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囊腺瘤患者行离体肝切联合自体肝移植一例的护理
1
作者 钟涛 赖丹妮 +2 位作者 彭雨馨 徐璇 付光蕾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总结1例肝脏囊腺瘤患者接受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血栓高危期实施预见性护理,以降低术后血栓风险;进行精准的容量管理,预防小肝综合征;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处理胆道吻合口狭窄及胆漏;提供目标导向的个性... 总结1例肝脏囊腺瘤患者接受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血栓高危期实施预见性护理,以降低术后血栓风险;进行精准的容量管理,预防小肝综合征;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处理胆道吻合口狭窄及胆漏;提供目标导向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强气道管理,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实施分阶段运动训练,促进快速康复;提供出院准备服务,制订完善的延续护理计划。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于术后39 d病情好转并出院。随访至术后5个月,患者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肝移植 囊腺瘤 快速康复 围术期护理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8
2
作者 田青山 冯少培 +11 位作者 郭亚民 韩秀敏 赵顺云 叶成杰 安永德 吴世乐 王向前 郑海波 朱文君 阿吉德 高伟 潘洪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53-2160,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术后并发症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3月接受自体肝移植术的11例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对术中及术后情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术后并发症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3月接受自体肝移植术的11例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行自体肝移植术,无术中死亡,其中2例(18.18%)行半离体肝切除,9例(81.82%)行全离体肝切除。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中,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进行重建者2例(18.18%),采用人造血管重建者4例(36.36%),5例(45.45%)保留自体肝后下腔静脉。胆道重建方式中,8例(72.73%)行胆肠吻合术,3例(27.27%)行胆管端端吻合术。11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出血2例(18.18%);胆汁漏、腹腔感染4例(36.36%),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9.09%),血栓2例(18.18%),肺部感染、胸腔积液2例(18.18%);包虫复发1例(9.09%)。11例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2例(18.18%),其余9例(81.82%)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出血、胆道并发症和感染是造成高原地区自体肝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精准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仔细多学科评估、术中精湛的操作、外科技术流程的标准化及精细的围术期管理是降低自体肝移植术围术期病死率、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使患者获得长期良好生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体外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SD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土炳 张玉君 +2 位作者 谭嘉鑫 刘炜 别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寻找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生化、TUNEL、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肝脏组织标本。取SD大鼠骨髓体外培养BMS...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寻找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生化、TUNEL、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肝脏组织标本。取SD大鼠骨髓体外培养BMSCs,纯化后GFP标记,第3代做检测并配置成细胞悬液,建立SD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模型,分为BMSCs注射组(BMSCs悬液门静脉注入)和生理盐水注射组(等量生理盐水门静脉注入)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观察术后大鼠状态,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细胞凋亡,TGF-β1及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BMSCs注射组术后大鼠死亡率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BMSCs注射组术后12、24、48、72 h肝功能明显好于生理盐水注射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BMSCs注射组TGF-β1、bax水平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减少,Bcl-2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增高,其中bax下调、Bcl-2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GF-β1在24、72 h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能通过直接门静脉注射入肝改善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大鼠术后肝功能,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值减少肝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TGF-β1无关的其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切除 自体肝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肝肿瘤切除及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莉 卢燕 +1 位作者 曾俊 游月梅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总结8例离体肝癌切除术加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为以后的护理配合提供借鉴。方法对8例肿瘤患者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离体肝癌切除加自体肝移植术,术前做好访视、健康教育,采用卡片法备齐手术所需物品;术中配合麻醉、... 目的总结8例离体肝癌切除术加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为以后的护理配合提供借鉴。方法对8例肿瘤患者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下行离体肝癌切除加自体肝移植术,术前做好访视、健康教育,采用卡片法备齐手术所需物品;术中配合麻醉、体位摆放,肝脏分离后用无菌冰保存肝脏;术毕即处理病理标本,术后及时随访以了解患者情况。结果 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除1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重新止血外,其余7例患者未发生感染及术后并发症。住院17~76 d,平均28.7 d。术后随访4~24个月,8例患者生活均能自理;术后4个月复查肝功能正常,血管瘤无复发,癌肿无转移,无疼痛。结论对于离体肝癌切除加自体肝移植术这类超大型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访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疾病 离体肿瘤切除 自体肝移植手术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协助自体肝移植5例
5
