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能量自供给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丽娟 许晓慧 +1 位作者 吴在军 江兵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4-998,1039,共5页
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能特点、压电悬臂梁的频率选择以及俘能电路的功能特性,提出了集成化的环境振动能量采集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环境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整体装配尺寸约为83mm×5... 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能特点、压电悬臂梁的频率选择以及俘能电路的功能特性,提出了集成化的环境振动能量采集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环境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整体装配尺寸约为83mm×55mm×12mm,在33mA的驱动负载下能提供稳定的3.3V供电电压,根据俘能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可计算出其综合转换效率约为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自供给 压电 俘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供给模式的电动汽车换电站供需均衡运营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代亮 刘治南 +1 位作者 陈天泉 秦雯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133,182,共7页
以换电模式为电动汽车(EV)提供能源补给是促进EV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评估EV换电站的运营模式、提高EV换电站的运营效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供给模式的EV换电站供需均衡运营策略。针对未来可行的统一化电池规格和换电站自供给模式,EV... 以换电模式为电动汽车(EV)提供能源补给是促进EV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评估EV换电站的运营模式、提高EV换电站的运营效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供给模式的EV换电站供需均衡运营策略。针对未来可行的统一化电池规格和换电站自供给模式,EV既可作为电池消费者,又可作为电池服务提供者,通过设计换电站的动态奖励机制,以吸引EV用户充当电池服务提供者辅助换电站提供换电服务,并基于带约束的马尔可夫决策框架对系统的随机优化问题进行建模。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使换电站自适应地选择给予电池服务提供者的奖励,从而在满足换电站服务质量水平约束的条件下最大化换电站的运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换电站 随机优化 马尔可夫决策 动态定价 自供给模式 供需均衡 运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易锦飞 尹学虎 +5 位作者 李蓉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基底材料,通过在rGO/AuNPs/MWCNTs修饰电极表面分别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电沉积生长二氧化锰(MnO2),制得EBFC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单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PGB)。当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传递。构建的EBFC-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1~3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 mmol/L,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酶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反演的自供能型线路电压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
4
作者 许晨进 王维 +4 位作者 汪鹤 季振亚 任翰林 段名荣 胡敏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6-857,I0004,共13页
电网电压波动是威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力系统中传统电压测量装置存在绝缘要求高、装置体积大、制造成本高、无可靠外接电源和需停电安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场反演的高压线路电压感知技术,通... 电网电压波动是威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力系统中传统电压测量装置存在绝缘要求高、装置体积大、制造成本高、无可靠外接电源和需停电安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场反演的高压线路电压感知技术,通过监测电容电压抬升时间实现线路电压逆问题求解。首先,介绍自供能型线路电压逆问题求解原理;其次,对自供能型线路电压测量结构进行仿真论证及测量精度分析;最后,该文提出电容充电时间数据高精度捕获、信号处理与传输等多目标综合实现的超低功耗能量控制策略,并搭建试验平台验证电压反演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超低功耗能量控制模式下的电容充电时间监测精度控制在0.5%之内,电压测量精度控制在0.86%之内,结合线路电压逆问题求解策略能够有效实现线路电压的去电池化高精度感知与无线通信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电压测量 电场反演 自供 超低功耗 能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频能量自供能的温度监测传感器节点设计
5
作者 徐博 任力生 王芳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8,共8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能量自供能可超长时间工作的温度监测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Patch天线、整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温度模块。所设计的Patch天线带宽为380 MHz、中心频率点增益为7.6 dB、回波损耗(VSWR)为-29.25 dB;整流模块有效输入范... 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能量自供能可超长时间工作的温度监测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Patch天线、整流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温度模块。所设计的Patch天线带宽为380 MHz、中心频率点增益为7.6 dB、回波损耗(VSWR)为-29.25 dB;整流模块有效输入范围内可连接任意标准阻抗天线使用,整流效率维持在50%以上,接收功率为3 dBm时整流效率最高达到64.3%;2 m以内系统冷启动时间不超过85.6 s,温度模块可以每隔1 s发送一次温度数据,并且工作寿命远远长于传统传感器节点。实物制作完成后分别在实验室及温室大棚中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传感器节点具有收集距离长、启动时间短、适配性高、工作寿命长的特点,使传感器节点彻底摆脱了传统供电模式的限制,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能量收集 Patch天线 自供 传感器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阵列式可变形自供电振动传感器
