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范存帅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3例ONF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髓芯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3例ONF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髓芯减压术治疗,试验组经自体BMSCs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MSCs表面分子、骨代谢水平、骨密度、骨坏死面积、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BMSCs表面分子CD34、CD105、CD166表达量分别为(2.48±0.76)%、(13.36±3.27)%、(37.49±5.28)%,均高于对照组[(1.92±0.36)%、(11.45±2.13)%、(34.23±5.16)%](P<0.05);试验组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分别为(5.45±1.36)pg/mL、(6.27±1.45)μg/mL、(43.35±10.46)ng/L,均高于对照组[(4.41±1.36)pg/mL、(5.52±1.44)μg/mL、(37.25±10.41)ng/L](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骨密度分别为(0.32±0.11)g/cm^(2)、(0.49±0.23)g/cm^(2),均高于对照组[(0.25±0.11)g/cm^(2)、(0.35±0.16)g/cm^(2)](P<0.05);骨坏死面积分别为(26.44±5.17)%、(20.45±5.23)%,均低于对照组[(29.12±5.33)%、(23.32±5.18)%](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别为(4.25±1.27)分、(2.82±0.46)分,均低于对照组[(5.33±1.77)分、(3.21±0.52)分](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量表评分分别为(70.33±10.32)分、(85.66±10.45)分,均高于对照组[(65.22±10.36)分、(80.33±10.71)分](P<0.05)。结论自体BMSCs能通过上调骨髓干细胞表面分子而改善老年ONFH患者的骨代谢水平,自体BMSCs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术可有效提升患者骨密度水平,并减少骨坏死面积,对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术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代谢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置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盛卫娟 胡雁秋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0期1870-1871,共2页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Cs)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的疗效,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术中行自体BMCs移植;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Cs)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的疗效,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术中行自体BMCs移植;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49.5%±10.6%)、6min步行距离(250±21)m、6个月后心胸比(0.62±0.14),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0.5%±5.3%)、(110±18)、(0.75±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自体BMCs移植治疗重症瓣膜病疗效好,细致周到地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瓣膜病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瓣膜置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蓉 梁瑜祯 卢炳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6-710,共5页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 目的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新方向。文中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构建成左下肢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缺血局部肌内注射DMEM培养基,治疗组注射体外扩增的自体BM-MSCs悬液。移植4周后,行双下肢CT动脉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血流灌注(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及患肢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 1肢体缺血后的动态观察显示对照组2例出现不同程度表皮坏死、趾甲脱落,治疗组则未见坏死,且肌肉萎缩较轻。2CTA示治疗组侧支血管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且与已有的血管相互连接形成侧支血管网。3CTPI示治疗组血流灌注比对照组明显增加。4HE染色示治疗组毛细血管密度及毛细血管数/肌纤维数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1.049)个/HP vs(3.670±0.816)个/HP,(9.68±0.56)%vs(5.87±0.86)%,P<0.01]。2组均未见微小坏死灶,治疗组也未见血肿、骨样组织或纤维瘤形成。结论自体BM-MSCs移植可促进缺血下肢血管新生,可作为效治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有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自体移植 血管新生 下肢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F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牙槽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文丽 李淑慧 +3 位作者 陈诚 李一鸣 周晶 吴佩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复合自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修复牙槽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取健康雄性2月龄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4组:PRF+BMSCs组、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复合自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修复牙槽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取健康雄性2月龄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4组:PRF+BMSCs组、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均在全麻下微创拔除下颌左侧中切牙。4组实验动物分别在4、8、12周处死。取其下颌骨进行牙槽骨标本测量,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结果:牙槽骨标本测量比较:4组牙槽嵴宽度、高度丧失值均存在差异(P<0.05);析因分析示PRF与BMSCs复合使用修复牙槽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PRF或BMSCs(P<0.05)。