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3例NICU患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应会 张敏 +4 位作者 侯茜 相丽丽 聂文英 林倩 戚以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听力筛查模式及容易导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ABR)对353例(706耳)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进行初步听力...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听力筛查模式及容易导致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ABR)对353例(706耳)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进行初步听力筛查,随机抽样109例(218耳)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高危因素对筛查结果的影响。结果筛查NICU患儿353例(706耳),初筛未通过184例(281耳),初筛阳性率39.8%(281/706);筛查正常新生儿组109例(218耳),初筛未通过23例(27耳),初筛阳性率为12.4%(27/218),两组初筛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NICU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阳性率远高于正常新生儿。NICU新生儿不同疾病的初筛阳性率分别为:新生儿窒息46.4%,新生儿肺炎45.9%,高胆红素血症38.8%,早产儿38.1%,足月小样儿35.0%,其他34.0%。结论应用AABR技术进行听力筛查是可行的。在NICU中普及听力筛查,并对这些患儿随访、复筛,及时发现其听力损失,是提高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黎青莲 蒙翠原 许海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730-2732,共3页
目的:了解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 Quest型诱发电位仪。德国MAICO公司生产的MBⅡ型快速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和MAICO公司生产的ERO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对30例(6... 目的:了解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 Quest型诱发电位仪。德国MAICO公司生产的MBⅡ型快速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和MAICO公司生产的ERO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对30例(60耳)不同病因的高危新生儿同时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结果:30例(60耳)高危新生儿,AABR和ABR通过率83%(50/60耳),DPOAE通过率为78%(47/60耳)。结论:AABR和ABR结果一致。AABR具有方便、无创、客观等优点,特别适合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DPOAE和AABR结合能发现听力损伤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丧失 感音神经 婴儿 新生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合胆红素预测不同群体新生儿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异常
3
作者 李春燕 时海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8-599,共2页
关键词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非结合胆红素 新生儿 群体 预测 筛查结果 游离胆红素 损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听力初筛的最佳时间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费沛沛 周蕊 +2 位作者 杨蕊 耿妍 刘玉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的最佳时间。方法应用Chirp声诱发的AABR(Chirp-AABR)对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出生的550例新生儿(顺产组300例,剖...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对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的最佳时间。方法应用Chirp声诱发的AABR(Chirp-AABR)对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出生的550例新生儿(顺产组300例,剖宫产组250例)进行听力初筛,顺产组各有100例分别在出生后<24h、24~48h、48~72h三个时间段进行听力初筛,剖宫产组分别有50、100和100例在上述三个时间段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42天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AAB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顺产组新生儿出生后24~48h内初筛通过率(93.00%)显著高于<24h者(83.00%)(χ~2=4.735,P=0.03<0.05),而与48~72h初筛者通过率(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0.05);剖宫产组新生儿出生后24~48h初筛通过率(83.00%)显著高于<24h者(68.00%)(χ~2=4.371,P=0.04<0.05),而显著低于48~72h的通过率(94.00%)(χ~2=5.944,P=0.02<0.05)。结论顺产新生儿应用AABR听力初筛可在出生后24~48h进行,而剖宫产新生儿AABR听力初筛时间应选择出生后4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筛查时间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及耳声发射联合使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5
