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化ASPECT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人机对比研究
1
作者 许萍 程晓青 +6 位作者 周长圣 田冰 田霞 石峰 曹泽红 高敏 邢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 目的探讨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并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绿色卒中通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入院平扫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自动化ASPECTS软件与神经放射学专家对平扫CT图像进行回顾性ASPECTS评估。Spearman分析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的相关性,组内相关系数(ICC)用于评估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和比较两者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的效能。结果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9,P<0.05),两者一致性较好(ICC=0.620)。自动化ASPECTS预测良好临床预后特异度高于专家(62.1%vs 41.1%),但灵敏度略低于专家(57.6%vs 73.7%),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605,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结论自动化ASPECTS与专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两者间一致性好。在预测良好临床预后方面,两者评估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急性缺血性脑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秀明 何嫱 +3 位作者 张备 白玉龙 吴毅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1-816,共6页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2010年8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随访。结... 目的: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2010年8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89例,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随访。结合患者临床特征,选择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代谢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吸烟史、酗酒史、改良Barthel指数、修订的Rankin评分、DWI-ASPECT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χ2检验,发现年龄(P<0.05)、高胆固醇血症(P<0.05)、DWI-ASPECTS评分(P<0.05)均可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运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提示年龄(P<0.01)和DWIASPECTS评分(P<0.01)是患者功能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利用ASPECTS评分系统分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排除DWI-ASPECTS<4分及腔隙性梗死)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早期缺血改变,可作为此类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a项目早期ct评分 大脑动脉脑梗死 功能结局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ASPECTS评分法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影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荆利娜 高培毅 +5 位作者 杜万良 沈宓 秦海强 克德娜 马国锋 周剑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463-469,共7页
目的评价自动ASPECTS评分法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影像评估中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连续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收集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上由RAPID软件评估的基于CT的自动ASPECTS评分,以DWI高... 目的评价自动ASPECTS评分法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影像评估中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连续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收集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上由RAPID软件评估的基于CT的自动ASPECTS评分,以DWI高信号作为梗死核心标准获得DWI ASPECTS评分,将自动ASPECTS与DWI ASPECTS评分法进行组内相关系数与Cohen’s kappa分析,并计算自动ASPECTS评分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72例,基于分值的自动ASPECTS与DWI ASPECTS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46(P<0.001)。在ASPECTS≥6分与ASPECTS<6分的二分类分析时,自动ASPECTS与DWI ASPECTS评分系统一致性较高(kappa=0.742)。基于区域分布的自动ASPECTS评分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53.64%、85.99%及73.33%,其中皮层区分别为47.61%、98.47%、78.94%;脑深部区分别为62.68%、67.27%、64.93%。结论基于分值的自动ASPECTS评分法可以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受累范围的大小。基于区域分布的自动ASPECTS评分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在每个区域存在差异,因此最终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a项目早期ct评分 计算机断层成像 缺血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自动化DWI-ASPECTS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苏晓芹 程晓青 +7 位作者 周长圣 董铮 施佳倩 刘权慧 潘成伟 李秀丽 俞益洲 张志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由于DWI-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与临床医师评分在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应用中均存在缺陷,文中旨在采用自动化评分(eDWI-ASPECTS)软件,并与不同年资神经放射科医师评估作对比,验证eDWI-ASPECTS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由于DWI-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与临床医师评分在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应用中均存在缺陷,文中旨在采用自动化评分(eDWI-ASPECTS)软件,并与不同年资神经放射科医师评估作对比,验证eDWI-ASPECTS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309例入院并被诊断为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eDWI-ASPECTS进行评分,以及两名高年资和低年资(分别具有15年、5年神经影像方面的临床经验)的神经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评分。根据梗死发生的部位分为3个组:皮质组,即梗死在皮层区域(岛叶及M1-M6);深部组,即梗死部位在白质区及基底节区(尾状核、豆状核、内囊);混合组,即累及皮层、皮层下及深部区域。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Cohen′s Kappa系数分别评估总体、医师之间以及医师与eDWI-ASPECTS之间的一致性,并将ASPECTS二分类后进一步评估医师与eDWI-ASPECTS的一致性。结果对于总体数据,低年资与高年资医师之间、低年资医师与eDWI-ASPECTS、高年资与eDWI-ASPECTS一致性较好(ICC=0.94、0.91、0.93)。皮质组一致性最好(P<0.05),而深部组及混合组的一致性下降,混合组一致性最差(P<0.05)。二分法评估结果:eDWI-ASPECTS与低年资医师(kappa=0.71,P<0.05)、eDWI-ASPECTS与高年资医师(kappa=0.76,P<0.05)、医师之间(kappa=0.79,P<0.05)显示一致性均达到较好水平。结论eDWI-ASPECTS与医师一致性较好,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标准化的评估工具;但是,不同梗死部位会影响到医师与eDWI-ASPECTS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a项目早期ct评分 急性缺血性 弥散加权成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CT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卫雪敏 高成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9-924,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以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为特征,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是诊治的关键。AI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脑组织早期缺血性改变(early ischemic change,EIC)的位置和病灶的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以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为特征,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是诊治的关键。AI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脑组织早期缺血性改变(early ischemic change,EIC)的位置和病灶的大小,因此结合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十分必要。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评分)是一个总分为10分的影像组学评分系统,以准确、简单的方式来评价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EIC,从影像学角度量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医疗决策。ASPECT评分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也被用于识别接受血管内治疗获益的人群,及评估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风险。目前结合多模式影像学的ASPECT评分也用于预测缺血性病灶核心体积以及预测预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出现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ASPECT评分方法。