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子龙 曾放 +1 位作者 庞典付 张克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进展期(Ⅱ期和Ⅲ期)胃癌的60例患者,均接受胃癌D2根治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给予6个周期化疗;联合治疗组除给予上述化疗外,同时给予Ag-DC-CIK细胞进行治疗。随访期2年,观察两组患者2年OS和PFS、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3+CD56+)、生活质量评分、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2年OS及PFS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7.25±1.56)vs(5.54±1.27)分,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0.0%vs 20.0%,P<0.05)。结论:Ag-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2年OS及PFS,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自体肿瘤细胞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 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致敏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肾癌免疫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道升 戴宇平 +3 位作者 张珑涓 赵继宗 郑伏甫 罗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抗原 细胞介素-12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基因增强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的CTL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静悦 曹大勇 +1 位作者 刘文超 斯小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转染能否使肿瘤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在体外诱导出更强的抗肝癌免疫反应。方法:携IL-18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经肝癌细胞株HepG2冻融抗原致敏的DC(AdIL-18-HepG2/DC),F...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转染能否使肿瘤抗原冲击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在体外诱导出更强的抗肝癌免疫反应。方法:携IL-18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经肝癌细胞株HepG2冻融抗原致敏的DC(AdIL-18-HepG2/DC),FACS分析AdIL-18-HepG2/DC表面分子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8的分泌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效应。结果:AdIL-18-HepG2/DC较未转染DC能高水平地表达CD1a、CD11c、CD80、CD86以及HLA-DR;较未经IL-18转染的DC分泌较高水平的IL-18。AdIL-18-HepG2/DC能非常有效地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CPM值为228 018±1 079),其刺激强度显著强于AdIL-18DC、HepG2/DC、AdlzcZ/DC及DC(均P<0.05)。当靶细胞为HepG2时,AdIL-18-HepG2/DC诱导的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并且其杀伤能力与效应细胞数量成正比。结论:IL-18基因转染且肝癌抗原致敏的DC可以显著增强DC的特异性抗肝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癌 细胞介素-18 肿瘤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细胞治疗胃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龚福生 陈路川 +5 位作者 杨建伟 魏晟宏 谢云青 林晓为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81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疗组(1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表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观察DC-CIK治疗的不良反应,Cox回归法分析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成熟DC中HLA-DR^+、CD8^+、CD83^+和CD8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6.16±1.51)%、(96.58±2.66)%、(96.44±2.20)%和(98.74±0.76)%。CIK中CD3^+、CD3^+CD4^+、CD3^+CD8^+和CD3^+CD16^+/CD5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1.98±5.9)%、(25.19±10.5)%、(71.15±7.8)%和(18.73±7.4)%。DC-CIK治疗组中位OS为77个月,与对照组的51个月相比差异明显(χ2=4.431,P=0.035)。DC-CIK治疗、辅助化疗和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DC-CIK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和乏力。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的OS,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自体肿瘤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预刺激培养成熟树突状细胞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春华 罗荣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原理培养成熟DC的新方法.方法Fico11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TNF-α预刺激4h后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 目的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原理培养成熟DC的新方法.方法Fico11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TNF-α预刺激4h后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48、96 h再次同时加入上述3种细胞因子并继续培养,第8~10天收集细胞,记作T-DC.FCM检测FDC表型,用3H-TdR检测同、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抗原提呈功能;MTT法检测FDC诱导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T-DC表达CD83、CDla、CD54、CD11a、CD80、CD86、HLA-DR、CD83HLA-DR并能刺激T细胞增殖与MLR(同基因、异基因)反应;T-DC具有抗原提呈功能、可诱导特异性杀伤.结论用TNF-α预刺激4 h的方法并在含有GM-CSF、IL-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8 d可获得成熟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职业抗原提呈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的DC疫苗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波 冯作化 张桂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及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 :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 ,从H2 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 ,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rmGM CSF、rmIL 4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 ,体外获取大量的DC ,后者经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 ,通过MTT法进行检测淋巴细胞的激活 ;收集上述刺激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 ,检测其对H2 2瘤细胞和艾氏腹水癌细胞的杀伤功能 ;采用H2 2瘤细胞肌肉接种和H2 2瘤细胞、艾氏腹水癌细胞腹腔接种 ,对接种小鼠给予经体外修饰的DC回输 ,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可使DC成熟 ,大量分泌IL 12、TNF α、IL 1β等细胞因子 ,并能够使DC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 ;激活后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对H2 2瘤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杀伤 ,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无效 ;经Hsp 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DC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内能特异性地抑制小鼠H2 2肿瘤生长。结论 :Hsp70 肿瘤抗原肽复合物能够很好地修饰体外诱导获取的DC ,使后者成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体外能够特异性地激活淋巴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学 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 DC疫苗 特异性抗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