6
作者 冯彦军 任建超 +4 位作者 吴川 刘茂福 丁维波 白荣财 陈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3,共8页
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钻具振动对于钻井工艺及井下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井下振动传感器供电方式增加了钻井成本并降低了钻井效率,而具有自发电功能的传感器无疑将更加适宜实际工况。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提出了一种井下阵列式可变... 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钻具振动对于钻井工艺及井下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井下振动传感器供电方式增加了钻井成本并降低了钻井效率,而具有自发电功能的传感器无疑将更加适宜实际工况。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提出了一种井下阵列式可变形自供电振动传感器。试验表明该传感器可同步测量振幅和频率,其中振动频率的测量范围为0~11 Hz,测量误差小于±4%;可实现3个离散振幅值(10、25、40 mm)的测量,测量误差为±3 mm,且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0~85℃。此外传感器还具有发电功能,试验表明传感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8.3×10^(-7) W,而将多个传感器并联使用后其发电功率将大幅度提升。研究成果可为井下传感器及井下发电机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感器 摩擦纳米发电机 自供 钻杆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水平定向钻进的自供电振动传感器的研制
7
作者 冯彦军 任建超 +4 位作者 吴川 刘茂福 丁维波 赵燚 陈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5-200,共6页
对水平定向钻进孔底钻具振动的实时监测,对于保障作业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传统的振动传感器在供电方面存在局限性,而具有自发电功能的振动传感器更加适宜实际工况。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提出一种新型自供电振动... 对水平定向钻进孔底钻具振动的实时监测,对于保障作业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传统的振动传感器在供电方面存在局限性,而具有自发电功能的振动传感器更加适宜实际工况。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提出一种新型自供电振动传感器,其可充分利用钻进过程中振动工况诱导发电,并同步实现振动频率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可在温度0~105℃、相对湿度0~90%内正常工作,测量振动频率为0~13 Hz,测量误差小于±3%,传感器的安装平面倾角不超过45°;传感器的发电性能显示其输出功率最大可达0.61μW,在并联多个传感器并进行电量存储后使用,可为其他井下测量仪器供电。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井下随钻测量及传感器研发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感器 钻具振动 自供 摩擦纳米发电机 水平定向钻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DOT∶PSS层的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陶梦欣 刘国栋 +2 位作者 王嘉宁 孟卿君 李志健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72-1778,1814,共8页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制备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将其作为电致变色层和电极层的共用功能层制备了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ECDs)。通过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镜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表征,考察了旋...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制备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将其作为电致变色层和电极层的共用功能层制备了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ECDs)。通过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镜和快速傅里叶变换表征,考察了旋涂转速对PEDOT∶PSS电极表面形貌和均匀性的影响。采用万用表、分光色差仪,探究了不同金属(Zn、Al、Cu)阳极对自供能ECDs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了PEDOT∶PSS电极和自供能ECDs的电化学性能。将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与电化学综合测试仪联用,测试了自供能ECDs的光学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旋涂转速1500 r/min制备的PEDOT∶PSS电极具有平整和均匀的形貌。Zn作为金属阳极的自供能ECDs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能,色差为13.36,着褪色时间分别为3.0和4.2 s,着色效率为58.38 cm^(2)/C;在0.0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具有4.89 mA·h/m^(2)的面积比容量,等效串联电阻为181.6Ω。