作者 史冬梅 益欢欢 +2 位作者 史霞 张耀东 冯瑞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究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及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on,OAE)联合听力筛查在不同病情、胎龄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846例新生儿作... 目的探究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及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on,OAE)联合听力筛查在不同病情、胎龄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84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时的病情分为:危重新生儿组(危重新生儿有听损高危因素的416例)、普通新生儿组(普通性疾病排除听损高危因素的430例)、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新生儿178例);另外按新生儿胎龄分为足月儿组(胎龄≥37周,体重≥2500g的402例)、早产儿组(胎龄<37周但>28周,体重<2500g的444例)。不同组别的新生儿均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接受AABR、OAE检测,统计不同组别新生儿在三种筛查模式(仅测试AABR、仅测试OAE、联合测试AABR及OAE)下的听力筛查未通过率。结果危重新生儿组、普通新生儿组和正常新生儿组经OAE测试后的未通过率分别为11.78%、7.93%和6.87%,经AABR测试后的未通过率分别为12.38%、8.36%和7.03%,经OAE联合AABR测试后的未通过率分别为17.67%、13.45%和7.89%,OAE、AABR、OAE联合AABR的未通过率在每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11.39,20.29,P均﹤0.05),危重新生儿组OAE、AABR、OAE联合AABR的未通过率均分别高于其他两组(OAE:与普通新生儿组比较χ~2=7.16,P﹤0.05,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x2=6.87,P﹤0.05;AABR:与普通新生儿组比较χ~2=7.32,P﹤0.05,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χ~2=7.44,P﹤0.05;OAE联合AABR:与普通新生儿组比较χ~2=5.62,P﹤0.05,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χ~2=19.07,P﹤0.05);危重新生儿、普通新生儿组的OAE、AABR、OAE联合AABR测试后的未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危重新生儿组χ~2=14.57,普通新生儿组χ~2=18.46,P﹤0.05),且危重新生儿、普通新生儿组OAE联合AABR明显高于单独OAE测试和单独AABR测试(危重新生儿:与OAE比较χ~2=11.49,P﹤0.05,与AABR比较χ~2=9.11,P﹤0.05;普通新生儿:与OAE比较χ~2=14.02,P﹤0.05,与AABR比较χ~2=11.50,P﹤0.05);足月儿组、早产儿组经OAE测试后的未通过率分别为6.23%、10.59%,经AABR测试后的未通过率分别为13.64%、19.14%,经OAE联合AABR测试后的未通过率分别为15.64%、21.85%,OAE、AABR、OAE联合AABR的未通过率分别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56,5.24,P均﹤0.05),且早产儿组均高于足月儿组(P>0.05);每组的OAE、AABR、OAE联合AABR未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儿组χ~2=19.55,早产儿组χ~2=21.56,P﹤0.05)),OAE联合AABR的未通过率均高于单独OAE、单独AABR,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儿组:与OAE比较χ~2=18.43,P﹤0.05,与AABR比较χ~2=3.13,P﹤0.05;早产儿组:与OAE比较χ~2=20.72,P﹤0.05,与AABR比较χ~2=2.95,P﹤0.05)。结论 OAE联合AABR筛查模式可对单一方法筛查模式进行有效补充,在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中的筛查未通过率较高,应积极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群体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耳声发射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联合应用DPOAE和AABR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季慧 刘敏 +3 位作者 许景 叶诚 俞倩 孟黎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91-1693,共3页
目的 :初步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新生儿在本院听... 目的 :初步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新生儿在本院听力筛查结果,新生儿出生后3~4 d进行DPOAE初筛,出生后42 d进行复筛,进行复筛时,初筛通过者应用AABR检查,未通过者复查DPOAE的同时进行AARB检查。复筛中有任一项检查未通过者接受听力学诊断评估,包括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技术(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声导抗检查。结果:共7 569例进行了DPOAE和AABR的联合筛查,其中有191例进行了ABR检查,AABR与ABR的一致率为91.62%,DPOAE与ABR的一致率为57.07%,而DPOAE联合AABR筛查与ABR的一致率为66.67%。在191例ABR检查中127例(213耳)存在听力异常,其中轻度听力损失72耳(33.80%),中度听力损失54耳(25.35%),重度听力损失25耳(11.74%),极重度听力损失62耳(29.11%)。结论:联合应用DPOAE和AABR可以降低新生儿听力异常的漏诊、误诊率,对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外科病房先天性畸形患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幼华 王智楠 +1 位作者 陈平 刘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分析外科病房中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外科先天性畸形是否为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生儿外科病房中有先天性畸形但不具备国家颁布的13项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574例(腹壁及消化系统畸形205... 目的分析外科病房中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外科先天性畸形是否为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生儿外科病房中有先天性畸形但不具备国家颁布的13项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574例(腹壁及消化系统畸形205例,心脏与大血管畸形98例,神经系统畸形51例,泌尿及其他系统畸形48例,多发畸形17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以6 698例同期产科病房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研究组在出院前采用AABR和TEOAE进行听力筛查,任意项筛查未通过的患儿3月龄时作全面听力学评估,包括ABR、OPOAE和高频声导抗;对照组出生3~5天采用TEOAE初筛,未通过者在生后1月至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评估,比较两组听力损失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TEOAE单项未通过12例,AABR单项未通过4例,两项同时未通过30例,有45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2例4耳诊断为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3.48‰(2/574)。