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17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苏毅 赖思含 +7 位作者 易海 付利 范方毅 孙浩平 刘阳阳 邓涛 王译 何光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56-2458,共3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2000-2011年采用异基因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7例,HLA配型全相合(6/6相合)10例,5/6相合5例...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2000-2011年采用异基因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7例,HLA配型全相合(6/6相合)10例,5/6相合5例,4/6相合2例。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120 mg/kg分2 d静滴,马利兰12~14 mg/kg分4 d口服,氟达拉滨30 mg/m2×5 d。全相合供体采用CsA+MTX+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不全相合供体采用ATG+CsA+MTX+MMF预防GVHD。移植物均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骨髓。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发生急性GVHD 9例(52.94%),发生慢性GVHD 11例(64.71%)。随访12~120个月,6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8、11、15、19、21、34个月疾病复发而死亡,3例患者死于GVHD合并感染,余8例健康存活。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样变性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护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虹 姚丽 赵闽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3期36-37,共2页
对3例淀粉样变性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输注血小板无效的患者,给予各种预防出血的措施和血小板输注护理,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提出从细节观察、预防出血是顺利渡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护理措施。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输注无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红云 董松 +2 位作者 曾韫璟 高力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49例,根据移植后是否采用西达本胺维持治...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预防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49例,根据移植后是否采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在移植后30~45 d予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口服30 mg/次,2次/周,间隔不少于3 d,早餐30 min后服用);对照组移植结束后不采用药物治疗,仅定期观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移植后2年复发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1年复发率,1年、2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西达本胺维持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至2020年5月,试验组移植后2年复发率为3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2%(P=0.047)。移植后1年,试验组复发5例(21.7%),对照组复发14例(53.8%),对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39)。移植后1年,试验组PFS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OS无明显差异;移植后2年,试验组PFS及O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西达本胺维持治疗的复发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骨髓浸润、IPI评分无相关性(P>0.05),而移植前疾病未达完全缓解及乳酸脱氢酶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西达本胺维持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10例,乏力5例,消化道不良反应4例;肝肾功能轻度损害、血栓事件各1例,无1例发生心脏毒副作用。结论西达本胺维持治疗可降低外周T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维持治疗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免疫性血细胞减少2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 董丽华 +1 位作者 高雪 李玉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4,共2页
病例1:患者男性,25岁。2013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富于淋巴细胞性,Ⅳ期,行6个周期ABVD方案(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瑞滨,达卡巴嗪)治疗后达疾病完全缓解。2015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病例1:患者男性,25岁。2013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富于淋巴细胞性,Ⅳ期,行6个周期ABVD方案(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瑞滨,达卡巴嗪)治疗后达疾病完全缓解。2015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淋巴结活检病理及PET-CT诊断为HL复发,给予2个周期BEACOPP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依托泊苷,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博来霉素,泼尼松)和4个周期DICE方案(地塞米松,顺铂,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治疗后疾病达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BEAM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李森 高锦洁 +7 位作者 李艳 董菲 李其辉 赵伟 万伟 杨萍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评估西达本胺联合BEAM(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本中心行AHSCT的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情况。结果:在8... 目的:评估西达本胺联合BEAM(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本中心行AHSCT的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情况。结果:在85例患者中,采用BEAM(BEAM组)和CBEAM(CBEAM组)做预处理方案患者分别为52例和33例。CBEAM组中54.5%(18例)患者将AHSCT作为挽救治疗方案,显著高于BEAM组患者的26.9%(14例)(P<0.01)。造血重建上,CBEAM组中位粒系植入时间为9 d,较BEAM组缩短2 d。两组血小板植入时间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上,CBEAM组出现预处理时肝功能损伤比例较高(12.1%),但均为I-II级不良反应。疗效上,两组移植后疾病的完全缓解率均达90%以上,无移植相关死亡事件发生。CBEAM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2)个月,BEAM组患者为39(20,59)个月。两组移植后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BEAM组和CBEAM组移植后的2年PFS率分别为74.1%和92.9%(P>0.05),展现出西达本胺在延长PFS上的一定优势。结论: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AHSCT的淋巴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能有较好的疗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预处理方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西达本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BeEAM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苟风全 李佳佳 +4 位作者 朱俊锋 朱凯 韩莉莉 王蒙 张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预处理方案BeEAM(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在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BeEAM方案预处理行ASCT的20例恶性淋... 目的:探讨预处理方案BeEAM(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在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BeEAM方案预处理行ASCT的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移植前临床特征、预处理相关毒性、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疗效等进行分析。选择同时期67例未行ASCT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之间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的差异。结果: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5例。移植组患者预处理过程中,14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13例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10例出现口腔黏膜炎,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仅1例出现急性肾损伤,上述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移植后19例获得造血重建,仅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患者移植后外周血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9(9-16)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2(10-23)d。