X线、组织学观察表明术后4、8、12周时拔牙窝骨吸收程度:PRF+BMSCs组<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PRF+BMSCs组成骨情况均优于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结论:PRF复合自体BMSCs可以促进牙槽骨的再生与修复,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槽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HA-TCP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牛玉梅 陈野 +5 位作者 李艳萍 赵尔杨 曹涛 刘会梅 王爽 姜凌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成年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介导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成年犬的MSCs,将MSCs矿化诱导为成骨样... 目的:研究成年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介导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成年犬的MSCs,将MSCs矿化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后与HA-TCP支架复合。选取3只成年犬,在876︱678根分歧处分别制备长宽高均为3mm的骨缺损。左侧作为实验组,牙槽骨缺损处植入MSCs-HA-TCP复合物;右侧作为对照组,将HA-TCP植入牙槽骨缺损部位。移植后8周处死实验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剩余材料占缺损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s介导HA-TCP修复成年犬牙槽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的HA-TCP修复犬牙槽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牙槽骨缺损 HA-TCP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昌奎 谭新颖 +2 位作者 罗金超 黄海涛 胡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建立同种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效果及其机制打下基础。方法:24只1岁龄比格犬,拔出所有动物右侧下颌前磨牙和磨牙,伤口愈合后制... 目的:建立同种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效果及其机制打下基础。方法:24只1岁龄比格犬,拔出所有动物右侧下颌前磨牙和磨牙,伤口愈合后制造左侧下颌骨3mm节段性缺损(从颏孔后1mm到下颌角前),随机分两组,实验组用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重建,对照组仅用同种异体骨修复重建。术后4、12、24、48周处死动物(每组3只),取标本并行CT检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同种异体骨均能与自体骨愈合,48周时实验组动物同种异体骨几乎全部被自体骨替代,但是新骨的大小较植入时同种异体骨支架变小。对照组中,新骨主要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形成,新骨大小与原植入时同种异体骨大小变化不大。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成骨,该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行缺损的效果及其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同种异体骨 下颌骨 修复重建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26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瑞成 法宪恩 +2 位作者 董念国 王海永 侯剑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58-59,共2页
取26例心功能Ⅱ~Ⅳ级、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体骨髓50ml,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悬液。将悬液经冠状动脉注入病变区及其周围。结果移植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功能提高1~2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末... 取26例心功能Ⅱ~Ⅳ级、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体骨髓50ml,制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悬液。将悬液经冠状动脉注入病变区及其周围。结果移植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功能提高1~2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末直径缩短,心脏收缩速度、射血分数及心排血量提高;血浆脑钠素(BNP)水平较移植前显著下降;患者无死亡、低心排综合征、新的心肌损害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提示经皮冠状动脉内途径自体BM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移植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对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剑雄 马信龙 +3 位作者 孙晓雷 骆巍 王志钢 李稚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对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此诱导方法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兔股骨骨髓中分离、纯化BMSC,取第3代BMSC常规培养设...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对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此诱导方法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兔股骨骨髓中分离、纯化BMSC,取第3代BMSC常规培养设为空白对照组,利用含有钙化诱导剂的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第3代BMSC,设为钙化对照组。取第3代成骨细胞,1∶1的比例和第3代BMSC共同培养,设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钙结节染色鉴定诱导结果,ALP定量测定观察共同培养中成骨细胞对BMSC诱导影响。总蛋白定量测定观测诱导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结果成骨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24h后,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两种细胞形态混杂生长,共同培养5d后,细胞形态趋于一致,多呈长梭形。诱导培养5d后,实验组与钙化对照组ALP染色均为阳性。诱导培养21d,两组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而BMSC空白对照组并未见钙结节形成。ALP定量测定,实验组于3、5、7、9d均低于钙化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ALP定量测定,在4个时间段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蛋白定量测定显示实验组于第3天,A值高于钙化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5天、第7天、第9天时却低于钙化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于各时间段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骨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应用于BMSC的成骨诱导,从诱导效率和诱导后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方面,都能证实该共同培养方法的有效性。