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七轴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拆解生产线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
1
作者
向国强
周红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8-42,共5页
为了应对现有工件高精度操作与运转的难题,分析并设计全自动拆解生产线,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第七轴、工装拆解机构和码盘输送线等。通过对产线设备进行调试控制和方法优化,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化作业。在产线中,设计天轨系统作为六...
为了应对现有工件高精度操作与运转的难题,分析并设计全自动拆解生产线,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第七轴、工装拆解机构和码盘输送线等。通过对产线设备进行调试控制和方法优化,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化作业。在产线中,设计天轨系统作为六轴工业机器人的第七轴,将工业机器人及其第七轴架设于空中,从而形成天轨机器人。通过优化其作业空间,实现工装拆解机构和码盘输送线之间的协同控制。同时,将机器人的作业信号集成至主控系统中,实现控制系统的统一调控。为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和作业灵活性,采用工件码盘分区策略,通过示教器重新建立单个工件码盘的坐标系并优化码盘使用情况,对码盘整体建立多重坐标系,使每块分区单独建立坐标系,实现目标工件的双向拆解和区域化精准定位。现场实地测试表明:通过七轴工业机器人与其他机构的协同控制以及码盘分区设计的作业模式,摆放误差为±0.4 mm,可实现工件的100%摆盘,保证了工件作业的精准性;优化了产线运行节拍,单个工件的拆解作业时间由最初的192 s减少至145 s,缩短约25%,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轴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拆解生产线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七轴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拆解生产线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
1
作者
向国强
周红军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8-42,共5页
文摘
为了应对现有工件高精度操作与运转的难题,分析并设计全自动拆解生产线,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第七轴、工装拆解机构和码盘输送线等。通过对产线设备进行调试控制和方法优化,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化作业。在产线中,设计天轨系统作为六轴工业机器人的第七轴,将工业机器人及其第七轴架设于空中,从而形成天轨机器人。通过优化其作业空间,实现工装拆解机构和码盘输送线之间的协同控制。同时,将机器人的作业信号集成至主控系统中,实现控制系统的统一调控。为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和作业灵活性,采用工件码盘分区策略,通过示教器重新建立单个工件码盘的坐标系并优化码盘使用情况,对码盘整体建立多重坐标系,使每块分区单独建立坐标系,实现目标工件的双向拆解和区域化精准定位。现场实地测试表明:通过七轴工业机器人与其他机构的协同控制以及码盘分区设计的作业模式,摆放误差为±0.4 mm,可实现工件的100%摆盘,保证了工件作业的精准性;优化了产线运行节拍,单个工件的拆解作业时间由最初的192 s减少至145 s,缩短约25%,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
七轴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拆解生产线
协同控制
Keywords
seven-axis industrial robot
automated dismantling production line
cooperative control
分类号
TP2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七轴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拆解生产线协同控制与优化研究
向国强
周红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