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22/R23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陆向阳 张华 +1 位作者 黄森 刘训海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2,共5页
通过一个两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系统来研究R2 2 /R2 3混合工质的循环特性 ,在一系列合理简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组分的充注比例和循环比例的关系 ,分析了循环比例的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循环系统中各点参数的计算结果和空间压焓图。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压焓图 混合工质 循环特性 合理 循环系统 循环比 组分 特性研究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组分选取及配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巍 张华 +2 位作者 刘瑞希 肖传晶 张书春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2,共6页
对于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制冷工质的选取和组分配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运用REFPROP8.0软件建立了混合工质种类选择及其配比研究的理论模拟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混合工质的饱和压力、蒸发温度,模拟出混合... 对于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制冷工质的选取和组分配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运用REFPROP8.0软件建立了混合工质种类选择及其配比研究的理论模拟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混合工质的饱和压力、蒸发温度,模拟出混合工质组分和配比:R600a/R23/R14/R740=45/21/19/16,充入该混合工质配比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150℃的设计柜温。研究表明,该混合工质理论模拟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实验研究,取得理想的制冷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模拟计算 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被引量:16
3
作者 曹丹 王勤 陈光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5,共7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采用了环保多元混合物R50/R23/R600a为制冷工质,对新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循环工质配比、循环压比和精馏柱回流液的抽取率对系统COP的影响。在压缩机效率、冷凝温度和蒸发温...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采用了环保多元混合物R50/R23/R600a为制冷工质,对新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循环工质配比、循环压比和精馏柱回流液的抽取率对系统COP的影响。在压缩机效率、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将新循环与未改进前的精馏循环进行了性能上的比较,发现新循环能够获得更高的C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精馏装置 制冷工质 数值模拟 COP 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中节流阀开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生龙 陈光明 王勤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58,共3页
通过搭建一个具有精馏装置的改进型自动复叠制冷循环试验台,选用环保型非共沸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对循环中各关键节流阀进行了不同开度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各节流阀的开度对制冷温度,精馏效果以及COP的影响规律,为今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 通过搭建一个具有精馏装置的改进型自动复叠制冷循环试验台,选用环保型非共沸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对循环中各关键节流阀进行了不同开度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各节流阀的开度对制冷温度,精馏效果以及COP的影响规律,为今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设计研制提供了数据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自动复叠 节流阀 开度 混合工质 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配比对自动复叠制冷循环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训海 黄森 张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搭建了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试验装置,在该系统中低沸点组分选用R23,高沸点组分选用R134a。通过改变系统中混合工质的配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工质中各组分百分含量对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 搭建了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试验装置,在该系统中低沸点组分选用R23,高沸点组分选用R134a。通过改变系统中混合工质的配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工质中各组分百分含量对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冷柜的最低中心温度等有较大的影响,其中R23的百分含量在40%左右时,该制冷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比 混合工质 自动复叠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非共沸混合工质组分变化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芮胜军 张华 +1 位作者 贺滔 罗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5,共7页
非共沸混合工质冷凝是温度不断降低的等压冷凝过程,气相和液相组分不断变化。当冷凝器出口温度为300 K时,液相混合工质R600a/R23/R14的质量分数为78.04/12.62/9.34,冷凝液大部分为R600a,但含有相当数量的中低沸点工质。冷凝温度降低至28... 非共沸混合工质冷凝是温度不断降低的等压冷凝过程,气相和液相组分不断变化。当冷凝器出口温度为300 K时,液相混合工质R600a/R23/R14的质量分数为78.04/12.62/9.34,冷凝液大部分为R600a,但含有相当数量的中低沸点工质。冷凝温度降低至280 K时,R600a在气相中的比例为9.8%,即使冷凝温度降低到质量分数35/35/30的泡点温度249.49 K,R600a在气相的质量分数仍然占2.67%。相分离器I能够分离78.04%的高沸点工质R600a,但低沸点工质R14在液相中占9.34%。相分离器II只能分离30.27%的R23,12.62%依靠相分离器I分离,其余的R23都被带入到蒸发器。R600a在蒸发器内仍然有6.31%的含量,低沸点工质R14在蒸发器内占4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 R600a/R23/R14 组分变化特性 非共沸混合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气流冲击实验装置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铁军 高才 +1 位作者 毛雪东 章学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49,共4页
冷热气流冲击实验装置是一种用于对机械和电子产品进行高低温交变冲击检验的实验设备,冷源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之一。采用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选用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23作为制冷剂,进行了制冷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精馏装置... 冷热气流冲击实验装置是一种用于对机械和电子产品进行高低温交变冲击检验的实验设备,冷源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之一。采用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选用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23作为制冷剂,进行了制冷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精馏装置等)的研制及混合工质R22/R23的不同配比和不同分馏操作工艺参数的探究。通过对实验样机工作过程主要热力参数的实验研究和调试,冷源系统输出的冷气达到了高低温冲击实验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冷系统 设计研究 自动复叠 冷热气流冲击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压力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芮胜军 张华 黄理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76-180,共5页
