方法单独和联合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采用单一检查方法鉴别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CEUS诊断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0.00%,准确度为84.55%;ABVS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0%,准确度为85.45%;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单一检查提高,分别为95.00%和90.00%。结论ABVS联合CEUS检查可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病变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超声造影 达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