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易锦飞 尹学虎 +5 位作者 李蓉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基底材料,通过在rGO/AuNPs/MWCNTs修饰电极表面分别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电沉积生长二氧化锰(MnO2),制得EBFC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单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PGB)。当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传递。构建的EBFC-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1~3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 mmol/L,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复合材料构建双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2
作者 李世宣 蒙化 +6 位作者 尹学虎 易锦飞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9,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s)构建的自供能电化学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及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s)构建的自供能电化学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及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碳化钛(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rGO/AuNPs/Ti_(3)C_(2)/GCE)作为EBFCs阴极,在其表面进一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制得EBFCs生物阳极,进而通过组装EBFCs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了双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SPGB).当阳极室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Fe(CN)_(6)^(3-)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Ti_(3)C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的传递.构建的EBFCs-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0.3~10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mmol/L(S/N=3),可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提取皮肤间质液的水凝胶微针及电化学传感器构建用于体外葡萄糖检测
3
作者 王星皓 王子峰 +3 位作者 肖民 程书怡 李崭虹 朱志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3,共12页
利用微针对皮肤间质液(Interstitial Fluid,ISF)中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提取和检测有望实现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实时监控,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意义重大。基于可溶胀水凝胶的微针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简便操作的特性备受微针给药和传感研究的关... 利用微针对皮肤间质液(Interstitial Fluid,ISF)中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提取和检测有望实现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实时监控,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意义重大。基于可溶胀水凝胶的微针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简便操作的特性备受微针给药和传感研究的关注。制备了一种基于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掺杂渗透质的微针贴片,1 min内可从离体猪皮中提取约10.2μL的ISF。进一步制备了基于印刷电极的PB/CS/MWCNT-COOH/GOx葡萄糖传感器,与微针结合,实现了在3 min内检测离体猪皮中0.5 mmol/L~10 mol/L的葡萄糖浓度。因此,所制备的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以用作皮肤ISF中葡萄糖的提取和传感。微针贴片与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提取-恢复-检测过程的结合使用方式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微针 葡萄糖传感器 水凝胶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综述
4
作者 汪颖 高丽茵 孙莹莹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对葡萄糖传感设备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酶促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跟踪葡萄...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增加,对葡萄糖传感设备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酶促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可穿戴设备,在实时跟踪葡萄糖水平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该文综述了用于体表葡萄糖监测的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的现状和前景,首先阐述了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传感器有效监测糖尿病的原理;其次讨论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机制以及针对不同生物液体的可穿戴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发展演变;最后关注可穿戴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商业化,并讨论了个性化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的金属纳米颗粒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冯鑫 高嫣亭 王风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纳米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和先进的学科之一,该领域涉及不同类型纳米颗粒(NPs)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合成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效率高等受到广泛关注。生物来源的NPs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相... 纳米技术是目前最有前途和先进的学科之一,该领域涉及不同类型纳米颗粒(NPs)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合成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效率高等受到广泛关注。生物来源的NPs因其具有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高、易于修改、可再生和毒性小等优点,逐渐被用于纳米(nm)级新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生物资源合成NPs的方法、机理和实例研究,讨论了生物合成的金属NPs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上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金属纳米颗粒 非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贵权 管文军 +2 位作者 李昱 张孝彬 陈裕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8-671,共4页