针对自复叠制冷系统开机初期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以三级自动复叠制冷装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压力调节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缓冲器、膨胀容器、压力控制阀和管路等。缓冲器具有缓和高压气体对设备的冲击和降压稳压作用;膨胀... 针对自复叠制冷系统开机初期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以三级自动复叠制冷装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压力调节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缓冲器、膨胀容器、压力控制阀和管路等。缓冲器具有缓和高压气体对设备的冲击和降压稳压作用;膨胀容器具有收纳和贮存制冷工质的作用。缓冲器中引出一个旁通支路,通过电磁阀和膨胀容器后实现高低压旁通;两个相分离器上部各引出一个气体支路,通过手动球阀和流量计并联旁通到膨胀容器,对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通过实验研究,具有旁通的冷柜系统启动初期降温速度加快,能够快速冷却制冷工质。通过压力控制阀对系统的旁通量进行调节,从而控制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压力控制装置强制停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 压力特性 旁通调节控制 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制冷剂R290在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巍 张华 +2 位作者 肖传晶 刘红绍 刘瑞希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7,64,共5页
采用环保制冷剂R290取代R22应用于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理论模拟计算表明,R290与R22有较相似的热物理性质,并且相同温度条件下R290有更低的饱和压力;相同压力条件下具有更大的汽化潜热,与R23组成非共沸混合工质能够获得更低的蒸发温度... 采用环保制冷剂R290取代R22应用于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理论模拟计算表明,R290与R22有较相似的热物理性质,并且相同温度条件下R290有更低的饱和压力;相同压力条件下具有更大的汽化潜热,与R23组成非共沸混合工质能够获得更低的蒸发温度。采用混合制冷剂R290/R23/R14/R50进行试验,获取了-142℃的理想低温,冷量达到105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 环保制冷剂 R290 热物性 混合工质 降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巍 张海东 张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提出了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根据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制冷工质和不同的混合配比,可以获得不同的蒸发温度,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选取原则并选取了组分,探讨了适用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计算的方法,根据要求选择了R22、... 提出了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根据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制冷工质和不同的混合配比,可以获得不同的蒸发温度,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选取原则并选取了组分,探讨了适用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计算的方法,根据要求选择了R22、R23、R14、R740和R728五种制冷工质作为系统循环工质,对混合工质的配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理论模拟最优配比并通过试验研究加以比较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自动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组分选取 模拟计算 最优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健 周志钢 +1 位作者 吴兆林 齐和乐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35,共5页
选用美国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开发的程序计算了混合工质的热力性质,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台,进行了实验。主要对各级节流后的温度变化、吸排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液分离器温度的变化和一些重要测点温度... 选用美国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开发的程序计算了混合工质的热力性质,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台,进行了实验。主要对各级节流后的温度变化、吸排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液分离器温度的变化和一些重要测点温度的变化以及压缩机功率的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自动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分级冷凝 制冷剂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设备用-100℃全串联自动复叠制冷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春霞 时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7,共3页
在低温仪器中采用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是减轻整机质量、缩小整机体积的有效措施。对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改进,按串联方式将三级冷凝蒸发器与高低温回热器组合为一体,构成组合换热器,这样既简化了系统,又减少了泄漏点。对不同制冷剂配组进... 在低温仪器中采用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是减轻整机质量、缩小整机体积的有效措施。对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改进,按串联方式将三级冷凝蒸发器与高低温回热器组合为一体,构成组合换热器,这样既简化了系统,又减少了泄漏点。对不同制冷剂配组进行对照,并在1台5L,-100℃低温冷却循环器中对全串联式三级分凝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降温试验。结果表明,R134a/R23/R14为较好的制冷剂配组,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可以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自动复叠 换热器 混合制冷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复叠台式冻干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13
作者 姜涛 欧阳新萍 仇鑫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9-404,共6页
阐述了单片机在台式冻干机上的应用,介绍了台式冻干机的制冷系统,根据整体的控制要求和各被控参数的具体控制要求进行了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中避开了对对象模型的依赖,采用了模糊控制的思想.实验表明,控制系统没有采用高精度... 阐述了单片机在台式冻干机上的应用,介绍了台式冻干机的制冷系统,根据整体的控制要求和各被控参数的具体控制要求进行了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中避开了对对象模型的依赖,采用了模糊控制的思想.实验表明,控制系统没有采用高精度的测量元件,同样达到了基本的控制要求,并且节省了系统的成本,在控制系统的快、准、稳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 单片机控制 自动复叠系统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0K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设计
14