但与钙化诱导方法相比,共同培养的诱导效果差于钙化诱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成骨细胞 骨髓充质干细胞 诱导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内膜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程芮 王士雯 +7 位作者 曹丰 张友荣 徐勇 孟玲 王韫芳 李艳华 彭享胜 裴雪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体外扩增后经心内膜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开胸结扎再通形成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 ,抽取骨髓 ,1.0 77g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扩增...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体外扩增后经心内膜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开胸结扎再通形成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 ,抽取骨髓 ,1.0 77g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 ,扩增培养后 2~ 3周经导管心内膜移植 ,移植前后心功能及血生化检查 ,3个月时取梗死心肌、肝、肾、脾等组织冰冻切片及HE染色 ,免疫荧光法鉴定结蛋白desm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 (cTnI)的表达。结果 小型猪MSCs为形态均一的梭形细胞 ,每 4 0ml骨髓液经 2~ 3周传 3代平均获得 (3.81± 0 .0 9)× 10 7个细胞 ,移植后 6周及 3个月LVEF较心梗后明显改善 (P <0 .0 5 ) ,肝肾功能、血糖、动脉血气结果正常 ,3个月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细胞 ,免疫组化提示desmin及cTnI表达阳性 ,HE染色提示肝、脾、肾等主要脏器结构正常。结论 体外扩增MSCs体内移植安全 ,各重要脏器功能及结构正常 ,心内膜注射移植操作方便 ,移植后的MSCs体内定位明确 ,心功能改善 ,并有心肌相关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 急性心肌梗死 移植治疗 正常 自体骨髓 充质干细胞 表达 移植后 HE染色 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波 赵振林 樊强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有效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临床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7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自愿原则...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有效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临床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7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细胞治疗组7例和药物治疗组10例。细胞治疗组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细胞,并在肠镜直视下局部黏膜下多点注射,每点注射细胞量约1.0×10^7个,每间隔30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药物治疗组采用规范化药物治疗。结果:细胞治疗组达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有效率100%。药物治疗组达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无缓解1例,有效率90%。随访3~14个月,细胞治疗组完全缓解的5例中无一例复发,另外2例症状无加重。药物治疗组9例中3例第2个月复发再次治疗,另4例分别在第3,5,10个月再次复发。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范震波 杨展翔 +2 位作者 邱勤业 胡汉生 尹德龙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比较行髓芯减压、单纯钽棒植入与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6例(27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行髓芯减压、单纯钽棒植入与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6例(27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12髋)采用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观察组);14例(15髋)采用髓芯减压、单纯单纯钽棒植入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和X线表现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6.8个月)。Harris评分:观察组术后优3髋、良7髋、可2髋、差0髋,对照组优2髋、良8髋、可3髋、差2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表现指数:观察组3分3髋、2分7髋、1分2髋,对照组3分2髋、2分8髋、1分3髋、0分2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髓芯减压、钽棒植入结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修复作用较好,特别在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方面优于行髓芯减压、单纯钽棒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髓心减压 自体骨髓 充质干细胞 钽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星星 朱庆磊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71-75,共5页
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肌细胞的丢失,进而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类具有横向分化为各系统器官和组织能力的干细胞,能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并通过旁分泌等机制增强心功能,为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肌细胞的丢失,进而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类具有横向分化为各系统器官和组织能力的干细胞,能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并通过旁分泌等机制增强心功能,为心肌梗死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对BM—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因素、移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移植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康复锻炼对小儿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岩松 王晓东 +3 位作者 杨静 滑蓉蓉 程洪斌 安沂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4期19-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康复锻炼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进行单纯康复锻炼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3、6个月进...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康复锻炼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进行单纯康复锻炼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3、6个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步程度。