基于纳米碳管的特殊物理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利用多壁纳米碳管(MWCN)修饰酶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分析传感器性能的改变并探索酶和电子中间体在纳米碳管表面的作用机制.在碳糊电极表面纳米碳管修饰能够加快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氧化还原... 基于纳米碳管的特殊物理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利用多壁纳米碳管(MWCN)修饰酶电极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分析传感器性能的改变并探索酶和电子中间体在纳米碳管表面的作用机制.在碳糊电极表面纳米碳管修饰能够加快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氧化还原速度,提高响应电流水平,但没有发现纳米碳管有直接电子传递作用;同时纳米碳管提高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分子在反应过程中的相对活性.经纳米碳管修饰后,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和分辨率,检测灵敏度、检测范围、检测速度有所提高;尤其在人体血糖浓度范围内,响应电流幅度提高了50%,分辨率提高了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印刷电极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Ag颗粒对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响应灵敏度的增强效应 被引量:17
7
作者 唐芳琼 沈继锋 +1 位作者 张金芳 张改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环境和食品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1],且由于其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灵敏度好和便于现场测定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氧化酶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特别是介体型,由于其响... 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环境和食品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1],且由于其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灵敏度好和便于现场测定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氧化酶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特别是介体型,由于其响应快,灵敏而倍受重视.现已报道的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 酶电极 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壳聚糖纳米复合薄膜制备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俊华 邝代治 +2 位作者 冯泳兰 刘梦琴 邓华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72-2178,共7页
利用壳聚糖(CHI)溶液分散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该分散液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纳米复合薄膜;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在该纳米复合层上固定了葡萄糖氧化酶(GOx),同时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构建了一种新型葡萄糖... 利用壳聚糖(CHI)溶液分散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该分散液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纳米复合薄膜;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在该纳米复合层上固定了葡萄糖氧化酶(GOx),同时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构建了一种新型葡萄糖传感器。利用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AC)对所制备的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同时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A)考察了其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测试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在0.5~20.0 mmol.L-1范围内有线性响应,检出限为0.2 mmol.L-1;电流达到95%的稳态时间小于5 s;此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能有效排除抗坏血酸、尿酸等常见干扰物的影响并成功应用于饮料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碳纳米管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秀云 梁凤 +4 位作者 张巍 胡连哲 MAJEED Saadat 李云辉 徐国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4-1370,共7页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反应速度快以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已发表的一些葡萄糖检测方法分为两类:葡萄糖酶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与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2种检测方法的...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反应速度快以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已发表的一些葡萄糖检测方法分为两类:葡萄糖酶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与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2种检测方法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对葡萄糖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无酶 生物传感器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介体型电流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钱军民 李旭祥 +1 位作者 黄海燕 金志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26,共4页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将葡萄糖氧化酶 (GOD)和介体甲苯胺蓝 (TBO)通过共价键作用固定于铂电极表面上的溶胶 -凝胶薄膜载体上 ,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该功能化薄膜由γ_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四甲氧基硅在稀盐酸催化作用下通过水解 ...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将葡萄糖氧化酶 (GOD)和介体甲苯胺蓝 (TBO)通过共价键作用固定于铂电极表面上的溶胶 -凝胶薄膜载体上 ,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该功能化薄膜由γ_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四甲氧基硅在稀盐酸催化作用下通过水解 -缩聚反应制得 ;红外光谱证实 ,GOD和TBO在载体上的固定化是通过交联剂分子上的醛基与GOD、TBO和载体上的氨基反应实现的 ,共价交联方式有效地避免了酶和介体从载体上的脱落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循环伏安特性表明 ,TBO能在GOD反应活性中心与铂电极表面之间进行有效的电子传递;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底物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是1~8mmol/L,检出限是0.05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甲苯胺蓝 介电型电流式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康 李仲辉 陈孝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6-379,共4页