作者 陈碧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21-3221,共1页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1世纪以来,供体来源越来越紧张,自体移植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开展.肝移植技术中无肝期的静脉转流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代替转流机取得成功,但相关报道...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1世纪以来,供体来源越来越紧张,自体移植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开展.肝移植技术中无肝期的静脉转流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代替转流机取得成功,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5例自体肝移植患者采用连续行血液滤过技术代替转流机,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肝移植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 器官移植技术 连续性血液净化机 静脉转流 血液滤过技术 移植技术 移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肝泡状棘球蚴病自体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高超 叶成杰 +1 位作者 郭亚民 吴纲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分析高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自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离体或半离体病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的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要术后并发症的特点。结果HAE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胆道并发症(4例)、腹腔... 目的分析高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自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行离体或半离体病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的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主要术后并发症的特点。结果HAE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胆道并发症(4例)、腹腔出血(1例)、感染(3例),其中2例患者发生胆漏并腹腔感染,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出现腹腔出血,因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胆道并发症和腹腔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胆道并发症、腹腔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是影响HAE自体肝移植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泡状棘球蚴病 自体肝移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的肝移植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庞北川 张娜 +3 位作者 左邦佑 杨冲 张宇 邓绍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0,共8页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地方性寄生虫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症状明显时常已进入终末期,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在终末期HAE(es-HAE)治疗中,因残余肝体积不足、无法控制的出血、脉管在体重建困难等,同种异体原位...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地方性寄生虫病,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症状明显时常已进入终末期,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在终末期HAE(es-HAE)治疗中,因残余肝体积不足、无法控制的出血、脉管在体重建困难等,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几乎成为唯一根治的方式。但因供肝短缺、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因素限制了其应用,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ELRA)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窘境,极大拓宽了es-HAE手术指征。此外,我国多中心对ELRA进行了诸多优化与改良,进一步完善es-HAE的治疗体系。目前,es-HAE的肝移植(包括ELRA)治疗仍是临床医师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原位肝移植、ELRA、辅助性ELRA等多种手段在es-HAE的外科治疗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升es-HAE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终末期 原位移植 离体切除 自体肝移植 残余体积 静脉支架 手术桥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罗刚健 池信锦 +2 位作者 张瑷兰 朱国松 黑子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基因表达和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n=6)和移植(肝脏再灌注)后4、8、16、24 h组(M4、M8、M16和M24组,每组n=6)。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基因表达和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n=6)和移植(肝脏再灌注)后4、8、16、24 h组(M4、M8、M16和M24组,每组n=6)。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基因表达,ELISA分析肺组织匀浆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①病理学检查:假手术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移植组表现为肺间质明显出血、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多,以肝脏再灌注后8 h最为明显。②与S组相比,M4、M8、M16、M24组肺含水率显著升高,TNF-α、IL-1β及IL-6的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在肝脏再灌注8h达到峰值。③与S组相比,M4、M8、M16、M24组肺组织匀浆TNF-α、IL-1β及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IL-1β在肝脏再灌注8h达到峰值,而IL-6则在肝脏再灌注后16 h达到峰值。【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浓度显著升高,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围术期发生急性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原位移植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孙国亮 池信锦 +1 位作者 金亦 黑子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建立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自体模拟肝移植后大鼠肾功能与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和模型组(M组),模型组根据肝脏再灌注时间,再分为再灌注4 h模型组(M1组,n=8),再灌注8 h模型组(M2... 【目的】建立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自体模拟肝移植后大鼠肾功能与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和模型组(M组),模型组根据肝脏再灌注时间,再分为再灌注4 h模型组(M1组,n=8),再灌注8 h模型组(M2组,n=8),再灌注16 h模型组(M3组,n=8),再灌注24 h模型组(M4组,n=8)4个亚组。对照组在麻醉后只进行开腹和血管的分离,不进行肝脏的阻断和灌注;模型组则进行自体肝移植手术,分别在肝脏再灌注后4、8、16、24 h时取左肾组织和血标本,观察其血肌酐、尿素氮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在肝脏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可见间质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较多管型形成,在再灌注8 h时最为显著,在再灌注16 h开始修复;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在肝脏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在再灌注后16 h达到高峰,在24 h恢复。【结论】SD大鼠经历自体原位肝移植后,肾脏出现病理损伤和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原位移植 急性肾损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胃氧化损伤及其与NF-E2相关因子2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缅 谢汉镔 +3 位作者 黎尚荣 陆慧琼 黑子清 池信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后16 h内胃病理学变化特点,胃黏膜氧化损伤及NF-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n=6)、自体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4 h组(R4h)、自体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 【目的】探讨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后16 h内胃病理学变化特点,胃黏膜氧化损伤及NF-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n=6)、自体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4 h组(R4h)、自体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8 h组(R8h)和16 h组(R16h)。