对照组初筛未通过率2.28%(153/6 698),复筛未通过率为1.57%(105/6 698),105例行听力学诊断,最终诊断先天性听力损失15例,检出率为2.24‰(15/6 698),两组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除了13项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以外的外科先天性畸形并不是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先天畸形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手术术中听力监测和术后听力恢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天赐 杨海弟 +3 位作者 郑亿庆 熊浩 陈越勃 黄夏茵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耳手术术中听力监测与患者术前气导纯音听阈及术后听力预估的相关性。方法 42例(42耳)中耳手术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5~70岁,平均36.63±15.57岁),其中中耳胆脂瘤8例,耳硬化症3例,鼓室硬化4例,分泌性中耳炎17例,慢性... 目的探讨中耳手术术中听力监测与患者术前气导纯音听阈及术后听力预估的相关性。方法 42例(42耳)中耳手术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5~70岁,平均36.63±15.57岁),其中中耳胆脂瘤8例,耳硬化症3例,鼓室硬化4例,分泌性中耳炎1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例;在全麻后,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即刻对所有患者进行声场Chirp声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监测,所得阈值分别与患者术前气导纯音听阈和术后3个月纯音听阈比较。结果 42例(42耳)中,仅24例完成了术后3个月的纯音听阈检查,这24例(24耳)患者术前、术中手术结束即刻声场AABR监测阈值分别为58.75±9.70、39.38±12.80dB HL,术前500、1 000、2 000、4 000Hz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分别为51.04±14.59、48.12±15.59、43.33±14.87、50.00±19.33dB HL,500~4 000Hz气导平均听阈(PTA)为48.13±13.79dB HL;术后3个月分别为34.38±18.20、32.70±18.47、33.75±15.12、40.63±16.44dB HL,,500~4 000Hz气导PTA为35.36±14.90dB 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ABR反应阈与术前气导PTA具有相关性,术中手术结束即刻AABR反应阈与术后3个月500~4 000Hz气导PT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中耳手术中声场Chirp声AABR监测能有效预估患者术后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听力监测 中耳手术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 被引量:29
9
作者 丁海娜 赵亚丽 +5 位作者 史伟 韩明鲲 王大勇 韩冰 兰兰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转至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的270例(540耳)婴幼儿,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540耳(270例)中,450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53耳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其中,有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6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5耳中,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听力正常。结论AABR和TEOAE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有利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TEOAE和AABR听力筛查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燕 黄丽辉 +6 位作者 骆霞 彭士春 涂琳 蔡正华 甄勇 亓贝尔 恩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运用TEOAE和AABR对NICU住院的17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疑...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运用TEOAE和AABR对NICU住院的17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疑患儿通过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uditoryeventrelatedpotential,40Hz-AERP)进行确诊。结果已确诊的听力损伤患儿7例(8耳)中,TEOAE和AABR均未通过2耳,TEOAE通过AABR未通过4耳,AABR通过TEOAE未通过2耳。结论TEOAE和AABR联合运用于高危新生儿,更有利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高危儿 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耳聋基因与AABR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胡海利 李卫东 +3 位作者 邵子瑜 徐军杨 李欢欢 王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对婴幼儿听力损失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至合肥市妇幼保健所的505例婴幼儿进行AABR复筛,同时采集足跟血制成干滤纸片,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筛查... 目的探讨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对婴幼儿听力损失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至合肥市妇幼保健所的505例婴幼儿进行AABR复筛,同时采集足跟血制成干滤纸片,对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筛查,包括:GJB2(235delC、299delAT、176del16、35delG)、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线粒体12SrRNA(1555A>G、1494C>T)。