结果干细胞组17例受试者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康复组18例完成临床研究。A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B组患儿接受康复锻炼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接受综合测评,结果显示该组患儿康复锻炼3个月后患儿粗大运动可有明显改善(P<0.05),二者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分值较单纯康复锻炼组明显。结论 BM-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改善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以术后一个月改善最明显,术后6个月仍会继续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干细胞移植后行康复锻炼相比单纯康复锻炼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效果更明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脑瘫 康复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犬缺血心肌的修复作用观察
14
作者 张虎 葛建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骼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犬缺血心肌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自每只犬的髂后上棘抽取骨髓进行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2周后用二脒苯基吲哚(DAPI)标记自体M... 目的观察自体骨骼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犬缺血心肌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自每只犬的髂后上棘抽取骨髓进行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2周后用二脒苯基吲哚(DAPI)标记自体MSCs后二次开胸注射到MI瘢痕区及其周围。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培养基。细胞移植前3 d及移植后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灌注显影检查。结果细胞移植后4周,两组犬全部存活,超声心动图显示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分别为56.72%±4.90%、(33.24±8.50)ml、26.16%±3.33%、(3.85±0.36)cm、(2.83±0.30)cm,与移植前的50.40%±6.31%、(25.49±7.67)ml、21.86%±3.04%、(4.24±0.41)cm、(3.14±0.30)cm相比,P均<0.05;而对照组4周后左室上述指标较移植前差异不显著(P均>0.05)。99rnTc-MIBI检查显示细胞移植组原心尖部、前壁缺损区再填充明显,而对照组原心尖部、前壁缺损区再填充不明显。结论自体MSCs移植能有效地修复损伤的心肌并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自体移植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创治疗骨不连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牟哲飞 倪跃平 +3 位作者 叶秀云 唐少华 林帆 郑钧炬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519-520,5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16例,自体髂骨获取其BMSCs后进行培养,经皮注射于骨不连部位。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骨折断骨痂生长情况。结果15例愈...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16例,自体髂骨获取其BMSCs后进行培养,经皮注射于骨不连部位。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骨折断骨痂生长情况。结果15例愈合。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0~18个月,骨痂出现时间(8.2±2.5)周,骨折愈合时间(4.5±1.6)个月;上肢骨折按照临床上肢评分系统标准,胫骨骨折按照Johner-Wruhs功能分级法评定标准,股骨骨折按照Schatzker-Lamben疗效评分系统等评估患肢恢复情况,优12例、良2例、可2例。均未发生注射创口化脓性感染、血肿、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腱损伤、神经损伤以及固定材料失效与断裂等不良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自体BMSCs移植治疗非感染性四肢骨折不愈合有效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微创 治疗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11例报道 被引量:2
16
作者 诸葛福煜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79-79,91,共2页
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采用髓芯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27岁;左侧6例,右侧5例;Ficat and Arlet分期Ⅰ期4例、Ⅱ期7例。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采用髓芯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27岁;左侧6例,右侧5例;Ficat and Arlet分期Ⅰ期4例、Ⅱ期7例。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常规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髓芯减压术 骨髓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血清酶学变化对照研究
17
作者 周金旭 杨晓凤 +4 位作者 王红梅 张轶斌 许忆峰 吴雁翔 吕乃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515例DMD患者,其中男性502例,女性13例;年龄1~20岁,平均年龄13.3岁。阳性家族史1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515例DMD患者,其中男性502例,女性13例;年龄1~20岁,平均年龄13.3岁。阳性家族史121例。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征求患者本人及家人签字同意后,进行自体BMSC移植治疗,设自身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对照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入组患者均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d后采集骨髓,Percoll梯度离心,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2.0×109,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最终得到BMSC总数4.0×108-1.5×109/mL。应用四肢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BMSC移植。结果 BMSC移植治疗12个月肌力增加者占患者总数的79.2%。临床升级人数占27.5%。血清肌酸激酶(CK)降低率81.0%,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降低率52.8%。结论 BMSC移植治疗DMD,对肌肉组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使DMD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肌力有所提高,血清酶学较移植前下降。BMSC移植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DMD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 骨髓充质干细胞 血清酶学 细胞移植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的防治效果研究