作者 张蓓 时阳 +1 位作者 王家凯 王志民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
为获得150 K的低温,提出一种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设计,选择R134a/R23/R14/R50非共沸混合工质作制冷剂。通过NIST软件对混合工质热力参数用进行计算,根据文献和经验公式对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换热器进行计算和选型。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系统 系统设计 混合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志勇 陈光明 +2 位作者 王勤 曹丹 王生龙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10期50-52,共3页
在一个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试验台上对环保型混合工质 ,进行了不同配比的混合工质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试验研究 ,得到了组分对循环制冷温度。
关键词 自动复叠 混合工质 精馏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自动复叠系统混合工质配比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向阁 时阳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了确定应用于三级自动复叠系统的混合工质,说明了混合工质组分确定的方法,并据此为一台设备选取了R134a/R23/R14/R50作为制冷剂。通过提出了一些理想状态假设之后,简化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忽视非必须制冷剂R50对系统的影响... 为了确定应用于三级自动复叠系统的混合工质,说明了混合工质组分确定的方法,并据此为一台设备选取了R134a/R23/R14/R50作为制冷剂。通过提出了一些理想状态假设之后,简化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忽视非必须制冷剂R50对系统的影响,认为系统中只有R134a/R23/R14进行制冷循环。利用串联热平衡法计算了各组分的循环流量,以R14的循环量作为对比单位,与实验得出的最佳配比进行比较。通过分析误差原因,指出了在实际设备制造过程中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混合工质配比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系统 混合工质 制冷剂选择 组分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叠制冷系统压力和组分调节 被引量:5
17
作者 芮胜军 张华 +1 位作者 李健 王志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9-335,共7页
热气旁通调节可有效排除高压对自复叠制冷系统的危害,但对混合工质的组分没有调节作用。针对三级自复叠制冷系统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较高的特点,提出了带两路旁通的4种压力和组分调控方式。热气旁通调节时冷凝压力周期性波动变化较大,电... 热气旁通调节可有效排除高压对自复叠制冷系统的危害,但对混合工质的组分没有调节作用。针对三级自复叠制冷系统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较高的特点,提出了带两路旁通的4种压力和组分调控方式。热气旁通调节时冷凝压力周期性波动变化较大,电磁阀开启较频繁,系统开机70 min后才能达到稳定状态。二级相分离器气相出口旁通调节时冷量损失较严重,低温工质的冷量通过旁通管路排放到膨胀容器。一级相分离器气相出口调节和两个相分离器气相出口同时调节时制冷系统的性能很接近,系统开机30 min后即可达到稳定运行状态。通过对压缩机和蒸发器运行工况检测,一级相分离器气相出口调节和两个相分离器气相出口同时调节为较好的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压力和组分调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 R600a/R23/R14 组分调节 旁通控制 压力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套管式冷凝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芮胜军 张华 +1 位作者 王洪年 李娟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8,共6页
自复叠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小型制冷装置,制取-40℃^-150℃之间的低温环境。套管式冷凝器在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常用作冷凝设备,其特性与结构深刻地影响着制冷装置系统。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和结... 自复叠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小型制冷装置,制取-40℃^-150℃之间的低温环境。套管式冷凝器在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常用作冷凝设备,其特性与结构深刻地影响着制冷装置系统。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用套管式冷凝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冷凝过程特性和结构尺寸;在冷凝压力2.0 MPa,当R600a和R23混合工质的质量分数为7∶3时,计算其冷凝负荷为1610 W;根据混合工质和冷却水的换热系数,确定套管式冷凝器长度为4.842 m。最后对不同冷凝水流量的吸气温度、排气温度、蒸发温度,以及冷却水进出口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冷凝器设计 套管式冷凝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式冷凝器冷凝混合工质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芮胜军 张华 张庆钢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套管式冷凝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型制冷装置系统。本文针对混合制冷工质在套管式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依据混合工质在冷凝过程中存在温度滑移的特性,分析了气液相各组分质量百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应用混合制冷工质物性计算软件Refprop8.... 套管式冷凝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型制冷装置系统。本文针对混合制冷工质在套管式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依据混合工质在冷凝过程中存在温度滑移的特性,分析了气液相各组分质量百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应用混合制冷工质物性计算软件Refprop8.0分析了其初始过热状态质量成分比例一定时,在温度不断降低情况下,气相和液相中质量成分的变化规律。通过传热学理论及换热器设计理论,较详细地分析计算了混合制冷工质在套管式冷凝器中冷凝时的热力参数,并得到了这种工况条件下套管式冷凝器的几何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式冷凝器 自动复叠制冷 混合制冷工质 冷凝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非共沸工质R134a/R23/R14汽液相平衡和压焓图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庆庆 张华 +4 位作者 娄江峰 李佳 赵巍 王袭 刘占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87-2394,共8页
基于PR状态方程,分模块模拟计算了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R134a/R23/R14三元混合工质的热物理特性参数,得到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汽液平衡数据、两相组分,并利用干度计算焓熵值,构建了典型配比下混合工质的压焓图和汽液相平衡图。二元R134a/... 基于PR状态方程,分模块模拟计算了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R134a/R23/R14三元混合工质的热物理特性参数,得到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汽液平衡数据、两相组分,并利用干度计算焓熵值,构建了典型配比下混合工质的压焓图和汽液相平衡图。二元R134a/R23和R32/R134a混合工质的泡点压力和气相组分的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的误差分别小于1.3%、1.2%和1.0%、2.4%;三元R32/R125/R134a混合工质95%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在±5%之内,表明该模型能满足工程计算需要。利用理论模型,结合实验系统,对R134a/R23/R14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详细的组分等热物性分析,并在空间压焓图上进行了详细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 混合物 PR状态方程 热力学性质 计算机模拟 压焓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