结果 505例婴幼儿中有69例(13.7%,69/505)携带耳聋易感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56例(81.16%,56/69),SLC26A4基因突变10例(14.49%,10/69),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3例(4.35%,3/69),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505例中,AABR筛查未通过376例,未通过率为74.46%;69例耳聋基因突变婴幼儿中有37例进行了ABR检测,其中32例(86.49%)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结论本组婴幼儿耳聋基因突变类型以GJB2基因为主,其次为SLC26A4基因,耳聋基因筛查是听力筛查的有效补充,两者联合筛查有利于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耳聋基因 听力筛查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DPOAE和AABR联合复筛的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莹 袁玲 +3 位作者 关兵 张俊中 常玲美 戴炳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联合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ABR)进行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扬州地区听力初筛未通过的... 目的探讨听力初筛未通过婴幼儿联合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ABR)进行听力复筛的意义。方法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扬州地区听力初筛未通过的300例(600耳)婴幼儿同时进行DP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未通过者均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600耳中,500耳(双耳240例,单耳20例)DPOAE和AABR均通过;63耳(双耳24例,单耳15例)DPOAE和AABR均未通过,其中,有38耳(单耳6例,双耳16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7耳(双耳3例,单耳1例)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8耳(双耳13例,单耳12例)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DP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4耳(2例双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DP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3耳(双耳3例,单耳27例)中,10耳(双耳3例,单耳4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23耳(单耳23例)听力正常。结论 AABR和DPOAE联合听力复筛,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有利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重点讨论听神经病的筛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金毛 叶炎林 +1 位作者 王三南 邢光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基于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的筛查,初步获得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在此类人群中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 目的基于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的筛查,初步获得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在此类人群中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两阶段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或病情稳定时以AABR进行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发放复筛通知单,嘱出院1个月后门诊接受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儿童听力中心,进行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声导抗测试在内的全面听力学诊断评估。如ABR波V反应阈>35dBnHL,则认为有听力损失。AN诊断依据:ABR缺失、严重异常或阈值≥70dBnHL,伴DPOAE正常和声导抗测试鼓室图呈单峰型或双峰型。结果对2007年9月—2009年4月从我院NICU出院的1343名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117例(8.7%)未通过出院前的AABR初筛,其中88例(75.2%)1月后接受了AABR复筛,22例未通过。后者经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10例(7.4‰)双侧或单侧ABR阈值>35dBnHL,诊断有听力损失,其中2例(1.5‰)分别表现为双耳ABR缺失和阈值>70dBnHL,而DPOAE正常、鼓室图为单峰型以及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诊断为AN。结论本组NICU新生儿听力损失总发病率(7.4‰)及听神经病发病率(1.5‰)低于已往文献报道。本研究未发现任何可以预测AN发生的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这可能与目标人群样本量较小有关。AABR两阶段筛查法是NICU新生儿合适的听力筛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筛查 听神经病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OAE序贯AABR筛查模式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燕梅 费沛沛 +4 位作者 杨蕊 耿妍 周蕊 曾镇罡 刘玉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序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筛查模式进行听力初筛的有效性。方法筛查对象为1800例新生儿,...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序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筛查模式进行听力初筛的有效性。方法筛查对象为1800例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采用DPOAE序贯AABR模式(简称序贯模式)进行听力筛查,即先采用DPOAE听力初筛,未通过者立刻进行AABR筛查,若AABR通过,则为序贯模式初筛通过;同时,DPOAE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48小时至7天内进行第二次DPOAE筛查;序贯筛查未通过者或者二次DPOAE筛查未通过者均转入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月龄内转入诊断程序;对比序贯筛查和二次DPOAE筛查的假阳性率及确诊听力损失患儿的差异。结果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序贯模式筛查的假阳性率5.3%(95/1794),二次DPOAE筛查假阳性率6.2%(112/1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0.05);且两种听力筛查模式最终均确诊了同样的6例听力损失患儿。