至随访结束,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移植组和非移植组1年PFS率为分别为94.4%vs 68.5%;1年OS率分别为94.4%vs 83.5%;两组中位PFS及OS时间均为未达到。移植组的PFS明显优于非移植组(P<0.05),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ASCT预处理采用BeEAM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可耐受,非血液学毒性可控,造血重建顺利,近期疗效较好;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BeEAM方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9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韦中玲 张岚鑫 +4 位作者 黄辰 陈彩婷 李光羲 黄东平 黄来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2-1758,共7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进行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的1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进行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的1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6(45-64)岁。干细胞植入率100%,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10(9-12)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2(10-21)d。口腔黏膜炎及肠道感染发生率100%,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皮肤感染1例;11例患者发生血清淀粉酶一过性升高。移植后评估13例获得CR以上疗效,CR率较移植前有提高趋势(13/17 vs 8/17;P=0.078)。中位随访18(6-36)个月,15例无进展存活,1例出现疾病进展,1例因临床复发放弃治疗而死亡,2年OS率约90.0%,2年PFS率约83.9%。结论: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加深患者缓解深度,进一步提高疗效,而且移植相关并发症可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大剂量美法仑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
11
作者 高锦宏 高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2,I0003,共8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学恶性肿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心治疗方案。诱导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后续巩固和维持治疗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基本框架。达雷妥...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学恶性肿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心治疗方案。诱导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后续巩固和维持治疗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基本框架。达雷妥尤单抗等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引入改变了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模式,四联疗法成为新的标准诱导治疗。随着强效新型免疫疗法的引入,骨髓瘤的治疗格局正在发生变革性转变。笔者拟对在新药及新疗法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达雷妥尤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程管理及关键技术问题的优化研究
12
作者 闫金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1,共1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利用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和非恶性血液肿瘤以及部分其他系统的疾病[1-3],它显著延长了疾病的无病生存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利用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和非恶性血液肿瘤以及部分其他系统的疾病[1-3],它显著延长了疾病的无病生存时间,甚至部分疾病获得临床治愈。因此针对auto-HSCT进行全程管理,在提高auto-HSCT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肿瘤 患者负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 全程管理 临床治愈 无病生存时间 H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整体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13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 郭智 张宏艳 王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共13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自体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类型。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该技术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因此亟须建立规范化的诊疗标准。在临床决策过程中,全面的移植前评...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自体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类型。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该技术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因此亟须建立规范化的诊疗标准。在临床决策过程中,全面的移植前评估至关重要。为此,中国抗癌协会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遴选血液学、肿瘤学、放射治疗学、药理学、免疫学、感染学、心理学及分子基因检测等学科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共同制定本共识,旨在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实践规范诊断治疗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面临的科学问题及展望
14
作者 闫金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5,I0002,共5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常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低危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适应证目前已经拓展至某些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冻存及复苏等质量控制对于移植的成功率非常重要,未来...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常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低危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适应证目前已经拓展至某些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冻存及复苏等质量控制对于移植的成功率非常重要,未来针对造血干细胞质量控制相关的研究会进一步的深入和优化。现阶段,中国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较欧美仍较少,但随着各移植中心技术的成熟,移植医生对移植患者年龄的主动拓展、对移植前化疗方案的优化更新,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和优化,以及移植后的系统管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基于此,我们推测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未来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大幅度的提升,而与此相匹配的相关科学问题将成为未来临床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质量控制 干细胞动员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G-CSF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鑫炜 杨丽萍 +5 位作者 姚琼 赵洁 贺少龙 马梁明 魏俊妮 田卫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左氧氟沙星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分析移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移植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自体造...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左氧氟沙星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分析移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移植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左氧氟沙星+G-CSF预防感染组和G-CSF支持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细菌感染发生率及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费用及移植90天后存活情况。结果:1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多发性骨髓瘤54例,急性白血病36例,淋巴瘤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轻链型淀粉样变性1例,POEMS综合征1例。47例接受G-CSF+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55例接受G-CSF支持治疗。