假手术组在麻醉后只进行开腹和血管的分离,不进行肝脏的阻断和灌注;其余各自体原位肝移植组则进行自体肝移植手术,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Nrf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自体原位肝移植引起了各组大鼠明显的胃黏膜损害,其中R4h组损伤最严重。与假手术组相比,自体原位肝移植后4 h和8 h胃黏膜的·OH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伴随SOD、CAT活性的明显降低。Nrf2蛋白在自体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4 h表达下调,在8 h和1 6 h逐渐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相关分析显示,胃黏膜损伤评分与·OH和MDA含量呈正相关,与SOD和CAT活性呈负相关(P<0.05);Nrf2蛋白表达含量与胃黏膜损伤评分、·OH含量和MDA含量呈负相关,与CAT活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引起胃损伤,胃损伤与修复与氧化和抗氧化能力变化一致;胃黏膜Nrf2表达增强可能有利于胃的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原位移植 胃损伤 氧化损伤 抗氧化酶 NF-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原位肝移植逆行灌注法对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方迎兵 江艺 张小进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肝移植应用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0只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门静脉灌注组与假手术组各20只。前两组建立自体肝移植模型,... 目的探讨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肝移植应用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0只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门静脉灌注组与假手术组各20只。前两组建立自体肝移植模型,其中逆行灌注组采用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先开放下腔静脉,再开放门静脉,最后开放肝动脉。门静脉灌注组采用常规经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先开放门静脉,再开放下腔静脉,最后开放肝动脉。假手术组开腹后游离肝门处门静脉、肝动脉及肝上、下下腔静脉,不予阻断,17min后关腹。分别检测3组术前1h、术后1h、8h及术后1d、5d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无肝期结束后1h、8h、1d取左肾组织行光镜检查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前1h,各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逆行灌注组、门静脉灌注组术后1h、8h及1d的Scr、BUN水平显著增高,而且逆行灌注组上述两指标明显低于门静脉灌注组(均为P<0.05),但术后5d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无肝期结束后1h,逆行灌注组和门静脉灌注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肾间质充血,8h出现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及肾间质充血,逆行灌注组明显轻于门静脉灌注组;无肝期结束后1d两组肾组织损伤呈现好转趋势,且逆行灌注组明显优于门静脉灌注组。结论自体原位肝移植术中实施逆行灌注可减轻大鼠急性肾损伤,改善大鼠早期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灌注 原位移植 自体 急性肾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肺部炎症以及氧化应激标志物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茜茜 黄菲 +2 位作者 张奕涵 姚伟锋 蔡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分析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AOLT)后肺部组织学以及相关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sham组(5只)以及AOLT组(25只)。对术后肺部组织学以及相关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1)与sham组相... 目的:分析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AOLT)后肺部组织学以及相关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sham组(5只)以及AOLT组(25只)。对术后肺部组织学以及相关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1)与sham组相比,AOLT组肺部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并且在术后8 h达到峰值,术后24~48 h恢复到sham组术后水平;(2)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8相对表达量在术后8 h到达峰值,而后在24~48 h降到sham组术后水平;(3)氧化应激指标MDA和H_2O_2的相对表达量也呈现出和组织炎症因子一致的变化趋势,而SOD则在术后开始下降,于8 h最低,后开始上升。结论:大鼠AOLT术后的肺部组织学以及相应的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趋势是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原位移植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肝移植大鼠围术期肠损伤
13
作者 程楠 池信锦 +3 位作者 李玺 葛缅 高婉菱 黑子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37-1641,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围术期肠组织中PPARγ表达、NF-κB激活及肠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假手术(sham)组、原位自体肝移植(OALT)组、罗格...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围术期肠组织中PPARγ表达、NF-κB激活及肠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假手术(sham)组、原位自体肝移植(OALT)组、罗格列酮(0.3 mg/kg,iv)预处理(ROS+OALT)组。建立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在肝脏再灌注后8 h时取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肠组织PPARγ蛋白表达、NF-κB核转运激活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以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脂肪酸结合蛋白2(FABP2)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OALT组大鼠肠黏膜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损伤,肠黏膜病理Chiu’s评分明显增高,血清DAO和FABP2升高(P<0.05)。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大鼠肠黏膜损伤减轻,肠黏膜病理Chiu’s评分降低,血清DAO和FABP2降低,肠组织PPARγ表达明显上调,NF-κB p65亚基核转位减少,肠组织IL-6和TNF-α浓度降低。结论: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围术期炎症反应明显,存在明显的肠道损伤;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明显上调PPARγ表达,抑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减轻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围术期的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自体原位移植 肠损伤 罗格列酮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病的临床规范化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海宁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第10期36-37,共2页
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由泡球蚴感染人体所致,是我国西北农牧地区流行的一种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着该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HAE一般发生于肝脏。
关键词 包虫病 ECHINOCOCCOSIS 泡型 胆汁性硬化 ALVEOLAR 阿苯达唑 腹膜后淋巴结 自体肝移植 抗包虫病药物 临床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