结论DPOAE序贯AABR听力初筛模式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结果与二次DPOAE初筛模式相似,且可将初筛时间提前,可作为新生儿听力初筛有效可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AE与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陶方英 龚正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科NICU高危新生儿200例(400耳),运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筛查,根据TEOAE初次筛查结果...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科NICU高危新生儿200例(400耳),运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筛查,根据TEOAE初次筛查结果通过与否,分为双耳TEOAE初筛均未通过组(A组)和双耳TEOAE初筛均通过组(B组),共2组,每组100例(200耳),其中3个月时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6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 A组:3个月时TEOAE未通过12例(22耳),AABR未通过2例(2耳),联合筛查未通过22例。6月龄时确诊1例(2耳)分泌性中耳炎,该两耳均为3次TEOAE筛查未通过、AABR筛查通过者,本组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现患率为1.7%(2/120);B组:3个月时TEOAE未通过2例(2耳),AABR未通过5例(5耳),联合筛查未通过5例(5耳)。6月龄时确诊2例(2耳)诊断为蜗后性耳聋,该两耳均为3次AABR筛查未通过、TEOAE筛查通过者,本组高危新生儿听力损伤现患率为1.4%(2/146),每组在定期复筛时均有部分失诊患儿。结论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可以检出中耳、蜗性及蜗后听损伤,证实了TEOAE和AABR是听力筛查的有效组合方式,AABR和TEOAE联合筛查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OAE+AABR联合筛查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章雪芹 顾春丽 +2 位作者 陈澄 张慧 严双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筛查在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6 060例婴儿运用DPOAE+AABR进行联合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两周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应用ABR和声导抗进行...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筛查在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6 060例婴儿运用DPOAE+AABR进行联合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两周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应用ABR和声导抗进行听力诊断。结果 6 060例接受DPOAE+AABR联合听力筛查,5 427例通过筛查,633例未通过;603例接受复筛,复筛未通过97例;经听力学诊断,听力异常58例,其中传导性听力损失7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1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57‰(58/6 060)。DPOAE+AABR均未通过的44例中,7例听力正常,19例单耳听力异常,18例为双耳听力异常;DPOAE通过AABR未通过的21例中,17例听力异常,单耳11例,双耳6例,其中1例被诊断为听神经病;DPOAE未通过AABR通过的16例中,12例听力正常,4例单耳听力异常。结论 DPOAE+AABR联合筛查可提高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可靠性,有利于听力损失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69074例新生儿DPOAE联合AABR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肃旸 徐百成 +7 位作者 段磊 刘晓雯 丁文娟 南书玲 边盼盼 陈兴健 满国栋 郭玉芬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系统69074例新生儿经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对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出生的69074例新生儿在出生后48~72小时应用DPOAE和AABR进行听力初筛,任意一... 目的: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系统69074例新生儿经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对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出生的69074例新生儿在出生后48~72小时应用DPOAE和AABR进行听力初筛,任意一项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进行DPOAE联合 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3月龄时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性DPOAE、听性稳态反应(ASSR)及声导抗等进行第一次听力学诊断性检查,异常者于6月龄时进行第二次诊断性检查。结果69074例新生儿中初筛未通过者13587例,未通过率19.67%(13587/69074);11996例参加复筛,复筛率88.29%(11996/13587);复筛未通过419例,未通过率3.49%(419/11996);312例接受诊断性听力检查,检出先天性听力损失者134例,检出率为1.94‰(134/69074)。结论甘肃省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明慧 张娇 +3 位作者 丁海娜 史伟 兰兰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分析母亲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NICU接受治疗的430例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组(88例)与非糖尿病组(342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DPOAE及AABR联合听力初筛和复... 目的分析母亲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NICU接受治疗的430例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组(88例)与非糖尿病组(342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DPOAE及AABR联合听力初筛和复筛。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初复筛结果。