以 β 环糊精与戊二醛缩合而成的聚合物 (β CDP)为主体 ,二茂铁为客体 ,使之形成稳定的包埋络合物 ,以此包络物中的二茂铁为电子传递介体 ,制成了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 ,由于包络物的形成 ,避免了电子传递介体的流失 ,生物传感器的... 以 β 环糊精与戊二醛缩合而成的聚合物 (β CDP)为主体 ,二茂铁为客体 ,使之形成稳定的包埋络合物 ,以此包络物中的二茂铁为电子传递介体 ,制成了葡萄糖、乳糖生物传感器 ,由于包络物的形成 ,避免了电子传递介体的流失 ,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 乳糖 二茂铁 固定 β-C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葡萄糖浓度测量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显 栗大超 +3 位作者 徐可欣 于海霞 黄福祥 胡小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2072-2076,共5页
葡萄糖是生物体和食品中普遍含有的一种重要物质,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食品的质量,因此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构造了葡萄糖测量实验系统,并通过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是生物体和食品中普遍含有的一种重要物质,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食品的质量,因此检测葡萄糖的浓度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利用微型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构造了葡萄糖测量实验系统,并通过葡萄糖溶液浓度的测量实验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系统对葡萄糖溶液的分辨率达到了6.25mg/L,其精度高于其他采用折射率测量方法能够获得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的测量值.实验结果表明微型化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装置在工业和医疗上的检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系统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 浓度测量 GGBP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溶胶-凝胶壳聚糖/SiO_2杂化材料的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5
13
作者 谭学才 翟海云 +2 位作者 李荫 邹小勇 蔡沛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45-1647,共3页
A new type of sol-gel/organic hybrid composite film based on chitosan(CS) with methytrimethoxysilane(MTOS) was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n amperometric glucose biosensor. The hybrid composite film was used to ... A new type of sol-gel/organic hybrid composite film based on chitosan(CS) with methytrimethoxysilane(MTOS) was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n amperometric glucose biosensor. The hybrid composite film was used to immobilize glucose oxidase(GOD) on the surface of Prussian Blue(PB)-modified glass carbon electrode. Effects of so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pH, temperature and applied potential etc. on the current response of the biosensor were investigated. The biosensor has a fast response less than 10 s and linear calibration range from 5.0×10 -6 to 2.4×10 -3 mol/L with detection limit of 1.0×10 -6 mol/L. The apparent Michaelis-Menten constant K m is found to be 3.2×10 -3 mol/L.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enzymatic reaction is calculated to be 21.9 kJ/mol. The biosensor has a high sensitivity(420 μA·mol -1·L), long-term stability and good selectivity. This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glucose in the real blood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材料 葡萄糖 生物传感器 普鲁士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宝艳 杨钰 +4 位作者 宋昭 赵紫霞 安(齐)顺一 长哲郎 陈强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4,共5页
制备了纳米金颗粒和纳米铜颗粒,分别用以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并选用丝网印刷金电极测试研究了纳米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铜颗粒不能增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并且延长了其响应时间;纳米金颗粒增强了... 制备了纳米金颗粒和纳米铜颗粒,分别用以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并选用丝网印刷金电极测试研究了纳米颗粒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铜颗粒不能增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并且延长了其响应时间;纳米金颗粒增强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缩短了其响应时间,提高了其抗干扰性,但不能拓宽其检测的线性范围,并且响应电流受工作电压的影响较大;随着工作电压的下降,响应电流迅速下降,与未修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响应电流下降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葡萄糖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金电极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丝网印刷碳糊电极的葡萄糖和尿酸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酉 徐惠 李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2077-2080,2083,共5页
在丝网印刷碳糊电极上利用吸附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或尿酸酶,并用碳纳米管进行修饰,铁氰化钾作为电子传递剂,制作用于测量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尿酸浓度的生物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仅为5s,响应电流范围为1.2~30μA,线性... 在丝网印刷碳糊电极上利用吸附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或尿酸酶,并用碳纳米管进行修饰,铁氰化钾作为电子传递剂,制作用于测量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尿酸浓度的生物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仅为5s,响应电流范围为1.2~30μA,线性测量范围为1~33.3mM,尿酸传感器响应时间为和电流范围分别为50s,0.7~14μA,线形测量范围是2~20mg/dL.用碳纳米管修饰酶电极,改善了电极表面条件,加快了电极反应速度,并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通过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葡萄糖传感器的灵敏度从0.3338μA/mM提高到0.8432μA/mM,尿酸传感器的灵敏度从0.4028μA/(mg/dL)提高到0.7138μA/(mg/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葡萄糖氧化酶 尿酸酶 丝网印刷碳糊电极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注射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广生 高学金 +3 位作者 贾之阳 程丽 耿凌霄 薛吉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97,101,共4页