左氧氟沙星+G-CSF组中40例(85.11%)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13例(27.66%)明确为细菌感染。G-CSF组中44例(80.00%)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16例(29.09%)细菌感染。两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46,P=0.50;χ^(2)=0.03,P=0.87)。左氧氟沙星+G-CSF组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11%(40/47),与G-CSF组的85.45%(47/5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4,P=0.84)。左氧氟沙星+G-CSF组与G-CSF组左氧氟沙星耐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57%(3/35)和21.43%(6/28),无统计学差异(χ^(2)=0.65,P>0.05)。左氧氟沙星+G-CSF与G-CSF组患者住院中位时间为25 d vs 22 d,住院中位费用为78216.24元vs 80724.38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0,P=0.09;t=0.94,P=0.09)。移植后90天内,左氧氟沙星+G-CSF组有2例(4.26%)死亡,G-CSF组有1例(1.82%)死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3,P=0.47)。结论:较G-CSF支持相比,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应用G-CSF+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无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理念与方案的创新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斌 王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5,I0003,共9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首次完全缓解预后良好组、部分预后中等组的AML、复发后再次完全缓解的急...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首次完全缓解预后良好组、部分预后中等组的AML、复发后再次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特殊核型的AML患者。然而,尽管auto-HSCT在这些情况下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仍可能遇到诸多挑战和并发症,这要求医疗团队不断探索和优化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将综述auto-HSCT治疗AML的最新理念和方案,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方式提供潜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那度胺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张权娥 陈月 +3 位作者 张丽娟 丁亦含 王春玲 何正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nges),提出了POEMS综合征的命名方式。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并且没有特定的检查方法,所以POEMS综合征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来那度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感染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情况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王国蓉 杨光忠 +3 位作者 冷芸 吴垠 刘爱军 陈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462,共8页
目的:分析新冠感染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月1日-2023年7月15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有新冠感染或无新冠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基线... 目的:分析新冠感染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1月1日-2023年7月15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有新冠感染或无新冠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动员采集前的治疗因素、采集情况、采集后的治疗概况进行分析。结果:269例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动员采集前32例有新冠感染史(简称“新冠组”),237例无新冠感染史(简称“无新冠组”)。新冠组:17例采用化疗(依托泊苷)+G-CSF,15例采用普乐沙福+G-CSF。无新冠组:214例采用化疗(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或E-CHOP)+G-CSF,17例采用普乐沙福+G-CSF,6例采用化疗+普乐沙福+G-CSF。采集情况:新冠组与无新冠组的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采集优秀率分别为[5.52(0.94-26.87)对4.80(0.53-37.20)]×10^(6)/kg(P=0.610)、(93.8%对85.2%)(P=0.275)、(62.5%对49.4%)(P=0.190)。采用依托泊苷+G-CSF动员的113例患者中,新冠感染(17例)与无新冠感染(96例)的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采集优秀率分别为[7.54(2.66-26.87)对7.78(2.26-37.20)]×10^(6)/kg(P=0.847)、(100.0%对100.0%)(无P值)、(82.4%对86.5%)(P=0.655)。采用普乐沙福+G-CSF动员的32例患者中,新冠感染(15例)与无新冠感染(17例)的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采集优秀率分别为[3.82(0.94-7.27)对4.11(0.53-9.05)]×10^(6)/kg(P=0.821)、(86.7%对88.2%)(P=0.893)、(40.0%对35.3%)(P=0.784)。新冠感染的32例患者中,采用依托泊苷+G-CSF(17例)与普乐沙福+G-CSF(15例)的采集CD34^(+)细胞数、采集成功率、采集优秀率分别为[7.54(2.66-26.87)对3.82(0.94-7.27)]×10^(6)/kg(P=0.004)、(100.0%对86.7%)(P=0.120)、(82.4%对40.0%)(P=0.014)。截至2023年7月31日,完成干细胞采集的患者有232例(86.2%)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新冠组24例,无新冠感染组208例。两组的中位回输CD34^(+)细胞数分别为3.67(2.50-13.44)×10^(6)/kg、3.11(1.12-19.89)×10^(6)/kg(P=0.058),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天数分别为11(9-13)、11(9-17)(P=0.674),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为11(0-23)、12(0-43)(P=0.279)。结论:新冠感染史未影响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移植;在新冠感染患者中,依托泊苷化疗动员采集结果似乎优于普乐沙福动员,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淋巴瘤4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毅刚 肖青 +1 位作者 冯雪连 刘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干细胞移植中心44例行AHSCT的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44例被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在经过数个疗程的...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干细胞移植中心44例行AHSCT的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44例被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在经过数个疗程的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在我院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随访治疗。结果:44例AHSCT治疗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死于动员化疗后并发的真菌感染,其余43例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1~53个月)。43例移植成功患者中,存活32例(74%),死亡11例。11例死亡患者中9例(21%)复发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姑息治疗后死亡,1例患者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例死于非移植相关并发症。患者截止随访时间时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为72%。平均生存时间为(3.7±0.6)年,3年生存率为68%,估计5年生存率为51%。AHSCT后维持治疗者未见复发。结论:AHSCT治疗淋巴瘤具有技术条件成熟、适应证广泛、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是淋巴瘤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忠玉 伍燕平 +1 位作者 白雪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7-1940,共4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率带来了希望。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也是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率带来了希望。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也是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极高。本文就移植术后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念珠菌、曲霉菌和毛霉菌的病原学类型、诊断方法、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提高移植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有效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侵袭性真菌感染 病因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