Zn作为金属阳极的自供能ECDs经4000 s后的透射率对比度仍达到透过率初始对比度80%左右,处于90°弯曲状态下器件具有平整状态93.5%的比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双功能层 Zn阳极 自供能电致变色器件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空发动机的自供电无线振动传感系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宁云博 关明杰 +2 位作者 柳治强 陈俊 祝青园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领域,传统的有线传感系统存在布线复杂、灵活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航空发动机的高频率振动信号,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自供电无线传感系统。该系统分为无线传感系统与自供... 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领域,传统的有线传感系统存在布线复杂、灵活性差、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航空发动机的高频率振动信号,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自供电无线传感系统。该系统分为无线传感系统与自供电装置两部分,无线传感系统将发动机的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采用ESP32-S2芯片作为下位机微控制器,利用芯片内置的Wi-Fi无线收发模块将振动数据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收到数据后进行数据存储、分析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无线传输系统的采样率可达250 ksps,幅值误差小于3.8%,频率误差小于1.5%。自供电装置将发动机尾喷管的废热能转化为电能,其由温差发电装置与能量收集电路组成。温差发电装置通过测量温差发电片热端温度,自动调节温差发电片与尾喷管外壁之间的间距,以确保温差发电片不会因尾喷管的温度过高而损坏且输出功率维持在较高值。能量收集电路采用BQ25504芯片进行能量收集和管理,将多余能量储存到可充电锂电池中。实验结果表明,无线传感系统平均功耗约为26.42 mW,而自供电装置可产生约40 mW的功率,可实现系统的自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系统 振动监测 自供 热电发电 无线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监测传感元件自供能技术研究
10
作者 张洪涛 谢向东 +4 位作者 陈华 刘明周 王雄 张衡 杜国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为探索压电技术给地震监测传感元件供电的可行性,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分析压电耦合梁形状、力臂段长度、固定段长度和杆端质量对压电俘获器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影响。以峰值加速度0.012g的El-centro波、Taft波和Northridge波激励作用为... 为探索压电技术给地震监测传感元件供电的可行性,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分析压电耦合梁形状、力臂段长度、固定段长度和杆端质量对压电俘获器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影响。以峰值加速度0.012g的El-centro波、Taft波和Northridge波激励作用为例,“U”型压电梁的平均输出电压和功率分别为45.48 V、39.06 V和37.59 V和2.07 mW、1.53 mW和1.41 mW。研究结果表明“U”型压电梁输出电压和功率随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幅值激励下即可满足地震监测仪器正常工作电压的最低要求。研究结论有助于压电技术在地震监测传感元件供电单元中的推广应用,并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 压电地震能量俘获器 均方根 “U”型压电耦合梁 自供 压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自供电同步电感开关能量采集功率提取电路
11
作者 江一帆 王光庆 +2 位作者 周宇洋 侯露刚 李广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4-801,共8页
为了提高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转换输出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自供电的去整流桥同步电感开关(Self-Powered and Rectifier-Free Synchronized Switching and Discharging to a storage Capacitor through an Inductor,RF-SSDCI)功率提取... 为了提高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转换输出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自供电的去整流桥同步电感开关(Self-Powered and Rectifier-Free Synchronized Switching and Discharging to a storage Capacitor through an Inductor,RF-SSDCI)功率提取接口电路。电路由电容与三极管组成的自供电开关模块和由电感电容串联组成的功率提取模块组成。由于省去了传统的二极管整流桥结构,电路更有利于小型化与集成化。另外,电感电容串联组成的功率提取模块保证电感为储能电容充能时无需开关控制,降低了开关导通时间对电路功率提取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功率损耗。利用电路分析理论详细阐述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提取输出功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RF-SSDCI电路的有效性。RF-SSDCI的最大提取功率达到63.6μW,比SEH(Standard Energy Harvesting)电路和SP-OSCE(Self-Powered Optimized Synchronous Charge Extraction Circuit)电路提高近109.2%和1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采集器 自供电同步电感开关电路 仿真和实验验证 效率提高 去整流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O/GaN核壳纳米柱阵列异质结的高性能自供电紫外光电探测器
12
作者 唐鑫 柳志成 +1 位作者 江弘胜 李国强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3-448,共6页