葡萄糖是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主要碳源。为了稳定产物产量与质量,必须控制葡萄糖在发酵液中的浓度。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化酶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难以用于发酵过程葡萄糖在线测量的问题,提出了"酶液式"葡... 葡萄糖是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主要碳源。为了稳定产物产量与质量,必须控制葡萄糖在发酵液中的浓度。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化酶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难以用于发酵过程葡萄糖在线测量的问题,提出了"酶液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制了适用于发酵过程的、在线使用的酶注射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线性范围为0~100mg/dL,且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0,传感器灵敏度为2.59nA/(mg/dL),传感器检测限为0.07mg/dL;传感器重复性较好,对50mg/dL葡萄糖浓度,变异系数(CV)为2.02%。所研制传感器基本满足了发酵过程葡萄糖在线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液 生物传感器 发酵过程 葡萄糖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增强型毛细管酶柱用于葡萄糖液滴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冯锋 王柯敏 +5 位作者 谌其亭 向秋芬 陈泽忠 黄红梅 黄杉生 霍希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57-1259,共3页
An effective and fast method for assay of micro-amounts of glucose was set up. A new technique for preparation of enzyme columns based on enzyme immobilization by sol-gel was investigated. Glucose oxidase(GOD) and hor... An effective and fast method for assay of micro-amounts of glucose was set up. A new technique for preparation of enzyme columns based on enzyme immobilization by sol-gel was investigated. Glucose oxidase(GOD) and 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 mixed with SiO 2 nanoparticles and polyvinyl butyral(PVB) medium were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capillary tube,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anoparticl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immobilized enzyme. Based on GOD column and HRP column, a liquid droplet sensor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solution. The effect of separated columns and mixed columns on the response of glucose sensor was investigated. The sensor showed a linear response in a range of 2-400 ng/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0.3 ng/mL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or including effect of flow-rate, pH and temperature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增强型毛细管酶柱 葡萄糖 液滴生物传感器 聚乙烯醇缩丁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 NPs-CeO_2@PANI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莉萍 左显维 +3 位作者 王艳凤 李云霞 张彪 韩根亮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10,共5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Au NPs-CeO2@PANI材料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传感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6.2×10-6mol/L~2.8×10-3mol/L,响应时间为5 s,检测下限为1.0×10-6mol/L;相同条件下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也显示出了比单一或二者复合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 固定化酶 电化学检测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累积技术制备基于纳米碳管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钰 史海滨 +3 位作者 吴宝艳 李静 安顺一 陈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18,共4页
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为电子媒介体和酶的吸附载体,利用层层累积的白组装技术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多层(MWCNTs/GOx)。复合薄膜修饰电极,制备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值随着MWCNT... 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为电子媒介体和酶的吸附载体,利用层层累积的白组装技术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的多层(MWCNTs/GOx)。复合薄膜修饰电极,制备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结果表明: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值随着MWCNTs/GOx复合薄膜层数的不同而变化,当MWCNTs/GOx复合薄膜的层数为6时,响应电流值达到最大。(MWCNTs/GOx)。复合薄膜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3×10^-2moL/L葡萄糖的响应电流为1.63μA,响应时问仅为6.7s。该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10^-4~1.5×10^-2moL/L,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9×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纳米碳管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层层累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膜固定的麦尔多拉蓝为介体的过氧化氢、葡萄糖和乳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康 项永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Nafion膜修饰玻碳电极固定的麦尔多拉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 ,成功地制成了性能优良的电流型单酶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双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氧化酶 )和三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氧... 以Nafion膜修饰玻碳电极固定的麦尔多拉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 ,成功地制成了性能优良的电流型单酶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双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氧化酶 )和三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葡萄糖氧化酶 -半乳糖苷酶 )分别制成了葡萄糖和乳糖生物传感器;探讨了工作电位、pH、温度和干扰物质等对这3种生物传感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NAFION 麦尔多拉蓝 过氧化氢 葡萄糖 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