18
作者 伏帅 赵威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54例)和BMSCs组(54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BMSCs组采用BMSCs移植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BMSCs组治疗1 d、3 d、5 d、7 d后的内皮素-1 (ET-1)水平分别为(60.23±10.45) ng/L、(54.49±10.27) ng/L、(48.66±10.37)ng/L、(42.19±10.25)ng/L,均低于常规组[(65.44±10.22)ng/L、(59.65±10.37)ng/L、(53.25±10.41)ng/L、(47.62±10.38) ng/L](P<0.05);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为(45.22±10.25)μmol/L、(52.38±10.41)μmol/L、(58.25±10.33)μmol/L、(64.33±10.41)μmol/L,均高于常规组[(40.39±10.44)μmol/L、(47.65±10.23)μmol/L、(53.41±10.32)μmol/L、(59.44±10.21)μmol/L](P<0.05);BMSCs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分别为(85.45±10.23) U/mL、(135.29±20.36) U/L,均高于常规组[(80.25±10.41) U/mL、(120.44±20.39) U/L],丙二醛(MDA)[(5.36±1.29) nmol/L]低于常规组[(6.22±1.65) nmol/L](P<0.05);BMSCs组的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神经肽Y (NPY)分别为(5.35±1.22)μg/L、(8.31±1.55)×10~3/mm^(3)、(187.66±20.41) pg/mL,均低于常规组[(6.28±1.44)μg/L、(10.41±2.36)×10~3/mm^(3)、(201.45±20.47) pg/mL](P<0.05);BMSCs组的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4.52±1.36)分]高于常规组[(3.77±0.82)分],改良Fisher量表(mFS)评分[(1.44±0.23)分]低于常规组[(2.25±0.79)分](P<0.05)。结论 BMSCs移植术能减轻SAH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避免继发脑损伤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骨髓充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功能 脑损伤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影响缺氧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PI3K-AKT信号通路分析
19
作者 田启会 张亮 龙亚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6-354,共9页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黄芪对缺氧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以黄芪冻干粉溶液低、中、高剂量(100、200和300μg·mL^(-1))干预低氧浓度(10%)环境中成骨...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黄芪对缺氧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以黄芪冻干粉溶液低、中、高剂量(100、200和300μg·mL^(-1))干预低氧浓度(10%)环境中成骨分化培养的BMSCs,通过高内涵实时成像系统观察BMSCs动态增殖情况及分化代数;进行无标记示踪模拟细胞运动轨迹,分析各组细胞运动速度、位移距离和路程的情况;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低氧浓度条件下BMSCs增殖减慢、分化代数减少,运动速度减慢,位移距离和路程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活性降低,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PI3K和AK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氧组相比,黄芪冻干粉溶液干预后,能显著维持缺氧环境中BMSCs增殖和分化活性,运动活力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提高,p-JAK2、p-STAT3蛋白和PI3K、AKT基因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黄芪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维持缺氧条件下BMSCs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骨髓充质干细胞 黄芪 增殖活性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
作者 张锤 张坤娟 +3 位作者 刘冰 尹乃宁 孙飞虎 郝康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关节炎(OA)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构建OA模型,将构建成功的20只OA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A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同时将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关节炎(OA)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构建OA模型,将构建成功的20只OA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A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同时将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Mankin's评分法评估膝关节软骨病理损伤程度,缚线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肿胀度,医用测角尺检测大鼠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脾脏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生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和软骨组织中丙二醛(MDA)、Fe2+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乳酸脱氢酶A(LDHA)、己糖激酶2(HK2)、M2型丙酮酸激酶(PKM2)、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A组和治疗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Mankin's评分、膝关节肿胀度、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血清IL-17含量和软骨组织中Fe2+含量、MDA含量及LDHA、HK2、PKM2、ACSL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膝关节被动活动度、Treg细胞比例和软骨组织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OA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Mankin's评分、膝关节肿胀度、Th17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血清IL-17含量和软骨组织中Fe2+含量、MDA含量及LDHA、HK2、PKM2、ACSL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膝关节被动活动度、Treg细胞比例和软骨组织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BMSCs治疗可明显改善OA大鼠软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Th17/Treg细胞平衡和软骨糖酵解、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骨髓充质干细胞 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