该文对ASPECT评分方法及其在AIS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多模式ASPECT评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自动化ASPECT评分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alberta项目早期ct评分 预后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妙玲 梁满球 +5 位作者 邹玉坚 袁灼彬 刘勇林 黄翔 王芳 范宪淼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3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数据行差异与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ASPECTS对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发生END者27例(END组),非END组66例。两组比较,END组的DWI-ASPECTS、血管狭窄部位、入院NIHSS评分、入院空腹血糖、糖尿病史与非EN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WI-ASPECTS与END风险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736,95%CI:0.564~0.961,P=0.02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DWI-ASPECTS≤4时,DWI-ASPECTS对预测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敏感度为74.07%,特异度为69.70%,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44~0.829)。结论: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加权成像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阿尔伯塔项目早期c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培训后ASPECT评分一致性和准确性的研究
7
作者 邓国莉 周龙江 +4 位作者 赵义 陈斌 王礼同 彭伟 王苇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12期1104-1110,共7页
目的评价初次培训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收集30例起病6 h内脑梗死患者CT及简要临床资... 目的评价初次培训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收集30例起病6 h内脑梗死患者CT及简要临床资料。对不同科室28人(其中影像科21人,神经内科7人)、不同资历(工龄≥10年18人、<10年10人)进行初次培训后,对所有患者入院首次非增强CT(noncontrast CT,NCCT)进行ASPECTS。将ASPECTS作为分类变量,采用Fleiss'Kappa值评估ASPECTS系统的一致性,采用正确率评估ASPECTS系统的准确性。结果整体ASPECTS的Kappa值为0.10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094,0.110);影像科、神经内科评分者的Kappa值及95%CI分别为0.116(0.105,0.128)、0.067(0.034,0.099)。正确率:28位评分者整体840例次ASPECTS具体分值的正确率为15.595%;二分法(ASPECTS≥6或<6)为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的二分法正确率:影像科74.92%,神经内科69.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法不同资历正确率:工龄≥10年74.814%,工龄<10年61.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培训后ASPECTS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均较低,提示多次、严格ASPECTS培训极为必须和重要;二分法(ASPECTS≥6或ASPECTS<6)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alberta项目早期ct评分 正确率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质酶蛋白-40、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及ASPECTS预测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
8
作者 王冀伟 李辉 +4 位作者 刘建峰 徐丽峰 毕红玲 谢雄伟 田洋洋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5-1161,共7页
目的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chitinase protein-40,YKL-40)、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e proteolytic enzyme-1,Caspase-1)水平及ASPECTS对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2月于河北... 目的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chitinase protein-40,YKL-40)、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e proteolytic enzyme-1,Caspase-1)水平及ASPECTS对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介入取栓治疗的180例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介入取栓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1例)与存活组(13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介入取栓前YKL-40、Caspase-1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探讨YKL-40、Caspase-1水平及ASPECTS预测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预后的效能。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及梗死灶面积大于存活组,ASPECTS低于存活组(均P<0.001)。死亡组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141.37±12.40)μg/L vs.(115.05±11.40)μg/L]、Caspase-1水平([13.05±1.15)ng/L v s.(8.61±0.64)n g/L]均高于存活组(均P<0.001)。C 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灶面积大(HR 1.011,95%CI 1.001~1.022)、YKL-40水平高(HR 1.033,95%CI 1.001~1.066)、Caspase-1水平高(HR 1.576,95%CI 1.264~1.966)均是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高(HR 0.887,95%CI 0.794~0.991)是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后死亡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YKL-40、Caspase-1水平及ASPECTS联合预测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后死亡的效能(AUC 0.940,95%CI 0.890~0.990)优于上述3项指标单独预测[AUC分别为0.869(95%CI 0.806~0.933)、0.897(95%CI 0.828~0.966)、0.724(95%CI 0.642~0.806)]。结论YKL-40、Caspase-1水平及ASPECTS均与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预后 甲壳质酶蛋白-40 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 alberta项目早期c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9
作者 张萍 张永巍 +3 位作者 吴涛 陈蕾 姜一 邓本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43-347,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 h内采...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至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种方式(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71例),3≤mRS≤6分作为预后不良组(108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率为39.7%(71/179)。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年龄、病前1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NIHSS评分和溶栓前ASPECT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14)岁比(71±11)岁,8.4%(6/71)比1.9%(2/108),(16±6)分比(19±6)分,(9.5±1.0)分比(8.5±1.9)分,均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24 h颅内出血转化率、脑实质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3)分比(15±7)分,7.0%(5/71)比28.7%(31/108),0比12.0%(13/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7,95%CI:1.014-1.081,P=0.005)、入院时ASPECTS评分(OR=0.382,95%CI:0.233-0.627,P〈0.01)、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OR=1.121,95%CI:1.050-1.196,P=0.001)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越差;入院时ASPECTS评分越高,对预后的保护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alberta早期c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机械血栓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靳明旭 李璐 +2 位作者 彭明洋 殷信道 马跃虎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住入院并接受MT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大面积脑梗死定义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住入院并接受MT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大面积脑梗死定义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5分。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为24 h内,且均于治疗前接受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DWI-ASPECTS评分、3个月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预后良好组(18例)血糖≤6.8 mmol/L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32例)(66.67%与31.25%;χ^2=5.864,P=0.020);两组间DWI-ASPECTS评分无明显差异(4.75±0.25与4.35±0.38;t=2.898,P=0.170),然而预后良好组DWI-ASPECTS>2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88.89%与56.25%;χ^2=4.240,P=0.026)。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糖≤6.8 mmol/L(OR 4.05;95%CI:1.05~15.0;P=0.03)、DWI-ASPECTS>2分(OR 6.93;95%CI:1.05~45.76;P=0.04)为预测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评估DWI-ASPECTS和血糖可以有效地判断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功能预后、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扩散加权成像 alberta项目早期c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