针对紫外光电探测器在自供电模式下光探测性能差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iO/GaN核壳结构的纳米柱阵列异质结的自供电紫外光电探测器。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法制备了分立、均匀的GaN纳米柱阵列,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高温热氧化法合成了均匀... 针对紫外光电探测器在自供电模式下光探测性能差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iO/GaN核壳结构的纳米柱阵列异质结的自供电紫外光电探测器。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法制备了分立、均匀的GaN纳米柱阵列,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高温热氧化法合成了均匀的NiO薄层,形成了异质结核壳结构。得益于GaN纳米柱阵列异质结的结构优势,如高吸光特性和高载流子迁移率,制备的紫外光电探测器在没有任何电源的情况下,在365 nm波长紫外光照射下展现出高响应度(350 mA/W)、短响应(上升/下降)时间(36 ms/42 ms)、高电流开关比(2.1×10^(5))和高紫外-可见光抑制比(2.9×10^(4)),性能优于目前报道的薄膜型异质结紫外光电探测器,在下一代紫外光探测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GaN 紫外光电探测器 纳米柱阵列异质结 分子束外延(MBE) 高温热氧化法 自供电光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供电可穿戴维生素C及电生理传感系统
13
作者 梁家辉 张永明 +1 位作者 邱家振 赵江琦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1,共5页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设计了一个全集成的自供电双模态传感系统。系统中的双模态传感器和柔性锌离子电池采用同基底制备,实现多传感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系统不需要外部电源,可以通过柔性太阳能电池收集电能,经由Zn//MnO_(2)电池... 基于丝网印刷工艺,设计了一个全集成的自供电双模态传感系统。系统中的双模态传感器和柔性锌离子电池采用同基底制备,实现多传感功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系统不需要外部电源,可以通过柔性太阳能电池收集电能,经由Zn//MnO_(2)电池储存,并驱动传感系统进行汗液维生素C、心电图和肌电图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供 生物传感器 双模态 维生素C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维材料的自供电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宇航 赵伟玮 +1 位作者 刘宏微 吕俊鹏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6,共14页
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可在无外部供能时将入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光探测功能。结合低维材料可将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尺寸缩小至微纳量级,从而进一步实现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本文介绍了基于自供电技术的低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架构及工作... 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可在无外部供能时将入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光探测功能。结合低维材料可将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尺寸缩小至微纳量级,从而进一步实现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本文介绍了基于自供电技术的低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架构及工作原理,总结了当前自供电光电探测器应用进展,讨论了自供电光电探测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新型自供电光电探测器的材料选择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供 光电探测器 低维材料 异质结 光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装备自供电传感的微纳能源收集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海龙 李祎 +3 位作者 陈赦 杨爱军 肖淞 荣命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87-3402,共16页
数智化电网的建设依赖于海量分布式电力装备状态监测传感器,提升传感器的供电可靠性进而实现自供电感知,对拓展设备状态感知系统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纳米发电机为代表的微纳能源收集方法与器件被广泛关注,其能够将多元... 数智化电网的建设依赖于海量分布式电力装备状态监测传感器,提升传感器的供电可靠性进而实现自供电感知,对拓展设备状态感知系统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纳米发电机为代表的微纳能源收集方法与器件被广泛关注,其能够将多元、分散的机械能、热能、电磁能等转化为电能,搭配微能量存储元件与低功耗微纳传感器实现自供电传感。该文围绕面向电力装备自供电传感的微纳能源收集方法这一主题,首先介绍了电力装备及其运行环境微能量的分布特性;其次,总结了以热电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压电纳米发电机、磁场能收集发电机、水伏发电机为代表的微纳能源收集方法原理及特点,分析了其在电力装备场景下的适用性,同时综述了基于微纳能源器件的电力装备微能量收集与自供电传感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本领域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和潜在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微纳能源收集方法及器件的发展趋势,有望为电力装备自供电状态监测和数智化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供电传感 微纳能源器件 纳米发电机 电力装备状态感知 微能量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穿戴电子产品的自供能摩擦电纺织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宁 龚维 王宏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伴随着人们对智能穿戴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解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供能问题,各种能源转化技术接连涌现,摩擦电纺织品凭借其在低频机械能收集和自驱动传感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脱颖而出,成为能源织物领域的佼佼者。为提高摩擦电纺织品的能量转... 伴随着人们对智能穿戴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解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供能问题,各种能源转化技术接连涌现,摩擦电纺织品凭借其在低频机械能收集和自驱动传感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脱颖而出,成为能源织物领域的佼佼者。