结果初筛时妊娠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AABR未通过率分别为61.36%和49.12%,DPOAE+AABR联合筛查未通过率分别为82.95%与71.93%,妊娠糖尿病组筛查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复筛时妊娠糖尿病组的AABR筛查和DPOAE+AABR联合筛查未通过率仍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存在妊娠糖尿病可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显著增高,复筛时仍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因此,在临床上要持续关注母亲存在妊娠糖尿病NICU新生儿的听力变化并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妊娠糖尿病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1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鄢敏 张搏 +4 位作者 陈黛诗 曾凡倩 彭志明 熊雪莲 柯朝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1-694,共4页
目的分析591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影响听力初筛不通过的可能因素及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生的591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911例完成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满月后复筛,复筛转诊者3月龄内... 目的分析591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影响听力初筛不通过的可能因素及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生的591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911例完成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满月后复筛,复筛转诊者3月龄内完成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及声导抗检查,6月龄内对其听力情况作出诊断,分析结果。结果①5919例新生儿中,初筛率99.86%(5911/5919),复筛率93.91%(740/788),复筛转诊进行听力评估率80.22%(73/91),听力损失检出率5.75‰(34/5911);②初筛通过率男婴(84.71%)低于女婴(88.90%),左耳(89.34%)低于右耳(91.88%),早产儿(54.51%)低于足月儿(87.99%),NICU住院儿(84.28%)低于正常儿(88.13%),不同生产方式间的初筛通过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耳别、生产方式、是否足月、是否NICU住院的复筛通过率无显著差异(P>0.05)。③检出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34例,其中,极重度5例,重度2例,中度23例,轻度4例;听力损失检出率早产儿(3.00%)高于足月儿(0.48%),有NICU住院史者(0.98%)高于无NICU住院史者(0.33%);听力损失婴幼儿中伴高危因素者27例,NICU住院史22例,宫内TORCH感染1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9例,早产儿7例及低出生体重儿7例。④5919例中听力筛查失访共74例,未完成初筛8例(8/5919),未完成复筛48例(48/788),转诊后未完成诊断评估18例(19,78%,18/91),可见初筛失访率低,复筛转诊后的失访率高。结论本组新生儿中不同性别及耳别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有差异,伴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低,早产及NICU住院儿听力损失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反应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20
作者 凌琴音 李茂清 +2 位作者 徐碧红 钟俊杰 黄钻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分析7 8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与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2013年4月~2015年3月清远市出生3~5天的7 84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中正常新生儿7 216例,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 目的分析7 8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与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2013年4月~2015年3月清远市出生3~5天的7 84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中正常新生儿7 216例,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624例;分析家族史、孕期、分娩情况和围产期情况等与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关系。对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30~42天采用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7 840例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92.60%(7 260/7 840),复筛通过率为85.17%(494/580),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32%(25/7 840)。②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别新生儿间听力初筛、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过期妊娠和高龄产妇的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足月儿及适龄产妇(P〈0.01)。③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初筛、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听力损失检出率(3.04%,19/624)高于正常新生儿(0.08%,6/7 216)(P〈0.01);④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序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有听力障碍家族史、有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ICU住院≥24h、高胆红素血症、重度窒息、宫内感染、早产儿、低体重。结论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32%,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筛查 新生儿 高危因素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