为提高摩擦电纺织品的能量转换效率与舒适自然的穿戴感,基于摩擦电技术的理论,探讨了接触起电的物理机制,从材料、结构、运行模式以及功能性等角度出发,总结了纱线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织物基摩擦纳米发电机与非织造布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摩擦电纤维在柔性传感、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交互式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目前摩擦电纺织品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机遇,以期为摩擦电技术与传统纺织业的高值化结合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产品 摩擦起电 摩擦电纺织品 摩擦电纤维 自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中压直流变换器的高可靠自供电架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楚杉 方恒 +3 位作者 龚青苑 李成敏 李武华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0-681,I0020,共13页
随着大容量中压直流配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实现高可靠的辅助供电是实现直流变换器在中压直流配电场景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面向模块化多电平中压直流变换... 随着大容量中压直流配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实现高可靠的辅助供电是实现直流变换器在中压直流配电场景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面向模块化多电平中压直流变换器的高可靠自供电系统架构。该架构实现主控制器、子模块等辅电系统的中压直联馈电,从而无需额外低压直流电源,并且大幅提升系统启动速度。基于此架构设计,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的子模块控制器和旁路开关辅助供电均实现3倍冗余,提高系统容错运行的能力。在子模块电容预充电阶段,提出一种基于辅助电源自主控制的子模块电容均压方法,保证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可靠预充电。最终通过实验验证所提辅助供电系统架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 自供 中压直联馈电 子模块电容均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郭庄鹏 朱恩科 郝瑜睿 高世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115,共9页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结合热聚法和溶液法成功制备了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价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_(2)O_(3)呈蜂窝状结构的块体,其附着在具有层状结构的g-C_(3)N_...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结合热聚法和溶液法成功制备了Bi_(2)O_(3)/g-C_(3)N_(4)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价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_(2)O_(3)呈蜂窝状结构的块体,其附着在具有层状结构的g-C_(3)N_(4)纳米片上。基于该异质结制备了无需外加偏压即能工作的紫外探测器。在紫外光照射下,Bi_(2)O_(3)/g-C_(3)N_(4)光电探测器能够立即产生光电流并达到最大稳定值约0.43μA,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其光电流提升了约1.05倍。值得注意的是,Bi_(2)O_(3)/g-C_(3)N_(4)紫外探测器还展现出了快的响应速度(约181.7 ms),并且其光电流与入射光强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器件对不同强度的紫外光均能实现快速且稳定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自供 Bi_(2)O_(3)纳米块 g-C_(3)N_(4)纳米片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胎压监测的自供电系统研究
19
作者 李敏 沙秩生 +3 位作者 张加宏 刘清惓 王超 王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1,共9页
设计与制作了一种用于胎压监测的自供电系统,主要利用压电-光电复合能量收集装置及相匹配的能量管理与存储电路采集轮胎转动的机械能和自然界光能。实验测试表明:光电能量收集器在弱光环境下输出功率最低327μW,压电能量收集器在正常车... 设计与制作了一种用于胎压监测的自供电系统,主要利用压电-光电复合能量收集装置及相匹配的能量管理与存储电路采集轮胎转动的机械能和自然界光能。实验测试表明:光电能量收集器在弱光环境下输出功率最低327μW,压电能量收集器在正常车速情况下平均输出功率为452μW,而复合能量输出平均功率达到1.32 mW。同时对胎压监测系统进行功耗分析,从能量收支平衡的角度验证监测系统10 s钟工作一次的可行性,利用轮胎转动的机械能与太阳能复合互补供电的胎压监测系统可长期自我维持,无需额外电池或备用电源,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能量收集 自供 胎压监测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_(2)O_(3)纳米块自供能紫外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方向明 周起成 +3 位作者 孙宇 乔志铭 耿秋丹 高世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 为了实现在无外部供能下对紫外光的有效探测,基于Ag修饰的Bi_(2)O_(3)纳米块(Ag/Bi_(2)O_(3))纳米块制备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通过煅烧法制备Bi_(2)O_(3)纳米块,随后采用室温溶液法在其表面沉积Ag纳米粒子,进而成功制备了Ag/Bi_(2)O_(3)纳米块,且对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Bi_(2)O_(3)纳米块的平均尺寸约为1μm,且Ag纳米粒子随机分布在Bi_(2)O_(3)纳米块表面。将涂覆Ag/Bi_(2)O_(3)纳米块的FTO作为工作电极,并进一步构建了自供能紫外探测器。在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能在零偏压下实现对紫外光的快速检测,这证实其具有自供能特性。相比于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Ag/Bi_(2)O_(3)纳米块紫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得到明显提升,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缩短至29.1 ms和40.2 ms,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探测器 Bi_(2)O_(3)纳米块 AG纳米粒子 自供能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